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能否提高供心的保护作用。方法 1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雄性),在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上,模拟心脏移植的"供心获取前心脏停跳"、"供心冷保存"、"主动脉开放后供心复灌"三个时期。实验组:供心离体灌注装置上平衡后,以含SFI的4℃冷Stanford液灌注诱导停跳;之后在含SFI的4℃冷Stanford液中冷浸浴原位保存4小时;保存结束后,开放主动脉重新开始灌注复苏;对照组:全程不用SFI(用生理盐水替代SFI),余同实验组。测定两组心脏血流动力学、冠脉流量、心肌梗死量、心肌组织含水量。结果使用SFI的实验组,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冠脉流量优于对照组(P<0.05),而心肌组织梗死量和心肌含水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轻供心"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显著提高供心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原位心脏移植111例供心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的心肌保护方法和经验.方法43例主动脉根部灌注4 ℃ Stanford大学心肌保护液,切下的供心置于4 ℃ Stanford大学心肌保护液中低温保存;68例主动脉根部先灌注1 000 mL 8 ℃ HTK液,快速取下供心后再灌注4 ℃ HTK液,并放置于4 ℃ HTK液中低温保存.本组心肌保护液按200~300 mL/min灌注;灌注时间Stanford溶液6~7 min,HTK液10~15 min;灌注压力60~90 mmHg.结果全组热缺血时间(7±4)min(0~15 min),冷缺血时间(81±23)min(52~310 min),体外循环时间(108±24)min(60~26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18)min(58~129 min).本组前43例心肌自动复跳35例,8例电除颤复跳;后68例心肌自动复跳65例,3例电除颤复跳.本组移植早期(1周内)死亡8例,分别死于急性右心衰竭(6例)、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亡率为7.2%;晚期死亡5例,分别死于急性排斥反应(2例)、心律失常(1例)和感染(2例),占存活总数4.8%,远期生存率95.2%.结论心脏移植术中供体的正确获取以及整个围手术期有效的心肌保护是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33例心脏移植的供心获取及其保护经验并做回顾分析。方法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外科2008年9月至2014年5月共完成133例原位心脏移植,其中非停搏供心103例,停搏供心30例。非停搏供心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改良St.Thomas液,供心快速停搏,取下供心后再灌注8℃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并置于HTK液中低温浸泡保存。停搏供心经主动脉根部灌注8℃HTK液,取下供心后再灌注HTK液并置于HTK液中保存。在供心修剪时均经主动脉根部再次灌注HTK液。结果非停搏供心组,92例供心自动复跳,11例电除颤复跳;热缺血时间(3.25±2.25)min,冷缺血时间(253.22±136.73)min,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9.5%,术后三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65.52±6.72)%,术后一年生存率92.55%。停搏供心组,23例供心自动复跳,7例电除颤复跳。热缺血时间(5.78±2.82)min,冷缺血时间(179.12±52.43)min,术后IABP使用率10.1%,术后三周LVEF值(65.78±7.22)%,术后一年生存率91.07%。结论本中心对两类供心采用不同获取及保护方法均确切有效,扩大了边缘供心的使用范围,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改良心肌保护液对短暂常温热缺血供心移植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家猪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C组 ) :不缺血下供心低温灌注St.Thomas液后切取 ,4℃保存 4h后行原位心脏移植 ;热缺血组 (W组 ) :供心灌注低温St.Thomas保护液前常温缺血 5min ,4℃保存 4h后行原位心脏移植 ;改良心肌保护液组 (E组 ) :供心常温缺血 5min后用改良保护液灌注和保存 ,4℃保存 4h后行原位心脏移植。以心脏排出量 (CO)、心肌含水率、丙二醛(MDA)和ATP含量、肌钙蛋白I(cTnI)和心脏超微结构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心肌含水率、MDA含量和cTnI含量E组明显低于W组 (P <0 .0 5 ) ;CO和ATP含量E组明显高于W组 (P <0 .0 5 ) ;E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超微结构 ,E组损伤较W组明显减轻。结论 改良心肌保护液可有效改善供心因短暂常温热缺血而造成的结构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3例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方法。方法:采用4℃ Stanford液主动脉根部灌注供心停跳,取出后放入冰盐水中保存,2例修剪时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Stanford液500ml,移植过程中间断或持续24-30℃去白细胞氧合血灌注,结果:主动脉开放后1例心脏自动复跳,2例经电击复跳,术中,术后持续心排监测及B超示心功能指标满意,近期随访心功能I级,生活,工作正常,结论:4℃,Stanford液灌注保存,术中去白细胞氧合温血灌注供心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改良心肌保护液对短暂常温热缺血供心移植后的保护作用。②方法  1 8只家猪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C组 ) :供心低温灌注Thomas保护液后切取心脏 ,4℃保存 4h后行原位心脏移植 ;热缺血组 (W组 ) :供心低温灌注Thomas保护液前常温缺血 5min ,4℃保存 4h后行原位心脏移植 ;改良心肌保护液组 (E组 ) :供心常温缺血 5min后用改良保护液灌注 ,4℃保存 4h后行原位心脏移植。以心排血量 (CO)、心肌含水率、丙二醛 (MDA)、AT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和心脏超微结构作为观察指标。③结果 E组心肌含水率、MDA含量和cTnI含量明显低于W组 (F =4 .0 1~ 5 .78,q =2 .5 5~ 3.2 2 ,P <0 .0 5 ) ;E组CO和ATP含量明显高于W组 (F =4 .82~ 5 .6 3,q =2 .80~ 3.1 2 ,P <0 .0 5 ) ;E组与C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q=1 .90~ 2 .4 8,P >0 .0 5 ) ;超微结构显示 ,E组心肌损伤较W组明显减轻。④结论 改良心肌保护液可有效改善供心因短暂常温热缺血而造成的结构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原位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方法:4例标准原位心脏移植取材时采用4℃晶体停搏液500~1000ml经主动脉根部灌注供心停搏,取出后再经主动脉灌注4℃UW液1000ml,并将其保存于此液体中。术中左心房吻合完毕,立即从右上肺静脉插入左房引流管至左心房,从左房引流管中持续缓慢滴注4℃冰盐水至开放主动脉前停止。结果:3例为自动复跳,1例为电击复跳。4例均存活至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冷晶体液停搏+UW液保存+术中左心房持续缓慢滴注4℃冰盐水适合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  相似文献   

8.
心脏移植心肌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63例原位心脏移植的心肌保护的管理经验。方法供心心肌保护为从主动脉根部灌注冷4℃St.Thom as液1 000mL使供体心脏迅速停搏,再经主动脉根部一次灌注4℃威斯康星大学心脏保护液(UW液)或康斯特心脏保护液(HTK液)2 000 mL进行脏器保护,升主动脉开放前灌注温血低钾停搏液。结果热缺血时间(7.2±1.3)m in,冷缺血时间(165.7±52.4)m in,体外循环时间(178.3±31)m in,体外循环并行辅助时间(75.3±28.9)m in,其中38例为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6.7±25)h,其中41例24内拔除气管插管,最短者术后2 h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外科术后隔离监护室时间(9±4)天,术后一个月患者生活能自理,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5%~73%(63.6±6.0)%。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有效的供体心脏保护措施对心脏移植的成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供心常温不同时间热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利用猪原位心脏移植实施方法,18只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n=6)灌注低温保护液后切取供心,4℃保存4h;热缺血1组(E1,n=6)常温阻断主动脉缺血5min后灌注低温保护液后切取供心;热缺血2组(E2,n=6)常温阻断主动脉缺血10min后,灌注低温保护液后切取供心。三组低温保存供心4h后分别行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移植2h后取左心室心肌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供心移植2h后,E1、E2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高于C组(P<0.01),E2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高于El组(P<0.01)。结论供心热缺血时间的延长增加移植后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3例较长时间供心缺血[367~542(465)m in]的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1例二次手术者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另2例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28.1℃~29℃),轻-中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82~119 g/L),50~83 m l/(kg.m in)的流量进行体外循环灌注;供心保护方法: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心脏停搏液,快速取下心脏,再灌注冷UW液,并放置于UW液中低温保存。结果3例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康复出院。结论合理的灌注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可使供心冷保存时间较长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首次和多次心脏手术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从1994年8月到1998年8月,共对57例老年患者(60~75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包括13例(22.8%)二尖瓣行“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和6例(10.5%)二尖瓣膜再狭窄行“双径闭式分离术”后再-再狭窄患者。结果 手术死亡4例(7.01%)其中有1例再狭窄和2例再-再狭窄患者。随访3个月到4年,晚期死亡4例,3例(5.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先心病心脏停跳与非停跳体外循环下围手术期的能量代谢变化。方法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心脏非停跳下)、对照组(心脏停跳组下)各18例,采取围手术期8个时间点(T1~T8)少量血液,依次离心获得血浆,应用NMR代谢组学分析及数据处理获取血浆相关代谢物指标,如ATP浓度、肌酸浓度、乳酸浓度。结果血浆ATP浓度、肌酸浓度、乳酸浓度在围手术期呈现一定时间内规律变化,二组数据比较,T4~T7时间点两组ATP浓度和肌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8时间点两组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ATP浓度、肌酸浓度、乳酸浓度在体外循环(CPB)过程中的机体组织代谢呈现出一定规律性改变,而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表明在CPB手术过程中,心脏非停跳状态可以较好地保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停跳与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测定体外循环(CPB)术中、术后心肌酶的变化,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了解术后升压药及库血的用量。方法6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不停跳组(实验组)和停跳组(对照组)。两组间术前心功能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效果评价包括: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半定量分析,升压药(多巴胺)及库血用量分析。结果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两组病例在术后均升高(P<0.01),停跳组比不停跳组峰值提前,且持续时间长。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停跳组比不停跳组改变明显。术后升压药用量及库血用量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CPB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在心肌保护方面优于停跳组,且库血用量、升压药用量亦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AMI-HF)应用替罗非班及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确诊并收治的168名AMI-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人。两组均采用AMI-HF基线治疗。对照组在基线治疗基础上应用尿激酶实施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基线治疗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及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彩超主要参数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3%。研究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后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MI-HF应用替罗非班及重组人脑利钠肽疗效确切,可更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何梅  黎风  胡厚祥  刘福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5):4475-4480
背景 阿司匹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基石,2%~9%的患者可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西洛他唑可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然而其心血管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时使用西洛他唑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蓬安县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安区医院住院,主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均按心肌梗死诊疗规范治疗,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者,使用西洛他唑+氯吡格雷作为暴露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作为非暴露组,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按1∶1匹配两组。比较两组1年内心源性死亡率、1年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脏彩超指标左心室大小(LV)改变值及射血分数(EF)改变值。对于1年内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主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 244例,其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3 893例。匹配后暴露组和非暴露组LV改变值、EF改变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暴露组心源性死亡率、心力衰竭再入院率高于非暴露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为1年内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西洛他唑疗程>90 d为1年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心功能Ⅰ级、Ⅱ级的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西洛他唑可能是安全的,但对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西洛他唑的安全风险增加,西洛他唑疗程也不宜>90 d,因可能增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08年10月~2010年8月共施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450例,共有20例患者于术中或术后应用IABP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4.60±10.94岁,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者12例,心脏术后瓣膜病复发或再发者3例,心内膜炎者2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者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者1例;其中术前冠脉造影明确合并冠心病6例,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巨大左心房2例,小左心室6例,左心房大量血栓5例,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例,Ⅲ级13例、Ⅳ级6例。其中双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4例,二尖瓣成形、三尖瓣置换及人工二尖瓣瓣周漏修补各1例;同期冠脉搭桥术4例,心内血栓清除5例。结果全组20例患者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74.0±71.5min,心肌阻断时间106.0±43.8min。因术中心脏复苏后不能停体外循环或停机后低心排出量应用IABP 10例,术后因各种原因的低心排出量应用IABP 10例。全组20例患者行IABP辅助治疗时间20~120h,平均治疗时间53.0±28.3h;早期存活17例(85%),死亡3例(15%),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右心衰竭及多脏器衰竭,无IABP相关并发症。结论 IABP可应用于合并冠心病、小左心室、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减低等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治疗,适用于术中无法脱离体外循环、术后药物无法纠正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围术期因心肌缺血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对有指征的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积极正确地应用IABP,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方法1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别于围术期多个时点取挠动脉血,测定血浆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血浆HFABP于再灌注后最早达峰值,其峰值与cTnI、CKMB的峰值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HFABP判定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及敏感性优于cTnI、CKMB,对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诊断、预后及心肌保护效果的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冠脉血心肌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冷停跳手术冠脉血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保护作用。方法:28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不停跳与冷停跳组,每组14便。不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15min、体外循环停止时及停后30min、60min采血。冷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阻断时、 主动脉开放时、开放后30min、60min采冠脉血测心肌酶。结果:不停跳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  相似文献   

19.
急性酒精中毒引起心脏损害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酒精中毒者心电图、心肌酶变化,探讨不同程度急性酒精中毒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03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做常规心电图、心肌酶检测,对其中80例心脏受损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跟踪观察。结果: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心肌酶升高率随中毒程度而增高(P〈0.01)。传导阻滞发生率也随中毒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经及时治疗,心电图、心肌酶均恢复正常。结论:急性酒精中毒程度与心脏损害发生率及程度呈正比,急性酒精中毒对心脏损害,经积极治疗大多数是可逆的。但巾毒越重心电图、心肌酶恢复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20.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例符合CRT适应证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三腔型起搏器,进行三腔起搏或双心室起搏,使心室间收缩趋向同步化。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了起搏器,左室电极植入位置4例位于心室后侧静脉,2例位于心室前侧静脉。结果术后3、6个月患者的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能够自理,心功能改善Ⅰ级,QRS宽度均较术前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二尖瓣反流程度减轻,心胸比缩小。结论 CRT通过改善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