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头部CT扫描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尤其对患儿的坐卧、行走、语言等康复及心理咨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及CT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45例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间的关系及头颅CT动态征象。方法: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男32例,女13例,于生后48h内入院,均采用EXEL-2000Spfint型CT机,常规镇静,以SML为扫描基线,层厚间距为10 mm。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有显著差异。结论;从头颅CT动态观察显示要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以1个月时的CT征象更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智标 《现代医院》2007,7(7):67-69
目的通过对8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CT检查、诊断及复查,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及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进行了CT扫描,初次扫描时间为生后1~14天,其中有61例在生后3个月内进行了CT复查。结果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轻度33例,中度38例,重度9例,其中随访复查的61例中,正常32例,单纯脑沟加深14例,脑软化6例,脑穿通畸形6例,脑萎缩7例,死亡1例。结论CT能准确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类和程度,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应用于基层医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的6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儿GE公司128层OPTIMA660螺旋CT扫描,观察其CT扫描疾病不同程度影像表现.结果 :结果表明,6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病情属轻度概率为32.31%,CT可见低密度病灶分散于脑实质内;中度概率为24.62%,影像学可见低密度病灶范围超过两个脑叶,灰质与白质对比不清晰;重度比例为43.08%,扫描显示脑实质内明显可见弥漫性低密度病灶,灰质及白质界限不清,累及小脑、基底节、脑池、脑室、脑沟等多个部位;13.85%伴颅内出血.结论 :螺旋CT应用于基层医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能够准确进行病情分级,确定病灶具体位置,还可对颅内出血等其他病变同时观察,有利于疾病下一步治疗及预后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入住该院儿科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26例。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以足月正常体重者为主,多数有围产期窒息并伴有各种围产期高危因素,过半数有宫内窘迫表现,临床表现为抽搐、兴奋、激惹等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T/B超示缺氧、脑水肿,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的颅内出血等改变,多数病例经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足月儿有窒息、围产期高危因素、宫内窘迫者需高度警惕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能,应结合临床及头颅CT/B超综合考虑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CT扫描仪,用OM基准线、0度角、层厚及层距5mm连续平扫至颅顶。结果:189例临床怀疑HIE的新生儿,CT阳性发现HIE143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分别占受检者75·66%和11·64%。结论:对可疑HIE患儿行颅脑CT扫描,对临床上早期诊断HIE提供了可靠依据。它不但可以直观地提供病损部位与程度,而且对推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颅B超对新生儿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308例新生儿常规作头颅B超检查,其中68例窒息新生儿检查B超同时作头部CT检查,B超、CT、临床表现作比较。结果:B超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改变为65例,阳性率为95.59%,CT提示HIE改变为29例,阳性率为42.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8,P<0.01)。B超诊断为HIE 65例,临床有HIE症状者27例,有18例临床和CT均无表现,B超却有表现。结论:头颅B超为常规筛查新生儿早期有无颅内病变的首选诊断手段,探查缺氧缺血性脑病B超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8.
张德雄  陈丹  陈创鑫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41-1642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脑电图及CT检查结果对HI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2009年住院新生儿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5例进行脑电图检查及头颅CT检查,收集并储存脑电信号进行临床分析,确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及分度,结合临床进行比较并进行随访,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HIE的临床分度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基本一致,而CT分度与临床分度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头颅CT的表现与HIE对诊断异常率有差异。结论:脑电图早期评价脑功能的异常十分敏感,能准确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头颅CT评价脑功能的异常较差,但能分辨脑结构的异常。对HIE患儿应首选脑电图检查,EEG与CT结合起来对HIE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CT扫描,对所有患者进行MR检查。取得完整的临床及影像诊断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36例NHIE CT检出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7例。MR检出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8例。CT+MRI联合结果分析,轻度14例,中度11例,重度10例。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比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全面准确地反映的特性,是目前诊断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及近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及随访结果。方法:对4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诊断、分度、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轻中度预后良好,重度大部分预后差。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通过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早期发现神经功能损害患儿,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可减轻神经系统损害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及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进行CT检查及分度,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分度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脑水肿低密度区的形态、大小、范围更具有诊断价值,也是预后评估的基础之一。结论:CT扫描对本病的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及易造成各种后遗症的常见病,对其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显得十分重要。现就我院有完整的临床及头颅CT诊断资料的46例HIE患儿进行分析,探讨CT值在HIE诊断的价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科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对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健康教育需求,健康教育需求方式以及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科护理设立的社会需求。结果:医生和患者家属都认为应该成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科护理,可以满足患儿家属的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结论:设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科护理可满足就诊者多元化的需求,将强化医疗护理作用,护理学科的发展现状能满足专科护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陈波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093-2094
目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CT检查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的检出率和有效率。方法以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进行CT检查的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CT检测的征象进行分析,根据随访结果统计预后,并进行总结。结果研究对象中发生重度缺血缺氧脑病的患儿为8例,中度12例,轻度10例,合并颅内出血18例;随访1年恢复正常者11例,出现不可逆后遗症18例,死亡1例。结论 CT检查不仅能够为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诊断提供依据,而且对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表文分析了10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征象特点,从结果中可以看出106例病人中有96.2%出现低密度改变,其中顶叶发生率为57.5%,额叶50%,枕叶30%。在CTⅢ级以上改变中常合并颅内出血,本组106例有颅内出血62例(58.2%),其中5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 CT表现有一定的影像特征。结果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改变与临床表现是基本平行的,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与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与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共50例,对其采用核磁共振仪进行头部扫描,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正常新生儿共5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MRI扫描。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相同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度、分数各向异性以及相对各向异性值。结果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平均弥散度与健康新生儿的平均弥散度在各个感兴趣区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分数各向异性与相对各向异性具有显著性差异,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上述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健康新生儿。产妇孕龄越长,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度越低,两者具有相关性。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取MRI弥散张量成像,能够对新生儿的脑部损伤与功能障碍进行准确的评价,并为新生儿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鸿 《中国保健》2007,15(7):7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方法搜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5例均有典型临床症状.5例均作CT检查,结合国内相关文献,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病理基础.结果5例均见脑叶内密度减低,其中1例大脑纵裂内有少量高密度影(蛛血).结论仔细分析CT图像并结合临床病史,可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诊断和与临床症状相适应的影像学分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2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分别给予常规磁共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轻度组FA值明显大于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定量反映新生儿病情程度,可为判断预后提供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阶段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在新生儿早期阶段的CT分度,低密度灶程度及合并颅内出血类型的程度.结果 低密度灶范围越广,CT值越低,合并颅内出血特别是脑实质出血者其预后越差.结论 C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阶段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在新生儿早期阶段的CT分度,低密度灶程度及合并颅内出血类型的程度。结果低密度灶范围越广,CT值越低,合并颅内出血特别是脑实质出血者其预后越差。结论C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