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定性检测了50例尿路感染患者血。尿中的G─CSF.结果发现尿路感染患者尿G─CSF阳性率88%,与对照组(16.67%)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G─CSF阳性主要见于急性肾盂肾炎(77.8%).初步认为尿G─CSF测定对尿路感染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3.
37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包括恶性淋巴瘤、肺癌、乳癌、食管癌和胃癌 ,分别应用五种不同的联合化疗。在第一和第二疗程中分别不用和加用惠尔血 ,比较二个疗程中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 ANC)的动态变化。结果证实 ,惠尔血可提高患者 ANC的平均水平 ,促进 ANC的恢复 ,缩短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 ,且副反应较低。因此惠尔血是肿瘤化疗中有价值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了119例儿童感染患者和39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并作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比较。结果发现119例儿童感染患者ELISA法检出阳性事为70.9%(84/119).生物学方法检出阳性率为75.6%(90/119)。正常健康儿童血清G-CSF检出阳性率为15.6(5/39)。儿童感染患者G-XSF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种方法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显著相关(r=0.84)。结果表明血清G-CSF检测可作为儿童感染诊断的一种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克隆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126例肺炎患儿血清中G-CSF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其G-CSF水平与患儿体温、自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及治疗后G-CSF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126例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为63.49%;发热组血清G-CSF水平较不发热组为高;G-CSF阳性患儿中自细胞总数正常者为88.7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为73.75%,CRP试验阴性儿为75%;感染控制后血清G-CSF水平迅速下降。结论:测定血清中G-CSF水平有助于小儿肺炎的诊断,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常规剂量化疗和G┐CSF对外周血造血细胞的动员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规剂量化疗和G┐CSF对外周血造血细胞的动员作用观察Observationonthemobilizationofperipheralstem/progenitorcelsin┐ducedbyroutine┐dosechemotherapyandco...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剂量(1~2μ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防治实体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方法每日皮下注射格拉诺赛特50~100μg,疗程3~7日,预防用药于末次化疗结束24~48小时后应用,治疗用药于化疗结束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后应用.结果预防用药中22个周期白细胞计数均在4.0×109/L以上,14个周期白细胞计数低至(2.6~3.9)×109/L之间,但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治疗用药应用前白细胞计数平均2.2×109/L,治疗平均4.2天后白细胞计数上升至4.0×109/L以上.结论低剂量G-CSF能短时间内使白细胞回升到正常水平,对防治实体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难治性AML选择G—CSF和小剂量阿糖胞苷和甲氧柔红霉素(LD—AI)为治疗方案,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11例难治AML中,CR6例,PR3例,NR2例,总有效率为82%。5例有轻度的骨髓抑制作用,1例有一过性的心脏损害,3例有骨痛表现。结论该方案治疗难治AML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而且毒副作用轻。可将此方案作为难治AML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供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物中的幼稚粒细胞与CD34^ 细胞及单个核细胞(MN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0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用G-CSF(仅2例用G-CSF GM-CSF)7.25-10ug.kg^-1.d^-1进行动员,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对外周血及收集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收集物中幼稚粒细胞及CD34^ 细胞进行检测计数。结果:(1)动员后白细胞主数及细胞计数及幼稚粒细胞逐渐增加,至5天达高峰;(2)外周血MNC中幼稚粒细胞增加与CD34^ 细胞增加有较好的相关性;(3)经2次单采后供者血小板约降低60%,但一周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G-CSF7.25-01ug.kg^-1.d^-1分两次皮下注射能有效动员PBSC;allo-PBSCT供者经G-CSF动员后,外周血MNC中幼稚粒细胞数结合可做为allo-PB-SCT的剂量阈标准。  相似文献   

10.
11.
将携带人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分别感染人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胃癌、乳腺癌、直肠细胞,并将该基因转染的人胃癌、乳腺癌、直肠癌细胞以35Gy剂量辐照处理后,检测上述细胞培养上清中GM-SCF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e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动脉狭窄模型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以颈动脉狭窄模型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G—CSF注射组(n=14)和对照组(n=10),两组动物分别予以25μg/kg·d的G—CSF和等量的生理盐水腹部皮下注射,连续注射7d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天后贴壁细胞进行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Dil—acLDL和HTC—UEA-1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结果G—CSF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5P〈0.001)。结论短期应用G—CSF对颈动脉狭窄模型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有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单景庆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32-332
目的:探讨发热患者与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fe colongstimulating factor,G-CSF)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98例标本(细菌感染45例,非细菌感染30例,血培养阳性患者23例)及正常对照组25例进行了血清G-CSF检测。结果:细菌感染患者G-CSF阳性率为95.5%(43/45),非细菌感染患者G-CSF阳性率为3.3%(1/30),血培养阳性患者其G-CSF均为阳性。结论:G-CSF测定可以作为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一项敏感指标,将G-CSF测定与细菌培养协同对发热患者的诊断意义更大,为临床的早期辅助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了一项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克服逆转录病毒中内部启动子对插入外源基因表达的干扰,将人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插入双拷贝载体N2A的3'LTRU3区上的多克隆立点,酶切鉴定后将重组质粒用电击转导法转入Psi-2嗜单性包装细胞系,经G-418选择压力,两周后挑出阳性克隆,测定感染滴度后转染NIH3T3细胞,选择挑出抗性克隆,测定G-CSF表达量,最高达53.3U/10^6细胞。Southern印迹和Northe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逆转录病毒中内部启动子对插入外源基因表达的干扰,将人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插入双拷贝载体N2A的3'LTRU3区上的多克隆位点,酶切鉴定后将重组质粒用电击转导法转入Psi-2嗜单性包装细胞系,经G-418选择压力,两周后挑出阳性克隆,测定感染滴度后转染NIH3T3细胞,选择挑出抗性克隆,测定G-CSF表达量,最高达53.3U/106细胞。Southern印迹和Northern印迹分析证明嵌合的目的基因在感染细胞中通过基因复制而转染到5'LTR的转录单位之外并且在染色体DNA中稳定整合,复制产生两个拷贝,在3'LTR和5'LTR中各有一个基因。  相似文献   

19.
使用Leustroducsin等三种细菌制剂作诱导剂,通过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株BMol,观察此三种物质对BMol的GM-CSF产生的影响,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的GM-CSF的含量。结果显示,三种诱导剂均可使BMol产生GM-CSF增多,但以Leustroducsin的诱导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