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的6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治愈38例;治疗有效,病情好转16例;死亡6例.结论:COPD合并肺部感染多发生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绝大部分病例在症状、体征和X线胸片或胸部CT表现无特异性,且患者以感染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年老以及严重并发生是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徐亚静 《当代医学》2016,(30):153-154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78例,对所有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总结分析患者病原菌构成和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478例患者中分离出259珠致病菌,其阳性率为54.18%(259/478)。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76.06%(197/259),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21.62%(56/259),真菌检出率为2.32%(6/259),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性最强,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性最高;革兰阳性球菌对多西环素、万古霉素敏感性最强,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较强;真菌对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以及两性霉素B均无耐药性。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具有较高耐药性,临床治疗可选择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或者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殷建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17-23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特点、真菌种类、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病因、抗生素及激素运用、以及真菌种类、诊治情况。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与患者长期运用激素、抗生素致免疫功能低下有关。42例患者痊愈或好转33例,自动出院5例,2例死亡,2例转院。结论:近几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的不合理运用,导致肺部真菌感染发病比率增高,且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给临床医师诊治带来困难,一般采取经验性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时应及早、足量运用抗真菌药物,但切记盲目运用,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合理运用抗生素、激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院内真菌感染的致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结果5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发生医院肺部真菌感染32例.感染率6.25%,且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医疗性介入治疗是引起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吴沁聿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39-154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诊的48例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活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QQL评分合计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择500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痰标本后细菌培养,总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试验耐药性情况。结果:500例患者的痰标本经细菌培养后分离出259株病原菌,阳性率为51.80%。259株病原菌中201株(77.61%)革兰阴性菌,50株(19.31%)革兰阳性菌、8株(3.09%)真菌。耐药分析发现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阿莫西林、头孢西丁、替卡西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耐药性都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四环素、苯唑西林等具有较高耐药性,8株真菌耐药实验结果表明对氟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以及伊曲康唑等无耐药性,敏感性达到10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肺部感染中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其具有较高耐药性,临床治疗中应选择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细菌感染趋势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1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45例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痰标本细菌分布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占14.22%,革兰阴性菌感染占69.38%,真菌感染占16.4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广谱抗生素耐药,对加酶抑制剂敏感率高。结论:临床上应重视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作者医院2011-05/2013-04月院内肺部感染的50例COPD患者为A组,随机抽取同期无肺部感染的50例COPD患者为B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以下因素与COPD患者院内肺部感染显著相关(P〈0.05):合并糖尿病,Ⅱ型呼衰,住ICU时间较长,行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或)频繁更换,长期使用激素;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以下5项因素是COPD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住ICU时间较长,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或)频繁更换。结论合并糖尿病,住ICU时间较长,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和(或)频繁更换抗生素是老年COPD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避免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苏琴  钟锦平  杨棋 《中国热带医学》2006,6(4):632-632,62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进行VLP的测定,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VLP的阳性率肺心痛组为20.9%,对照组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并冠心病的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VLP阳性率高于未合并冠心病患者,Holter检出室性心律失常≥IV级(Lown分级)的患者VLP阳性率亦高于其他患者。结论VLP的测定对于COPD并发肺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戴廷涛 《吉林医学》2013,34(12):2253-2254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感染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退热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1.7%、96.7%;观察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退热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感染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康复进程,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疗效转归。结果:氟康唑治疗后,痊愈11例,显效3例,进步2例,无效1例,死亡1例,有效率88%。结论:肺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加,占深部真菌感染首位。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加重,经积极杭生素治疗无效,应考虑并存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冠心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齐鲁医学杂志》2001,16(4):320-3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 )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病情复杂 ,临床极易漏诊及误诊而延误治疗 ,影响病人预后。为了提高对该类病人的诊治水平 ,现将近年来我们诊治的慢阻肺并发冠心病 6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慢阻肺病人 2 98例 ,并发冠心病 60例 ,男 3 2例 ,女2 8例 ;年龄 5 6~ 84岁 ,年龄 ( 62 .0± 4 .2 )岁。本组病死 10例 ,其中肺心病并发冠心病 2 9例 ,病死 8例。慢阻肺诊断符合 1997年全国COPD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肺心病诊断符合 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冠心病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足量布地奈德溶液雾化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2mg/次、3次/d;口服泼尼松龙组给予口服甲泼尼龙片10mg/次,3次/d;对照组不使用任何糖皮质激素。观察三组患者在第二十四、四十八小时和第五天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变化以及副作用情况。结果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改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变化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FEV1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对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自觉症状及生活质量,有良好依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5 8例COPD患者 ,曾是我所门诊和住院病人 ,其诊断与分期符合中华医学会 1987年修订的COPD诊断标准。急性发作期 4 8例 ,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4 5~ 87岁。非急性发作期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4 0~ 6 8岁 ,平均年龄 4 7~ 6 8岁。1.2 方法   1)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应用常规纤支检查的麻醉方法 ,纤支镜插入下呼吸道病变位时 ,用保护性毛刷采集深部痰于消毒瓶内 ,30分钟内送检培养。2 )痰培养方法 :采集的标本送化验室作细菌培养 ,一般采用的常规培养 ,以菌落计数≥ 10 3,Cfu mi为阳性。1.…  相似文献   

17.
曾春芳  刘云  陈斌 《四川医学》2006,27(12):1283-128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对28例COPD患者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及Χ线表现无特异性,其中24例使用过两种以上抗生素,10例使用过激素,23例行机械通气。药物敏感性测定提示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3.57%,其次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96.4%,次为氨苄西林、头孢替坦、氨曲南、头孢曲松,对喹诺酮、氨基糖苷类亦有较高耐药率。结论COPD患者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年老体弱,广谱抗生素及激素应用、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及呼吸机使用有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耐药严重,病死率高,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8.
1994-2000年,我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美士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玲  郑坚  冯天元 《河北医学》2002,8(9):791-793
目的:观察美士灵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使用美士灵注射液1-2g,每日早晚2次静脉滴注,疗程7-14d。结果:美士灵治疗COPD伴肺部感染临床有效率为92.1%,痰菌清除率85.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结论:美士灵是新型的头孢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对于COPD伴肺部感染,同时存在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情况下的患者,临床效果理想,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治坤 《医学文选》2000,19(5):696-697
我院 1990年 7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病 42例 ,与同期诊治的 6 7例特发性气胸对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标准 [1 ] ,其中男 36例 ,女 6例 ,年龄 41~81岁 ,平均 5 9岁 ,6 0岁以上占 6 0 %。基础病 :慢性支气管炎 6例 ,支气哮喘 2例 ,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 10例 ,已发展为肺心病 2 4例。对照组为特发性气胸 6 7例 ,其中男 6 1例 ,女 6例 ,年龄 17~ 6 4岁 ,平均 2 8岁 ,30岁以下占 6 5 % ,既往无呼吸道疾病史。二组比较年龄差异非常显著 (P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