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出血为非外伤性脑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出血,常以单一部位出血多见,多部位同时出血较少见,笔者在急诊抢救室遇到了这样的患者,该患者在接诊过程中突然出现自主呼吸停止,病情迅速恶化,在临床中少见,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48岁,家属代述因"昏迷90min"送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时间为07:30),入院时GCS评分3分,立即心电监护,  相似文献   

2.
二叶式主动脉瓣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之一 ,临床误诊率高 ,也是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因。本组经超声确诊 12例 ,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IE)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中合并IE 5例 ,均有不规则发热、乏力及进行性贫血、皮肤粘膜出血点 ,脾大 4例 ,体动脉多处栓塞 2例。血培养 3例阳性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1例 ,草绿色链球菌 2例。2 超声检测结果IE 5例主动脉均有数目及大小不等的赘生物 ,如绒团状或斑块状 ,有“连枷样”活动 3例。3 讨 论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 (和 )狭窄的主要病因之一 ,以关…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6岁。因活动后气短2.5年,间歇性双下肢浮肿1年,加重1个月住院。5年前,在肺结核普查时,胸透发现心脏病。4年前,自觉体力下降,劳力时气短。近1年来,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登一层楼即感气短,间歇性双下肢浮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偶有心前区一过性针刺样痛,有时向肩部及右胸放射。7个月前因病情加重住院,经检查诊断为主动脉窦瘤破裂。住院期间,出现低热、贫血,血培养阴性,尿正常。疑诊感染性心内膜炎,予青霉素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当时浮肿消退,脾不大。近1个月来,因“感冒”症状加重,再次住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26岁,傈傈族,农民.因"反复怕热、多汗、心慌3年,发热20d"于2010年10月16日人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多食伴心慌、消瘦,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口服甲巯咪唑10mg/次,2次/d,症状反复,间断服药1年.近20d反复发热,体温最高42℃,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等处理,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38.5 ℃,P 110次/min,R 24次/min,Bp135/75 mm Hg(1 mm Hg=0.133 kPa),急性病容,甲状腺Ⅱ度肿大,质软,未扪及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5.
本病的传统命名“细菌性心内膜炎”。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本病的病原体除细菌外,还有微生小体和真菌,甚至病毒。因此多数学者已采用含义更为广泛的名称“感染性心内膜炎(简称IE)”。IE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近30年来因抗菌素的广泛应用、感染途径的增多、病原微生物的变异等原因,致使原来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IE病人大为减少。本病习惯采用的急性和亚急性分型,已渐失去其严格时间概念,故不能再拘泥于寻求传统典型表现,以免错过早期诊断机会。病因学:一、细菌:本病的主要病原为草绿色链球菌,在IE的发病中虽仍居首位,但其致病机会已由过去的70%减至35~50%,部分  相似文献   

6.
方波  奚奇  蔡哲  马虹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5):719-720
患者,女,21岁,因“发热乏力6个月,双下肢水肿10d”于2011年9月6日入院。体格检查: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粗糙响亮杂音。心肌酶谱增高:血清肌酸激酶1600U/L,血清乳酸脱氢酶1820U/L,血清天门冬氨酸转移酶265U/L。  相似文献   

7.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区别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直接感染导致的心内膜炎症;而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则与病原体无关,常因各种物理、化学因素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损伤心内膜,在心脏瓣膜上形成无菌性血栓性疣赘物。风湿性心内膜炎就是一种常见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8.
病历介绍患者 ,男 ,37岁 ,因不规则发热 10d入院。称发热波动于 39~ 4 0℃ ,伴畏寒无寒战。既往体健 ,病前无皮肤疖肿挤压、外伤史。体检 :高热重病容 ,体温 4 0 .2℃ ,未扪及特殊表浅淋巴结 ,皮肤未窥瘀点及脓疱疹 ,右上唇疱疹 ,咽充血 ,心肺听诊阴性 ,肝脾未扪及。入院后 3d心尖区闻及Ⅱ级反流性收缩期杂音 ,胸骨左缘第Ⅲ肋间粗糙反流性舒张期杂音。WBC2 7.9× 10 9 L ,N 0 .85 ,ESR 82mm h。胸片心影普遍扩大 ,两肺门充血。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增大 ,左心房内径正常上限 ,主动脉瓣增厚 ,开放未见异常 ,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治方法及疗效,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基础疾病、血培养病原学种类、药敏试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改变及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临床特征仍为发热与心脏听诊有杂音;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酿脓链球菌19株占38.78%,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6.73%;心脏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4例,占93.67%,高于血培养阳性率;右心感染13例,占17.58%;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好转及康复的55例占69.62%,需手术的18例占22.78%.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检出率,右心感染比例有所上升,多学科合作能使疾病得到较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特点为基础心脏病,不明原因发热、贫血、脾大、栓塞、皮肤损害和血培养阳性或心内膜赘生物形成等,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及时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可大大提高治愈率[1-2].笔者对6例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邵华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1):70-70,F003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或早期应用 ,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特别是无基础心脏病者发生IE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 ,给及时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本文对 75例IE患者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75例患者为 1991~ 2 0 0 0年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 1997年美国心脏协会制定IE诊断标准[1 ] 的住院者 ,男 6 2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35 7岁 (16~ 6 3岁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2 9例 ,先天性心脏病 13例 ,心肌病 3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例 ,无基础心脏病 2 8例。除 1例为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2例IE患者易患因素按比率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35.17%),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24.73%),风湿性心脏病(13.19%)等;最常见症状为发热(97.25%)和贫血(88.46%);2次血培养培养出同一病原菌中,最常见细菌为血液链球菌(11.7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03%);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膜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5.05%。11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者中,2例(1.68%)死亡;63例经内科治疗者中,6例(9.52%)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栓塞及急性心衰。结论近年来IE的易患因素与以往不同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比率增高,而风湿性心脏病比率下降;病原菌以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但呈多样化、复杂化特点;血培养的阳性率亟待提高;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脏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IE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发生了显著变化,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对我院近17年来收治63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选择1980年至1997年在我院住院确诊的IE患者63例,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287±123岁(3~65岁)。1·2 IE诊断标准 ⑴不明原因发热1周以上;⑵病程中有心脏杂音改变或体循环栓塞或微血管炎表现;⑶血培养阳性;⑷M型或二维超声心动图发现心瓣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情况,以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近6年收治的5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2% (49/52)的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其中非风湿性心瓣膜病[28.9%(5/52)]和心脏手术后[13.5%(7/52)]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以发热[86.5%(45/52)]、心衰[61.5%(32/52)]、心脏杂音及杂音变化[61.5%(32/52)]、贫血[69.2%(36/52)]及栓塞[51.9% (27/52)]为常见临床表现,但发热的比例有所减少.栓塞部位除脑和肾外,四肢也不少见.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较为常见,前者的感染率[ 13.5% (7/52)]超过了后者[9.6%(5/52)].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的阳性率为82.7%(43/52).住院期间死亡3例[5.8%(3/52)],死亡原因均为顽固性心衰.结论 IE的基础病因和致病菌发生了明显变化,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衰.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和规范化的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东恩 《现代保健》2009,(14):70-71
目的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贫血、脾大、肝大、心脏杂音改变、周围动脉栓塞、血管意外。血培养阳性率57.6%,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3.1%。结论(1)心脏结构异常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基础病因;(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脱垂和联合病变者为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3)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由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内膜的炎症,可引起败血症、瓣膜穿孔、瓣膜关闭不全、心力衰竭等,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脏病,其主要特点为持续的菌血症及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成,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心脏介入操作的普遍开展,导致本病的致病菌构成及其临床表现发生了变化.本文回顾性分析7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男,11岁.入院前6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高热,伴畏寒、寒战、头痛.在当地医院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3周前开始面色苍白伴乏力.体格检查:贫血面容,体温38.8℃,血压102/73 mm Hg(1 mm Hg=0.133 kPa),胸部未见明显异常,心率108 次/min,律齐,心脏未闻及杂音,肝、脾触及肿大.多次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20)×109/L,伴核左移;血红蛋白64~95 g/L;血小板正常.尿常规红细胞16个/HP、白细胞30个/HP、尿蛋白(++).  相似文献   

19.
吴兵  李卫国 《中国保健》2006,14(12):101-102
目的通过对4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回顾分析,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手术时机及手术原则.方法在积极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同时,分别采取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择期、限期或急诊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灶,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瓣膜修复或瓣膜置换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结果42例术后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心功能明显改善;16例术前血培养阳性者转为阴性.死亡3例,2例死于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1例急诊手术,感染未控制出现瓣周漏而死于心衰.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积极有效的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而术前、术中、术后的合理用药是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因,致病微生物的变迁及抗生素的选择。方法:对1995年5月~2003年8月间住院的30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其主要的基础心脏病变。链球菌在致病微生物中依然居首位,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等其它菌种逐渐增多,且对青霉素耐药发生率高,为临床诊治造成困难。结论:对于IE患者应尽可能早期明确诊断,早期选用有效的抗生素。CNS在IE的致病微生物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