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莉玲 《中国保健》2007,15(7):84-85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WA)对母乳量及宫缩、排气、睡眠的影响和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的健康足月产妇.术毕随机分为志愿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n=500)行PCEA于关腹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接光达电子泵行PCEA 48h,采取负荷量+持续量+PCEA给药模式,镇痛药物为吗啡镇痛合剂.对照组(n=500),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术后伤口疼痛时遵医嘱予肌肉注射杜冷丁.结果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哺乳时间较对照组提前,24h内泌乳例数较对照组多(P<0.05),镇痛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较少,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组睡眠、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宫缩无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SPO2、HR、MAP都在正常范围,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药物为吗啡镇痛合剂,疗效确切,安全方便,临床上具有积极的意义,是目前剖宫产术后镇痛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袁儒英 《健康必读》2006,5(7):27-28
为了观察剖宫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初乳时间及乳量的影响,选择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镇痛组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连接注入镇痛液镇痛,术后观察72h;对照组术后拨管,术后4~6h肌注盐酸哌替啶75mg,6h后重复一次,总量150mg,术后观察72h.结果 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泌乳时间比对照组早(P<0.01),乳量比对照组多(P<0.01).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能促进早泌乳,增加乳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冷冻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浆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肋间神经冷冻组、PCIA组及临时肌肉注射哌替啶组,每组40例.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VAS)法评价疼痛程度,比较各组术前、术后相应时间点IL-6及CRP水平,并观察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48 h,肋间神经冷冻组[95.0% (38/40)]、PCIA组[90.0%(36/40)]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临时肌肉注射哌替啶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前1 d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神经冷冻组术后6h时IL-6水平显著低于同期PCIA组[(13.82±4.42) ng/L比(17.94±5.1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ld及术后2h时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神经冷冻组术后24 h时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PCIA组[(112.6±14.0) mg/L比(125.5±17.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肌肉注射哌替啶组、肋间神经冷冻组和PCI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9/40)、5.0%(2/40)、12.5%(5/4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可以显著减轻开胸术后患者的疼痛,降低术后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吗啡预先镇痛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0例.Ⅰ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5 ml+吗啡0.25 mg;Ⅱ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不加吗啡,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术后行数字分级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舒适评分(BCS),并观察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术后8 h及以后各时间点NRS明显低于Ⅱ组同一时间点(P<0.05),术后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1);Ⅰ组术后36 h及以前各时间点BCS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在术后48 h及以前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Ⅱ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蛛网膜下腔吗啡预先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腔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方法对小切口胆囊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1907年12月收治的428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4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术后两组分别使用硬膜外镇痛及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镇痛效果、尿潴留及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发生率、手术及镇痛费用.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其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优良率(95.8%,205/214)明显优于对照组(92.5%,198/214)(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9.81±2.55)、(15.63±3.40)h]均比对照组[分别为(13.40±2.81)、(24.34±4.50)h]提前(P<0.01),尿潴留发生率和手术及镇痛费用[2.8%(6/214)、(4705.11±461.49)元]均比对照组[11.7%(25,214)、(5536.19±495.38)元]低(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是小切口胆囊手术患者术后的一种良好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和哺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子宫收缩及哺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术前无凝血机制障碍健康足月初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行剖官产手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n=55),使用雅培电子泵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维持48h.对照组(n=55),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以肌注哌替啶止痛.术后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及48 h的子宫高度、阴道出血量和泌乳时间.结果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两组间无差别,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及48 h的子宫高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组的24 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8 h无差异,且泌乳时间也早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具有提高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不延长肛门排气时间,对子宫收缩无明显影响,也不增加阴道出血量,还可加强产后早泌乳的优点,是值得推荐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宇帆 《健康研究》2016,(4):453-455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观察组)和芬太尼(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新生儿出生后1、5 min呼吸抑制情况评分(Apgar)及1~5d的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观察组镇痛后30、60、90min及宫口开全时的VAS均低于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后1、5分钟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天,对照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出生后2~5天,两组NBN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联合腰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起效快,对产妇和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硬膜外与静脉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及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8例择期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实验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进行术后镇痛,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式进行术后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24h内的哺乳次数、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人工喂养添加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48h内各时间点的Bromage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0、0.52、1.22、0.27、0.38、0.54,均P>0.05),而实验组在4h、6h、12h、24h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4.23、2.89、4.32、18.38,均P<0.05).实验组患者48h内的哺乳次数为(15.92 ±9.06),显著高于对照组(11.12±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1);实验组人工喂养添加率为24.1%,显著低于对照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62,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对照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28,P<0.05);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和皮肤瘙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816、0.626,均P>0.05).结论 临床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作为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方式比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更好,并且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吗啡预先镇痛对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I-Ⅱ级妇产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10mg+吗啡0.5mg,术后吗啡2.8mg行硬膜外镇痛.对照组腰麻用药不加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吗啡为3.3mg.术后行镇痛NR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观察术后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镇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寒颤反应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吗啡预先镇痛可增强硬外腔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但不良反应也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剖腹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观察120例行音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组,观察组均留硬膜外导管采用硬膜外镇痛,对照组采取静脉镇痛,观察并发症及其应对措施.结果 经分析,两组患者于术后1、2、12、24h镇痛效果、舒适程度经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6例(10.0%),低于对照组17例(28.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并发症主不良反应虽较少,但仍应加以重视,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辅助手术对患者拔管后肺通气功能影响及镇痛情况.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静吸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组(复合组)和静吸全麻组(全麻组),每组各20例,复合组在全麻组基础上切皮前行肋间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及拔管时间.测定麻醉诱导前(To),拔管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1 h(T4)、2 h(T5)的HR、RR、平均动脉压(MBP)、PaO2、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采用Prince-Henry(PH)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结果 全麻组拔管时间为(16.0±8.5)min,复合组为(10.0±3.6)min.复合组时间较短(P<0.05),复合组在T1-T5各时点FVC、FEV1及PH评分与全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aO2只在T1、T2、T5和PaCOc2在T1、T2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辅助手术患者能有效改善拔管后肺通气,拔管时间缩短,并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75例施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PCIA组、CIEA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PCIA组术后48h静脉持续注入吗啡(2.0mg/h),患者疼痛时自行追加吗啡1.0mg/次,锁定时间20min;CIEA组术后48h持续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0.08mg/h).对照组出现疼痛时肌注哌替啶50~75mg或其他解痉镇痛药.以镇痛治疗期间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膀胱冲洗时间、血压等为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CIEA组及PCIA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镇痛效果显著、膀胱痉挛次数少、疼痛持续时间短、膀胱冲洗时间短的优点(P<0.01).PCIA组与CIEA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肛门排气时间延长(P<0.01).结论 CIEA及PCIA对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以CIEA为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冷冻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5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按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三组:肋间神经冷冻组(冷冻组,50例)、PCIA组(50例)及临时肌肉注射哌替啶(度冷丁)组(对照组,50例).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并比较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结果 术后第3天冷冻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弱于PCIA组和对照组,P<0.05,冷冻组的FEV1(1.89±0.31)较对照组(1.37±0.20)高,P<0.05,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14%)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6%),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可以显著减轻接受开胸手术患者的疼痛,并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肺癌术后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布比卡因+强的松行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和硬膜外穿刺置管镇痛组各32例。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布比卡因+强的松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的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硬膜外穿刺置管镇痛组,而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后者,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强的松肋间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术对预防开胸术后胸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行开胸术的患者235例作为实验组(A组),并随机选择同期行开胸手术患者分别作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及对照组(C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同时对比观察各组术前、术后PaO2、PaCO2的变化.结果A组止痛有效率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B组止痛有效率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三组之间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量有显著差异,其中A组用量最少,C组最多.术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A组可有效改善术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结论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并有效改善呼吸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胸外科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4月至2008年5月开胸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A组,47例)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B组,42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1.49±0.80)分,B组为(2.43±1.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次数[(1.28±0.62)、(2.02±1.05)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3.15±12.22)、(64.10±14.25)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在治疗效果上优于硬膜外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在胸外科术后镇痛中可以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比较硬膜外微量镇痛组与肌肉注射镇痛组的镇痛效果,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流血量、生命体征情况和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变化.结果术后两组的哌替啶(度冷丁)用量相当(P>0.05);两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镇痛组产妇在术后4 h、8 h、24 h的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流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在出生后第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微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哌替啶混合液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的目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硬膜外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全子宫切除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在术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与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观察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 在术中2组心率、血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无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均<3分,表明术后镇痛均有效;实验组患各时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8hBC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24hB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舒芬太尼进行超前镇痛可有效增强术后镇痛的疗效,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体温、炎性细胞、C反应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90例孕36~40周、无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按是否要求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为同期阴道分娩、非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产妇。分别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前24 h、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前2 h、分娩后2 h离开产房前和分娩后24 h 4个时间点对两组产妇分别进行疼痛评分,测量体温,同时在上述4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炎性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分娩后2 h产妇体温比分娩前2 h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分娩后2 h产妇体温比分娩前2 h无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组硬膜外分娩镇痛后2 h和24 h产妇体温均比对照组产妇体温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产后2 h产妇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后24 h产妇白细胞计数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产后2 h产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后24 h产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后2 h和24 h C反应蛋白分别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根据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对产妇中使用抗生素与不使用抗生素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下产时发热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非感染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炎性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升高并非一定与感染相关,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控制硬膜外分娩镇痛下产时发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对术后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将50例ASAⅡ-Ⅲ级择期食管癌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术后硬膜外镇痛组(A组,n=25)和对照组(C组,n=25).用Datex-Ohmeda S/5多导联自动ST段分析仪检测术后ST段变化情况,求得2组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A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P<0.05);A组心肌缺血发生率(24%)低于C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A组缺血负荷小于C组(3.4±4.8 vs 5.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P>0.05);2组平均ST段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硬膜外镇痛能降低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但不能明显改善其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