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呋塞米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在心肾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呋塞米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心肾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实验,包括934例心肾综合征患者,观察组给予的药物干预为低剂量呋塞米联合低剂量多巴胺以及其他治疗心衰的药物。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方案能降低Ⅰ、Ⅱ型心肾综合征患者血肌酐量[MD=-36.00,95%CI(-39.75,-32.24),P0.05],增加Ⅱ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MD=5.47,95%CI(4.69,6.25),P0.05],增加Ⅱ型心肾综合征患者6 min步行距离[MD=36.22,95%CI(29.24,43.20),P0.05],有较好的临床疗效[RR=1.27,95%CI(1.08,1.49),P0.05]。结论低剂量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和肾功能,对Ⅱ型心肾综合征有较好治疗效果,对Ⅰ型心肾综合征有一定效果但证据不足,对Ⅲ、Ⅳ和Ⅴ型心肾综合征效果尚不能确定,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及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寻找更为敏感的诊断指标。方法 85例老年住院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55例)、对照组(30例),其中心力衰竭组又分为心肾综合征亚组(23例)及非心肾综合征亚组(32例);测定各组的N端B型钠尿肽前体、胱抑素C、尿素、肌酐,分析临床特点,比较各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心功能分级情况:心功能Ⅱ级20例,Ⅲ级25例,Ⅳ级8例;心肾综合征亚组肾功能处于代偿期16例,失代偿期6例,肾衰竭期1例;按心肾综合征分型:Ⅰ型1例,Ⅱ型19例,Ⅳ型2例,Ⅴ型1例。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B型钠尿肽前体、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心肾综合征亚组与对照组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心肾综合征亚组仅N端B型钠尿肽(BNP)及胱抑素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肾综合征与非心肾综合征亚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心力衰竭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BNP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早期指标,胱抑素C较传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指标敏感,有利于早期诊断心肾综合征,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心肾交互影响,心肾联合损害--心肾综合征(CRS)临床较常见,涉及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及肾稳态调节机制异常.治疗困难,目前的处理措施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CRS的流行病学、定义、病理生理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患者76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无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患者7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①诊断:两组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观察组治疗后存活49例(64.5%),死亡27例(35.5%),对照组治疗后存活65例(92.9%),死亡5例(7.1%),两组治疗后的存活率与死亡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心电图与心肌酶谱的改变,作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且预后多不良,积极尽早地采取相关保护心脏的干预措施是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2型-5型狼疮性肾炎各肾脏病理类型的特征及其相应治疗措施,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将通过肾活检术,肾脏病理明确诊断的2型-5型狼疮性肾炎,再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五种临床类型:尿检异常型,肾病综合征型,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炎,慢性肾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孙漾丽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183-3184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与多巴酚丁胺、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衰并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急性左心衰并心肾综合征患者应用乌拉地尔、多巴酚丁胺、呋塞米联合静滴,至心功能达II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应用乌拉地尔、多巴酚丁胺、呋塞米联合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3%;NT-proBNP、心肌钙蛋白、血生化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 急性心衰并心肾综合征患者应用乌拉地尔、多巴酚丁胺、呋塞米联合静滴,显著改善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中药益窦起率胶囊治疗心肾两虚型病态窦房结功能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应用益窦起率胶囊;对照组30例应用普鲁本辛,一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平静心率、固有心率、动态心电图(DCG)和心脏生理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43.3%,经统计学处理P〈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益窦起率胶囊治疗心肾两虚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近年来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的改进,病死率已由10%降至3%~5%,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1月收治的5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早期(发病1周内)表现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糖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及在不同肾损害情况下4型心肾综合征的患病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科住院的合并T2DM或IFG、IGT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统计肾损害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依有无肾损害、。肾损害的形式分析4型心肾综合征的患病率。结果531例患者中52.73%发生肾损害,肾损害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病率均较非肾损害组高(P〈0.05),蛋白尿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肾损害组(P〈0.05),肾功能下降组较非肾损害组冠心病患病率高(P〈0.01),心功能不全的患病率也较高(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肾损害的发生率高,糖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延患鲞金羞肾损害后心血管事件患病率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心向量(VCG)检验,进一步评估心电图(ECG)中表现为V1、V2导联高R波的意义。方法:对心电图中表现为V1、V2导联高R波的患者进行心向量检查(共61例),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通过心向量对61例V1、V2导联高R波患者进行分析诊断,其结果为左中隔支传导阻滞者18例,占总数29.51%;正后壁心肌梗塞者14例,占总数22.95%;右室肥厚3例,占总数4.92%;双室肥厚2例,占总数3.28%;预激综合征(C型)1例,占1.64%,大致正常者23例,占总数的37.70%。结论:心向量对心电图V1、V2导联高R波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重型及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重型及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51例(重型34例,危重型17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5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透析次数共123例次,治愈23例(45.01%),好转15例(29.41%),总有效率74.51%,自动出院9例(17.65%),死亡4例(7.84%)。其中34例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治愈18例(52.94%),好转15例(44.12%),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97.06%,自动出院1例(2.94%)。17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5例(29.41%),自动出院8例(47.06%),死亡4例(23.53%),其中3例死于脑水肿呼吸衰竭,1例死于鼻咽部大出血呼吸道窒息。结论: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出血热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早期应用,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对重型疗效优于危重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5例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痛、腰痛占17.1%(6/35),面颈胸充血占25.7%(9/35),皮肤出血点占37.1%(13/35);重型占31.4%(11/35);80%以上的患者并发肝脏、心肌损害;51.4%( 18/35)的患者病程早期血糖升高,62.9%( 22/35)的患者曾误诊为其他疾病;60.0%(21/35)的患者有基础疾病.结论 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特征性表现发生率较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重型相对较多,并发肝脏、心肌损害多见.各相关科室医生应认识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不典型性,以减少误诊.治疗上加强监护,注意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并对血糖升高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2年1月-2010年10月感染内科156例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6.9%;最常见感染部位是肺部,占45.2%,其次是泌尿道及肠道;临床表现早期不典型,感染多发生于少尿期、多尿期及重型、危重型患者;主要因素是疾病严重程度、肺水肿、腔道出血、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激素应用及住院时间.结论 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工作者应予以重视,加强监测,才能降低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CO中毒,尤其是重度CO中毒,首推高压氧治疗,一旦形成中毒性脑病出现去大脑皮质综合征后往往预后很差.最近我们以维脑路通、脑心舒为主治愈一例高压氧治疗27次无明显效果、无望救活的极重型CO中毒去大脑皮质型脑病患者,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或者肾脏中,由于任何一个器官受到损伤或者出现功能障碍造成其他器官也受到损伤或者出现功能障碍.近些年来心肾综合征逐渐引起肾脏学家以及临床心脏病学家的普遍重视,尤其是最近在国际上还针对心肾综合征的诊治签署了具有共识性的文件.但是有一些治疗的策略并不完善,比如,正性肌力药物虽然能够解决血流动力学异常,却会引起肾功能的恶化,很多大型的实验研究表明这一策略是存在风险的.本文对心肾综合征诊治的进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的心肾综合征(CRS)进行临床分级治疗.方法 365例CHF患者中的168例进行Ⅰ级基础治疗,Ⅱ级强化治疗,Ⅲ级血液净化肾脏替代治疗.结果 CRS肾功能轻、中度损伤的患者,采用Ⅰ、Ⅱ级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90.3%,显著高于肾功能重度损伤和尿毒症期的81.9%和46.2%(X2=37.71,P<0.01).在尿毒症期患者中,有15例实施Ⅲ级肾脏替代治疗,其中9例抢救成功,6例死亡.结论 CRS患者在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肾功能损伤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分级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异型淋巴细胞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下称异淋)进行了观察,对其与病日、病期、病型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调控血压变异度对慢性肾心综合征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肾内心综合征致心功能不全患者,按24 h收缩压变异率分为血压低变异率组和血压高变异率组,每组各60例。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及1年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6MWD)、血肌酐(Scr)水平、尿素氮(BUN)水平及心衰再住院率。结果治疗6个月和1年后,两组患者BUN、Scr均呈下降趋势,血压低变异率组患者BUN和Scr降低幅度明显低于血压高变异率组(P0.05)。治疗6个月和1年后,两组患者LVEF%、6MWD均呈升高趋势,BNP呈下降趋势,血压低变异率组患者LVEF%、6MWD高于血压高变异率组,BNP低于血压高变异率组(P0.05)。血压低变异率组随访1年因心衰再住院率为20.0%(12/60),明显低于血压高变异率组的45.0%(27/60)(χ~2=8. 547,P=0. 003)。结论调控血压变异度对慢性肾心综合征致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较大,保持血压低变异率,对患者的预后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D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38例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检查尿蛋白定量、生化指标、血流变学、肾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占82%,男性占76.3%,非少尿型28例,占74%,肾活检示微小病变20例,占52.6%,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肾间质水肿,予标准剂量激素,对症治疗,必要时透析,取得满意疗效。结论:DNS合并ARF,病理以微小病变多见,病因多为血容量不足,而发生ARF,多为非少尿型,经常规激素、对症及透析治疗,肾功能常可好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作以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例慢性心肾综合征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低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2、3、5、7、9、11周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与低血压发生率。结果:患者远期血压水平明显高于透析治疗开始时近期血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低血压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