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  题  (a)无症状性心脏缺血的初步研究 (ACIP) :随机临床试验、基线数据和对远期预后的影响(b)冠状动脉疾病病人抗缺血治疗效果 :ACIP研究 12周的结果(c)ACIP研究 :无症状性心脏缺血病人随机应用药物或血管重建治疗随访 1年的结果(d)ACIP研究 :PTCA和CABG治疗 1年后心肌缺血的改善状况(e)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亚组的比较 (ACPI研究 )(f)ACIP研究 2年随访 :随机应用药物和血管重建治疗组病人预后的比较作  者  (a)PepineCJ ,GellerN1,KnatterusG ,etal   (b)…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CM3、CM2、MaVF监护导联作24h全信息记录,计算机回放、分析、记录、打印、人工判读,结合生活日志和临床分析诊断。结果 300例冠心病检出心肌缺血138例,其中SMI 103例(占74.2%)。结论 DCG是对冠心病SMI诊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能动态反映SMI的程度、次数、时间以及与临床、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为制订治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郑霞  高洁 《山东医药》1999,39(10):8-9
对468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162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443例阵次,大多数在6~18时发作,与运动量大小有关,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79.69%。  相似文献   

4.
心肌总缺血负荷包括有痛性心肌缺血和无痛性心肌缺血(SMI),是心肌缺血的总体反映。监测心肌总缺血负荷,了解冠心病者的心肌缺血情况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现报告60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秀英  侯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3,12(5):396-396,400
对1996年3月~2002年9月间3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探讨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及规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9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心肌缺血75例(83.33%),48小时内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1075阵次。其中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7例(36.00%),ST段下移155阵次(14.42%),平均ST段下移(0.17±0.03) 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8例(64.00%),ST段下移920阵次(85.58%),平均ST段下移(0.16±0.02) 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主要分布在6:00~18:00,其中6:00~12:00最多,白天发作时夜间发作的2.48倍。4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5/min,发作时心率>65/min者36例(75.00%),≤65/min者12例(25.00%),伴有心律失常者41例(85.42%)。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连续检测24小时。结果表明:有215例(占71.7%)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592次(81.8%),与老年前期冠心病者比较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80岁以上年龄组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组;运动时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多于休息时;白天发作次数多于夜间。提示:掌握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规律,对老年冠心病的防治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有缺血型ST段改变者56例,占91%,其中有症状者18例,占30%,无症状者42例,占70%,ST段压低共160阵,有症状19阵,占31%,无症状者41阵,占69%。结论冠心病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十分常见。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评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意义。方法对30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出心肌缺血者27例,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T改变占76%。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以及对治疗指导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院 2 86例老年人冠心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86例冠心病患者 ,临床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其中男 2 61例 ,女 2 5例 ,年龄均≥ 60 (平均 68)岁。采用美国DMS遥测监护Holter系统 (DMS -TDA)进行至少 2 4h的心电监测。并对DCG资料重新回放分析认定 ,参照生活日志对照ST -T改变时是否伴有自觉症状并对活动状态作出判定。心肌缺血的标准 :①J点后80ms,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1mm ;并持续 3 0s,②在原有ST段降低的基础上再下移 0 .1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2017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对其均行冠脉造影诊断,并将此作为诊断金标准,再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敏感度(89.29%)高于常规心电图(74.07%),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特异度(84.21%)、准确度(78.85%)等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3.16%、61.54%,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人员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的依据,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34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文琦 《山东医药》2007,47(26):107-108
本研究通过对近3年来56例冠心病(CHD)患者24h动态心电图(DCG)的检测分析,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51例患者检出有缺血性ST-T改变,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34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17例。表明70%的缺血属SMI,仅30%的缺血伴随有症状发作。由于SMI其发作具有隐袭性,易被忽视,而SMI有可能是急性心梗或猝死的先兆,应予以认真对待。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为1996年10月~1999年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 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ST段下移维持时间、ST段下移幅度检查情况相比(P>0.05).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更好将好患者的疾病检出,且可对其疾病发作时间观察,为患者疾病的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AECG检测结果。结果①AECG中ST段压低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ST段压低持续时间在06:00~12:00时段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多呈快频率依赖性,与慢频率依赖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以明确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演变规律,为临床心肌缺血诊断及预后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及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218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和有症状性心肌缺组。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6%,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73%,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较少。结论 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常见表现形式,SMI昼间发生率比夜间高,动态心电图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评价DCG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者DCG中SMI发作情况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关性。结果SMI占总心肌缺血的76.2%、占陈旧性心肌梗死的86.3%,占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84.8%。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0:00,占68.9%;16:0017:00,占30%;0:006:00较少。结论DCG是评价SMI的重要工具,是目前临床诊断SMI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 1961年动态心电图 (DCG)应用于临床以来 ,对冠心病 (CHD)、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检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如何提高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检出率 ,仍是心血管疾病防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 66例心肌缺血患者 2 4hDCG检测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 ,观察有症状与SMI发作的DCG表现 ,SMI的昼夜规律 ,SMI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以及SMI对判断冠心病病情与预后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自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2月本组66例心肌缺血DCG患者 ,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临床心电图资料符合W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心病者DCG中SMI发作情况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SMI占总心肌缺血的86.1%,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SMI占89.1%,在不稳定心绞痛中SMI占84.7%.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2:00,占45.3%,在这一时间段中,67.1%发生在06:00~09:00.结论 DCG在临床上对SMI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