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阳市2004~2006年高中学生HIV/AIDS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丹阳市2004~2006年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每年对辖区内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2004、2005和2006年分别调查了314、987和825人。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各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2004年,并且对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2006年均达85%以上。学生对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于多数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程度差别较大。2006年学生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在51.2%~92.5%之间,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男、女生分别为87.1%和65.6%。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生来说,安全套的知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对于女生来说,母婴传播的知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2006年丹阳市的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高于85%,达到了示范区工作方案的要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非传播途径信息的传播仍需加强。同时发现,男生和女生对艾滋病信息的关注程度不同。建议分别针对男生和女生制作使他们感兴趣的宣传材料,以增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周娓  龚静 《中国健康教育》2012,(11):953-955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采取现场集中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家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全部知晓率为58.2%,艾滋病“四免”政策全部知晓率仅为43.7%;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91.7%的人认为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有必要,对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方式认可度为53.5%;愿意参加的健康服务中免费健康体检居首位,达85.8%,其次为健康教育活动,达58.8%,对社区医生提供的健康服务认可度为64.5%。结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需求较大,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结合有关健康服务活动,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对部分疾病防治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开展农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地点,在被抽取的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再随机抽取4个自然村,以抽中的自然村中的所有15岁以上的本地和外来居民作为被调查对象,自行编写调查问卷,对抽取的两个人群进行疾病防治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本地和外来居民对部分(重点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6.7%和53.7%,外来居民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明显低于本地居民;本地居民对开展健康教育认知度高,本地和外来居民对组织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的需求各有侧重。结论 农村居民对部分疾病的防治知识有一定掌握,但总体疾病相关知识答对率不高,尤其是外来居民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的更差;为提高居民的疾病防治知识和帮助居民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应根据不同人群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辖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方法随机选择辖区厂企的外来务工人员32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知晓率为54.15%,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知晓率为46.26%;外来务工人员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低龄、低文化程度、预防艾滋病传播知识的缺乏。结论对外来务工人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县区居民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城区居民(包括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状况,评估项目前期工作效果和为制定后期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省8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球基金项目县的城区抽取1654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面对面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在1614份有效问卷中,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4.3%;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93.5%,6条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94,P〈0.001)。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知晓率为76.5%,使用率为17.5%。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为55.7%。流动人口中婚外性行为的比例为3.7%,坚持安全套使用率为36.7%。结论安徽省项目地区城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艾滋病知识认知不全,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不高,VCT服务知晓率和利用率低。今后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全面提高各类城区居民的艾滋病(包括无偿献血和VCT)知识知晓率,提高安全性行为的形成率和VCT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在高密市疾控中心门诊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体检者560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4.6%。其中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0.7%,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6.4%;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表示关心和同情的占81.6%;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占90.9%;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认为自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知识的占88.9%;愿意同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一起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占47.3%;发生婚前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占35.2%。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安全套的使用率也不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藏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与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甘南藏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相关知识和需求,为进一步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667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结果知晓4~5种避孕方法的妇女占29.6%;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11.7%-29.4%。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对避孕方法知晓率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不同。妇女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传播途径依次为专业人员面对面地咨询、朋友间交流和电视节目录像等。60%以上的妇女希望获得妇幼保健和生殖道感染方面的知识。结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形式,加强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嘉兴市特殊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特殊人群嘉兴市看守所开展防制艾滋病知识宣传,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嘉兴市看守所可接受此调查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的认识;艾滋病防治知识来源途径;对预防艾滋病知识、行为宣传教育的接受情况。结果调查从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获得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较多,占70.00%以上;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达75%以上;对艾滋病防制措施知晓率达72.00%以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听说或参与过社会性防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结论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应常抓不懈,社会性的宣传是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怀远县外来流动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控制艾滋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调查问卷,对怀远县3个企业的外来流动人员共233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4.64%,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已婚人群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未婚人群。知晓率有随着文化程度增高、在本地工作时间长而增加,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各知识点知晓率存在差异。有54.90%的人有过性行为,但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自述最近1次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只有12.27%。电视、广播和报刊是流动人群自述艾滋病防治的主要来源。结论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水平较低,要关注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和相关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高校在讲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前后,新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以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多媒体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进行讲解,再对学生讲解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大学生对其主要传播途径:性交、血液、母婴方面知晓率在讲解前后均高,为88.24%~94.3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艾滋病是否通过日常生活传播,蚊虫、苍蝇能否传播艾滋病等问题的知晓率,在讲解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目前有无预防艾滋病疫苗及过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正确理解率,在讲解后由75.66%和64.53%提高到81.87%和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发放并讲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让高校新生全面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酒店职工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酒店职工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需求特点,评价有针对性的集中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396名职工进行调查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做内容完全相同的问卷调查,对认知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性提高,酒店职工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知晓率从46.80%上升至86.40%,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从79.10%上升至95.00%,性别和化程度对集中式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有影响。结论集中健康教育有一定效果,但应考虑性别和化程度的影响,结合其知识需求和心理特点更加有效地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对干预对象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1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在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其中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干预前为32.9%,干预后为53.3%)、安全套能降低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干预前为45.0%,干预后为60.1%)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在态度方面干预后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掌握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技能是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索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1-3年级少数民族1014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9.84%;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2.29%;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77.44%;有95.17%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值得同情;7.50%的学生有过性行为,但其中只有26.32%的学生在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88.6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艾滋病知识。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对欠缺,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工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意愿,为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闵行区抽取3个社区,再从每个社区的工厂中随机抽取18-50岁的外来务工人员513人,对其进行艾滋病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具有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血液、性行为、母婴三个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是为97.1%、96.5%和58.9%;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程度较差,对“安全套能预防HIV感染”及“抗生素不能预防HIV感染”的知晓率仅61.2%和45.6%;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及其家属一起工作的比例分别为51.5%和76.4%;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中,8.0%从来不用安全套,5.1%有过2个及以上性伴;52.6%的调查对象没听说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94.0%的调查对象表示,在可能发生感染艾滋病的情况下愿意进行VCT,65.5%的调查对象知道防疫站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结论工厂外来务工人员中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反歧视宣传,同时进一步宣传推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相似文献   

15.
滨州市某高等学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评价在大学生中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5年3~10月,随机整群抽取滨州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并在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在50%以上的仅有4项,健康教育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均在50%以上;健康教育后与健康教育前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阜外某批发市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制定该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300名市场务工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识总知晓率为75.5%,但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均在60%以下,个别的仅为30.3%;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仍存在一定歧视态度,仅有43.0%的人表示不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避而远之,不同的态度与知识知晓情况存在正相关;被调查者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2.4%的人有过吸毒史,63.5%的人有过性生活,其中发生过婚前性行为的占45.5%,已婚的发生婚外性行为的占8.8%;安全套使用率不高,近半年中每次都用者占16.1%,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者占36.8%。结论应针对批发市场务工人员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倡安全套的使用,减少高危行为,降低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7.
桓台县农村外来妇女艾滋病感染状况与相关问题认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桓台县农村外来妇女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以及她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桓台县部分农村外来妇女进行调查,并采血检测HIV抗体。[结果]调查514人,HIV抗体阳性查出2例,感染率为0.39%。外来妇女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为37.16%,其中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39.69%,预防措施知识知晓率为43.58%,一般知识知晓率为30.54%,对艾滋病问题的态度正确率为36.38%。[结论]桓台县农村外来妇女中存在HIV感染者,她们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郭建丽  徐勤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291-1292
目的 了解清华大学校园内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清华大学校园内1150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比较高。为83.996。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普遍低。个别问题仅有30.596的调查对象能正确回答。对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知晓率更低,所有5个问题能正确回答的均不超过半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居住地、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收入与艾滋病知识综合得分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获取知识的态度、是否受过艾滋病知识培训是影响综合得分的6个因素。结论 应针对流动人口知识薄弱环节开展宣教,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的力量,切实做好该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杭州市开发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对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对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开发区流动人口开展多种形式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宣传版面展示、提供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免费提供安全套等形式,在健康教育前后对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被调查人员对问卷中13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除“输血会传染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12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对象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与健康教育前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P〈0.05)。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对象“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国家针对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两项知识的知晓率仍低于50%;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正确率也低于50%。流动人口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78.20%)、报纸和杂志(65.92%),喜欢的宣传方式主要为电视(58.13%)、报纸、杂志等(43.08%)。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但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部分知识认知程度仍很低,应继续有针对性的加强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沧州市不同文化层次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沧州市居民3491人,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结果被调查人群对一般知识各知识点掌握不同;对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知晓率高,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预防知识存在差距;文化层次越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结论应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全面教育,尤其是低文化层次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