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正光  张牧城  汪健蕾  郑绍鹏  程金霞 《新医学》2010,41(4):221-224,F0003
目的:探讨简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按转归分为好转组(64例)和死亡组(24例),用CAPS及简化CAPS评估病情。其中CAPS取患者入ICU后24h内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而简化CAPS则取患者入ICU时或转ICU前的所测值。比较好转组和死亡组的CAPS、简化CAPS、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析CAPS及简化CAPS与病死率的关系,计算并比较两种评分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好转组的CAPS、简化CAPS、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28.6±9.3)分、(22.1±8.3)分、2~15(7)d、3~19(10)d,死亡组则分别为(37.4±8.8)分、CAPS(30.9±9.3)分、6~43(20)d、7~43(21)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APS和简化CAPS均与AECOPD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43、0.986,P均〈0.01)。CAP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简化CAP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简化CAPS用于评估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夏锡荣施毅童茂荣曹鄂洪肖鑫武赵蓓蕾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市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ARF)是临床危重病症之一。随着抢救水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院治疗0,6,12,24h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按预后将患者分成未愈组和对照组;比较未愈组和对照组血乳酸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未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z)、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0,6,12,24h动脉血乳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乳酸连续监测可用于评估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呼吸参数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机械通气的作用。方法 42例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应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CPAP、SIMV模式)治疗,比较机械通气前后呼吸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 42例患者机械通气后所选定的呼吸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改变,无创通气及有创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RR)、呼出潮气量(EVT)、分钟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有助于呼吸肌疲劳的改善,克服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降低,从而使各项呼吸参数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衰撤离呼吸机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急诊ICU此类患者脱机前采取的有效措施,自主呼吸试验(SBT)对脱机价值,以及撤机后所采取的各种护理方法。结果本组65例在撤机后通过精心护理成功撤机,并转入呼吸内科继续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因呼吸肌疲劳,3例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再次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有3例成功脱机。本组死亡2例。结论有效的气道管理、正确的自主呼吸试验、早期营养支持、心理疏导、避免镇静剂及肌松剂的应用等是COPD并发Ⅱ型呼衰撤离呼吸机后的必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气功能障碍,造成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易引起Ⅱ型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目的是辅助病人呼吸,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它可避免气管插管及插管机械通气引起的并发症,减轻呼吸肌疲劳。  相似文献   

7.
慢性呼吸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常见并发症,临床治疗若不及时、合理,其病死率很高。作者通过对死亡病例与治疗好转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输氧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64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应用静脉输氧仪辅助静输氧治疗组,记录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HR)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应用静脉输氧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静脉输氧治疗COPD合并呼衰可绕过肺的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提高pH,PaO2,降低PaCO2,改善机体低氧及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另施以呼吸管理团队的护理模式干预,均持续护理2周。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血气指标、生活质量评分(GQOLI-74)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结束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护理模式应用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调节血气指标,并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宜 《全科护理》2014,(18):1668-1670
[目的]以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治疗,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1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病人临床上以常规治疗进行干预,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病人的血气、呼吸以及心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72h的临床治疗,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观察组病人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减慢,pH值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都显著大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能有效地改善病人呼吸肌的功能,提升潮气量以及减小呼吸的频率和氧的消耗,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小潮气量和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4例)采用小潮气量(6ml/kg)机械通气治疗,B组(n=44例)采用常规潮气量(10ml/kg)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H、PaO2、PaCO2)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治疗0.5h、24h的气道压力指标气道峰压(Ppk)、平台压(Pplat)、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变化情况以及气压伤发生率、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B组pH(7.44±0.05)、PaO2(10.12±1.34)明显高于A组(7.37±0.07),(8.51±1.23)(P〈0.05),PaCO2(4.81±1.03)明显低于A组(6.77±1.14)(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0.5h气道Ppk、Pplat、PEEPi水平[(4.50±0.72)、(3.60±0.76)、(1.07±0.20)]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0.5h[(3.67±0.65)、(3.04±0.57)、(0.80±0.15)](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24h时气道Ppk、Pplat、PEEPi水平[(4.27±0.54)、(3.58±0.67)、(0.95±0.11)]均明显高于A组24h患者[(3.62±0.76)、(2.92±0.72)、(0.72±0.22)](P〈0.05)。A组气压伤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18.2%)(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7.5±3.4),(12.7±4.2)较B组(12.2±5.1),(17.3±6.5)明显缩短(P〈0.05),而存活率(84.1%vs77.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避免肺组织损伤,是一种有效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铁军  徐卫国 《现代康复》2001,5(8):53-53,57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呼衰)患者呼肌强度与动脉血气关系。方法 对40例COPD并发呼衰患者进行呼吸肌力(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MEP)和动脉血气分析,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患者呼吸肌力MIP仅达正常预计值的38.6%,MEP仅达正常预计值的29.1%,MIP与动脉血气主要指标pH,PaO2呈正相关,与PaCO2呈负相关(P<0.05);MEP与血气指标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性水平。结论 COPD并发衰患者均见呼吸肌力明显下降,其中MIP在呼衰的发病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72例明确诊断为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具有显著(P〈0.01);治疗后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是实用、安全、有效的,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4.
观察1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强调了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吸痰、插管的护理,以及生命体征观察的重要性。对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及疗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8例CO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序贯治疗组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序贯性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降低VAP发病率,缩短豁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郑泽辉 《华西医学》2010,(3):578-579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在行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同时,分别予以持续静脉滴注尼可刹米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6 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治疗6 h后,治疗组在收缩压、呼吸频率及心率方面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H值对照组无改善,治疗组显著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由(51.2±3.7) mm Hg上升至(82.3±5.7) mm Hg,对照组由(51.4±4.6) mm Hg上升至(66.7±8.3) mm Hg,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由(78.9±10.0) mm Hg降低至(46.9±7.2) mm Hg,对照组由(78.6±6.5) mm Hg降低至(61.2±5.7) mm Hg,治疗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游晓燕 《全科护理》2008,6(34):3145-3147
[目的]观察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包括治疗前、治疗2h、治疗24h)呼吸、心率、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对照组为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4,P〈0.01);治疗组pH、PaO2、PaCO2、呼吸、心率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果]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48h的血气分析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h、48h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以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是救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COPD并呼衰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变化及呼吸、心率变化。结果:无创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PH明显改善,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并呼衰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免疫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勇  李强 《临床医学》1999,19(12):40-41
为了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免疫状状况,对COPD合并呼衰(A组),33例,单纯COPD(B组)27例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G,A,M(IgG,IgA,IgM)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测定。结果:IgG,IgA,IgM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CD3,CD4,CD4/CD8显著下降(P〈0.05~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