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胶又名“驴皮胶”,是一味常用的补血中药,阿胶的临床运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第一部经典中药作《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书中记载:“煮牛皮作之”、“味甘平,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相似文献   

2.
潘登善 《陕西中医》1999,20(9):423-424
<正>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一名傅致胶,列为上品。陶弘景称之为盆覆胶,《千金·食治》名驴皮胶。晋唐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习称贡胶。由于昔以山东东阿阿井水与牛、驴等皮熬制而成者著称,故传统有“阿胶”之名。 1 历代制胶原料辨析 熬制阿胶的原料,历代有所不同。 《本经》曰:阿胶,“煮牛皮作之”。《新修本草》云:“阿胶……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本草拾遗》  相似文献   

3.
猪苓汤方中因有阿胶一药,故医界每每谓其为有阴利水剂,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兹不端都陋,陈拙见如下。1猪苓汤证并非阴虚猪苓汤首见于《伤寒论》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仲景在猪苓汤证禁例中明确指出:“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放也.”既然于胃中阴律损伤时仲景尚虑猪苓汤之清利易伤津竭液加重胃中燥之程度,那么,果真下焦阴虚而复用之,岂不自相矛盾吗?可见,谓猪苓汤证明虚云云,疑窦颇多,绝非仲景本意.2阿胶亦为通利之要药阿胶滋阴、补血、止…  相似文献   

4.
中药里的胶剂是中药里最早的剂型之一,主要成分为动物水解蛋白质类物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只有两种,即鹿角胶(白胶)和阿胶(傅致胶)。陶弘景在《别录》中指出,“白胶生云中,煮鹿角作之,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可以看出这里的“牛皮”二字可能是古...  相似文献   

5.
《本草经》胶有两种,曰白胶,曰阿胶。白胶一名鹿角胶,煮麋角、鹿角为之,其色黄白,因又名黄明胶。阿胶以山右东阿县出者为道地,故名阿胶。 阿胶之作也,初以牛皮为之,见《名医别录》。《周礼·考工记》云“鹿胶青白,马胶赤白,十胶火赤”,郑康成注“皆谓煮用其皮或用角”,亦不言用驴皮。陶隐居论作白胶“细锉鹿  相似文献   

6.
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体会313000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谢丽成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原为治少阴阴虚火旺证而设,后世医家喻为少阴泻心汤。方以泻心汤中黄连、黄芩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药膳具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和卫生保健的一种独特方法。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认为:“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主张“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汉代《伤寒论》中记载了不少药膳方,如具有温阳散寒,补气生血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具有滋补阴血之功的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等。  相似文献   

8.
山东东阿阿胶厂座落在鲁西平原的东阿县县城内,南邻景阳岗、阿胶井,东靠中国第一河——黄河。东阿阿胶已有两千余年的生产历史。最早记载阿胶的医书是《神农本草经》,书中写到: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阿胶”。可见阿胶是发源于山东省东阿县,故名阿胶。解放前,在东阿县阿胶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 山东平阴阿胶厂座落在济南市南百余里的平阴县东阿镇,西南面临狮耳山,有狼溪河水自镇上流经,系洪范九泉汇聚而成。自古以来此处即为盛产阿胶之地。阿胶,素与人参、鹿茸齐名而并称为中药三宝。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入上品,称其有“补中益气……久服轻身”之效。李时珍在其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中誉为“圣药”,并记载:阿胶产“阿井,在今山东·兖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  相似文献   

10.
阿胶为祖国医药宝库中的珍品,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已将其列为上品,为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之良药。在临床上阿胶的用法有入丸剂、散剂、汤剂。入汤剂时普遍采用直接烊化兑服(可用水或黄酒或药汁烊化),并不炒制。特讨论如下。关于阿胶入汤剂的用法,早在唐·《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详细的记载,即“断下汤直尔用之,勿炙。诸汤中用阿胶,皆绞汤毕,内汁中,更上火两三沸,令烊”。首次明确地提出阿胶入汤剂不用炙而采用直接烊化的办法,此原则至今仍普遍应用。但此方法也存在着“难烊化”“有腥臭味及副作用”等缺点。因此历代…  相似文献   

11.
<正> 阿胶,《神农本草经》谓付致胶,陶宏景谓盆复胶,《千金·食治》谓驴皮胶,因唐朝之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故名贡胶,古之熬胶需九天九夜,因而又名九天阿胶。为甘平补血、止血润燥的良药。据考,阿胶的制备与应用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一世纪左右,长沙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胶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亦有阿胶功用之详记,较荷兰1690年始有动物胶的记载早十七个世纪。山东阿胶久负盛名,早在1915年就曾获得巴拿马国  相似文献   

12.
阿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驴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其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等功效。《神农本草经》谓阿胶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伤寒论》之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炙甘草汤及《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黄土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温经汤、大黄甘遂汤方等,均用到阿胶,本文就仲景方中配伍应用阿胶的规律加以探讨,以期有助于辨证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阿胶古今炒法炮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胶滋阴补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性腻味腥,不易粉碎,故临床上要求炮制应用。梁·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最早提出炮制阿胶的方法,其后,历代又产生了熬、炒、炮、蒸等法。其中炒法炮制内容丰富,历史悠久,至今蛤粉炒、蒲黄炒仍在沿用。阿胶炒法最早见于唐《千金翼方》,其后至清代各临床医药著作中均有记载。1 蛤粉炒 阿胶与蛤粉同炒的方法,现亦称为蛤粉烫。宋《全生指迷方》最早提出“蛤粉炒”,而同代的《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则要求将阿胶“锉碎,蛤粉炒令泡起,筛去蛤粉用”;《女科百问》提出“蛤粉炒成珠”。明代《医学入…  相似文献   

14.
古阿井刍议     
古阿井刍议姚章纪王海英山东阳谷县医院252300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北有一口古井,据《荆州记》称此井“神农既育”、《太平御览》云:“黄帝作井”,具有悠久的历史。此井被称为古阿井,是中药阿胶的发源地。《水经注》记载“东阿城(阿城镇为古东阿城)北门内西则皋...  相似文献   

15.
历史沿革:明朝大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东阿县做为阿胶发祥地,生产阿胶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  相似文献   

16.
阿胶的炮制,最早记载于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方论》,方法用“炙”。宋·王衮《博济方》为“炒过”入药。宋·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中为“麸炒”。宋·许叔微《普济本草方》则载有碎之蛤粉炒成珠子。今各省炮制规范,收有蛤粉炒阿胶的炮制品,但均未提到如何炒,炒至何等程度。各地药工师傅采用不同炒制方法,因此产品的质量没有统一标准。中医师对阿胶和蛤粉炒阿胶的使用上,也有所区别。前者为烊化后冲服(或炖烊),后者与药同煎。从二者质地来讲,阿胶带有较高粘性,蛤粉炒阿胶,胶体经炒后受热膨涨鼓起,以致体松,粘性较低,若与药同煎则易溶化。二者功效上也有差异,前者滋阴润燥,补血,止血,用于贫血,咯血。后者为滋阴润肺化痰,用于肺阴不足,  相似文献   

17.
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咯血二例谢丽成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13000浙江湖州市红旗路医院巷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原为治少阴阴虚火旺证的主方。方由黄连、黄苓、阿胶、芍药、鸡子黄组成。具有...  相似文献   

18.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因它取材于血肉有情之驱,对人体具有益气滋血的补益作用,故被医家称为“血肉有情之品”。阿胶一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与人参、鹿茸并称“滋补三大宝”,自北魏以来即为进贡朝廷的珍品。  相似文献   

19.
《东方药膳》杂志以前刊登过阿胶一些文章,今重谈之,可将其归纳为九大功效。 1、养血补血:阿胶有“补血圣药”的美誉,善于补血,擅长治疗血虚引起的各种病证。现代药理实验证实:阿胶具有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读游建熙先生《試論黃連阿胶湯症及其治驗》(載本刊1963年8卷4期)一文后,获益良多。但对文中某些內容,尚有几点不同的看法,茲特提出請教于游先生,并祈海內同道指正。 (一)关于黃連阿胶湯的主証:黄連阿胶湯証載于《伤寒論·少阴篇》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胶湯主之。”游氏在文中反对近代譯家将本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