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丽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7):1047-1047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排痰,为改善通气状况需行气管切开术^[1],切开后的吸痰工作成为主要护理任务,合理湿化气道,正确有效的吸痰方法,有利于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出,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目前救治气管损伤急重症,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1].由于气管损伤患者的耗氧量增加,体力、免疫力下降,无效吸痰、侵袭性的治疗和护理,易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目前,临床多利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通过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气道吸痰[2].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大部分患者在气管吸痰时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如憋气、呛咳、心悸、烦躁、大汗,严重时可发生呼吸暂停.通过心电监护仪比较吸痰前后,患者多发生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为此,笔者对如何有效实施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小兰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5):612-61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临床上有的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及对气管的解剖位置不熟悉等原因,常使吸痰管插入困难,容易引起气道阻塞,痰液难以有效地被吸出,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2002—2007年,我们对46例气管切开患者改进了吸痰的技巧,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适时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脑中风患者 137例。其中气管切开患者 36例 ,现将吸痰时机、方法和临床吸痰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 13~ 75岁 ,平均 43岁。其中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 2 5例 ,高血压脑出血 9例 ,大面积脑梗死 2例 ;手术治疗 2 3例 ,保守治疗 13例。所有病例均行气管切开术 ,切开时间 7天~ 1 5年。2 适时吸痰的依据2 1 呼吸道分泌物并不一定需要抽吸 ,只有当患者出现气道分泌物潴留的临床表现时 ,方有抽吸指征。目前认为[1] ,适时吸痰指征如下 :(1)患者出现咳嗽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气管切开患者定时吸痰和不定时吸痰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0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定时吸痰(50例),一组不定时吸痰(50例),其他护理方法均相同,对两组患者的吸痰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定时吸痰组气道损伤率(26.00%)、肺部感染率(18.00%)均较不定时吸痰组的气道损伤率(22.00%)和肺部感染率(12.00%)高,且不定时组在心率波动幅度和血氧饱和度的波动幅度上均低于定时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定时吸痰的护理方式优于定时吸痰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及颅脑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多是昏迷患者。由于昏迷患者的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使口腔分泌物吸人呼吸道;同时咳嗽反射减弱,分泌物不能及时被咯出,致使分泌物堆积,淤积于下呼吸道,引起吸人性肺炎和窒息。行气管切开术,可清除气道内积聚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是气管内吸痰可带走气道内氧气,造成患者缺氧而加重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1999年7月至2003年7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脑中风患者408例,其中198例行气管切开术,现将对这些病人吸痰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26例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吸痰是最基本的护理技术,如果吸痰操作不当,或过于频繁,可造成诸多并发症。如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以及感染等。笔者通过临床26例气管切开观察吸痰的护理操作得出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海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756-375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吸痰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A组在吸痰前、吸痰后5min分别测SpO2;B组在吸痰前和吸痰结束后5min给予5min的高浓度氧气吸入并且在吸痰后5min分别测血氧饱和度。结果经过比较分析,两组吸痰结束后5min与吸痰前血氧饱和度相比较无明显升高,吸痰前吸氧与吸痰结束后吸氧,对患者血氧约饱和度影响不大。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及时有效的吸痰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与吸氧无直接关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非定时吸痰技术以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选择6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与定时吸痰技术和护理,观察组给与非定时吸痰技术和护理,两组患者其他护理方法均相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经过7 d的护理和治理治疗之后,观察组30例患者气管套管出现结痂的患者有6例(20%),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4例(13.33%),日均吸痰为62.47 ml,吸痰频率为2.00 h/次,对照组30例患者中气管套管出现结痂的患者有14例(46.67%),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1例(33.67%),日均吸痰量为53.28 ml,吸痰频率为2.00 h/次,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观察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并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定时吸痰技术和护理,非定时吸痰技术和护理能够有效的吸出痰液,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的概率,值得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在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利多卡因组,Ⅱ组为生理盐水组。每组39例,Ⅰ组患者在吸痰前气管导管内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2mL,Ⅱ组患者在吸痰前气管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mL。5min后开始吸痰,吸痰均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操作,观察吸痰前和吸痰后lmin、3min、5min、lO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与吸痰前相比,Ⅰ组吸痰后SBP、DBP、HR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吸痰后SBP、DBP、HR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与Ⅰ组相比,Ⅱ组SBP、DBP、HR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在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较为实用、安全、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2005年7月,我科共收治重型脑外伤、脑中风患者180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患者42例,现将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方法的掌握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12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认为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痰可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良好的肺通气和肺换气,可以减轻病人出现的不适反应,提高吸痰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气管切开后分别对患者实施密闭式吸痰、开放式吸痰,对比评估控制痰液菌群蔓延、感染的效果。方法:基于检测并掌握临床病学资料条件下,抽选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本院实施气管切开救治的59例重症患者,遵循调研需求及自愿原则将其划分作实验、对比两组,实验组(31例)选用密闭式吸痰法,对比组(28例)选用开放式吸痰法,并取两组患者每日吸出痰液开展痰培养以及检测,重点评估密闭式吸痰在控制菌群感染方面的医疗作用。结果:实验组患者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痰液培养的阳性率情况都低于对比组,当中,第5天、第7天、第14天时两组的痰液培养数据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对气管切开重症者施行密闭式吸痰,可显著减少继发感染的出现几率,应进一步推荐、运用此吸痰法。 相似文献
17.
18.
气管切开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 1996~ 2 0 0 1年共收治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 90例 ,其中行气管切开者 30例。现将关于吸痰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2例 ,女 8例。年龄 16~ 72岁 ,平均 4 0岁。其中 ,重型颅脑损伤 19例 ,脑出血 11例。气管切开时间最长 1年 ,最短 7d。2 吸痰的方法2 .1 常规气道和稀释痰液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和外界直接相通、呼吸频率及幅度异常 ,易使气道内干燥 ,痰液粘稠甚至结痂。本文术后常规给予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 ;雾化吸入 ,应用生理盐水 4 0ml加庆大霉素 8万u 加糜蛋白酶 4 0 0 0 u,必要时根据病人的症状给予地…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患者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其呼吸道护理一直是专家们和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为进一步提高呼吸道护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的方法的掌握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对呼吸道的刺激和吸痰效果。方法将46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由外向内吸痰法,对照组采用由内向外吸痰法,比较两组吸痰效果。结果由外向内吸痰法对患者的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对呼吸道的刺激明显小于由内向外吸痰法,吸痰效果佳,两种吸痰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由外向内吸痰法对患者的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影响及对呼吸道的刺激小,吸痰效果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