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梗塞相关动脉(IRA)晚期再灌注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和1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IRA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术后4~71个月患者进行临床随访;比较术前和随访期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QTc测值、心脏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EF)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心绞痛治愈率:AMI83.3%;OMI64.9%。治疗有效率:AMI95.8%;OMI100%,两组随访期左室EF和运动做功量较术前显著增加。AMI组随访期QTc显著缩短(P<0.01)。结论:梗塞后心绞痛患者TRA晚期有效再通可使心绞痛持久缓解;增加患者对运动的耐受性;改善运动时心肌灌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对于改善MI预后具有一定意义。这些作用在AMI期行PTCA患者中表现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刘伶  王风  林英忠 《广西医学》2002,24(9):1340-1342
目的 :评估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血管 (IRA)晚期再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 12小时~ 4周和 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IRA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 或冠脉支架术后进行临床随访 ,设同期住院的 30例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组。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 (EF) :介入治疗组中AMI组由 4 4 5 %± 3 0 %增加至 5 3 3%± 5 8%(P <0 0 1) ,OMI组由 4 2 8%± 4 4 %增至 4 9 9%± 5 4 % (P <0 0 5 ) ;对照组由 4 9 6 8%± 18 2 %降至 4 6 72 %± 16 2 % (P >0 0 5 )。 8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下壁心肌梗死者经血管成形术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心律。结论 :心肌梗死后 ,恢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对改善左心室功能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AVB绝大多数是由房室结动脉供血中断使房室传导系统处于顿抑状态 ,故应尽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99mTc平衡法心室核素显像 (ERNA)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 (2~ 4周 )PTCA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47例首次AMI患者分为PTCA组 2 1例 ,对照组 2 6例。在AMI后 2周内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ERNA ,而后PTCA组患者在AMI后 2~ 4周内行PTCA/支架置入术 ,对照组行心肌梗死常规治疗。二组病例均在治疗后 8~ 1 2周复查ERNA。比较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前 1 / 3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高峰充盈率、前 1 / 3充盈分数、相角程及平均左室局部射血分数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PTCA组术后与术前ERNA比较显示 ,左室收缩功能参数LEF、ArEF、1 / 3LEF、LPER较术前分别改善 (48.1 4± 5 .66 %vs 43 .71±6 .77% ,49.48± 5 .82 %vs 41 .86± 6 .0 1 % ,1 2 .33± 2 .69%vs 9.1 9± 3 .0 8% ,3 .1 9± 0 .45EDV/svs 2 .58± 0 .48EDV/s,P均 <0 .0 1 ) ,相角程较术前明显下降 (56 .1 4± 9.34°vs 60 .90± 1 2 .75° ,P <0 .0 5)。结论 AMI恢复期PTCA术安全可靠 ,可明显改善左心整体、局部收缩功能及心室收缩同步性 ,具有广泛应用性 ;ERNA评价PTCA术对AMI心功能的影响准确可靠 ,可作为监测AMI介入治疗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陈家林 《四川医学》2002,23(3):246-247
目的:评估支架入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6例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4-39)月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调查。结果:34例(77.3%)心绞痛消失,心绞痛改善≥2级8例(17.8%),改善1级2 例(4.4%),总有效率为95.5%,再狭窄1例,1例猝死,无新发和再发心肌梗死,无冠状动脉搭桥术。21例平板运动分级试验,20例运动 做功量≥6MET,17例运动试验阴性,随访时运动做功量与术前比较显著增高(P<0.01)。40例眼声心动图检测:29例左室射血分数≥50%,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随访时射血分数和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状内支架植入对心绞痛的治疗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家射血分数,增加患者运动的耐受性和改善运动时心肌灌注,术后再狭窄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未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22例)和同时加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组(22例).于发病后一月内观察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组心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复方丹参滴丸组再发心绞痛及急性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患者不仅减少心绞痛发作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且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曲线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36例UA患者入院即刻、2、4、6、8、24、48、72小时血cTnI水平并绘制cTnI曲线,根据曲线类型分为有峰曲线组和水平曲线组;比较住院期间和半年后两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射血分数、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136例UA患者中有峰曲线组67例,水平曲线组69例。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住院期间心绞痛反复发作、AMI、左室射血分数,P<0.05;无血管重建6个月后心绞痛复发、再发AMI、心源性死亡、左室射血分数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P<0.05;血管重建6个月后心绞痛复发、再发AMI、心脏性死亡、左室射血分数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P≥0.05。结论cTnI曲线能评估UA患者的近期预后和指导治疗,可作为UA危险分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择期PCI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是否为发病12小时以内行PCI治疗分为急诊PCI组(30例),择期PCI组(45例),比较两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术后1月平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急诊PCI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术后1月平均射血分数提高,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主要分支狭窄≥75 %的 42例冠心病患者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伴或不伴侧支循环两组。统计分析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室壁瘤的发生率 ;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左室射血分数 ,1 2导同步心电图测定QTc离散度。结果 :伴与不伴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无侧支循环患者乳头肌功能失调、室壁瘤的发生率较高 (P <0 .0 1 ) ,左室射血分数低 ,QTc离散度增加。结论 :侧支循环的建立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链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29例AMI接受链激酶溶栓治疗和21例未溶栓的AMI患者,分别在急性期及6个月后随访时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容积(EDV和ESV)、射血分数(EF)等参数。结果急性期各组心功能差异无显著性。随访期再通组EF值明显增加,且明显高于未通组和未溶栓组。结论链激酶溶栓能明显减轻老年AMI患者的左心室扩张,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闫忠政  吴天兵  全劲松  苑丽丽  吴波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775-2776,282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和冠脉内支架植入疗效。方法: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病例182例,溶栓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术前测定IRA、non—IRA病变程度及TIMI血流分级,术后及随访期间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随访期LVEF和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溶栓结局分为溶栓再通组(123例,A组)及未通组(59例,B组)。A组的IRA残留严重病变例数和残留严重病变平均狭窄程度均明显少于B组,而TIMI3级血流例数均明显多于B组(P均〈0.05~0.01)。随访期间A组的MACE发生率少于B组,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常常伴有较严重的冠脉病变,特别是溶栓未通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