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透皮吸收经皮肤给药 ,是中药治疗全身性疾病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途径。透皮吸收 ,途径有二 :一是表皮途径 ,主要是通过角质层 ;二是附属器途径 ,即通过毛囊、皮脂腺、汗腺的开口透入。除离子导入法主要是经附属器途径外 ,其他大都是经表皮途径。中药的透皮吸收率一般与给药浓度及施药面积成正比。因此 ,选择透皮吸收 ,必须注意用药要少而精 ,并且在可治疗的范围内 ,尽量扩大施药面积。1 1 中药能否透皮吸收吴师机说 :“前人治黄胆 ,用百部跟敷脐上 ,汤和糯米饭盖之 ,以口中有酒气为度。又有用干姜、白芥子敷脐者 ,口辣去之。则知由脐入 ,…  相似文献   

2.
透皮药物起源于中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透皮药物起源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儿童医院(266011)张仲源主题词:透皮给药药物起源中国中医内病外治的主要方法是用中药制成不同的药物剂型,通过外敷法达到治疗内在疾病的目的。中医称之为外治药物;现代药剂学称之为透皮给药系统(简称TDS)或透皮治疗系统(...  相似文献   

3.
芳香中药在疾病外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治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内病外治是中医的治疗特色之一。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研究均发现芳香中药在疾病外治中效果显著,中药具有可透皮吸收的特点,芳香中药对药物的透皮吸收可起到促渗的作用,芳香中药外用治疗疾病方法种类多样。作者对芳香中药外用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在中药透皮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赵立岩 《中国针灸》1998,18(6):335-337
中药透皮治疗,即中药贴敷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国外“透皮给药治疗系统”的出现,这一方法日益得到人们重视。国内已有不少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透皮给药治疗与中医经络腧穴相结合,为中医外治法开拓了广阔前景。中药透皮给药治疗有独特的经络传导途径,辨证选择中药经皮给药的腧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大特色。因此研究不同穴位对中药透皮吸收的影响,经络腧穴在透皮治疗中的作用,以及选择中药透皮部位都对中药透皮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旨在从经络学说的角度探讨经络腧穴在透皮治疗中的作用。1 经络学说是中药透皮治疗的主…  相似文献   

5.
透皮药物体内吸收的另一条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经皮吸收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透过角质层及活性表皮进入真皮,另一途径是透过皮肤的附属器、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的吸收到达真皮,毛细血管位于真皮的上部,药物进入真皮后,就会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为此对于透皮药物的实验研究、药物评价等的标准都是以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来衡量的.随着科学对细胞生物学机制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显微化,现已揭示出组织通道也是人体微循环中的重要部分,组织液、组织通道也是参与透皮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和途径,显现出了人体对透皮药物吸收的途径呈多元化,启发我们对透皮药物经组织通道运送,吸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经络学说与透皮给药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体皮肤吸收途径有三条:角质层、汗腺管口、毛囊皮脂腺口,西医多采用透皮增强剂促使药物穿透皮肤,而中医在透皮治疗中常采用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类中药,有利于皮肤吸收。经络学说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在指导透皮给药方面结合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理论,作用于相应经络、腧穴而获得奇妙疗效,为中医优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药经皮给药属于中医外治研究范畴,药物有效透过皮肤屏障进入体内产生作用是中药经皮给药及中医外治产生效用的关键环节。中药经皮给药可分为被动、主动两种途径,促透方法可从药物特性、理化促透等几方面考虑,这几方面存在交叉。随着医学基础研究、制剂技术的进步,理化促透技术的发展,中药经皮给药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中药经皮给药新剂型、促透方法不断进步,中药经皮给药未来发展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8.
经皮给药在肢体病中的治疗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给药有两个途径,①经皮吸收:是指药物通过皮肤直接进入皮下组织以及肌肉关节而发挥治疗作用,简称DDS.②透皮吸收:是指药物通过特殊释放,经完整皮肤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简称TDS.属中医外治法之一.它的起源应先于内治,成熟于清代,以程鹏程的<集救广生集>、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两部外治专著为标志,作为特殊的给药途径和治疗措施,补充了内治的不足,而形成独特的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9.
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临床治疗时西医手段有很多限制和缺点,中医药治疗正在以独到的优点吸引很多医生的眼光,本文从中医内治,中医外治,综合治疗等多方面阐述了现在对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内容涵盖中药内服,中药熏蒸,透皮吸收,针灸按摩,小针刀剥离以及综合治疗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药透皮治疗是当前中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略述肝胆系疾病中医外治法及现代中医学者对透皮治疗机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必须深入思考内治与外治理法方药的异同、中药外治与西药透皮治疗的异同这两个异同问题.并就中药透皮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传统经络穴位理论入手,总结经穴位给药的研究应用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法:比较分析穴位敷贴透皮给药、穴位注射给药、穴位离子导入法给药、穴位埋线给药在实验及临床应用中的异同,结合中医理论,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经穴内病外治。结果:提高药物的经穴透皮治疗作用,要充分考虑不同的经络穴位因素、主成分性质因素、物理辅助技术因素等的复合作用,综合运用物理辅助经穴位透皮给药,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结论:经穴位给药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有助于充分发挥中药内病外治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腹水可属"臌胀""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效验等特点,主要包括中药灌肠、敷脐疗法、穴位敷贴、针灸疗法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法同内治法一样,八纲辨证,遣方用药,透皮给药系统亦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透皮吸收除具有消除药物浓度峰谷现象等优点,还可避免胃肠道刺激、肝脏"首关效应"等特点。外治法有单药,亦有复方,主要治则为攻下逐水、理气活血、温阳等。虚证常用黄芪、附子、肉桂等益气温阳之药;实证多为大黄、水蛭、莱菔子、芒硝等理气活血之药;攻逐水饮常用商路、甘遂、牵牛子等逐水药物;辛香类药物如冰片、麝香、远志、花椒、葱姜等药物,有促进药物透皮作用,根据中药引经药的属性,常被运用于外治方中。  相似文献   

13.
答:中药外治的主要途径是经皮肤渗透吸收,透皮吸收的多少,直接影响外治的疗效。归纳现有资料,以下几种方法可提高皮肤对药物透皮吸收的效率。用膏药贴封以提高皮肤的水合作用。传统的黑膏药以及经过改进的硬膏剂,如人们熟知的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等。用膏药贴封,局部形成了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封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由5~15%增至  相似文献   

14.
继承发扬中医外治法的初步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继承(基础研究)及发扬(改革创新)两方面概述南通市中医院吴震西科研组在中医外治法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基础研究主要是对古籍中有关外治法的梳理,发掘民间的发泡疗法,明确中医外治(内病外治)的概念,阐明药物外治的吸收机理。改革创新主要是采用化学试剂做外治药的赋形剂,借助现代科技促进外治药物吸收,利用先进的外治器具,改进传统落后的给药方法,尝试剂型改革及用灌肠方法治疗内科疾病等。举办会议、培训班,出版著作、论文,促进中医外治法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爱萍 《中医研究》2007,20(2):17-19
中药复方癌痛灵是根据中医外治法“病在内者,取之于外”理论,采用内病外治的方法,在中药抗癌止痛带的基础上,为能使药物更好地透皮吸收而改变成的擦剂。研究发现本擦剂不仅能快速镇痛,并有一定的抗癌、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周期的作用,且安全而无毒副反应。现将其在抗癌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透皮给药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System,TTS)为治疗疾病提供了科学的新型给药途径。近十几年来,西医对 TTS 的研究日趋深入,除硝酸甘油透皮给药治疗系统(TTS-NTG)外。还有东莨菪碱、可乐定、雌二醇和硝峻异山梨醇等 TTS。虽然古今中医医籍中没有 TTS 这个名词,但中医外治法却与之十分相似。利用外用药治疗疾病,早在《内经》中  相似文献   

17.
中药汽疗仪汽浴法外治痹病2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中医内病外治透皮吸收的理论依据,探讨最新研制成功的HH ̄QL型中药汽疗仪辨证用药汽浴法外治痹病278例,并设对照组100例比较疗效。方法:中药汽疗仪按证型配用自拟的寒湿痹浴舒、寒热痹浴安、痰瘀痹浴宁、对照组用中药汽疗仪配食醋,威灵仙(各型使用)汽浴外治。  相似文献   

18.
从生物的泛胚泛控论试述中医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生物具有泛胚性和泛控性。本文结合现代研究,如:皮肤吸收、口腔吸收、鼻腔吸收、眼部吸收、肺部吸收、灌肠吸收,以及针灸、按摩、热熨、冷敷、心理暗示等的外治机理,证实了中医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是建立在生物的泛胚泛控性的功能上而达到治疗目的的。  相似文献   

19.
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早在公元2世纪已见于我国医典《内经·素问》中,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已有可用于局部治疗或透皮吸收的膏药。中药经皮给药方法众多,《古今中药外治真传》一书收载有中药外治50余法。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经皮给药”远远突破了传统界限。本文从中药透皮制剂的制备工艺、中药透皮制剂基质优化工艺研究方法、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透皮吸收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等方面介绍中药透皮制剂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药透皮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东睿  李丹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33-1134
透皮给药系统 ( Transderm 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TS系统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 ,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 ,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 ,减少给药次数 ,给药方便。在国际药物研究中 ,继口服液、注射液之后 ,透皮吸收制剂已成为制剂研究的热门话题。祖国医学自古以来就重视“内病外治”的应用 ,并在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疾病中积累了一些疗效卓著的外治方法和方药 [1 ] 。如用白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