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证,为中医优势病种。熊磊教授临证准确辨证,把握病机特点,从脏腑辨证和整体调治出发,结合儿科特点选方用药治疗本病,疗效甚佳,结合临证案例解析其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当常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给家庭精神和经济方面带来较大压力。田金娜教授认为小儿厌食症主要原因当属喂养不当,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与肝脏,与气机升降失司关系密切,治疗上在保证患儿日常调护的基础上,从“通、补、和”三法论治,临床常获良效。对田金娜教授临证经验进行了归纳论述。  相似文献   

3.
对李德新教授运用香砂六君子汤临证应用进行总结。李德新教授在临证中以香砂六君子汤灵活化裁,体现其以"调脾胃安五脏"为临证指导思想,以"君子致中和"为遣方用药思想,以"哲学中与和"为方法论思想,将中与和思想巧妙的运用在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五消饮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用香砂六君子汤合五消饮治疗,对照组31例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4.19%,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合五消饮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董氏开胃散穴位敷贴结合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小儿湿食里滞型厌食症的病因病机及王霞芳教授运用董氏开胃散敷贴穴位(神阙、命门)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6.
于苏平  李婕 《四川中医》2007,25(10):87-88
目的:观察泻黄散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厌食症中存在脾胃湿热这一证型,从理论上分析厌食症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使用以泻黄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结果:脾胃湿热型厌食症患儿在进行治疗后体重指数、食欲有明显增加。结论:从理论上证实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症的存在,使用泻黄散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症临床疗效以及证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小儿便秘是儿科常见病,隶属于西医学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范畴。龙旭浩教授师承姚晶莹教授之临证经验,感悟姚老对小儿便秘阴虚内热证的认识,临证治疗以滋阴清热为本、润肠通便为标,开创以养阴清肺汤为基础的经验方治疗小儿便秘阴虚内热证,随证加减,辅以基础治疗,临床应用疗效甚笃。  相似文献   

8.
小儿厌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龙旭浩教授师承姚晶莹教授的临床证治经验,感悟姚晶莹教授对小儿厌食脾胃阴虚证的认识,临证治疗以滋阴清热为本,以运脾开胃为标,开创以养阴清肺汤为基础的经验方治疗小儿厌食阴虚内热证,随证加减,加以对证治疗,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冯氏捏积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小儿厌食症的病例257例,采用冯氏捏积疗法治疗,疗程为6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57例患者总有效率94.2%,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D-木糖吸收排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冯氏捏积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国名老中医黄瑾明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收集整理与文献查阅方法结合小儿厌食的生理和病理,对黄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辨证和遣方用药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从调气、解毒、补虚、祛瘀等方面入手,打通三道两路,以疾消健体等,总结整理了黄老临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经验。结论:黄老采用壮医针灸疗法和中药口服来健运脾胃、清热化积、扶正培元、强壮补益、调理气血、通调谷道等调治小儿厌食症,临床上能收到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见食不贪、见食而厌,甚至拒食为临床特征,是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以1~6岁儿童多见。近年来,由于喂养不当、饮食习惯不良、疾病影响以及养育观等因素,小儿厌食症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呈上升趋势~([1]),是影响小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在临证中运用疏肝理气、健脾助运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中虚积滞型小儿厌食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中虚积滞型厌食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加用四君子汤临证加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8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中虚积滞型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明显,可调节患儿胃肠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厌食症是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证。阎兆君教授创建志意辨证理论,强调厌食症临证治疗当注意五志调理,从脾意、肾志、心神立论,分别采用不同的强欲法则,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梁碧秀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36-36,38
目的与方法:探讨清热泻脾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与方法,观察其结果,填补中医儿科治疗该病症证型空白。结果与结论:中焦湿热型厌食症占全部证型的75%。为临床基本证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为中医儿科治疗小儿厌食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于己百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二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于己百教授耕耘杏林六十载,注重经典学习,崇尚仲景学说,兼及各家所长,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实践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勤奋善思,师古不泥,勇于创新。在临证中,尤其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藿朴夏苓汤加减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4例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用藿朴夏苓汤加减配合刺四缝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对食欲、食量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患儿治疗后显示总有效率为96.30%,主证食欲和食量、腹胀,次证舌苔质、肢体困重、二便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次证中小便不调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亦有减轻趋势。结论藿朴夏苓汤加减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厌食症患儿以四逆散合六君子汤为基本方,并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药物加减治疗。结果:治愈62例,占51.7%;好转48例,占40.0%;无效10例,占8.3%。总有效率达91.7%。结论: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扶阳罐配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用扶阳罐配合推拿疗法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对食欲食量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患儿治疗后显示总有效率为95%,主证食欲和食量,次证腹胀、面色无华、大便不调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次证中腹痛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亦有减轻趋势。结论:扶阳罐配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调脾清热汤治疗小儿脾胃阴虚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脾胃阴虚型厌食症患儿82例,均给予调脾清热汤治疗,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主要证候的积分。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 56%。治疗后食欲、食量、饮水量、小便色泽证候积分及总积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调脾清热汤治疗小儿脾胃阴虚型厌食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士卿教授辨治小儿厌食症经验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士卿教授在对小儿厌食症的审证上注重详辨虚实,实证用曲麦枳术汤加减,虚证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临证从肝论治,注重疏肝运脾;注重膳食调理。并附治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