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近年来怀远县疟疾疫情回升的流行因素和特征,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抽样病例作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人群防蚊措施和疟疾传播媒介进行现场监测。结果1995~1999年年发病率在2/10万以下。2000年起疟疾疫情迅速上升,2003年为高峰,发病率为189.54/10万,此后逐年下降,2007年比2003年下降了74.04%。饲养大牲畜头数年平均下降33.62%。2000~2006年,5~10月月平均气温24.10℃。主要防蚊措施为蚊帐,人均使用率为38.98%。媒介抗药性测定:0.01%氟氯氰菊酯、0.025%溴氰菊酯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疟疾病人及时抗疟治疗率为2.97%,复发率为2.61%。流行季节由6~9月延长为9~11月。结论造成疟疾疫情上升的原因有气候变暖、传播媒介屏障减少、人群防护行为水平低、杀虫剂效果不确定、病例及时诊断和治疗率低等。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控制措施对疫情控制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控制疟疾的流行和降低发病。方法根据第一轮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规划书开展工作。结果5年共血检发热病人70 310人,年平均血检率为2.26%;疟疾病人比项目实施的第一年下降了88.13%(131/1 104);978名各类人员,接受培训1 332人次,培训率136.19%;居民和中小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比项目启动前均提高70%以上。结论项目的实施有效控制了疟疾疫情,推进了疟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2002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掌握湖北省 2 0 0 2年疟疾流行情况 ,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 2 0 0 2年全省疟疾疫情 ,对重点地区进行居民带虫率及蚊媒种类和密度调查 ,分析全省疟疾流行现状和流行程度。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 5 0 4 1例 ,发病率 0 .85 /万 ,比去年上升 1 .5 7倍 ;嗜人按蚊疟区 1 8个县 (市 )报告疟疾 4 795例 ,占全省病例的 95 .1 2 % ,发病率 2 .92 /万 ,比去年上升 1 .74倍 ;5个县市出现疟疾局部暴发流行 ,暴发点内中华按蚊密度高达 6 7只 /帐、居民带虫率平均为 4 .5 9%。中华按蚊疟区 6 3个县 (市 )发病 2 4 6例 ,占全省病例的4 .88% ,发病率 0 .0 4 /万 ,比去年上升 1 4 .95 %。结论 全省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 ,目前疟防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嗜人按蚊疟区的 1 2个重点县 (市 )。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阜阳市2001~2007年疟疾疫情快速回升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阜阳市2001~2007年疟疾疫情资料、个案调查、媒介监测等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阜阳市2001~2007年共报告疟疾4268例,年平均发病率6.76/10万,每年平均上升76.19%.其中58.11%的病例集中分布在颍上县,发病男女比例为1.6:1,10~19岁年龄发病最多,占统计总数的23.12%,农民和学生是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60.95%和24.65%.全年各季节均有发病,7~10月份为流行高峰季节,其间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74.51%.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蚊媒密度与疟疾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9175,P<0.01).[结论]阜阳市疟疾疫情回升迅速,局部地区形势严峻.疟防措施落实不到位,传染源积累是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当地应加强疟疾防制措施并进一步落实,采取积极对策遏制疫情回升势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3—2007年荆门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荆门市6个县(市、区)疟疾发病5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7/万,以届家岭管理区(复媒地区)为高发(1.7/万);疟疾病例报告中间日疟占99.46%,恶性疟(均为输入性)占0.54%;疟疾死亡1例(为恶性疟),死亡率为0.18%。5~10月为疟疾发病高峰季节,占发病总数76.83%;以复媒地区疟疾发病为主,占发病总数94%,中华按蚊区仅占0.6%;男性发病占64.36%,男女之比为1.8: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31~70岁劳动力发病为多,占70.51%;农民、离退休和工人发病率在各职业中居前3位。结论荆门市疟疾防治连续5年控制在国家基本消灭的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6.
张亚  刘体亚 《中国校医》2014,(8):576-577
目的分析2001—2012年邳州市疟疾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对策,为制定今后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12年邳州市疟疾疫情动态分析,研究疟疾疫情变化与防治措施的关系。结果 2001—2012年邳州市疟疾发病呈不稳定状势态,年发病率在0.11/10万~2.21/10万;2002年起疟疾发病率逐年上升,2007年达高峰,疟疾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10月疟疾病例数占81.09%;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最多的职业是农民,占53.73%;2001—2012年治疗疟疾现症病人1 821人次,休止期治疗5 940人次,发热病人血检228 837人次。结论通过实施疟疾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及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遏制了疟疾流行,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百色水利枢纽建设工地及周围居民区疟疾流行的现状,为开展《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对疟疾传播影响及其防制措施研究》和实施全球基金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控制项目评估提供基线数据。方法调查大坝工地施工队及民工的来源、人数和卫生状况;对工地周围3个乡(镇)3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部分居民和学生进行疟史、使用蚊帐和疟防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查阅所调查的3个乡(镇)卫生院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登记、医生开具抗疟药处方和疟疾疫情上报记录,统计走访调查查出的疟疾病人数与卫生院疟疾疫情报告数的符合率。结果2002年右江区疫情报告疟疾发病率为0.15‰0,居民蚊帐使用率98.05%,疟防知识知晓率,中、小学生和居民分别为72.40%、67.22%和27.32%。结论水利枢纽建设工地及周围地区疟疾发病率低,存在疟疾病例漏查漏报和输入疟疾病例的情况。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加强疟疾监测,控制输入疟疾病例传播扩散,是防止工地疟疾暴发流行和巩固防治成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儿童肺结核流行特征 ,探讨实施卫生部加强和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 (卫 项目 )工作及停止 BCG复种对儿童结核病的影响。方法 :对赣榆县 1991年以来登记的 15岁以下儿童肺结核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发病以7岁以上为主 ,占 87.4 % ,发病的型别构成从 、 型为主逐渐转化为以 型为主 ,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以来儿童肺结核构成比和新登记率大幅下降 ,分别下降 5 3.9%、 5 6 .7% ,停止 BCG复种前后新登记率分别 6 .6 2 / 10万、 3.14 / 10万 (P<0 .0 0 5 ) ,疫情未出现上升趋势。结论 :10年间该县儿童肺结核的疫情下降 ,型别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湖北省输入性疟疾的发病态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全省输入疟疾疫情和调查资料,分析输入性疟疾发病人群、时间、地点及防控效果.结果 2005-2009年全省共发生输入性疟疾115例,占报告病例的1.68%,其中恶性疟58例(混合感染三日疟1例),死亡1例,间日疟55例,卵形疟2例.发病年龄在21~68岁之间,男性占95.65%,女性占4.35%.输人性疟疾主要来自非洲及东南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为云南和海南.输入疟疾的发现及治疗时间为0-3天,占57.39%;4-10天,占26.96%;11-20天,占6.96%;21天以上占17.42%.结论 输入性疟疾逐年呈上升态势,将进一步加强出、回国人员信息交流,开展流动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及时治疗和监测疟疾病例,遏制二代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襄樊市1990~2001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掌握襄樊市疟疾流行趋势 ,总结 90年代防治成果 ,进一步指导疟疾防治工作 ,对 1 990 2 0 0 1年 1 2年间疟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 1 990 2 0 0 1年襄樊市各县 (市、区 )疟疾疫情年报表、血检年报表、抗疟措施执行情况汇总表。1 .2 方法按照《疟疾防治手册》〔1〕规定的方法及标准进行。2 结果与分析2 .1 疟疾年发病分布1 990 2 0 0 1年 ,襄樊市共报告疟疾发病人数 975 9例 ,2 0 0 0年病死 1例 ,平均年发病率为 1 38/万。占传染病构成比最高为 1 991年 ,占 8 6 5 % ,最低为 1 996年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贡山县第一轮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2008年1月,对贡山县2003-2007年疟疾发病情况、中小学生疟疾相关知识、村民发热求医及蚊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3-2007年累计报告疟疾285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9.61/万、18.11/万、15.93/万、8.98/万、20.02/万,平均为16.53/万。年均发病率,普拉底乡为26.74/万,茨开镇为19.77/万,捧当乡为13.69/万,丙中洛乡为8.10/万,独龙江乡为7.31/万。调查中小学生360名,知道3项以上疟疾防治知识的占99.44%。调查村民3 097人,发热病人2 d内自主就医者占93.41%(170/182);至少拥有1顶药浸蚊帐的家庭占56.06%(453/808)。[结论]贡山县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日照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巩固对策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日照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巩固对策和效果,探索疟疾发病特点和变化规律,为调整疟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制策略,在各类人群中开展疟疾病例侦查,防止继发病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随机抽样调查居民患病情况和媒介密度;综合分析疟疾流行趋势。结果1989~2003年血检发热病人259735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5例,平均阳性率为0.19/万,年发病率为0/10万~0.29/10万;血检往返高疟区疟疾可疑者4279人,检出阳性者4例,平均阳性率为9.31/万;1992年以来未再发生内源性病例;居民疟疾抗体(IFAT)累计测定15641人,未发现阳性者;按蚊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基本消灭疟疾的防制成果进一步巩固。当地残存传染源净化和消失后,疟疾在当地的传播被阻断,流行趋于终止。现行的疟防措施应适当简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乐业县参加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后1995-2008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方法收集该县各乡镇卫生院近14年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和疟疾临床诊断病例资料,采用采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近14年全县的人群发热病人血检占当地总人口的8.79%,1995年疟疾人群发病率为9.16/万随后逐年下降,2007年后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病例,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疟疾病人中均未发现恶性疟病例。结论 14年中该县疟疾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病例数在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中有所波动,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了解村级防保医生在疟防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制订对他们的培训计划 ,巩固疟防成果。方法 :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在 9个乡 (镇 ) 36个行政村抽取 36个卫生室的 72名村级防保医生 ,进行有关疟防知识和完成疟防工作的问卷调查。结果 :村级防保医生疟防知识问卷回答正确率为 74.6 7% ,其中 ,接受过疟防知识培训者的正确率高于未培训者。村级防保医生完成上级交付疟防任务的占 86 .73% ,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对村卫生室和村级防保医生在经费投入、优惠政策、奖惩及劳务报酬等解决较好的地方 ,村级防保医生完成疟防工作优于解决较差的地方。接受过疟防知识培训者完成工作任务率为 90 .32 % ,好于未培训者。结论 :今后对村级防保医生进行较系统的疟防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并加强管理和扶持 ,才能使村级防保医生更好地完成疟防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宜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20年来疟疾流行特征,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对宜州市1994~2013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宜州市1994~2013年报告疟疾94例,疟原虫血检阳性率为0.03%;本地人口血检阳性27例,阳性率为0.01%;流动人口血检阳性67例,阳性率为0.47%(P〈0.01)。结论基本消灭疟疾以后,流动人口疟原虫血检是疟疾监测的重点,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是消除疟疾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静 《职业与健康》2014,(4):494-496
目的针对性分析南宁市2013年1-7月份出国务工,尤其是赴非洲加纳淘金者返乡对南宁市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发病状况,提出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的方案。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2013年上半年南宁市输人性登革热和疟疾发病数均较近几年有所增多。疟疾发病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97.88%,发病率为14.29/10万;6月份达到高峰;6县7城区均有发病,上林县占91.24%,其次为宾阳县占2.06%;平均年龄(36.24±8.99)岁;以农民为主,占95.18%(968/1017)。来源于非洲国家的占99.21%(1009/1017),登革热则全部来源于东南亚务工人员。结论2013年上半年输入性疟疾呈上升态势,目前重点应与公安机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做好既往感染者的申报工作;动员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排查返乡人员,对镜检阳性的进行规范化治疗,对镜检既往患病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做好病例随访和休止期根治;对存在间日疟、卵形疟和混合感染病例的疫点采取媒介控制措施;继续开展媒介按蚊种群调查和密度监测;做好疟疾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榕江县2000-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0-2012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疟疾疫情报告、各乡镇卫生院疟疾诊断和治疗等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0-2012年该县疟疾病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70/万,2000-2006年期间人群年发病率在0.09~1.48/万之间。2007-2010年疟疾病例数有所增加,人群年发病率在I.83—6.91/万之间,除1例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外,全部为当地居民疟疾病例。发病高峰期在6—10月份之间。疟疾病例以农民为主,分布于各种职业及各年龄组。全县19个乡镇仅2个乡镇未发现疟疾病例,未发现恶性疟病例及疟疾死亡病例。自2010年开展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疟疾病例逐年减少,2012年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中均未发现疟疾病例。结论该县近几年疟疾防治效果明显,但仍需加强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的疟疾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出国劳务人员疟疾基础知识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徽国际旅行保健中心抽取1 016名出国劳务人员,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疟疾基础知识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安徽出国劳务人员以男性为主(96.95%),平均年龄39.16岁,主要前往非洲和亚洲地区,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居多,疟疾基础知识知晓率为49.01%,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98%,仅有1.48%知道疟疾主要分布在全世界,14.76%的知道疟疾发病的主要症状,21.16%知道预防疟疾的有效措施是防蚊叮咬,29.82%的人能够正确携带防护用品。结论出国劳务人群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一定的疟疾基础知识和防治知识水平,但仍然缺乏必需的防护意识,提示对该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防止疟疾传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Pregnant women and children are the most vulnerable populations for malaria infection. Yet, knowledge of risk,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poor among this population. Using the 2015 Nigeria Malaria Indicator Survey, we applied logit link function to estimate the associations of wealth statu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region of residence with malaria risk knowledge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using a treated mosquito net and malaria drugs) among 739 Nigerian pregnant women aged 15–49 years. Urban women who had obtained a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Adjusted odds ratio [aOR] = 2.1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9–4) or higher (aOR = 8.31; 95% CI 3.2–22) had more knowledge of malaria risk. Urban women in the South-West (aOR = 5.02; [CI] 2.02–12.50) and South-East (aOR = 2.68; 95% CI 1.19–6.06)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treated mosquito nets during pregnancy. Women in the urban South-West (aOR = 4.04; 95% CI 1.5–11)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malaria drugs during pregnancy than those in the North-Central. A wide regional disparity in the knowledge of malaria risks and use of preventive measures exists. Thus, promoting equal access to malaria preventive measures as well as improving knowledge about malaria transmission by mosquito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ongoing malaria control and elimination efforts in Nigeria.  相似文献   

20.
王东  张红卫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12-3313,3316
[目的]了解并分析河南省2009年的疟疾疫情,评价疟疾防治措施,为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2009年的疟疾疫情报告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防治措施.[结果]根据疫情报告,2009年全省共发生疟疾1 616例,发病率1.64/10万,较2008年同期的3 046例下降了46.95%,全省18个市中开封、洛阳、安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