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杰  于凤岐 《临床荟萃》1996,11(7):290-291
我们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计算左室重量指数,进一步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与左室肥厚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负荷值,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判断有无左室肥厚,结果:非构型高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密切,结论:夜间血压持续高和节律消失使心血管系统更长时间处于过重负荷下,易导致和加重左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左室心肌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8例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重量(LVM)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晚电位,以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分析左室心肌肥厚与心律失常的相关关系。结果复杂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在高血压伴左室心肌肥厚组为70.8%(n=96)显著高于无左室心肌肥厚组13.6%(n=162)(P<0.005);伴心肌缺血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亦显著高于未检出心肌缺血者,分别为57.8%(n=118)和22.9%(n=140)(P<0.0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以6:00~12:00发生最多。结论认为高血压伴左室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是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严格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重构和心肌缺血对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既往研究多采用左室容积或容积指数和左室质量或质量指数来评价左室重构.近年来有学者尝试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重构指数,并提出左室重构指数可作为评价左室重构的新指标应用于临床.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构方面的评估价值.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于2008-09/2009-09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完成.对象:30名正常人及9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根据室间隔、左室壁心肌厚度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为3个亚组,即正常构型组、向心性肥厚组及离心性肥厚组,每组30例.方法:采集90例高血压病患者与30名正常人的左心室三维超声图像.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心外膜容积、左室重构指数;以体表面积校正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结果与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量值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比较.结果:各组间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病例组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高血压正常构型组、高血压向心性肥厚组内,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P<0.01).离心性肥厚组内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相关(P<0.01);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可作为一项无创、客观的新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监测256例高血压病患者24 h血压的变化,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重量指数,旨在探讨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发生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老年患者146例(分为合并左室肥厚和无左室肥厚两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推荐方法,取胸骨左缘心脏的胸骨旁长轴切面,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心室间隔厚度,连续取3个心动周期,求各项指标平均值。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LⅢ级以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67.4%,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的38.3%。结论:表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类型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脑钠钛(BNP)变化水平和左室肥厚(LVH)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左室肥厚患者32例(NLVH组),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31例(LVH组)及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BNP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BNP水平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关系。结果LVH组BNP水平显著高于NLVH纽及对照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LVH组高于对照组(P〈0.01),BNP和左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BNP水平变化可以作为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50例老年高血压伴肥胖者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心功能,并取53例老年高血压非肥胖者作为对照。结果:肥胖组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左室肥厚检出率也较非肥胖组明显增高(P〈0.01),前者发生左室肥厚的相对危险度是后者的2.12倍。肥胖组峰值速度E/峰值速度A比值均明显下降(P〈0.01),而峰值速度A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有促进作用,可引起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对符合WHO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服用氯沙坦治疗,用多普勒彩超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指标,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容量均明显减少.舒张早期流速峰值明显增大,舒张晚期流速下降.两比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无变化。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对符合WHO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氯沙坦治疗,用多普勒彩超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指标,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容量均明显减少,舒张早期流速峰值明显增大,舒张晚期流速下降,两者比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无变化。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M型、二维或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三种技术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相对准确性。方法在43例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中,应用M型超声Penn方程、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方程和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分别测量左室心肌重量,以Framingham研究确定的左室肥厚诊断标准,对比了三种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以三维超声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了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14.0%、16.3%和20.9%,与三维超声诊断相比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4%和90.7%(P均<0.05)。结论对于左室肥厚的诊断,三维超声具有较M型和二维超声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在左室肥厚合并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三维超声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发生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收缩压≥ 14 0mmHg、舒张压≤ 90mmHg的老年患者 14 6例 (分为合并左室肥厚和无左室肥厚两组 ) ,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推荐方法 ,取胸骨左缘心脏的胸骨旁长轴切面 ,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心室间隔厚度 ,连续取 3个心动周期 ,求各项指标平均值。结果 :合并左室肥厚组LⅢ级以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 67 4% ,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的 3 8 3 %。结论 :表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类型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琼  郑昭芬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179-2181
[目的]探讨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24 h动态心电图作为正常对照,比较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马来酸氨氟地平片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析心率时域指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用药前时域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指数减低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同组其他高血压病患者.经马来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后SDNN、SDANN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且其损害程度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而加重.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DNN,SDANN与无左室肥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显示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病情呈正相关.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8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超)检查显示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VH)进行分类,并且与其左室心功能异常的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6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多普勒心脏检查,同时进行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测定,旨在探讨左室肥厚和功能损伤与QTd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左室壁最大厚度与总厚度积分与QTd呈正相关,QTd与左室内径缩短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65%的患者存在1项或多项多普勒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指标,QTd与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程度密切相关。提示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功能损伤时表现有QTd增大,说明高血压左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特征与心电图QTd增大产生的基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比分析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尹利华左室肥厚是高血压及其它心脏疾患常见病理改变,临床上许多患者心电图诊断为左室肥厚而超声正常,或心电图正常超声显示左室肥厚,本文将左室肥厚超声与心电图对比分析。方法:超声证实为左室肥...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不同方法检测的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预测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本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XX光片三种方法研究了116例无并发症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果表明:ECHO、ECG、X—ray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39.7%、25.0%、20.7%(p<0.05)。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在有无ECG—LVH、x—ray—LV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有无ECHO—LVH组间差异显著(P<0.01).ECHO—LVH程度与复杂性室住心律失常的级别有较密切的关系(r=0.61,P<0.01)。因此认为,ECHO重量指数法检测的LVH不仅是判断LVH的可靠指标,而且对预测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肥厚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徐蕾  倪幼方  方唯一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636-163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174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测定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VST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d),分析左室肥厚与脉压的关系。结果:随着脉压的增加,左室重量指数逐渐增加,左室肥厚程度的增加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当脉压相同,平均血压(MBP)<113mmHg与≥113mmHg两组进行比较,左室重量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MBP≥113mmHg组的SBP、DBP均高于MBP<113mmHg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左室肥厚不仅与SBP、DBP有关,而且与脉压有关,脉压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与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的舒张功能。方法采用M-型和二维超声技术测量高血压患者左室几何构型,测量各组左房功能指标及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各组左室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组受损最严重。高血压早期即可出现舒张功能异常,表现为正常构型组舒张功能的异常改变。左房灌注分数(LAT)是比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更加可靠地反映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指标。结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特别是左房灌注分数(LAT)的异常,可以早期体现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变化。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动脉硬度指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116例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质量指数,并分为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用YF-1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其动脉硬度指数,同时测定血压参数、血脂、血糖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①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左室肥厚组较非左室肥厚组具有较高的动脉硬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硬度指数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心血管病危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