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痈是外科急症之一,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中就有记载。辨有脓无脓,有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脓未成,大黄牡丹皮汤主之,这是治疗肠痈的一般常法。但妊娠肠痈,亦称孕(疒邑),另作别论,因为大黄、附子、丹皮,桃仁等药,究属攻破之药、非妊娠所宜。《内经》虽有“有故无殒”之明训,而实际临床运用,总有所顾虑。笔者运用家传生麦安胎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一例妊娠急  相似文献   

2.
內痈有肠痈、肺痈、肝痈等,肠痈、肺痈詳于《金匱》,肝痈《內經》早有記載。痈发于內脏,本是大症,病机一般规律,大多属阳、属热、属实。故其治疗原則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主,但亦有虛实夹杂者,临床須抓住辨証要点,分清寒热虛实,知常达变。今就治疗內痈几例簡介如下: 一、肠痈:《金匱》指出肠痈症状有“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时时发热,自汗  相似文献   

3.
大黄牡丹汤为《金匮要略》治疗“肠痈”的专方,具有泻热逐瘀,散结消痈之功。该方的临床应用涉及多个方面,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肠痈之外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肠痈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属“内痈”范畴。张仲景对肠痈的认识,源于《灵枢·痈疽》篇之说。他根据脓已成与脓未成之证候特点,在《金匮要略》一书的“疮痈肠痈浸淫病”篇中,对本病的脉证,提出了较早的论述。首创薏苡附子败酱散与大黄牡丹汤,至今仍为临床医师所习用。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痈方剂的药物配伍相关规律,更好地继承古人用药经验,指导当代临床用药.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乳痈病的方剂及其药物,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乳痈的方剂从单味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结合临床辨证处方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  相似文献   

6.
肠痈可以说等于急性阑尾炎。虽然从定义上说,肠痈包括大、小肠的痈肿,但肠痈之好发部位为阑尾部,因为那是一条盲管,容易阻塞成病,旧称盲肠炎。中医还有缩脚肠痈之名,就更加与阑尾炎相吻合了。在学医时期,虽已读过《金匮要略》,但真正会治肠痈,是在读了上海伤寒名家曹颖甫  相似文献   

7.
四妙汤是中医外科常用方剂之一,在《和剂局方》和陈自明的《外科精要》中名神效托里散。《本草纲目》谓本方:“治痈疽发背、肠痈、乳痈、无名肿毒,焮痈寒热,不问老幼虚实眼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即溃”。笔者在学习《外科正宗》一书时,感到其列症详,而论治精在加减运用四妙汤上,恰到好处。现就此书“肿疡主治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篇》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薏苡附子败酱散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组成,为治疗肠痈的一张名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耀光教授多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外科诸疾患[1],如丹毒、脐痈、带状疱疹、阴囊脓肿等疾病,临床上疗效明显,扩大了经方主治范围.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现总结王教授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疥疮一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林娟 《光明中医》2013,28(2):402-403
薏苡附子败酱散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的一首良方,主治肠痈内已成脓的病证,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但笔者于临床中体会到该方对于非肠痈的其他阳虚寒湿的病证亦有显著疗效,现举2例,希望有助于临床灵活运用本方,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提高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中医治疗阑尾炎的理论根据祖国医书没有阑尾炎的名称,根据症状及中西医临床证明,属于祖国医学的肠痈病一类,因而就用治疗肠痈病的方药来治疗阑尾炎。二治疗措施与采用方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分析治疗肠痈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病证为肠痈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101首治疗肠痈的方剂,用药共计152味;寒、温药物使用均衡;归肝、脾、心、胃、大肠经药物使用频次居多;使用频次在10及以上的药物有21味,甘草、大黄、当归、牡丹皮、薏苡仁居前5位;药物功效中,补虚药、活血药、清热药、利水药居多;得到常用药物模式16个,关联规则8条,核心药对8个,新处方4首。结论肠痈总治法为和法,治则为调理气血阴阳,组方特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辛开苦降,具体治法包括活血化瘀、通腑泄热、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滋阴温阳等。在现代中医处方中,既要遵守中医分期辨证论治肠痈,又要着眼于肠痈总的治法及治则。  相似文献   

12.
大黄牡丹汤中大黄不同配伍对大黄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摘 要】大黄牡丹汤中大黄不同配伍对大黄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席先蓉李邦银*陈维敏(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贵阳550002)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和芒硝组成,为历代治疗肠痈的代表方剂。肠痈多由热毒蓄结肠中,血瘀成痈,可用荡热逐瘀攻下法治之,使瘀热脓血随大便而去,则肠痈得愈。方中君药大黄泻热逐瘀,荡涤肠中热毒瘀滞,结合型大黄酸与游离大黄酸分别为大黄的部分泻下及抑菌有效成分,其作用与该方清热通里攻下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5,(9)
薏苡附子败酱散(汤)为治疗肠痈的传统经典方剂,目前临床已拓展运用于消化、妇科、泌尿外科及肛肠科等多疾病的治疗。本文对该方剂及其加味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冀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徐舰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6):275-275
肠痈最早见于(素问·厥论),认为肠痈是“少阳厥逆”的一种变证。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对肠痛的证治作了精辟和具体的描述。肠痛一般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肠痈以发热恶寒,自汗出,少腹肿痞,拘急拒按等为主症;慢性肠痈则发热不甚,或不发热,腹部皮肤紧张隆起如肿状,按之柔软,肌肤干燥粗糙,腹痛局限,脉虚数。笔者在临床上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肠痈,意茁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肠痈,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l大黄牡丹皮汤治急性肠痈(金匾要略)说:“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  相似文献   

15.
《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曰 :“肠痈者 ,少腹肿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调 ,时时发热 ,自汗出 ,复恶寒。其脉迟紧者 ,脓未成 ,可下之 ,当有血。脉洪数者 ,脓已成 ,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中医肠痈 ,主要是指阑尾炎 ,另外也包括阑尾周围脓肿、腹部脓疡、腹膜炎等的部分证侯。《外科大成》有“大肠痈之发 ,必先天枢穴隐痛不已 ,右边痛甚 ,脉则右寸洪数”,《外科正宗》有大肠痈者 ,皆湿热瘀血流入小肠而成也”的记载。本人以为《金匮》“肠痈者……脓已成 ,不可下也”此句经文 ,说法不妥 ,根据实际临床情况 ,应将“不可下…  相似文献   

16.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原方主要用于治疗痈脓已成而尚未破溃之肠痈,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阑尾炎早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17.
冀建斌 《新中医》2017,49(12):210-212
<正>周正华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难治的炎症性肠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为大瘕泄、肠风下血、休息痢、赤沃等范畴。周教授擅长中医药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其将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中医外科痈疡范畴,临床上内外兼治,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痈疡论之源1.1溃疡性结肠炎与肠痈从临床症状上,肠痈表现与溃疡  相似文献   

18.
邓永健  王萌 《陕西中医》2001,22(1):63-64
活血化瘀之法肇始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至今已成为祖国医学宝库中一枝独秀,被临床各科广泛运用。《金匮要略》论述化瘀法主要在《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其次散见于《虚劳》、《妇人产后》、《妇人杂病》等篇中。化瘀法是祛除瘀血,流通血脉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血实宜决之,”就是化瘀法立法依据。对于血溢脉外而致的瘀血,或瘀塞脉络,络气不宁者均可使用本法治疗。因此笔者从《金匮要略》来谈化瘀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以供同道参考。 1.清热化瘀法:清热化瘀法主治“肠痈者,少腹…  相似文献   

19.
四妙勇安汤源出今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福江 《陕西中医》1992,13(3):136-136
<正>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元参、当归、甘草四味药组成,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临床主要治疗毒热壅盛所致的疮疽痈疡之证,近代则多用于热毒型脱疽,效果堪称良佳。现中医高校统编教材《方剂学》(五版)等书均将此方列为痈疡剂的重点方剂,以之作为阳症脱疽的代表方付诸教学传授和临床使用。对于本方方剂所出,现今医籍及许多辞典类工具书均相认为其乃出自《验方新编》一书。但亦有方书认为此说尚不足以成为最终定论,如全国高校五版教材《方剂学》即在介绍此方时于方解后着重指出:“本方在  相似文献   

20.
马玉莹 《河南中医》1994,14(1):41-42
针刺治疗肠痈经验撷要马玉莹武汉市职工医学院(430016)主题词肠痈/针灸疗法关于肠痈的针灸治疗,《针灸大成》中取太白、陷谷、大肠俞。《千金方》中灸时尖锐骨各百壮。针灸治疗肠痈古代虽有记载,但只是介绍了针刺俞穴,而未论及针刺手法,然而针刺手法又是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