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鼻部肿块较少见,包括脑嘭出、脑膜脑膨出、神经胶质瘤、鼻部皮样囊肿和血管瘤等。脑膨出、鼻部神经胶质瘤和鼻部皮样囊肿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学说:脑膨出由于胚胎期前神经孔(anterior neuropore)未闭,导致颅腔内容物向鼻腔膨出。鼻部神经胶质瘤的构成,Andrew等认为最可能与颅骨前神经孔闭合不完全有关。有关鼻腔皮样囊肿的发生机制,按Grunwald描述,外鼻前壁最初为软骨囊组成,嗣后猶似膜间骨的额骨和鼻骨位子软骨囊前面,鼻前间隙居于软骨囊之前和额骨及鼻骨的后部,突出的硬脑膜通过鼻前间隙到达鼻尖,由于额骨鼻突的生长逐渐将硬脑膜突起与皮肤分开,此时期在硬脑膜突起周围形成一条管道称盲孔。在正常清况下,此盲孔被结缔组织所堵塞,胚胎发生阶段可出现二个有关联的缺陷,如果硬脑膜不与鼻背部皮肤分开,则皮肤可被拉入鼻前间隙而形成鼻部皮样囊肿。如盲孔未闭锁,则将形成鼻神经胶质瘤或脑膨出。 Bradley等复习了英国利物浦二所儿童医院历时20年(1960~1979)的109例先天性鼻部肿块,其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鼻背中线肿物罕见,偶见于婴幼儿及儿童,亦见于成人。每20000~40000新生儿出现1例。其中主要包括鼻背中线皮样或上皮样囊肿及瘘管、鼻部脑膜脑膨出及神经胶质细胞瘤。鼻背中线皮样囊肿约占头颈部皮样囊肿的11.0%,占全身皮样囊肿的1.0%。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英国利物浦两所儿童医院收治的109例鼻部包块患儿,计鼻部皮样囊肿67例,血管瘤32例,鼻胶质瘤5例,脑膨出2例,钙化上皮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各1例。一般认为鼻部脑膨出是由于胚胎发育期前神经孔闭合不全导致颅内容物突至鼻部。鼻胶质瘤则是与蛛网膜下腔失去连系的脑膨出,而鼻皮样囊肿起因尚无定论。本组鼻中线皮样囊肿分别位于眉间、鼻根、鼻梁、鼻尖及鼻小柱区,出生时即表现包块者31例。血管瘤32例中2例在鼻内,30例在鼻外;其中10例出生时已存在。脑膨出1例于出生时表现为鼻根部包块,另1例6岁半时发现右鼻腔内有蓝色薄壁囊性肿块。鼻胶质瘤5例,4男1女,  相似文献   

4.
鼻部撕脱伤     
鼻是人类面部最易受伤的部位,高速机动车事故、与人殴斗等常易造成骨性支架或中隔损伤,偶有小的软组织伤害。撕脱性损伤可单独伤及皮肤,也可同时有软骨及骨外伤,其程度从完全撕脱到小片皮肤缺损不等。本文根据鼻解剖特点、外伤类型,结合病例介绍治疗经验。鼻部皮肤与基底部组织的附着情况从眉弓至鼻中隔小柱均不相同,鼻尖部皮肤厚、附着紧;向上渐松弛并变薄;鼻前庭皮肤与粘膜交界处与下面的软骨紧贴。鼻骨在上颌骨鼻突处结合牢固;隔背软骨与鼻骨间接触甚紧,而与中隔间则较松;和大翼软骨间仅靠纤维结缔组  相似文献   

5.
鼻背皮样囊肿鼻背板缺如1例关世红,左焕芹,李静外界右侧鼻背皮样囊肿为一先天性疾病。因胚胎发育过程中有外胚层组织残留在各面突彼此接合处所致。文献中报道发生在鼻骨下端和隔背软骨鼻背板交界处囊肿伴有鼻背板缺如者较少见。我院于1994年2月收治1例。患者男,...  相似文献   

6.
鼻部皮肤癌     
本文报告456例鼻部皮肤癌。其中以50岁至6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0岁以前发病者仅1%。性别差异不大。鳞癌发生于男性者多于女性。暴露于日光下及表浅放疗为最常见的病因。456例患者中基底细胞癌396例(87%)、鳞癌49例(10.7%)、基底-鳞癌7例(1.5%)、黑色素瘤2例(0.4%)、恶性神经鞘膜瘤和汗腺腺癌各1例(0.2%)。基底细胞癌多发生于鼻翼、鼻尖和鼻根;鳞癌多发生于鼻侧缘和鼻小柱。放射治疗可控制和治疗多数鼻部癌,但也往往成为有害致病因素,本文报告病例51%由面部皮肤病(如:痤疮、毛发病、湿疹,酒渣鼻、角化病等)进行不适当的放疗而导致癌变。396例基底细胞癌中仅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鼻中线肿块临床少见,每20 000至40 000名新生儿中发生1例[1-2].包括鼻中线皮样囊肿及瘘管(nasal dermoid sinus cysts,NDSC)、脑膜脑膨出及鼻神经胶质瘤,其中NDSC最常见,占先天性鼻中线肿块的61%以上[3],占全身皮样病变的1%?3%及头颈部皮样囊肿的4%?12%[1-...  相似文献   

8.
报道《例因鼻部创伤而导致外鼻神经分布区疼痛的病人。疼痛通过鼻背放射到临近区域,其中3例感到前额都疼痛,l例有严重的感觉过敏使病人不能戴眼镜。4例均经过县中隔矫正术,但仅只改善了界通气,疼痛和不适的症状无改善。鼻骨表面局部浸润麻醉可使症状暂时消失。经采用外鼻神经分离方法治疗,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外鼻神经是由三叉神经眼支分出的具睫神经的末端分支,经眶内穿过前筛孔后行定于筛板颅面的小沟中并进入鼻腔,分出二支内鼻支,而位于鼻骨内面并从其下端延伸者即为外鼻神经,支配鼻尖、鼻翼、务前庭的皮肤感觉。认为疼痛是由…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1974年至1994年间在巴黎ArmandTrousseau’s儿童医院接受手术的36例鼻部皮样窦道囊肿(nasaldermoidsinuscysts,NDSCs)病例,旨在评价现代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该病是否向颅内扩展的作用、不同的手术进路以及手术的美容效果。36例患儿中男21例,女16例,手术时平均年龄为6岁(2.5月~19岁)。10例仅表现为中线囊肿,8例仅有窦道口,18例二者均有。术前为确定有无颅内侵犯,29例进行了放射学检查,5例行颅底断层,7例窦道造影,14例CT扫描,3例CT+M…  相似文献   

10.
儿童颈中线肿块以甲状舌管囊肿 (TDC)最常见 ,但表皮包含性囊肿 (epidermal inclusion cyst,EIC)亦非少见。据统计 ,在儿童颈中线肿块中 ,5 2 %为 TDC,2 6 %为 EIC。EIC和 TDC临床表现类似 ,两者在术前难以鉴别 ,但其胚胎起源和病理特征各异。EIC是内衬鳞状上皮和角化物碎屑的囊肿 ,胚胎学上仅起源于外胚层。与之相似的是皮样囊肿 ,后者包括起源于中胚层的皮肤附件如毛发、毛囊和皮脂腺 ,而畸胎瘤则含有三个胚层来源的部分 ,在颈部极为罕见。通常将真性皮样囊肿和EIC统称为皮样囊肿。TDC则是甲状腺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畸形 ,随着位…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8岁,鼻背部红肿、溃破4个月,于2008年10月31日入院。神志清,精神可,鼻背部稍红,鼻背中部有黑褐色物,约0.5 cm×0.2 cm,触之坚硬,不活动,鼻腔通气尚可,鼻骨CT示鼻部弧形异物(图1)。追问病史,10年前因车祸致鼻部裂伤出血1 h,在某卫生院就诊,体检见鼻背部不规则裂伤,长约5 cm,鼻腔内有血性物,鼻骨X线侧位片示鼻骨骨折。予鼻部清创缝合、鼻骨复位、止血、  相似文献   

12.
鼻部手术所致目盲系指在手术过程中造成的视力减退或目盲,国内文献报道极少。我科于1989~1994年间共遇3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 男,26岁。因鼻中隔偏曲准备在局麻下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术前检查各项无异常,当于左中隔粘膜下注射1%利多卡因和1/‰肾上腺素混合液2ml(1%利多卡因10 ml中加入1:1000肾上腺素4滴),病人诉头晕、心慌,随即让患者平卧。检查:HR142次/分,律齐。稍后病人诉左眼视物不清,并  相似文献   

13.
耳郭假性囊肿的特点是无诱因突然自发出现耳郭前面的浆液性囊肿。Engel(1966)认为是一种溶体性疾病(lysosom al disease),为耳郭软骨退行性变所致。耳郭假性囊肿与其他囊肿的区别是:(1)本病常发生在中国健康的男性青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亦有),女性罕见;(2)囊肿自发形成,无创伤史;(3)病变常位于耳郭前面三角窝软骨和软骨膜之间;(4)抽液为清澈、黄色、无菌、凝结的液体,内有少数多形核、单核和组织细胞;蛋白含量5.5 g/dl。本病的诊疗困难,抽液后易复发。Engel(1966)主张将液体抽完后  相似文献   

14.
自 2 0世纪 30年代Rethi第一次描述了经鼻小柱切口到达鼻尖的进路以来 ,术式几经改进 ,在鼻部手术中较好地解决了鼻内进路手术时视野的暴露、操作及矫正鼻部畸形所遇到的困难。 1 990年 1月~ 1 999年 1 2月我科在鼻部手术患者中 ,2 6例选用了鼻外蝶形切口进路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6例中 ,男 2 2例 ,女 4例 ;年龄 1 9~ 60岁。①2 0例为外鼻畸形及鼻中隔弯曲患者 ,歪鼻及分型参照凌荧之标准 ( 1 986)。其中偏斜型中度歪鼻 6例 ,重度 2例 ;扭曲型轻度歪鼻 4例 ,重度 2例 ,鼻背驼峰伴中隔高位重度偏曲 2…  相似文献   

15.
鼻科学     
在150例成年颅骨上观测了骨性外鼻的各个部分:1.鼻根部由额骨鼻部及鼻骨上端组成。为额鼻管的前壁,厚度平均8.08±0.11mm。2.鼻骨有144例(96.00%)两侧均为长方形;4例(2.67%)两侧均为三角形;2例  相似文献   

16.
外鼻右侧鼻背皮拌囊肿为一先天性疾病。因胚胎发育过程中有外胚层组织残留在各面突披此接合处所致。文献中报道发生在鼻骨下端和隔背软骨鼻背板交界处囊肿伴有鼻背板缺如者较少见。我院于1994年2月收治1例。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介绍采用切开鼻锥骨两侧及横断中隔将整个鼻部连同软组织一起掀开,以期更好地暴露鼻腔和鼻窦的方法:全麻行双侧Caldwell-Luc切口,向上剥离两侧延伸到上颌结节,并于中线相连软组织及骨膜,暴露眶下神经、梨状孔及骨性鼻锥的两侧,于鼻根部汇合。从前鼻嵴向上横断剪开中隔软骨及其被覆的粘膜,直至鼻根的骨  相似文献   

18.
经鼻内镜闭合式鼻骨骨折复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 2 0 0 2年 ,我科经鼻内镜行闭合式鼻骨骨折复位术 1 0例 ,创伤小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 0例中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1 8~ 3 7岁 ,平均 2 5岁。均为外伤所致 ,其中 7例为拳、脚击伤 ,3例因车祸撞伤。伤击部位为鼻骨或鼻骨与鼻外侧软骨交界处。鼻骨正侧位片均提示鼻骨骨折 ,未累及周围骨结构。行抗炎治疗 ,鼻部肿胀、淤血消退 ,遗留塌陷畸形。病程 7~ 2 3d。患者取平卧位 ,常规消毒。鼻腔以 2 %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 2~ 3次。置入鼻内镜 ,确定鼻骨骨折具体部位。用宽、厚骨膜剥离子探入患侧鼻腔 ,置…  相似文献   

19.
鼻部皮肤癌     
本文分析456例鼻部皮肤癌,以观察这种肿瘤的自然病史及治疗结果。年龄及性别:1%发于30岁之前,52%发于50~70岁的病人。在两性及各年龄组中,各种癌的发生率基本相同。鳞癌稍多发于男性,最常见的病因为晒太阳过多及表浅的放射治疗。本组会诊者41例,故实际经治疗者为415例。组织形态:87%为基底细胞型,常发于鼻根、鼻梁及鼻翼。鳞癌占10.7%,多发干鼻小柱及鼻侧部。其余2.3%为基底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癌、恶性雪旺氏瘤及汗腺腺癌。很显然,鼻部对黑色素瘤、腺癌及鳞癌具有较高的免疫力。分析760例失颈部黑色素瘤,只有6例发源于鼻部皮肤。  相似文献   

20.
鼻部皮肤癌     
复习1970~1979年305例鼻部皮肤癌(不包括鼻前庭、鼻小柱、鼻唇沟、眼脸附近颊及上唇者)病案。男女比为3∶2。基底细胞癌占69%,鳞状细胞癌18%,其他(黑瘤、附件腺癌、血管肉瘤等)占13%。随访最短2年,基底细胞癌无一例死亡,鳞状细胞癌4人因局部复发,邻近淋巴结转移和远距离转移而死亡。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放疗、物理或化学烧灼或局部化疗。对较晚期病变须行全鼻或部分鼻切除术,早期用植皮或附近皮瓣修复或用前额皮瓣行鼻再造术。切除大部分鼻骨后对面容和功能都难以令人满意。局限性小肿瘤可用电刀切除或冷冻治疗。亦常用单独放疗或配合手术治疗。放疗用~(60)钴或高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