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壁内膜破裂,高速的血流通过破口将动脉的内膜和中膜分离,血液从中流动,过去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现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简称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graftexclusion,EVGE)是指经股动脉导入人工导管,以内支架固定于动脉壁上,将血液与瘤壁隔绝,使瘤壁免受血流冲击,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51例,现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及防治原则;观察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2006年1月,对2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笔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术后行影像学及症状学随访观察。结果术中成功释放移植物22例,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18例近段破口完全被封闭,动脉瘤消失,4例发生内漏,其中2例再次置入支架后内漏消失。术后2例患者发生腹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再次行腔内隔绝术。1例患者发生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肠坏死而死亡。22例患者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愈合,出院,术后经过CTA及症状学随访显示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近、中期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腔内隔绝术在主动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的操作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腹主动脉瘤2例。结果:5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立刻消失,2例腹主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无支架移位;术中发生内漏1例,经及时处理后消失;2例术后出现移植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3-21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假腔内见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有着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源CT评价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及血管变化的特点。对39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的双源CT血管成像图像进行分析。发现39例患者术后均无支架断裂及移位,术后内漏15例(Ⅰ型12例、Ⅱ型2例、不明原因1例),17例假腔大量血栓形成,1例支架段假腔完全吸收。术前15例肾灌注异常病例,术后肾灌注改善9例,并且越靠近原发破口封堵部位,其血管重塑情况越明显。因此,双源CT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价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情况及血管的解剖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髂动脉夹层并髂动静脉瘘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1例髂动脉夹层并髂动静脉瘘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右侧髂总动脉夹层并动-静脉瘘,腔内支架隔绝术顺利有效。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且高效的血管完整性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48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所有患者在DSA下行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了解主动脉真、假腔、夹层裂口及其与重要血管分支位置关系。腹股沟区纵切口显露股动脉,送入人工血管输送器至病变处,准确定位后,释放人工血管进行腔内修复。术后复查造影,观察真假腔血液动力学变化、内脏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48例患者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支架未能完全封堵漏口、内漏明显,手术成功率95.8%。支架置入后假腔血压下降,机体脏器缺血状况改善,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支架性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覆膜支架植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的护理.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0月,采用先健AnkuraTM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施行EVGA术的病人有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1~55岁.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5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植入.术前血压控制平稳,5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2月~4年随访,所有患者复查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未发生瘤体破裂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严密、认真的护理措施对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双源CT血管成像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9.05岁。所有患者的图像分析及后处理工作均在Syngo MMWP后处理工作站上完成,重建方法为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种后处理技术。22例患者的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和术后双源CT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重点观察和分析了支架的位置、支架有无内漏、重要分支血管的通畅程度及真假腔情况。结果 40例均可清楚显示支架位置、形态、个数、对假腔的封闭情况。真、假腔内径在手术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支架内漏8例,发生逆行性夹层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57支腹部分支及髂总动脉受累,其中腔内隔绝术后23支受累血管真腔管径不同程度扩大,假腔管径变小,34支变化不明显,3支无名动脉受累,腔内隔绝术后修复。双源CT血管成像与DSA资料对照分析,1例内漏DSA未能显示。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一种方便、快捷、无创的检查手段。综合原始及后处理资料,双源CT血管成像可以明确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应作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诊断并发症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共对16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成了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0~72岁[(56.3±7.1)岁].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5例,B型夹层(夹层起源于降主动脉)11例,病变均累及主动脉弓,不适宜单独行腔内隔绝治疗.11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或加颈部切口行升主动脉至头臂动脉旁路移植,5例单纯颈部切口行头臂动脉间旁路移植,然后行股动脉切口逆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行升主动脉造影,术后3个月、1年及2年随访CT资料,观察支架和人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血管旁路手术,并植入覆膜支架.术中血管造影证实支架植入定位准确,无明显内漏和移位.主动脉夹层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旁路血管血流通畅,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6例,随访时间3.0 ~ 48.0个月[(24.O±8.2)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并恢复正常生活.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2年复查主动脉增强CT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支架内及人工血管旁路血流通畅,未见脑部和肢体的缺血征象.结论 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可根据受累的部位及程度采用不同的杂交手术方法,杂交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该治疗方法扩大了介入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适应证,但远期疗效有待迸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杨俊行 《医学信息》2007,20(12):1126-1127
目的探讨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18例夹层动脉瘤拟行腔内隔绝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术前作好入院指导及心理护理,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以适应手术,防止夹层动脉瘤破裂;术后注意作好呼吸、循环系统的护理及尿量的观察,提高成功率,并进行总结。结果18例主动脉带膜支架全部成功植入,术后除3例发热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均在2周内康复出院。结论尽管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系微创手术,但其本身有一定的并发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痊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李慧  杨守忠  张钊 《医学信息》2007,20(2):304-305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02年12月至2006年5月,16例B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50.2岁(34~岁)。临床除2例无胸、背痛等症状外,其余均有典型的胸、背痛症状,3例有胸腔积液,12例伴高血压。术前行CT增强或MRI扫描确诊。局麻下切开一侧股动脉,在DSA监测下行覆膜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6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示:13例患者一枚支架将假腔破口完全封堵;1例患者支架近端少量造影剂外溢,再串联1枚支架,后封堵完全;一例患者支架近端极少量造影剂外溢,未补支架,术后一月复查CT无造影剂外溢;一例患者为双破口,植入2枚支架,复查造影,破口封堵完全。16例患者共植入Talent支架18枚,全部成功。平均随访17.2月(3~个月),复42查CT示:16例患者血管管腔通畅,均无造影剂外溢。无一例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死亡率极高,覆膜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外科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的患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使用覆膜支架对腘动脉瘤患者行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行腔内修复的12例腘动脉瘤患者。观察动脉瘤变化,置入支架通畅情况,支架有无移位、断裂、内漏,肢体有无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果12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得成功。3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其中切口血肿1例,蓝趾综合征1例,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术后无夹层、血栓及假性动脉瘤形成,Viabahn支架无内漏、移位及断裂。随访期间1例出现股浅-腘动脉段动脉瘤形成,予以腔内覆膜支架修复;1例出现支架远心端局限性狭窄,狭窄约60%,予以球囊扩张后狭窄明显好转。随访1年,覆膜支架修复腘动脉瘤的通畅率为100%。1例患者术后16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使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腘动脉瘤的短中期疗效较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唐新华  张金安 《医学信息》2006,19(6):1070-1071
总结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溜Stanford分型B型、A型带膜支架植入腔内隔绝治疗术前护士耐心、细致、体现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是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严密的血压监测控制,有效的疼痛治疗,心肺功能监测,以及术后病情的严密观察,有效处理是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手术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修复术治疗急性创伤性主动脉夹层(TAD)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例急性创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腹主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为Stanford B型,采用主动脉腔内支架修复术(EVAR)治疗。收集并分析各患者术前临床特点、术中手术资料、术后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时间(61. 2±25. 6) min,住院时间(12. 7±6. 3) 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截瘫、肝肾功能衰竭及脑梗死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3~23个月,平均(13. 2±9. 8)个月,复查CTA均显示破口封闭良好,支架无内漏、移位。结论与传统体外循环下人工血管置换相比,EVAR手术具有微创、便捷、安全有效等特点,是治疗急性创伤性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是一种致命性主动脉疾病。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通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避免夹层破裂或者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腔内修复术的发展使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从开放手术迈向微创手术。由于腔内修复术能够促进主动脉重构和预防远期动脉瘤样扩张,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EVAR)治疗非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症、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18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在全麻下行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经左上肢置入造影导管造影,经股动脉导入支架人工血管植于夹层破口处封闭破裂口。结果18例共植入支架人工血管20只,2例发生内漏,均经加放一只支架人工血管封堵成功。操作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近期、中期效果良好。结论 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病人体质差,有合并症及外科手术禁忌的病人,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7.29岁。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其中20例行腔内支架隔绝术并复查,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9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40例,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均可显示,36例可见破裂口;未见明显破口的主动脉壁间血肿8例,合并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溃疡7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位于主动脉弓2例,位于降主动脉2例。20例患者术后支架通畅,未出现内漏、支架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的随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分析Stanford B型夹层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有效全面评估疾病。方法基于1例复杂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增强CTA影像,构建三维模型和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流场速度分布、夹层破口剖面速度分布以及壁面切应力。结果该病例在夹层入口、出口处的血液流速分别最高达到1.2、2 m/s,为进一步预测夹层破裂位置和评估夹层破裂风险提供依据。在夹层破口附近的假腔壁面形成明显的低壁面切应力区,与患者体内血栓位置相一致。结论 CFD能有效分析复杂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获得主动脉弓部及其降主动脉的剪切力与主动脉夹层发生的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对主动脉进行功能学评估,进而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技术用于评估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9~81岁,中位年龄65岁。时间分辨DCE MRA技术扫描与注射对比剂同时进行,62 s内采集20期图像;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原发破口情况,记录各时相破口两侧内膜移动及真假腔对比剂信号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均获得15期动脉期图像,清晰显示原发破口及撕裂内膜。Standford A型3例,B型17例;3例(15%)患者可观察撕裂内膜摆动;对比剂经原发破口进入假腔,真腔内对比剂充盈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早于假腔(t=-21.0、-12.9、-11.4,P 0.05)。结论时间分辨DCE MRA能清晰显示夹层原发破口、撕裂内膜及破口两端真假腔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夹层动脉分型及指导腔内治疗。撕裂内膜摆动提示真假腔间存在压力差,可能是导致夹层进一步扩大的不稳定因素,提示临床需及时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回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对患者疼痛的观察及有效止痛;控制血压、降低心率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的积极预防与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