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张辉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3):191-192,F003
<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个品种—青霉素的引入临床,对人类控制细菌性感染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开创了抗生素的新纪元。在抗生素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青霉素类药及和它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头孢菌素类药由于杀菌力强、疗效高、剂量范围广等特点,在抗感染疾病治疗药中占有重要地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所有抗生素中毒性最低的,一般没有毒性反应,其最常见的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中青霉素类的发生率居各类药物首位,头孢菌素类发生率约为青霉素类的10~30%,在这些过敏反应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应用。现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中常见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抗生素,在抗生素使用中所占比例很大。本文在概括β—内酰胺类中青霉素类、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基础上,运用SWOT理论对此类抗生素分别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从而得到此类抗生素发展的SWOT组合方案,为企业投资和β—内酰胺类类抗生素的生产企业以及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整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找出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抗生素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方法 以叠加含药纸片法和相邻纸片法与单片法,比较观察两种抗生素的协同累加作用。结果 奈替米星与替卡西林/棒酸,叠加时,或与头允唑肟相叠架时,抑菌圈明显增大。哌拉西林与头孢噻肟或与卡比西林相叠加时、抑菌圈也明显增大。用纸片相邻法也显示同样的结果。结论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不同的β-内酰胺类抗生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药理特点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霖 《中国医药情报》1999,5(4):244-24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为典型类和非典型类。典型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又分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的替卡西林、夫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的抗菌谱比青霉素G广、抗绿脓杆菌作用较强,但不耐酶。现开发了耐酶性能好,抗绿脓力作用强的福来西林;强效广谱的阿扑西林以及高效、广谱、耐酶性能好,可口服的新一代β-内酰胺类的sanfetrinem。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11株国际标准产酶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2)11种β—内酰胺酶对1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3)CP—45899对11种酶的抑酶率。结果表明:酶K—1和TEM—2活性分别为699和319单位外,其余酶活性在22—72单位之间。12种抗生素中,第三代头孢菌素(除CPZ外)的酶稳定性最好;第二代头孢菌素中CXM的酶稳定性明显优于CMD和CPZ(P<0.01)。第一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易被酶水解。CP—458991ug/ml对多种β—内酰胺酶显示抑制作用,对CRD、CM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不典型β-内酰胺类,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安全性、节省医疗费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中青霉素类包括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钠、邻氯青霉素钠等。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噻吩钠、头孢唑啉钠、头孢氨苄、头孢噻肟钠等。因为此二类抗生素在结构中均有β内酰胺环,故统称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些医院用青霉素皮试替代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皮试做为常规,而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不宜相互替代,报告如下。 例1:男,48岁,肺内感染,在使用青霉素过程中,加氨苄  相似文献   

8.
从四十年代开始使用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近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一类称为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单内酰胺抗生素(monocyclic β-lactam antibiotics或monobactams),其中部分化合物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且具有很强的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是一类很有希望的抗感染药物(图1)。  相似文献   

9.
刘洋  吴惠金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548-154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在临床应用时,经常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等)的病例及医疗纠纷逐渐增多。因此,关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有着临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抗生素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β-内酰胺酶(β酶)高度稳定的新β-内酰胺类(β-Lactam)抗生素,引进临床和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制剂的开发,克服了某些产β酶菌的耐药性,大大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为难治性感染的控制提供了实际可能性。本文主要就单胺菌素、硫霉素类抗生素、β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制剂的临床药理简述如下,并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类作简要复习。(一)青霉素类主要进展在于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可分三类:氨基青霉素、羧基青霉素和脲基青霉素。常用的氨基青霉素有氨  相似文献   

11.
魏龙 《九江医学》2009,24(3):81-83
目前,我国在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中,抗生素占主要地位,而抗生素的应用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主要地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由于有β-内酰胺环,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它们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免疫学特性。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氧青霉烷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品种多、抗菌活性强、副反应小,适应范围广,疗效好等特点,深受患者欢迎,也是全球医学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其化学结构中具有一个内酰胺环的抗生素 ,临床最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由于它们毒性低 ,吸收迅速 ,抗菌广谱 ,而被临床广泛应用。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变态反应 ,也可能发生毒性反应 ,故而在使用前对青霉素类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 ,头孢菌素类则要求青霉素皮试阳性者禁止使用。最近 ,在我院门诊使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患者中 ,连续出现 2 6例用药不良反应 ,青霉素皮试均为阴性 ,且无过敏史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2 6例 ,男 7例 ,女 19例 ,年龄14~ 6 1岁 ;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Lactamases Inhibitors)是一类新的β-内酰胺类药物。质粒传递产生β-内酰胺酶,致使一些药物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是病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的主要方式。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产生灭活酶、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改变靶位蛋白,而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找出氨基糖苷类 /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方法 以叠加含药纸片法和相邻纸片法与单片法 ,比较观察两种抗生素的协同累加作用。结果 奈替米星与替卡西林 /棒酸 ,叠加时 ,或与头孢唑肟相叠加时 ,抑菌圈明显增大。哌拉西林与头孢噻肟或与卡比西林相叠加时、抑菌圈也明显增大。用纸片相邻法也显示同样的结果。结论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不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间存在抗菌累加作用。利用这点可选用两种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以减少耐药性及减轻药物对机体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12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度收集到的122份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共收到217份ADR报告,其中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ADR为56%,12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涉及2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应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生抗生素,重视ADR的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分子结构,均由主核及侧链两部分结合而成。青霉素类主核6-氨基青霉烷酸中含有一个饱和的噻唑环及一个β-内酰胺环。头孢菌素类的主核7-氨基头孢烷酸是由一个六元杂环和β-内酰胺环骈合而成,因此它们均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通过6-氨基位置侧链的增添而制出合乎各种要求的耐酸、耐酶、广谱的新青霉素。不断改换头孢菌素主核第3位和第7位侧链,发展出了抗菌力强和抗菌谱广的各种头孢菌素衍生物。今天,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临床抗菌治疗中占重要位置。有学者称:“仅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就几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十数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展极快,青霉素不仅已由单纯耐酶的苯唑类青霉素发展为氨苄青霉素与有抗绿脓杆菌作用的羧苄青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而且有了作用更强的酰脲类青霉素,如呋苄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等。头孢菌素已由第一代产品发展至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产品。新的头孢菌素也有抗菌谱愈来愈广,半衰期愈来愈长的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是临床使用最普遍的药物,如果合理使用可降低耐药菌的增长率,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然而,在长期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用药频率的提升而随之提高,成为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杂质是引发不良反应的源头,本文将着重围绕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杂质类型及来源、质量控制展开分析,旨在为提高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 β—内酰胺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特异灭活酶;由于酶基因存在于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上,即可遗传又可在菌种间播散,因而β—内酰胺酶在细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随着结构各异的β—内酰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新的β—内酰胺酶还在日益增多,已对抗生素治疗构成威胁。为此,以酶分子水平鉴定与分类β—内酰胺酶,对于控制产酶耐药菌感染以及在流行病学上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β—内酰胺酶的历史,生物学意义,鉴定与分类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