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服茵陈退黄合剂结合光疗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间歇光疗(蓝光照射12 h后停16 h,累积光疗时间不超过72 h)。实验组33例,给予短期光疗(蓝光照射12 h后停16 h,累积光疗时间不超过24 h),同时给予茵陈退黄合剂,少量多次频服,50 mL/d。结果实验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且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退黄合剂结合光疗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单纯光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胡文辉 《海峡药学》2012,(11):165-166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79例,其中47例患儿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光疗治疗(联合组),32例患儿采用单纯光疗治疗(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第一天胆红素下降值,每日胆红素下降值明显多于对照组,联合组胆红素值降至102μmol.L-1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并发症出现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较单纯光疗治疗具有简单易行、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黄疸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达光疗标准且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早产儿281例,按胎龄分为〈34W组与≥34W组,组内随机分为实验组(茵栀黄口服液+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检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3d及治疗完成后(7d)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总光疗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4W患儿实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于治疗3d、治疗完成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4W患儿实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于治疗完成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W、≥34W实验组患儿总光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能有效降低早产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减少总光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例数=50)给予常规治疗加槐杞黄颗粒,对照组(例数=50)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78.0%)(P=0.021);实验组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4+、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可增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力,提高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光疗、肝酶诱导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及培菲康,比较两组患儿所需光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所需光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  相似文献   

6.
口服茵栀黄颗粒与鲁米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口服茵栀黄与鲁米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362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每天均两次监测皮测值,茵栀黄组当婴皮测值达<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考虑光疗值时口服茵栀黄颗粒,每日2次;鲁米那组于婴生后6小时即口服鲁米那,每日2次;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3组婴高胆红素血症光疗发生率.结果 茵栀黄组及鲁米那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茵栀黄对于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效,且用药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与常规治疗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痘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检索1996-2009年国内发表的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痘的相关文献,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Jadad质量评分标准.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专用RevMan4.2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茵桅黄注射液组与常规治疗组在疗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茵桅黄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更确切、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检测和及时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出生的新生儿856例,干预组475例,对照组381例,两组均给予早期检测、常规护理,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经皮黄疸测定值达到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考虑光疗值时,立即给予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颗粒,对照组不用药,同时,每天检测两组经皮黄疸值,达到推荐标准光疗者转新生儿科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达到推荐标准光疗的人数。结果:干预组达到推荐标准光疗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检测并及时治疗能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菌栀黄口服液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医院正常新生儿2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0例)采用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和菌栀黄口服液,对照组(116例)单用菌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当经皮胆红素值(TCB)超过257 μmol/L时给予光疗等治疗,否则视为干预有效.结果 治疗组光疗率为4.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刑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菌栀黄口服液联用能辅助退黄,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光疗率.  相似文献   

10.
杨丽霞 《中国药业》2012,(14):100-100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医院正常新生儿2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0例)采用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对照组(116例)单用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当经皮胆红素值(TCB)超过257μmol/L时给予光疗等治疗,否则视为干预有效。结果治疗组光疗率为4.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联用能辅助退黄,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光疗率。  相似文献   

11.
屈敏 《黑龙江医药》2012,25(3):472-474
目的:观察单面光疗和双面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单面光疗组和双面光疗组,对蓝光治疗的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蓝光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单面光疗和双面光疗均能达到治疗效果,但单面光疗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双面光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在惠  张文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558-3559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理性黄疸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治疗组90例中,治愈64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97.8%;对照组90例中治愈5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5),治疗组胆红素水平降低更为明显,病程缩短。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茵桅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茵栀黄”、“休克”、“过敏反应”、“死亡”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到茵桅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16例,多为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中13例痊愈,3例死亡,死亡率18.8%。结论茵桅黄注射液导致的过敏性休克虽不多见,但死亡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颜金花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46-1947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10例,分为甲、乙、丙三组,倒数分别为59、62、63例 甲组采用光疗联合清蛋白、全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乙组采用光疗联合茵栀黄颗粒、金双歧治疗,丙组采用光疗联合清蛋白、茵栀黄颗粒,金双歧治疗,3d后观察皮肤黏膜黄疸程度及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甲、乙、丙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5、13、11例,37、14、11例,46、13、4例,甲、乙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与甲、乙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组治疗方案优于甲、乙治疗方案,光疗联合清蛋白、茵栀黄颗粒、金双歧治疗方案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外线光疗联合复方甘草酸铵加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紫外线光疗联合复方甘草酸铵加消银颗粒治疗;对照组仅单用紫外线进行治疗,疗程8周。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起效时间、疗效,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1%和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比单用紫外线进行光疗平均起效时间显著缩短,副作用显著减轻,总有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扬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16-117
目的探讨间歇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84例治疗对象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于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采用间歇光疗照射,同时给予茵栀黄注射液3mL/次,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于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采用间歇光疗照射;两组都给予肝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补足体液等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用新生儿比色板,每隔一天查胆红素一次。结果观察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间歇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明显优于单纯间歇光疗。结论间歇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戎书敏 《河北医药》2010,32(3):311-312
目的研究开塞露灌肠结合微生态制剂口服在辅助治疗早产儿黄疸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符合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病例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光疗、茵桅黄、清蛋白、酶诱导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贝飞达),1粒/次,2次/d,并同时进行开塞露灌肠(3ml/次)共3d。结果在应用开塞露灌肠结合微生态制剂口服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黄疸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开塞露灌肠结合微生态制剂口服在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方面简单易行,且治疗有效,无不良反应,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亦男 《黑龙江医药》2011,24(6):1014-10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时长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符合光疗指征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其中50例持续光疗24h×2d为持续光疗组;50例持续光疗10h、休息14h×2d为间歇光疗组;比较两组疗效,药物应用茵栀黄、肝酶诱导剂等.结果:间歇光疗组与持续光疗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  相似文献   

19.
高芳  孙波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180-181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病症,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高达82.7%,笔者用中药茵栀黄颗粒口服同时行蓝光光35例与单纯蓝光光疗25例进行比较,取得较好的疗效,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大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3例,两组患儿均行基础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行槐杞黄颗粒,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外周血CD4+以及CD8+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1%优于对照组7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的CD4+以及CD8+水平变化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临床不良反应分析中,实验组为24.2%,对照组为27.3%,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将槐杞黄颗粒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能够对患儿的临床指标予以改善,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