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病因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病因及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酶免疫法(EIA)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抗原和杜克雷嗜血杆菌(HD)培养等方法检测285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梅毒螺旋体(TP)、HSV和HD,并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在285例患者中,梅毒75例(26.3%),生殖器疱疹74例(26.0%),病因不明的GUD为136例(47.7%)。GUD患者的HIV感染率为1.8%(5/285),梅毒患者为4.0%(3/75),生殖器疱疹患者为1.4%(1/74),其他GUD为0.7%0(1/136)。比较三者的HIV感染率发现,梅毒的HIV感染率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GUD患者,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HIV感染率与其他GUD患者的HIV感染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者分别为1.35%和0.74%,X2=0.19,P>0.05;OR=1.85,95% CI=0.11~30.00)。结论:在性病门诊中,GUD的主要病因为梅毒和生殖器疱疹,且存在混合性感染;梅毒和生殖器疱疹与HIV感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敏感、特异的同时能检测3种性病病原体的方法。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特异性引物与梅毒螺旋体(TP)、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杜克雷杆菌(HD)DNA模板进行单一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微孔板杂交,用不同梯度的DNA模板及其它常见16种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标本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种不同的特异性引物在单一和M-PCR反应中均能特异地扩增,其扩增产物均能与相对应的特异探针杂交;单一和M-PCR微孔板杂交法均能检测出单个和3种病原体靶基因10个拷贝,而其它常见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交结果均为阴性。结论M-PCR微孔板杂交法能同时敏感、特异地检测TP、HSV和TP性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诊断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共分两组,检测组即就诊的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347例,对照组12例。分别用FQ-PCR方法检测两组送检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DNA。结果 347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送检标本中,HSVDNA阳性139例,阳性率为40.1%(139/347),其中阳性标本中有皮损组织液75例、男性尿道拭子31例、女性宫颈分泌物33例,各类标本的阳性率依次为91.5%(75/82)、21.1%(31/147)、28.0%(33/118)。HSVDNA阳性人群中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X^2检验)。12例对照标本中没有检出HSVDNA。结论 分泌物中检出的HSVDNA能直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毒感染状况,在有皮损组织的患者中,HSVDNA的检出率更高,FQ-PCR能准确、快速地对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HSV已成为生殖器溃疡的首要病因[1,2],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例新报告的病例[3],我国的感染率从1991年的0.05%上升至2001年的2.79%[4],增幅达50多倍,加上部分症状不典型的亚临床感染者,故我国实际感染率应更高  相似文献   

5.
生殖器单纯疮疹病毒DNA的检测在生殖器疱疹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冬香  陈刚 《检验医学》2007,22(3):286-286,290
近年来,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HSV已成为生殖器溃疡的首要病因,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例新报告的病例,我国的感染率从1991年的0.05%上升至2001年的2.79%,增幅达50多倍,加上部分症状不典型的亚临床感染者,故我国实际感染率应更高。而实验室对HSV的相关检查是临床准确诊疗生殖器疱疹的有力依据。因此,我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分泌物中的HSVDNA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HD)的方法,并作临床应用评价。方法根据HD的基因库序列设计引物对2株参考株进行扩增,证实其特异性;再以10倍稀释不同浓度模板扩增测定其敏感度;同时检测76份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标本,每份标本同时作HD涂片和培养。结果:2株不同来源的HD参考株均出现特异性扩增片段,扩增片段大小为60bp;其敏感度为10拷贝/μ1。将FQPCR用于检测76例HD培养阴性的生殖器溃疡分泌物标本,结果4例阳性。结论:FQ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精确性的检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HD的实验诊断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HD感染。  相似文献   

7.
潘芬  张泓 《检验医学》2014,(11):1089-1093
肺炎链球菌是儿科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基于荚膜多糖抗原的特点,传统荚膜肿胀实验可将肺炎链球菌分为46个血清群,90多种血清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PCR)技术不断成熟并逐步代替常规的荚膜肿胀实验,用于血清学分型。该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能有效的监测临床上肺炎链球菌流行血清型。  相似文献   

8.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在α-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初步评价使用单管多重PCR对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的诊断效能。方法使用单管多重PCR基因诊断试剂对202例血液学方法筛检疑似α-地贫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对其中部分标本进行测序。结果疑似为α-地贫的202份临床标本,基因检测证实其中136例为α-地贫,其结果经序列分析证实。与PCR检测相比,一管法红细胞脆性、MCV、MCH与RDW-CV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5.29%、99.44%、73.53%和61.03%,特异性分别为69.70%、66.67%、62.12%和60.61%。在136例α-地贫患者中,--^SEA/αα104例、-α3.7/αα14例、-α^4.2/αα例、-α^3.7/--^4.211例和-α^4.2/--^SEA3例,分别占76.47%、10.29%、2.94%、8.09%和2.21%。结论与血液学方法相比,多重PCR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可用于人群和临床样品的缺失型α-地贫的分子筛查以及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赵龙友  吕祝庆 《临床荟萃》1994,9(5):237-238
结核病诊断长期以来缺乏一种快速、敏感、特异而又简便的技术,传统的涂片检查结核杆菌极不敏感,需标本含菌数大于10万/ml方被检出,文献报告阳性率仅30%左右,且结果受非典型分枝杆菌的影响;另外培养需时较长,无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AS-PCR)方法,检测katG基因315位点的突变。方法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的katG序列,分别设计出3条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采用MAS-PCR技术,检测katG基因315位点的突变以间接判断对异烟肼的耐药性。同时与常用的RFLP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对临床分离异烟肼敏感株(30株)及异烟肼耐药株(54株)分别采用MAS-PCR和PCR.RFLP方法同时进行扩增,敏感株均未见有突变。MAS-PCR对耐药株的检出率为88.9%(48/54)。对于RFLP方法无法检出的S315N类型的突变亦能检出。结论 MAS-PCR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快速、经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聚合酶链反应在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即在体外用聚合酶倦化扩增核苷酸分子,故又称体外基因扩增。用PCR催化能使核酸分子按几何级数扩增,使样品中极微量或单拷贝的核苷酸分子迅速地扩增100万~1000万倍,然后通过核酸分子的检测,获得极其敏感的结果。该技术自1985年Saiki首次报道以来  相似文献   

13.
1997年3月-1997年12月,176例患者,肺结核者36例,结核性胸膜炎者42例,非结核性痰标本98例,同时行PCR法和涂片镜检法(痰/胸水)比较。结果表明PCR有很高检出率(77.8%和76.19%)。该项技术为结核病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脑膜炎/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82例确诊或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样本。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了解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巢式多重PCR检测病原体,并同步进行细菌培养、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 82例脑脊液样本中,有31例检出病原体,其中20例检出病毒、11例检出细菌。细菌组脑脊液样本白细胞计数、蛋白、乳酸脱氢酶和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均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葡萄糖水平低于病毒组(P<0.05);阿昔洛韦使用例数少于病毒组(P<0.05)。巢式多重PCR与培养法判断细菌性脑膜炎/脑炎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59,P<0.001),与实验室指标判断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一致性亦较好(Kappa=0.737,P<0.001)。结论 巢式多重PCR可以作为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样本病原体感染的新方法,可提高儿童脑膜炎/脑炎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有8例出现PDGFRB基因重排,阳性率为5.5%。其中3例为TEL-PDGFRB融合基因,2例为HI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GIT2-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TP53B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WDR48-PDGFRB融合基因。结论:运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MPD患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对于疾病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且可以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晓华  唐敏章 《临床荟萃》1997,12(3):122-123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中,结核菌感染仍占首位.然而,由于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有局限性,故目前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困难.作为基因诊断技术之一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完全不同于常规的九十年代病原学诊断技术,它可在短时间内使病原体的特异性DNA片段成百万倍的增长,从而大大提高对病原微生物的分析检测能力.本文采用PCR技术及传统方法检测一组结核性胸水并与非结核性胸水对照,同时针对其中部分病例的痰、血、纤支镜下留取的支气管分泌物标本进行PCR检测,试图探讨PCR技术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细菌学上的检测,通常有疾涂片及培养,但二者的阳性率偏低,且后者较费时,常延误治疗时机。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出现,为快速检测结核杆菌提供了方法。为探讨PCR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59例肺结核病人及22例非肺结核病人疾PCR与常规涂片及培养检测结核杆菌的结果,并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59例肺结核经临床、胸部X线、CT、纤维支气管镜、细菌学检查及治疗效果观察,诊断明确。22例非肺结核病人包括慢支炎、肺气肿、肺部感染、支扩咯血、肺癌、气陶等,均…  相似文献   

18.
选择1996年至1997年我院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49例,早期取脑脊液为标本,检测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DNA,共检出27例阳性。最早确诊仅—天者3例,两天者14例,三天者8例。由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使本组HSE病死率降至15%。  相似文献   

19.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传统的抗酸染色特异性差敏感性低,痰涂片的阳性率在31%左右,胸水的阳性率更低。培养法耗时长,敏感性也不高。自1985年美国Mullis等开展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来,由于其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等优点广泛地用于临床,特别在结核菌的检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院应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致病性霍乱弧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分别针对霍乱弧菌的外膜蛋白基因 (ompW )和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 (ctxA)设计引物 ,建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可准确地将产毒霍乱弧菌与非产毒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河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加以鉴别。1.菌株 :10株O1群古典型 (标准株 16 0 17) ,14株O1群埃尔托型 (标准株 180 2 0 ) ,7株O139,13株非O1非O139,12株副溶血性弧菌 ,7株河弧菌 ,7株沙门菌 (标准株 5 12 5 2 ) ,10株志贺菌 (标准株 5 0 0 71) ,5株ETEC ,7株EHEC(1株O15 7∶H7)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军事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