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理论核心,由于致病机理复杂多变,症候有显有隐,欲求辨证准确,医者治病,首先应从各种病象中找出病之“本”。做到“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何谓“本”  相似文献   

2.
“治病必求于本”语出《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对于“本”的含义、历来各家学说论说不一,各抒己见。笔者以为“本”之含义博大精深,诸家论“本”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大多拘泥于某一方面,失之偏颇,未能切中“本”之要义。故略陈管见,以引匮玉。 历代医家依据《内经》条文,对“治病必求于本。”之“本”的含义有诸多论述。为便于陈述,现将诸家论“本”的主要观点归纳如下。1以“阴阳”论者 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  相似文献   

3.
何文彬 《江苏中医》2000,21(10):4-6
本文结合历代医家论述,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总纲,而“本”的最高含义在于阴阳,其实质内容是“证”,它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症状等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治病”之“本”与“标本”之“本”,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求本”为确定治疗原则,制定各种具体治疗方法、遣方用药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康卫东  任红艳 《光明中医》2012,27(6):1073-1074
根据《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精神,临床辨证论治因追循到疾病最本质的阴阳层次,然后加以施治,则临床疾病无有不愈者.本文将以例证的方式依次从诊察疾病、确立病机、处方用药等方面来探讨、论证“治病必求于本”对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历代医家论述 ,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总纲 ,而“本”的最高含义在于阴阳 ,其实质内容是“证”,它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症状等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治病”之“本”与“标本”之“本”,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求本”为确定治疗原则、制定各种具体治疗方法、遣方用药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内经》曰 :“知标本者 ,万举万当 ,不知标本 ,是为妄行”。所谓治病必求于本 ,就是要透过疾病的现象———症状 ,去探求疾病的根本———病因病机 ,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1 逆者正治疾病的现象和本质大多是一致的 ,寒病有寒象 ,热病有热象 ,虚病有虚象 ,实病有实象。所以 ,采用和病象相反的治法 ,如针对寒象用热药 ,《内经》称“逆者正治”。主要有四种基本情况。病人怕冷 ,大便清稀 ,脉象微细 ,这是寒邪在里 ,阳气衰弱的寒性病证 ,应用附子 ,干姜等热性药物去治疗 ,称为“寒者热之”。病人发热 ,大汁大渴 ,脉象洪…  相似文献   

7.
略论治病必求于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必求于本”是指导辨证论治的根本法则。其涵义包括3个方面,即:①治病求本,阴阳为纲。本,乃病因之本,正气为本,阴阳为本。②标本缓急,宜当细辨,正确处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关系。③辨证求本,去伪存真。治病求本,重在“治本”,而“治本”之先,是辨证求本。  相似文献   

8.
文云星 《河南中医》2005,25(7):10-10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其意义是找出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原因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治病先明标本凡病有标本,本者根源,标者末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云:“本为病之原,标为病之变,病本惟一,隐而难明,病变甚多,显而易见,故今之治病者多有不知本末,而惟据目前,则最为斯道之大病。”可见治病不辨标本,或指本为标,或指标为本,必迷乱经常,倒施针药。故云:“良工之治病,必辨新病邪实,久病正虚,论缓急先后而调理,因病有当急治有不当急治,夫若外感之邪必乘其方起之时,邪入尚浅,先驱而出之,若候邪气已深,与气血相乱,乃至伤于元气则治难焉,此当急治之理。”大凡新病可急治,久病宜缓调,急则治标,缓则固本,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相似文献   

10.
"治病必求于本"乃中医学之精髓,系根本大法,其本就是阴阳。求本就是整体观与辨证施治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求其本——病因病机、病位、病性;还要因人、因地、因时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正治反治,标本先后,依"八纲"以调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及脏腑、气血。  相似文献   

11.
治病求本,是中医理论的精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类经·标本类》云:"明者独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围绕何为“病本”,为何“求本”、怎样“求本”,如何“治本”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求:是探求、追究以及针对之意;本:即本质、本原、根本之谓.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机理,即病机进行治疗.如<伤寒论>中同属外感风寒的太阳病证,然而一则用麻黄汤治,一则用桂枝汤治.究其原因是病人体质之"本"不同.所以<医门法律>云:"故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知病所由生,而直取之,及为善治.若不知求本,则茫如望洋.无可问津矣."  相似文献   

14.
李英  张梅兰 《河北中医》2007,29(10):901-902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思想。这也是临床中医治疗学中必须遵从的理论宗旨。《内经》所载述的多种治疗方略无论是正治法还是反治法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甚或奇异治法的“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都是以“治病求本”为终极目标。正确运用这些方略,必须在深刻领会《内经》深邃内涵的基础上,启迪自己临床诊治的辨证思维,方能取得出奇制胜的神奇疗效。兹例举笔者“治病必求于本”验案如次。1病在下,取之上例1彭某,男,81岁。2006-11-10就诊。患者自述尿…  相似文献   

1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对于"治病必求于本"这一问题,历代医家多有阐述,然而由于历代医家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对"治病必求于本"的"本"字认识和理解也不尽一致,至今亦多有争议.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使求本之"本"的涵义更正确,更具体,因而能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治病求本纵横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建飞 《江苏中医》1994,15(3):35-36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古有的治病原则,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中西医结合治法的多样化,需化辨证辨病的角度探求其本质:1透过现象看本质;2结合疾病探本质;3补编求弊重本质。文中理论联系实际以探求辨证辨病之本。  相似文献   

17.
"治病必求于本"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求本"源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后世代有发挥。主要有阴阳从"本",病因为"本"者,脾胃为"本",胃气为"本",体质为本之说。至现代有人体功能为"本"以及自稳调节为"本"等学说。  相似文献   

18.
治病求本乃祖国医学治病之基本原则。疾病于演变过程中,可表现出各种症状,只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确立适宜的治法。本文仅就治病求本常用的几项指导原则,陈述如次。1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相似文献   

19.
组方配伍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中医药之所以能对各种不同的疾病进行治疗而有效验,除了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能准确辨证分析外,还与中药方剂之不同配伍,灵活运用分不开。组方之妙,妙在其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笔者在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学习期间,有幸跟随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侍诊学习,耳闻目睹张老辨治疑难杂症及慢性疾病,擅长运用辩证法遣药组方,疗效颇佳,深有体会。兹将此特色介绍举隅于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