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群业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70-2371
目的 观礼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6和IL-13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予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细胞因子IL-6、IL-13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细胞因子IL-6、IL-13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证UC疗效确切,且能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抗炎因子水平,通过恢复二者之间的平衡,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感染关系密切的研究基础,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与抗炎因子IL-4I、L-10I、L-1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PNS湿热证患者60例,非湿热证30例,应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体内抗炎因子水平,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PNS湿热证患者抗炎因子IL-4I、L-10I、L-13水平异常增高。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抗炎因子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抗感舍剂治疗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为脓毒症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予常规抗炎、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抗感合剂。2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疗程结束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控显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抗感合剂治疗小儿脓毒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抗感合剂能够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消炎止痛片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3例服用前列消炎止痛片治疗;对照组112例服用安慰剂片。结果:2组疾病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西医症状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护〈0.05)。2组治疗前后疼痛不适、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疼痛不适、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列消炎止痛片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PNS湿热证40例和非湿热证2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的差异;再将湿热证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葵胶囊治疗组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湿热证候与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湿热证组hs-CRP、MCP-1、IL-6、NF-κB含量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P<0.05,P<0.01);湿热证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及促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P<0.01),湿热证证候积分与NF-κB、IL-6、MCP-1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0.53,0.42,均P<0.01)。结论:湿热因素可促进PNS hs-CRP、IL-6、MCP-1、NF-κB的表达,PNS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睥疏肝方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曲美布汀片和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治疗组予健脾疏肝方汤剂。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85.00%,组问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及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除食后腹胀外,其余次要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积分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口苦口黏、精神疲乏、四肢无力、畏寒怕冷、烦躁易急等次要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方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乔蓉  高颖 《北京中医》2006,25(12):732-734
目的通过研究脑脉通口服液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ST)和中医证候的影响,验证其治疗急性脑梗塞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IB、PAgT的水平,观察中风急性期始发状态的证候分布以及治疗前后中风证候量化分值的改变。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治疗后FIB、PAg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3)治疗组治疗前后痰湿证、血瘀证证候积分下降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脉通口服液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痰湿证、血瘀证证候积分,加速FIB降解和抗血小板聚集,增强机体纤溶活性,使急性脑梗塞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孙锋  陈辉  胡丰良  陈丹 《新中医》2012,(7):65-66
目的:观察健脾滋阴汤对直肠癌XELOX化疗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只采用XELOX化疗,治疗组采用XELOX化疗的同时服用健脾滋阴汤,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化疗前、后气阴两虚证证候积分,并在化疗前后测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对照组患者化疗后气阴两虚证证侯积分有升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化疗后治疗组气阴两虚证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化疗后IL-2和TNF-α都出现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滋阴汤可以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XELOX化疗后出现的气阴两虚证证候积分和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滋阴解毒祛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收集60例轻中度活动期SLE肝肾阴虚、热毒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相同西医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联合滋阴解毒祛瘀方,对照组联合中药安慰剂。治疗2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8.57%,对照组为46.1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积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SLE—DAI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补体C3、C4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抗DS—DNA抗体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滋阴解毒祛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降低SLE-DAI积分,降低抗DS—DNA抗体,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临床方面研究中风口服液对脑梗死(中风病)患者临床证候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6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风口服液)31例和对照组(消栓口服液)30例,疗程为15d。实验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以观察中风口服液改善证候的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证候积分明显减少(P〈0.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阳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温阳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左氧氟沙星加奥硝唑治疗。观察2组疗效,并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1.3%、83.7%;对照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7.5%、68.2%。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下腹疼痛、带下异常、腰骶胀痛积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IL-4、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IL-4、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温阳化瘀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调节体内抗炎促炎反应平衡,减轻炎性渗出,清除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复制温病湿热证模型,比较2种不同生物致病因子所致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分子免疫学特征。方法:结合高脂饮食及湿热环境建立MHV—A59病毒、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温病湿热证小鼠模型,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6只,正常组(A);单纯湿热因素组,即湿热组(13);病毒感染湿热组,即湿热加病毒组(C);细菌感染湿热组,即湿热加肠菌组(D),检测相关免疫及炎症指标。结果:造模后C、D组小鼠肛温较造模前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造模后A、B组小鼠体重较造模前增加(P〈0.05);而C组小鼠体重较造模前降低(P〈0.01)。造模后c组外周血CD8’值较A、B、D组降低(P〈0.01);CD4^+/CD8^+比值升高(P〈0.05)。造模后C组肝脏组织核因子KB(NF_KB)表达较A、B、D组升高(P〈0.01)。造模后C、D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与A、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组TNF—α水平升高较D组更为显著(P〈0.01)。造模后B、C、D组吖干扰素(IFN-1)水平较A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造模后C、D组IFN-1/白细胞介素-4(IL-4)比值较A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造模后B、D组小鼠胃黏膜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OD值升高,与A、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病毒作为特殊生物致病因子引入温病湿热证模型的构建,是一种新的病证结合模型;其免疫学特征是以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证候)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确诊为痰瘀证候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组患者在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芎抗栓胶囊0.4g/粒,0.8g/次,3次/d,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CSS评分、BI指数、血脂、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及胱抑素C指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显愈率和有效率(80.01%、96.70%)均高于对照组(46.68%、73.33%,P〈0.05或P〈0.01;治疗组在中医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的临床显愈率和有效率(63.34%、93.34%)均高于对照组(43.32%、80.01%);治疗组在减少CSS评分及增加BI指数分值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脂指标方面,治疗组能显著降低Tc和TG、升高HDL—C和APo—A,(P〈0.01),其中降低TG和升高HDL-C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P〈0.01);2组胱抑素-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2组治疗后相比未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结论: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证候)疗效显著,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具有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并能改善血清C-反应蛋白、胱抑素-C等相关指标,这可能是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证候)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肖政华  王敏 《新中医》2011,(9):22-24
目的:观察胃康2号方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胃康2号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76.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尸〈O.05),且治疗组在口燥咽干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五心烦热、消瘦乏力的症状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P〈0.05);2周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均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得更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康2号能有效改善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其可能途径是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控制炎症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肾衰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湿热证营养不良(PEM)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MHD湿热证PE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肾衰方治疗,对照组用α-酮酸片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白蛋白(M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营养不良主观全面评价法(SGA)评分及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血清二氧化碳结合率水平(CO2CP),以及微炎症状态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b、PAB、TF、Hb及BMI、SGA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衰方可改善MHD湿热证PEM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治疗组治疗后BUN、Cr、CO2C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3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肾衰方可改善MHD湿热证PEM患者的肾功能及酸碱平衡状态。治疗组治疗8周后hs—CRP、TNF-α、IL-6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护〈O.05,P〈0.01);对照纽治疗8周后hs—CRP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肾衰方是治疗MHD湿热证PEM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联合甘利欣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大学生转氨酶的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予逍遥散加减联合甘利欣治疗,对照组28例单独予甘利欣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甘利欣不仅能有效地降低ALT,而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适合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大学生的降酶治疗,  相似文献   

17.
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症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Ⅸ(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和抗炎因子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加清瘟败毒饮)18例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20例,疗程7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PACHEII评分以及外周静脉血TNF—α、IL-1、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和APACHEII评分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NF—α、IL-1、IL-6和IL-10水平均降低(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调节TNF—α、IL-6、IL-1和IL-10水平,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自身免疫炎症为切入点,探讨中药复方-问荆合剂对湿热痹阻证RA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问荆合剂、甲氨碟呤和双氯灭痛)和对照组(甲氨碟呤和双氯灭痛),观察其治疗前后生物化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学等多种指标的变化,系统评价问荆合剂对RA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研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16.6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血清TNF-α(P〈0.05)和IL-10(P〈0.05)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RP组内治疗前后各自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ESR、RF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手握力、肿胀关节数及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各自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关节功能评分组间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医证候指标在组内治疗前后各自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问荆合剂对湿热痹阻RA具有显著疗效,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对与RA相关细胞因子TNF—α.有明显下调作用即下调了前炎性因子TNF—α.水平,上调了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由此认为问荆合剂对TNF—α.和IL-10的调控作用是其治疗R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补肾法和清肝法治疗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补肾组和清肝组,各20例;补肾组给予巴菟补肾益肝颗粒,清肝组给予双虎清肝颗粒,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IL-6、IL-8、IL-10、IFN-γ等细胞因子变化。结果补肾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补肾组积分降低幅度较清肝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补肾组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清肝组(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肾组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5),而清肝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各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补。肾组IL-2、IFN-γ水平显著增加(P〈0.05),IL-6、IL-8水平降低(P〈0.05),清肝组IL.6水平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IL-2、IL-6、IL-8、IFN-γ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法和清肝法均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但补肾法免疫调控作用显著优于清肝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活血中药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Thl/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从调节Thl/Th2平衡的角度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养阴清热活血中药。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IL-2、IFN-1、IL-4、IL-10水平,中医证候积分、SLE.DAI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LE—DAI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IL-2水平升高(P〈0.01),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优势(P〈0.01)。结论养阴清热活血中药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总体疗效良好,可能通过提高血清IL-2水平,进而调节Thl/Th2平衡,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