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学心悟》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方法:从两书的辨证方法、治法治则与创立方剂三方面,分析《伤寒论》对《医学心悟》的影响。结果:《医学心悟》的八纲辨证来源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并补充丰富了辨证体系;《医学心悟》创立的"医门八法"是对《伤寒论》治则治法的凝练与提高;《医学心悟》所创立的方剂也深受伤寒方的启发。结论:《医学心悟》作者是善学伤寒者,他继承了仲景的衣钵并发扬光大了中医学。  相似文献   

2.
王晓雕  韩海娟 《陕西中医》2012,(9):1233-1233
<正>《伤寒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临床经典著作,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保留并创制了大量疗效卓著的方药,对中医临床及学术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笔者临床十年余,细读《伤寒论》,从中获益非浅,其中方剂用于临床每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源于《黄帝内经》,继承了其理论精髓,创立了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伤寒论》是一座宝库,引来了不少寻宝者,自从《伤寒论》问世以来,不同时期的学者们纷纷为之做注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和”字析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高申 《陕西中医》2009,30(7):856-858
通过整理《伤寒论》有关条文,总结《伤寒论》"和"的用法为:"和"指生理状态、治法、制剂方法及服药方法。指出《伤寒论》对"和"的贡献,方中多用甘草并创立和解剂,从而开启后世研究"和法"之门。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创立了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融于一体的理论体系,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伤寒论》载方共113方,应用药物82种。笔者仅就张仲景《伤寒论》所载方药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药规律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陈倩琪 《光明中医》2007,22(2):13-15
张仲景《伤寒论》不仅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而且十分重视辨证施护,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调摄护理的方法,对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保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中医临床普遍存在煎药不规范,服药方法单一,药后调护不慎,均是导致中医药疗效降低的原因.本文总结了《伤寒论》的调摄护理方法,旨在宣扬张仲景的辨证施护思想,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伤寒论》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它是一部公认的经典巨著,古今名医对其推崇备至,因此带教实习生学好《伤寒论》的意义重大。方法笔者认为关键因素有三:一是以身作则,着重医德和专业思想的培养;二是加强训练,强调对经典条文的背诵和领会;三是方证对应,注重临床疗效和技能的提高。结果通过有目的的带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兴趣,逐步提高其诊疗技能。结论《伤寒论》为中医师掌握临床技能的一项必备本领,高校教师对《伤寒论》的学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黄小艳  孟得静 《河南中医》2010,30(11):1044-1045
张仲景《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针对外感、内伤痛复杂的病因病机采取不同的辨证治法。《伤寒论》中虚实共存的汤证条文可归纳为表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讧、虚实夹杂证、虚实真假证四方面,只有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虚逆,随证治之”,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罗桂青  李磊 《光明中医》2014,(5):915-917
本文探讨了《伤寒论》中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渊源以及"六经辨证"一说的由来,认为宋代朱肱提出的"六经辨证"说是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辨证"的误解,《伤寒论》并非以"六经辨证"为纲,张仲景所创立的实际上是"三阴三阳辨证"。  相似文献   

10.
徐骁  成肇仁 《光明中医》2008,23(2):158-160
心烦是《伤寒论》中非常普遍的症状,遍及六经,即六经皆有心烦。《伤寒论》在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系统地创立了心烦症的辨治理论体系,为后人完善心烦症的证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3):186-189
对《伤寒论》方剂运用的疗效评价问题一直是经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纵观整部《伤寒论》,发现方论中叙述了大量关于药后疗效评价的条文,分析掌握相关条文,对于研究《伤寒论》意义非凡。立足于《伤寒论》原文,通过分析药后患者的汗液、二便、脉象及特殊症状的出现等方面,总结《伤寒论》中的疗效评价方法,并进一步阐述相关评价方法的合理性。需要说明的是,《伤寒论》中的疗效评价方法总体来说较为朴素和零碎,因此,深入总结相关条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路宗志  邵雅斐  武永利 《光明中医》2012,27(12):2580-2581
《伤寒论》一书由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其创立的理、法、方、药为一体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自成书以来就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为了深入的研究《伤寒论》的理论体系,本人从大枣这一单味药入手,对《伤寒论》的组方规律和辨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是东汉医家张仲景的著作,该书创立了六经辨证的先河,对后世及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书中有关手足的条文多达71处,占据《伤寒论》全文18%左右,可见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手足辨证极为重视.文章通过对《伤寒论》诸篇有关手足条文的分析,揭示了手足辨证可反映中焦运化功能、气机的畅达、疾病愈后转归等诸多问题,为今后临床...  相似文献   

14.
<正> 《伤寒论》创立了中医的理论精华——辨证论治,故得到古今中外医家的重视和研究,留下了数百种伤寒著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伤寒学派。方剂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与药物之枢纽,历代学者从方剂角度研究《伤寒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对《伤寒论》方剂研究法的几家代表著作进行评述,以冀有益于对《伤寒论》方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温病学派和火神派均在继承《伤寒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温病学派突破了《伤寒论》外感病辛温解表的基本原则,创立了辛凉解表、清热养阴的治疗法则,从而确立了“顾阴”的基本思想。火神派突出研究了三阴病的证治,特别是对阴盛格阳的辨识,丰富和发展了《伤寒论》有关三阴病的理论,从而奠定了“扶阳”的基本思想。温病学派和火神派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方法迥异,但其共同点都是围绕调整不和之阴阳,在临床都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仲景脉法是仲景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张仲景在总结继承总结《内经》《难经》脉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仲景脉法,自成体系,切合实用,为后世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脉法对我们理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学好《伤寒论》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重视《伤寒论》中的仲景脉学思想,学习继承仲景脉法,传承经典,实践创新,融合各家脉学思想,领会其中的深意,为现代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7.
陈静 《光明中医》2010,25(3):362-363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全面而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医学典籍。张仲景不仅创立了六经辨证的辨证纲领,而且对于方药的临床应用也有独到之处。本文就《伤寒论》中药物煎煮应用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条文均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其中尤其重视气机升降在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今仅就其在脾胃病证治中运用气机升降的规律加以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1《伤寒论》、《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19.
用三焦思维拓展半夏泻心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学习,运用三焦思维,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拓展治疗上焦有虚热和中下焦虚寒的病症,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并抛砖引玉提示从其所创立的经方拓展治疗疑难杂症,可能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原是一部书,即《伤寒杂病论》,它创立了辨证论治的法则,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都是在《金匮要略》的启发下创立的,本文就这个问题做如下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