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话说风药     
风药是指具有辛味、质地轻薄、药性升浮,对人体能够起到发散、升提、疏解、宣透作用的一大类中药的统称。现代中药教材分类里没有风药一说,但从古至今众多医家对其都有论述,众多名方中都有风药的使用,诸多名家对风药的运用也是炉火纯青。本文对风药的概念、分类、应用等进行总结,以期广大同仁更加注重临床上风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风药是指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如升麻、柴胡、麻黄、桂枝、羌活、防风、藁本、葛根、僵蚕、蝉蜕等。金元时期李东垣明确提出"风药"之名称,并广泛运用于内伤脾胃诸病的治疗。风药大多味薄气厚,性辛散走窜,轻清升浮。笔者治疗内科杂病时常酌加风药,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传富 《陕西中医》1995,16(3):131-132
防风为疏散风邪之要药。借其升浮之性,有宣发郁火,升举清阳等作用。诸风药多燥,而防风为“风药中的润剂”,具辛润和风之能。所以,防风除主治外风证外,通过适当配伍尚能治疗多种疾患。  相似文献   

4.
探讨风药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应用,风药味薄质轻、升浮发散,具有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可祛风升阳、畅气活血。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肺气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临证采用风药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常获显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在治疗眩晕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将眩晕归属风证范畴,笔者将分散的眩晕证治条文以风药不同药效机制归类整理来讨论张仲景运用风药治疗各类眩晕的药效机制,归纳为祛风胜湿、疏肝泄风、运脾行饮、温中升清、激发肾气、通阳化气、通达卫阳、化饮平冲、疏腠开闭、通脉行血10种。进一步根据风药不同药效总结风药的药理特征及作用机制,风药治疗眩晕具有同气相求,同药协动和以动制动、以浮抑浮、以风除风的药理特征,其实质是通过疏通肝经通道、营卫通道、脾胃通道、督脉通道等上达脑窍的气血通道发挥治疗作用。张仲景治疗眩晕的用药特点为:多用升散之风药,少用益气补血之品;多用辛温走表之物,少用活血化瘀之药;多用燥湿化饮之品,少用滋补肾阴之品。  相似文献   

6.
风药者,取象春季生发之气也,兼轻巧活泼、芳香辛散、轻扬升浮、通达宣散之性,此药可调肝宣肺运脾、斡旋气机升降,辅有承转机体脏腑气机以交通各脏之功,配伍风药医脾胃之疾,每获良效。张声生教授巧用风药于脾胃之疾,配伍敛阴、补气、活血、降气之药以取风药之长兼制风药之弊,其虽属佐使之品,然组方配伍之术于诊疗临床脾胃之疾常为点睛之笔,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王亚丽教授运用风药论治帕金森病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本病发病具有风的特征,肝肾阴虚、筋膜失养、虚风内动是其基本病机,内风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证候演变的全过程。风药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散、行、透、动、升等特点,在治疗帕金森病过程中,辨证运用风药不仅有利于平息、搜剔内风,还可以发挥畅气调肝、行血剔络、升清开窍、发散郁火、引药归经及配伍增效等多方面功用。临证把握禁忌,灵活选用风药疗效显著颇具特色,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风药是具有辛散升浮之性的药物,其辛散透达之性,不仅驱散外在风邪,又可透散内邪,配伍用于虚实诸证,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内外各科。文章主要对疏散外风之风药的作用机理从升发清阳、风能胜湿、调节肝气、活血止血、透达玄府、祛风散邪、引经报使、辛以润燥及现代药理研究九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淋证治疗中有"淋证忌汗"一说,就基本病因病机来看,淋证忌汗无疑有它的合理性,但随着认识的发展,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和方向也应辨证分析,存在合理性,同时对拟定治疗原则和用药也具有反向启迪意义。首先,要重视"合"病的情况,特别是当淋证合并表证时,仍需要解表,或者表里同治,这就可能用到汗法,甚至得汗而解,此时"淋证可汗"。其次,在没有表证时,"淋证可汗"中其"汗"可以具有更丰富的意思,即取"汗之法"或"汗而开之","汗而散之"而无须见"汗之效"。再者,淋证有膏淋、气淋、劳淋等型,在用药上,不少方药中确实用到具有发汗作用的药或一些祛风解表药,但却并非用其发汗解表的本意,这是基于"风药"理论,取"用风治之"之意。风药味辛、质地轻薄、药性升浮,其具有升浮、发散的特点有"升、散、透、窜、燥、动"等功效。能起到燥湿胜湿、畅气调肝、发散邪热、升阳举陷、活血通络等功效,可用于各型淋证的治疗。列举并分析一些临床上运用风药治疗热淋、气淋、膏淋、劳淋、血淋等淋症的案例,治疗上合理恰当运用风药,是一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东梅  蒋建云 《陕西中医》2012,(9):1220-1222
目的:探析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方法:从风药主散,疏风利咽;风药主行,祛风豁痰;风药能发,疏散郁火;风药走窜,搜风通络;风药升散,上通鼻喉二窍;风药走上,引经报使等方面探讨了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结论:风药是一类味辛质薄、药性升浮,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病证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王敏 《中医研究》2005,18(8):49-51
内科疾病的主体是内伤杂病,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失调或经络失畅.风药则是一类具有祛风作用的药物,显而易见适用于感受风邪所引发的病证.但风药大多味薄气厚,其性辛散走窜、轻清升浮,治疗内伤杂病时遣而佐之,往往可收意外的拨转之效.本文以五脏病变为纲,对风药在内伤病证中的运用加以述略.  相似文献   

12.
风药,即一类具有祛风作用的药物,藉此可解表达邪,多 用于感受风邪所引发的一系列病证。而内伤杂病多由于脏腑 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和或经络失畅所致,一般不会出现风 药的适应证,但由于风药大多味薄气厚,其性辛散走窜、轻清 升浮,佐用之可治疗多种内伤杂病,并常有拨转之效。笔者现 就风药在内伤杂病中的运用浅谈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临床尤擅脾胃病之诊治,徐老运用风药治疗便秘,常获良效。风药以"风"冠名,辛散升浮,如防风、柴胡、羌活、独活、升麻、细辛、葛根等皆属风药,从脏腑辨证可取其祛风宣肺、升发脾阳、疏肝理气之功,从气血辨证,可借其散火澄源、扬帆鼓气之力,配合其他通便之法治疗便秘。徐老强调临床运用风药治疗便秘之时,应注意首选风药中润剂,如防风、荆芥一类,合理配伍养阴、清热、益气之品,用量宜轻、中病即止,以防其耗气伤阴之弊。  相似文献   

14.
论东垣风药升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军 《中医杂志》1998,39(3):136-138
风药味辛,具宣散发表之作用,一般用于外感病的治疗,而作为内伤病大家的李东垣,却在内伤病的治疗中,极重视风药的应用。李氏认为,内伤脾胃,必使阳气不能生长,故用辛甘之药滋胃,借风药助肝胆之用,当升当浮,使生长之气旺。所谓“汗之则愈,下之则死”,这充分体  相似文献   

15.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4,31(7):388-391
升降运动是自然界天地阴阳动静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维持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重要形式,气机升降失调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机,而恢复机体正常的升降运动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大法。文章重点从人体之气的升降运动及药物的升降属性出发,分别对升浮药、沉降药,以及升浮药与沉降药共同配伍使用等角度阐释临证用药的方法。升浮药从升阳举陷、升阳散火、升提利水、升提开揖、升阴举陷5个方面,沉降药以降气、降火、降泄3个方面,升降并用以升阳除湿、升阳泻火、升清降浊、升降水火4个方面进行归纳讲解。  相似文献   

16.
杨克勤 《光明中医》2012,27(6):1081-1083
风药是指味薄气轻、药性升浮,具有发散表邪、宣通表气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邪一类的药物,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特性.其在脑病的治疗中同样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文章以脑病常见病机风、火、痰、虚、瘀为切入点,对风药在临床治疗脑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患者因疫毒湿热侵袭、正气不足、气机郁滞、瘀血内停等导致肝络失养,形成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肝属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具有风之轻扬、升散,木之升发、条达之性。风药,味之薄者,质轻如风,轻扬升散,阴中之阳也。故以风药治肝病,取其同气相求,可助肝木升发条达。风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具有行气燥湿、升散郁热、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临床可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佩青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专家,博士生导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病机复杂,多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注重运用风药治疗该病。风药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发散祛邪、开郁畅气、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开窍等多种作用。张氏于临证中从宣肺解表,治风先行;利湿化浊,振奋阳气;活血化瘀,推陈致新;健运脾胃,升清降浊;生津润燥,祛风止痒;行经活络,通阳利水等方面体现风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金代张元素作为易水学派宗师,把常用药物归纳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等五类。此后,其弟子李东垣师承其说,明确提出"风药"之名,并将其广泛运用于内伤脾胃诸病治疗,"风药"由此遂为后世医家所常用,包含的药味逐步增加,但却对其概念未予明确界定,直至清代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提出:"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1]风药有了明确界定。李东垣注重风药,是风药的倡导者,临  相似文献   

20.
刘友章应用风药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友章教授悬壶杏林30余年,融汇古今,汇通中西,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聆教诲,收获良多。风药,是指柴胡、升麻、防风、葛根、桂枝、羌活、白芷、薄荷、荷叶等一类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发散表邪,宣通表气,治疗表证作用,多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的一类药物。而刘友章教授认为,风药一方面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另外因风药具有辛散之力,可起醒脾散滞、疏肝解郁、升阳除湿、升阳举陷之效,临床用于治疗肝胆脾胃病,疗效明显。现将刘教授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