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蒙中药合用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性疾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黏膜和黏膜下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多发性溃疡形成。治疗比较困难,近几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们采用蒙中药内服配合锡类散灌肠治疗3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本病欧美发达地区发病率高,亚非国家相对较低。不过,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3a来,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肠道发炎、黏膜损伤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炎性肠病,位于结肠黏膜,病因不明。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血便、腹泻和腹痛[1]。在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11.6[2],约有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发展成结肠直肠癌[3],且呈逐年增高趋势。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且代价高昂的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4.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又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改变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流行病学资料提示,UC的发病率不论在国内和国外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笔者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路娣  顾洁 《河北中医》2009,31(7):986-986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结肠、直肠黏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及精神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发病率上升且病情易反复。2007—07-2009-01,我们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3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欧红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154-155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结果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多呈反复发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属中医学"痢疾""腹痛""泄泻"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多有经验。笔者采用仪征市中医院愈肠灵二号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不同种族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明显高于落后国家,我们国家近年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增高。本文总结了14年中我院4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变范围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表现特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情轻重不一,病程缠绵、反复难愈,而且具有发展成为癌变的可能性。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大痕污”、“泄泻”、“痢疾”、“肠风”等疾病范畴。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最低,在发达国家最高,且呈增长的趋势。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可归属中医的"泄泻"、"腹痛"、"肠痹"、"痢疾"范畴。溃疡性结肠炎的  相似文献   

12.
徐更峰 《光明中医》2011,26(7):1397-1397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直肠黏膜,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黏液及脓血便为主,少数患者可有便秘,病情易反复发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我国UC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活动期UC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宋健  黄毓娟 《辽宁中医杂志》2011,(12):2344-234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治疗、易反复、病因不明等特点。部分患者黏膜溃疡形成及再生上皮化生可导致黏膜萎缩,甚至不典型增生,再进一步发展可形成癌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优势。本文总结沈舒文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国内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20~40岁年龄多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逐渐提上日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笔者采用蒙中药结合治疗本病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依据:依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太原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结肠镜检查:①黏膜有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  相似文献   

17.
苏婷  石显方  傅文录 《新中医》2014,46(1):227-229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主要是应用阻断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但远期疗效仍不理想,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记载多归属于泄泻、痢疾、肠澼等范畴。近年应用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研究取得一定成效,笔者谨就运用温阳降浊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与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累积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且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然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即使最新药物的缓解率也低于50%,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的“发电站”,参与活性氧产生、氧化磷酸化生成三磷酸腺苷等各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其功能障碍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维持线粒体形态、数量及质量稳定的重要方式。大量研究表明,以线粒体生物发生水平低下、过度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缺陷、线粒体动力学紊乱及钙调节异常为特征的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医药通过多途径、多通路、多靶点干预线粒体质量控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己取得一定进展,但目前尚缺乏中医药干预线粒体质量控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总结性综述。故该文对中医药领域干预线粒体质量控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总结性梳理,以期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借鉴。  相似文献   

19.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观察与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近年来肠道黏膜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阐述肠道黏膜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密切相关,提出“肠道伏风”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外风引动内风伏于肠道,伏风招引外风,引动内风,与湿热相合袭扰肠络,论述肠道伏风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基于肠道伏风理论,提出逆流挽舟法、清营凉血法两种治疗思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