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疤痕子宫妊娠16-26周,使用米非司酮加利凡诺引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米非司酮口服,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结果:引产成功率100%。结论:米非司酮加利凡诺终止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一种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安全有效方法,以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应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部分辅以米非司酮,通过严密观察产程、产后出血等。结果: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与单用利凡诺相比产程明显缩短,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软产道裂伤率明显降低。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利凡诺用于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有疤痕子宫的妇女,再次妊娠后中期引产方式的选择是产科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中期妊娠者,必须安全有效地终止妊娠,才能减轻患者痛苦。我院1994年3月~1997年12月间应用利凡诺辅以米索前列醇(米索)或钳夹术对36例疤痕子宫中期妊娠进行引产,取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妊娠引产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6例疤痕子宫妊娠引产者按序贯实验分为A组29例和 B组17例.A组仅给予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B组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同时空腹给米非司酮50 mg,每12小时1次,连服3次.结果 46例均在用药后72 h分娩,无子宫破裂.A组注药后引产时间、宫缩开始到引产结束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均P<0.01).A组宫颈成熟为26%,B组宫颈成熟为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组产后出血量均<500 mL,2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0±3.2)mL vs (120.0±2.8)mL,P>0.05].结论 单纯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和同时联用米非司酮均安全有效,但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妊娠引产,比利凡诺单独使用,产程明显缩短,孕妇无剧烈疼痛,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疤痕子宫妊娠利凡诺引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疤痕子宫妊娠利凡诺引产问题的探讨朱以雯(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在诸多的引产方法中,利凡诺引产被视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对疤痕子宫的妊娠利凡诺引产问题,各家看法不尽一致[1,2]。现结合我科6年来资料,对疤痕子宫妊娠刮凡诺引产的可行性引产过程的...  相似文献   

7.
高慧卿 《广州医药》2001,32(3):14-15
为探讨利丹诺羊膜腔内注射用于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对68例疤痕子宫需终止中期妊娠的孕妇进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取得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是一种有效、并发症少、安全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8.
段炼  胡德芬  李萍  刘革秀 《重庆医学》2000,29(3):252-253
近年来随剖宫产率上升,疤痕子宫中期妊娠行引产术也随之逐年增加。为探讨疤痕子宫行利凡诺引产的安全性,我们收集了重庆市八院,渝北区人民医院,涪陵区三人民医院,近5年103例疤痕子宫行引产术的临床资料,对其中行利凡诺腔内引产术的83例(以下简称观察组)与孕期相同行利凡诺腔内引产的非疤痕子宫(以下简称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与行利凡诺胎膜后注入行钳刮术20例(以下简称钳刮组)相比,对照分析了三者间的引产成功率、引产时距,出血量、胎盘娩出情况、清宫率及产科并发症,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1 材料和方法 1994…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疤痕子宫中期妊娠(中孕)引产的护理经验。方法:对剖宫产后中期妊娠孕妇28例引产的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孕妇安全度过危险期,未发生1例子宫破裂。结论:对疤痕子宫中孕引产的产妇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可以防止子宫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疤痕子宫曾经是中期妊娠引产的禁忌症 [1 ]。以往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要行剖宫取胎术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疤痕子宫并非中期妊娠利凡诺引产的禁忌症。本院计划生育科自1992年 1月至 1999年 4月将利凡诺用于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 ,共 15 3例 ,无一例发生不良并发症 ,取得了满意效果。1 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将上述 15 3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子宫下段剖宫产 113例 ,子宫体部剖宫产 15例 ,不明术式剖宫产 2 5例 ,均为一次剖宫产史。同时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利凡诺引产 15 3例为对照组 ,其中初产妇 6 3例 ,经产妇90例。两组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人工流产麻醉方法的选择及效果.方法将16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要求手术流产者随机分为2组:宫术宁胶棒联合利多卡因、阿托品、地西泮麻醉下的负压吸引术(“局部麻醉组”)和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下的负压吸引术(“静脉麻醉组”).观察2组术中宫颈扩张情况、疼痛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静脉麻醉组镇痛作用优于局部麻醉组(P<0.05).局部麻醉组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与静脉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麻醉方法终止早孕各有优缺点.局部麻醉与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中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育龄妇女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胎孕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多胎孕产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访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中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结果术前护理准备充分,术中医护配合密切,围术期均未出现因护理不当或不及时而造成母婴发生意外的现象,母婴均平安出室。结论重视心理护理,遵循护理操作规程,做好个性化护理,可避免或减少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障母婴平安出室。  相似文献   

13.
罗改先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643-16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未婚女性意外妊娠而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0例。A组在患者刚进入手术室即实施护理干预,B组执行常规护理,两组病人均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全麻下实施人工流产术。最后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A组情绪稳定,术前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减轻,术中配合良好,手术较B组患者更为顺利。A组手术时间为(3.10±0.50)min,B组手术时间为(5.20±0.60)min(P<0.05),两组均未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两组病人术后1周复查瘀血排出情况,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术前焦虑,减轻她们的躯体痛苦,对手术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2(angiopoietin.1,2,Ang-1,2)及其受体Tie-2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50例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及30例药物流产后无异常出血妇女的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子宫内膜中Ang-1、Ang-2、Tie-2的表达。结果Ang-1、Ang-2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体上皮细胞、血管壁上都有表达,而Tie.2则主要表达于腺体上皮细胞和血管壁。出血组的各项指标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但仅Ang-1的表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中Ang-1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异常出血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即时清宫与转经时限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的符合药流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孕囊排出后即时(30 min内)清宫,对照组孕囊排出后观察,清宫获得的组织行病理切片,了解残留物性质,抽检两组患者第一周及第二周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孕妇行清宫术后于6周内全部转经,转经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间血、尿hC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药流后即时清宫,有利于月经周期的自然回复。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剖腹产的麻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提高对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剖腹产麻醉的管理能力。方法 复习22例急诊剖腹产的麻醉处理。结果 12例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10例在局麻以及少量氯胺酮辅助下完成;7例胎儿娩出后出血不止。在局麻复合静脉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胎儿死亡3例。结论 有严重出血倾向、3P试验阳性、DIC的产妇的剖腹产麻醉宜采用局麻辅助少量氯胺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无痛流产术的护理。方法2007年1月-6月共600例早孕患者接受了无痛人工流产术,手术前后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对并发症进行了严密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无人工流产综合征、不全流产、子宫穿孔并发症,术后感染率1%.结论根据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特点和要求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对并发症进行积极观察与护理是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亚型观察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研究药物流产(简称药流)、手术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后妇女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各亚型表达,探讨各亚型的表达与出血的关系,为防治出血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药物流产和手术人工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16d妇女各15例及手术人工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10d 15例妇女的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标记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测定子宫内膜ER、PR各亚型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对药流组、人流出血组、对照组等3组ER、PR各亚型表达进行组织学积分测定。结果 3组子宫内膜:ERα、ERβ、PR—A、PR—B组织学积分分别如下:药流组为166.7(88.5)、161.5(84)、180.0(109)、136.5(119.0),对照组为306.7(45.9)、230.0(75.0)、224..2(57)、389.6(106.6)。人流出血组为109.4(114.6)、225.0(120.0)、175.5(225)、50.0(89.0)。药流组ERα、ERβ、PR—B比对照组低,人流出血组ERα、PR—B比对照组低,但ERβ的组织学积分人流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子宫内膜ERα、ERβ、PR—A和PR—B腺体/间质组织学积分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ERα、PR—B、ERβ表达降低可能与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长有关。负压吸引人流后妇女子宫内膜ERα、PR-B表达降低,可能与子宫出血时间过长有关。人流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亚型的表达变化是同步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