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路红 《中医教育》2010,29(6):83-84
医古文作为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医著的能力。目前。为全面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全面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中医药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顺应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各中医药院校的医古:迂课程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了很多尝试与改革.  相似文献   

2.
王瑀 《新疆中医药》2004,22(5):56-58
医古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医古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与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古医籍常用词语1200个以上及其主  相似文献   

3.
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著语言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著名中医教育家任应秋教授曾经说:“医古文是中医学基础的基础,只有学好医古文才能学好中医学。”在高校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笔者感到医古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直接影响了学生学好医古文,故作抛砖之议,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4.
《医古文》课程作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本文着重从《医古文》课程中所包涵的古代语言文化现象、古代文化常识、传统道德观等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入手,探讨《医古文》课程在提升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引入问题教学法进行医古文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课堂、让学生撰写医古文小文章、改变考核方式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大学生古医籍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和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古代文化素养,充分发挥医古文这门中医语言工具类课程在构建中医人才中医思维和中医人文精神方面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古代医籍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和中医"学经典,读名著"活动的开展,回归原典精神、寻找原著意蕴,得到了中医学人的广泛认同。然而医古文内涵深厚,其语言简朴古雅,文字艰深玄秘,意蕴深邃奥衍,不仅涉及中医的理法方药,还联系着古代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与古代哲学。  相似文献   

7.
医古文是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文化基础和哲学基础,更是语言基础,同时其内容也是关于中医学的,是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专业课程.笔者曾对医古文的课程性质进行了专门的探讨[1]79,认为医古文学科是不归属于中医任何专业、学科的二级学科,学科内容也不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它对于中医学知识体系来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应该是中医学的专业知识.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认为医古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只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医籍文献的能力,主要研究文字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8.
医古文这门课程是卫生部在一九五九年制定的《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中药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它是中医院校教学中一门工具性的基础课。就其学科性质看,是属于古代汉语课,因主要供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之用,且文选尽量结合中医药古籍,故名之为“医古文”。医古文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三大  相似文献   

9.
《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著语言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药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医药技术人员职称考试科目。以追溯文化历史的视角去学习《医古文》,可以加深理解,增加学习的兴趣。现就《医古文》学习中的难点分析如下,以供参考。1 初读——认字难古代文选真正的生字很少,大多是似曾相识却难辨真容的异写字。所谓异写字是指相对与现代规范的汉字而言,在古文中出现的那些我们本应该认识却不能认识的变体字,其中有:繁体字、异体字、古今字和通假字。异写字现象是文字产生、发展及应用中留下的历史印迹,正确地理解、清楚地分辨,是学习古汉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通论以古汉语的基础知识(如工具书、汉字、词义、句读、今译、文意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等)为主要教学内容,是研究古代汉语语言规律与语言现象的文科专业课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开设古汉语通论,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知识,从而有效提高中医药学生的古籍阅读能力,为学习与研读中医经典打下基础,更能够营造古汉语语境,构建古汉语思维,对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因此,近年来,中医药院校中已经普遍开设该课程,使成为与医古文、古代文化课程相表里的基础性课程.  相似文献   

11.
正1繁体字教学现状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籍文献语言现象及其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培养阅读古代医籍文献的能力,为中医药学生阅读中医学经典原著和其他古籍文献打好文字语言基础以及必备的文化基础,也为其将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中医药学,打开中医药宝库,探藏取宝提供钥匙。然而,这所有的目的,如果不能解决繁体字的认读,使之能够读通古籍文字,一切皆为空谈。再者,凡是重要的古代文献,如中华书  相似文献   

12.
医古文这门学科,其实用性集中体现在增强学生阅读古代医籍的能力上,这是医古文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医古文教学的目的所在.而医古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初学者对古代汉语词汇量的积累以及有关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此,帮助初学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医古文的兴趣,做到思考储蓄、记忆激活等环节相互配合,是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有力措施.下面就医古文有关学习方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王明强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2018-2019
《医古文》是处于医文交汇点的中医基础课,应从“医文结合”、“文为医用”的基点出发,进行《医古文》课程改革,探讨课程定位,拓宽课程内涵,构建课程体系,使《医古文》真正成为医文交汇的桥梁课程,文医并重,文医汇通,真正为学生学习古典医籍打下坚实的医用文献、文字、文化和文学基础.要根据当前《医古文》课程的教学现状,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增强教学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瑀  梅拉  史红 《新疆中医药》2004,22(1):47-48
医古文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医著语言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其文辞古奥深僻,言简意赅,语法繁多,使这门课程既难教又难学。为此笔者尝试着把多媒体引进医古文课堂教学,深刻地感受到科学地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医古文的传统教学带来的震撼。现将制作医  相似文献   

15.
李硕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29-130
医古文是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程,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本文就青年教师在教学医古文的方法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姚海燕 《中医教育》2012,31(4):61-62
在全国中医药院校开设的医古文课程一向是来华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的一门先期的必修课,一般于留学生本科二年级时开设.由于作为教学对象的留学生与本国大学生相比有着其明显的独特性,因此其教学内容、特点和方法亦均当有别于本国学生,现特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简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滨 《中医教育》2002,21(3):47-48
医古文课程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人从事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已经18年.现就医古文课程学习方法与新世纪教材编纂,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医德医风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医学生医德素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医古文》作为中医药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以在提升医学生的医德素养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挖掘《医古文》中的传统医德理论、医德案例、医德榜样群像等医德教育资源,运用传统诵读教学法、经典案例交流探讨法、现代影像视听观摩法等教学方法,加强《医古文》课程内涵建设,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格,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前,医古文教学在各大中医院校中不断彰显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作用.众所周知,医古文是一门重要的中医基础课,任应秋教授称之为"中医基础的基础",是我们学医、从医之人开启中医宝库的一把钥匙,其作用不可轻忽.然而以往医古文的教学目的主要定位在提高学生阅读中医古籍文献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好语言基础和必备的文化基础这一方面上.如今看来,仅此目的已不能与日益发展的中医事业同步而行,在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日益先进的当前,医古文授课过程中医文化的渗透、医德教育的贯穿、创新思想的培养等等赋予了学科新的意义和多重目的,医古文的学科地位在不断提高.而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医学生,不但是医学院校教育工作中的迫切事宜,也是我们发展中医事业和弘扬中医文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大学生的培养要以中医药传统文献研读为切入点,让学生体悟中医药的概念、范畴、内涵,学习、熟悉、再现经典的思维方式,提高中医思维水平。医古文作为中医药传统文献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语言和导入专业的同时,还广泛介绍与中医密切关联的中华传统思想和文化背景。加强中医药传统文献特别是医古文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语言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