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27例(27眼)采用氪黄激光进行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术前及术后30 min、1 h、2 h眼压;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评价患眼房角开放的情况。结果术前患者平均眼压为(66.57±8.85)mmHg,术后30 min、1 h、2 h的眼压分别为(40.41±7.42)mmHg、(30.45±5.24)mmHg和(25.53±8.99)mmHg,均较术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所有27眼各象限房角均呈关闭状态,术后平均房角开放象限数≥2个象限。结论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经局部及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有明显降眼压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全周虹膜周边成形术联合YAG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86例110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半导体激光全周虹膜周边成形术联合YAG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激光孔通畅100%,治愈96眼,好转11眼,无效3眼,总有效率97.3%。术前术后平均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1周眼压0.93~2.67 kPa,平均1.87 kPa。110例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半导体激光全周虹膜周边成形术联合YAG虹膜周边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的34例(37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前房深度、视野、电生理、眼压及视力变化.术后随诊10~29个月,平均16.5个月.结果 术后所有手术眼眼压平均下降(11.25±2.50)mm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19.5±10.26)mmHg明显降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M检测中央前房深度,术前为(1.47±0.32)mm,术后为(2.35±0.34)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角宽度均增加,房角开放.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均增宽,睫状体带易于看见;视野明显好转,视敏度均增加,电生理:P-VEP幅值升高,潜伏期较术前缩短;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设计。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34例(36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1~3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房角(Goldman前房角镜检查)、前房深度(眼科A/B超声诊断仪检查)及术后角膜混浊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1.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术前20/333,术后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4,P=0.000)。2.眼压:术前初始眼压(34.10±7.7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眼压7~20 mmHg,平均(14.85±3.89)mmHg,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84,P=0.000)。3.中央前房深度:术前(2.35±0.41)mm,术后3个月(3.80±0.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40,P=0.000)。4.房角:术前各象限窄Ⅱ~窄Ⅲ者32只眼,窄Ⅳ1~2个象限者4只眼,术后房角明显增宽,各象限宽角者24只眼,窄Ⅰ~窄Ⅱ者9只眼,窄Ⅳ1个象限者1只眼。结论对于白内障促发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内障摘出术治疗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9例,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手术180d后随访,59例中有47例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前前房深度(1.359±0.612)mm,眼压(28.546±2.835)mmHg,术后30d前房深度(3.412±0.169)mm,术后7d眼压(13.896±4.045)mmHg.术后30d房角镜检查,59例房角均开放.39例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较好,具有增视和降压的双重效果,是一种方便、有效而完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入院时、术前、术后眼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眼压(58.2±13.1)mmHg(1 mmHg=0.133 kPa),术前眼压(48.6±6.8)mmHg,出院时眼压(11.5±3.9)mmHg;14例中仅1例发生恶性青光眼,经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症。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患者18例(25眼),根据术前房角粘连关闭的范围不同分为2组:A组12眼,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B组13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6~16个(平均9±4.1)mo,观察眼压、房角、视力等变化。结果:眼压:A组11眼(92%),B组3眼(23%),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A组1眼(8%)局部用药眼压控制正常,B组3眼(23%)局部用药眼压正常,7眼(54%)行滤过性手术治疗。房角:所有眼术后前房角均增宽,术前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大部分重新开放。视力:23眼(92%),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对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0则需要联合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症。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患者22例(25眼),根据术前房角粘连关闭的范围不同分为2组:A组12眼,180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0。B组13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0。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6~16个(平均9+4.1)mo,观察眼压、房角、视力等变化。结果:眼压:A组11眼(92%),B组3眼(23%),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A组1眼(8%)局部用药眼压控制正常,B组3眼(23%)局部用药眼压正常,7眼(54%)行滤过性手术治疗。房角:所有眼术后前房角均增宽,术前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大部分重新开放。视力:23眼(92%),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180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0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对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0则需要联合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使用大量降眼压药物2~3 d后眼压仍持续在5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的134例(149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切除小梁组织前行前房穿刺术,慢慢放出房水,眼压下降至正常后再完成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都没有发生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0.1 135眼;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0.2117眼。术后1周眼压≤21 mmHg 126眼;术后6个月随访,眼压≤21 mmHg 107眼。术后5眼出现脉络膜脱离,13眼前房形成迟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理想的高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前行前房穿刺,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手术联合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术前使用抗眼压药物,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12个月,记录42例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得到明显提高(P<0.01),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和眼压等指标有显著改善(P<0.01)。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可以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河南科技大学博爱眼科教学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00例经手术治疗后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将患者分为恶性青光眼组10例(14只眼)以及非恶性青光眼组290例(424只眼),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术前眼压、青光眼类型、相对晶状体位置、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以及房角结构等方面分析恶性青光眼发生危险因素。结果:恶性青光眼组术前眼压、晶体厚度均显著高于非恶性青光眼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术前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房角结构、青光眼类型。结论:年龄较小、术前出现持续高眼压的情况、房角完全关闭、晶状体较薄、眼轴较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有关,因此在临床上遇到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重视及治疗,降低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对21例2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半导体激光或膜周边切除术,随访观察2-12个月,术前与术后视力相同17眼,提高7眼,眼压正常24眼,无并发症,认为半导体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可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田骋  王洪亮 《国医论坛》2002,17(5):43-44
我科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光眼术后前房出血 38眼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通过病史、裂隙灯、眼压、眼压描记、房角、视野检查确认为各类青光眼。其中男 1 3眼 ,女 2 5眼 ;年龄 1 9岁~ 76岁 ,平均5 6.7岁 ;术前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2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7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6眼 ,继发性青光眼 3眼 ;采用小梁切除术 33眼 ,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2眼 ,虹膜根部切除术 3眼。前房出血分级 :根据 Oksala的分类法[1] ,前房积血量不到前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氩激光光凝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在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 将 92例(113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5 1例 (5 8眼 )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 +虹膜根 /周切术 ,观察组4 1例 (5 5眼 )术前予氩激光光凝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后行青光眼小梁切除 +虹膜根 /周切术 ,术后随访 1个月 ,观察术眼眼压及出血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进入前房 5 4眼 (占 93% ) ,术后 1周内反复前房积血 32眼 (占 5 5 % ) ,术后 1个月眼压 >2 1mmHg(1mmHg =0 .133kPa)者 13眼 (占 2 2 % ) ;观察组术中出血进入前房 12眼 (占 2 2 % ) ,术后 1周内反复前房积血 4眼 (占 7% ) ,术后 1个月眼压 >2 1mmHg者 4眼 (占 7% )。 2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前采用氩激光光凝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出血 ,提高术后眼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49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对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视野等变化。结果 46例(49眼)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前房角关闭部分开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54例65眼,患者均有晶状体混浊,所有患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随诊时间6月。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分级、从而观察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诊1周、1月、3月、6月,平均视力、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眼压、前房角分级术后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观察患者的高眼压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6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5眼),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远近配穴结合电针(主穴:球后穴、太冲穴,配穴:合谷、足三里,电针取穴:太冲+合谷/太冲+足三里,每次留针20 min)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眼压变化。结果治疗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6.41±1.21)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3.62±0.74)mm Hg,治疗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4.42±0.63)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2.67±1.62)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1<0.05,P2=0.000<0.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79%,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44%,总有效率64.8%。结论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60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视力≥0.5者46眼(76.7%),0.2—0.4者9眼(15%),≤0.2者5眼(8.3%),术前平均眼压24±2.32mmHg,术后3天平均眼压为12±2.58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2.67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联合手术具有刨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手术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于厦门科宏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23)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n=23)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前,患者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房角开放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所有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及房角开放程度均高于术前,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眼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为3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手术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视力、增加中央前房深度及增宽房角,可有效降低眼压及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50例(50眼),依据病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25眼)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低于40 mmHg。观察组25例(25眼)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高于40 mmHg,均给予两组实施抗青光眼手术,对比两组术后效果、滤过泡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前房积血、浅前房眼、虹膜炎症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提高疗效,术前用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