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单盲随机法进行对照观察宣肺止咳合剂和急支糖浆对小儿风热型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该合剂的治愈率为80.88%,总有效率为94.12%。与对照组比较,两者总疗效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该合剂总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年来用清宁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升降散儿科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该方由僵蚕、蝉衣、大黄、姜黄四味组成,具有通里达表、升清降浊、祛风镇惊、行气活血之功。笔者临床运用此方略事出入,疗治小儿乳蛾、热惊、手足口病、痄腮等疾,取效颇捷。现举案三则,介绍如下。1 乳蛾 李某,男,5岁。1988年9月5日诊。 患儿4天前因发热恶寒、咽痛,去某卫生院诊治,诊为:急性扁桃体炎,予以复方新诺明口服,肌注青霉素治疗3日,热仍不退,而来我院就诊。诊见发热微恶寒,咽喉疼痛,吞咽不利,微咳痰少,口渴引饮,口臭腹胀,溲黄便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查体:T39℃,咽充血,两侧扁桃体Ⅱ°肿  相似文献   

4.
散刺为主治疗急性外踝扭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踝关节扭伤中外踝扭伤最为常见 ,其主要原因是 :外踝细长靠后且低于内踝 ,内踝宽扁而靠前 ,外侧韧带较内侧薄弱 ,较易发生撕裂 ;在外踝扭伤中又以距腓前韧带最易损伤。损伤后外踝部明显肿胀瘀血 ,瘀血能否尽快吸收将直接影响损伤韧带的修复及踝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笔者在局部瘀血处采用三棱针散刺后拔罐的方法 ,吸出瘀血以减轻机体内吸收瘀血的负荷 ,从而加速踝关节功能的恢复。经与外用药物治疗对比观察 ,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 4例患者中 ,男 30例 ,女 34例 ;年龄最小者 15岁 ,最大者 4 5岁 ;病程最短者 2d …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81年以来,在儿科临床上,采用自制四香散(丁香、木香、小茴香、大茴香),灵活加减,配合神阙穴(俗称肚脐)治疗儿科疾患,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翅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具体疗效.方法:在本院提取100例的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病例的患者,然后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的50例给予小人豉翅清热颗粒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50例则给予儿童感冒灵颗粒进行治疗.两组的治疗疗程都是3周,每一位患者的每一日口服均为三次.接下来的时间里便分别比较两组的退热时间和临床有效率以及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在三个疗程下来之后,发现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总有效率以及症状体征改善率比对照组更加显著.结论:小儿豉翅清热颗粒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96-01-10,应用宣稀止咳口服液治疗外感咳嗽120例,并与强力枇杷露组6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椎刮痧结合布洛芬口服对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大椎刮痧结合布洛芬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体温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儿治疗后120 min的降温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观察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其余49例完成试验;对照组无脱落病例,50例全部完成试验。(2)治疗后30、60、120 min,2组患儿的体温均逐渐降低,与治疗前及前1个观察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60、120 min的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20 min,2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降温疗效方面,治疗后120 min,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49/49),对照组为96.0%(48/50),治疗组的降温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后120 min,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1.2%(30/49),对照组为18.0%(9/50),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椎刮痧结合布洛芬口服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疗效显著,相比单纯布洛芬口服治疗,可更好地降低患儿体温,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时使用中药药浴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共92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5例对照组和47例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药浴,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退热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药药浴能够显著提高解热效率,进一步保证治疗的效果并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萸散敷脐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8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2月我们采用中药敷脐治疗儿童秋冬季腹泻 83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该期门诊患儿共 15 3例 ,其中男 72例 ,女 81例 ,年龄 4个月~ 3岁半。病程 1~ 3天。收住院后 ,随机分为对照组 70例、治疗组 83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5 3例患儿均符合秋冬季腹泻的诊断标准[1] 。1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补液 ,纠酸 ,抗病毒 ,口服思密达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吴萸散敷脐。方剂组成 :吴茱萸 3g、木香1 5g、肉桂 3g、丁香 …  相似文献   

11.
褥疮是局部软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皮肤缺损。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我院自制治褥散局部外敷治疗因痪导致褥疮而收住入院的31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1例中,男18例,女13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48岁;脊柱外伤引起截瘫病人19例,中风引起瘫痪病人12例;发生在背部、尾骶部、髋部、内外踝、足跟共48处褥疮,其中Ⅲ期褥疮30处,Ⅳ期褥疮18处,最大面积15cm×10cm,最小2cm×2cm;发生褥疮时间最长120天,最短15天。  相似文献   

12.
退热合剂治疗外感发热1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发热是内科常见病证,多因外感六淫疫毒之邪,致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笔者自2005年1月~9月采用中药治疗外感发热13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其病程长 ,常反复发作 ,不易治愈 ,我们自 1994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采用“加减散偏汤”为主方治疗偏头痛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6 0例 ,对照组 32例 ,均符合 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修定的《头痛性疾病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 诊断要点 :(1)发作性偏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 ,有 5次以上发作史 ;(2 )疼痛为中等至严重程度 ,可由劳累、情绪及月经周期诱发或加重 ,一般持续 2至 72小时 ;(3)多伴恶心、呕吐、羞明、面色苍白、出汗等明显植物神经症状 ;(4)经CT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  相似文献   

14.
15.
痛经壮药热敷散治疗痛经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治疗痛经的有效外用方药,笔者根据民间(壮族)验方,并经多年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中草药为原料研制成痛经壮药热敷散,于2000。2001年治疗痛经50例,总有效率达94.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又名"发热""寒热""壮热"等.临床常见如流行性感冒,波及范围广,高热难以控制,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影响工作学习,重者并发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1-2].笔者采用退热散治疗外感发热患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医辩证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朝阳区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因外感发热而就诊的60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水煎服,行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给予缓解感冒症状的西药如白加黑,口服对症治疗.治疗期间若合并细菌感染,两组均可给予抗生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d,5d后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退热疗效.结果 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咽痛和身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辩证治疗外感发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药足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急症,发病率高,传变迅速,治疗不及时,可引起高热惊厥等较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早退热,防止传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院名老中医徐大鹏主任医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运用中药足浴为主,配合穴位按摩退热的有效方法,笔者通过对93例外感发热小儿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87例患者中,男103例,女84例;年龄10~20岁2例,21~30岁98例,31~40岁63例,41~50岁21例。51岁以上3例。发病部位:躯干89例。躯干及四肢近端59例,四肢37例,头面部2例。就诊时病程3~45天。曾使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57例,用药时间7~10天;使用抗组织胺类药物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19例,用药时间10~20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青蒿香薷散浸浴治疗夏季小儿外感发热的降温效果。【方法】将42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西药口服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流涕咳嗽者加服双扑伪麻分散片;腋温38.5℃以上时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表者给予银翘散加减,属暑湿伤表者给予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青蒿香薷散(青蒿、香薷、野菊花、薄荷)浸浴。观察2组疗效及需口服布洛芬退热次数。【结果】(1)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2.38%和92.86%,对照组分别为20.48%和84.29%;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需使用退热药布洛芬次数为156次,对照组需使用退热药布洛芬次数为468次,治疗组需使用退热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青蒿香薷散对夏季小儿发热治疗效果良好,具有用药安全方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