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玉强 《实用医技》2007,14(33):4521-4522
目的:探讨了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和甲胎蛋白(AF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生化法和放免法对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GPDA和AFP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DA和AF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GPDA与AF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815,P〈0.01)。结论: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DA和AFP水平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联合测定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正常人空腹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CEA和CA19-9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联合检测三项指标灵敏度可明显提高(94.28%)高于单项检测AFP灵敏度(68.57%),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肝癌患者血清TGF—α、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TGF-α、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人35例、肝硬化患者28例、肝细胞癌患者60例和肝转移癌患者21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检测其血清TGF-α、AF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细胞癌各期则明显升高。Ⅱ期与正常 对照组及肝硬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期与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肝细胞癌Ⅱ期和Ⅲ期的TGF-α阳性率达83.3%,而肝转移癌组显著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TGF-α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肝癌的1项辅助性指标,AFP的测定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及肝癌流行病调查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干扰素γ(IFN-γ)在肝硬化、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了48例肝硬化、40例原发性肝癌、6例转移性肝癌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GF-β1和IFN-γ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食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和正好对照组(P均<0.05)。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组(P<0.05),而两组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及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肿块数目≥3个,直径≥3cM和AFP≤20ng/ml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增高,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血清TGF-β1和IFN-γ可作为新的血清学标志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和近期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FeS检测对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48例肝癌患者血清AFP和FeS水平。结果 AFP与FeS联合测定可使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由AFP单项测定的68.75%提高到91.66%(P<0.01)。结论 FeS检测可作为AFP检测阴性病例的补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转移、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3例良性肝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及4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NO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肝硬化及良性肝肿瘤患者(P〈0.01),且与肿瘤直径、有无腹腔积液、有无肝外转移、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有关,与血清AFP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NO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及疗效的有效指标,与AFP同时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肝癌患者血清血脂和胆碱脂酶检测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肝癌患者血清血脂水平和胆碱脂酶(CHE)活性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肝癌50例、转移性肝癌50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应用HITACHI-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连续监测法测定CHE的活性。结果:各种肝癌患者及肝硬化患者的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HE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其中转移性肝癌患者的TC、HDL-C、CHE水平较原发性肝癌患者显著下降(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存在血清TC、TG、HDL-C水平和CHE活性改变,其值降低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肝癌患者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因此认为血清TC、TG、HDL-C水平及CHE活性也是判断肝癌患者短期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血清胆碱脂酶在肝病诊疗中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艳玲 《广西医学》2001,23(4):737-739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5例各型肝病患者及2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胆碱酯酶(CHE)、丙氨酸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健对照组相比,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清ALT及急性黄疸性肝炎组的血清GG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而轻度及中度慢性肝炎及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血清CHF活性未见明显变化(P>0.05);此外重度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CHE活性和A/G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ALT、GGT、CHE是反映肝功能的酶类,CHE尤其是提示肝细胞受损的敏感指标,这些参数有助于肝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α-L-L岩藻糖甙酶与甲胎蛋白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采用显色多肽基质检测法对38例正常人、35例原发性肝癌(PHC)、13例肝良性占位病变、8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及1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血清α-L-岩糖甙酶(AFU)活性进行测定。结果:PHC组血清AFU活性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对PHC诊断的敏感性74.3%、特异性89.3%。在21例甲胎蛋白(AFP)阴性的PHC中,有15例AFU阳性,有15例AFU阳性。结论:AFU活性测定有助于PHC(尤其是AFP阴性的PHC)的诊断。两联合检测PHC的检出率为82.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测定(AFU)、异常凝血酶原(APT)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测定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98例健康试验者血清中的AFP、AFU、APT的含量,比较三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 、APT检测含量远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HC组血清AFP联合AFU 、APT 的检测阳性率(93.5%)高于单测AFP阳性率(75.3%),p<0.05.结论 血清AFP、AFU 、AP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并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及时观察,提高临床诊断结果及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恶性肿瘤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定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测定的TSGF水平,比较接受有效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TSGF、AFP水平的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其它各组比较,TSG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0例经有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SGF值有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TSGF敏感性较高,与AFP协同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其治疗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鼻咽癌(NPC)患者外周血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氯化物(LP0)含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病机理和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86例NPC患者和6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SOD活性和LPO含量;用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其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LP0含量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O01),SOD活性非常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中LP0含量和TNF—α水平呈高度正相关(LP0含量的P值<0.001,TNF—α的P值<0.01),而SOD活性则相反(P值<0.O01)。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OD活性和LP0含量及TNF—α水平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鼻咽癌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对探讨鼻咽癌的发病机制、病情判断、转归、预后以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酸性同工铁蛋白和AFP联检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酸性同工铁蛋白(AI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原发性肝癌78例,转移性肝癌22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84例,正常对照80例血清AIF和AFP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炎和肝硬化病人AIF的阳性率分别为60.3%,40.0%和23.8%,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显高于其它组(P<0.01),AIF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由60.3%和68.0%提高至90.9%,诊断的特异性由76.8%和84.5%,提高至97.3%,结论:AIF与AFP联合检测明显提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清AFP、CA125、CA19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原发性肝癌、4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AFP、CA125、CA199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情况。结果肝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AFP、CA125、CA199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肝损害越重,各指标含量越高。AFP+CA125+CA199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5%,明显高于任意指标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FP、CA125、CA199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且减少了漏诊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水平变化对肝癌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35例,肝硬化患者30例,肝癌患者6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TG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IGF-Ⅱ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肝癌患者的TGF-α和IGF-Ⅱ两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1),结论:血清TGF-α和IGF-Ⅱ可作为鉴别论断肝癌和肝硬化 辅佐性指标,联合检测AFP可提高肝癌阳性检出率。α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健康体检者,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6例乙肝肝硬化及57例原发性肝癌(HBSAg阳性)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GP73和AFP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HBSAg阳性)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GP73和AFP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和0.729,95%置信区间为0.796~0.913和0.650~0.799.GP73的最佳诊断界限值为145 ng/ml,其预测的灵敏度为70.18%,特异度为93.33%.GP73的AUC大于AFP的AUC,两者AU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GP73对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可能优于AFP,可作为一项较好的诊断HCC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血清AFU测定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终点法检测了 12 2例原发性肝癌和其他肝病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 (AFU)水平 ,并探讨了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浓度显著高于其它疾病组和对照组 (P <0 0 1)。并得出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度为 77 9% ,特异性为 97 6 % ,准确度为 89 1% ,且AFU水平与甲胎蛋白 (AFP)浓度之间无相关性的结论。因此血清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有一定价值。尤其对AFP阴性肝癌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和TSGF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AFP mRNA情况和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含量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6例PHC患者外周血AFP mRNA,同时采用TS-GF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TSGF含量。结果:PHC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53.5%(46/86),血清TSGF阳性率为80.2%(69/86),AFP mRNA阳性率与TSG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415,P<0.05)。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血清TSGF含量及阳性率均与肿瘤分期、癌灶大小及肝癌肝外转移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PHC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与血清TS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均与肿瘤分期、癌灶大小及癌转移呈显著正相关。检测外周血AFP mRNA和血清TSGF含量对判断肝癌细胞发生肝内外转移的风险可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肝硬化、慢性乙肝及其他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水平,评价GP73、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取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肝和其他肿瘤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分别检测GP73、AFP含量。结果①原发性肝癌组的GP73、AFP浓度水平要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其他肿瘤组和正常健康人组,各组GP7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4,P<0.05),原发性肝癌组GP73含量与其余各组用LSD法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GP73诊断PHC的敏感性为76.6%,高于AFP的敏感性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2, P<0.05)。③GP73和AFP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性为90.6%,高于GP73单项诊断PHC的敏感性为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4, P<0.05),也高于AFP的单项诊断PHC的敏感性59.4%,差异统计学意义(x2=16.667, P<0.05)。结论①GP7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新的血清标志物。②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优于AFP。③GP73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敏感性,特别是对AFP阴性的PHC患者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β-连环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勇  窦科 《医学争鸣》2002,23(12):1103-1105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应运地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β-连环蛋白半定量检测。结果:有49例(78%)原发性肝细胞癌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低分化癌的β-连环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P<0.05)。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FP高表达肝癌组高于AFP低表达组(P<0.05)。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患者2a生存率(11%)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32%,P<0.05)。结论:β-连环蛋白表达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AFP水平呈正相关,β-连环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