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一期修复颊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一期修复颊部洞穿性缺损。方法 采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制作成岛状瓣或复合组织瓣进行转移,修复颊部洞穿性缺损13例。结果 13例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3例术后瘢痕黏连二期松解,1例复发。结论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可用于一期修复颊部洞穿性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999年6月至2010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6例颊部软组织缺损病例(恶性肿瘤术后颊部软组织缺损22例,车祸外伤所致的颊部软组织缺损4例),应用颏下岛状皮瓣即刻修复,所采用组织瓣面积最大8cm×4cm,最小6cm×3cm。从功能恢复与缺损形态恢复的满意度评价术后修复效果。结果 26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25例面部形态满意,1例外观欠佳。结论颏下岛状皮瓣是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颌外动脉、面前静脉的分支颏下动、静脉为蒂制备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该皮瓣修复的14例患者,12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部分坏死,1例失败,成功率92.9%,全部病例切除原发灶同时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外观与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长而可靠的血管蒂、厚薄适中、成活率高、切口隐蔽、无需血管吻合、操作简单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一期重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分析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7例,观察其近期临床效果。结果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7例患者,6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小部分坏死,外观与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供区隐蔽、距离近、厚度适中、易于成活、手术便利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舌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的可靠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9-01—2012-01,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舌癌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全部采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同期修复舌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半舌缺损,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外形和功能、患者的生存状态以及癌瘤复发等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11例,1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舌部皮瓣形态、质地良好,语言及吞咽功能理想。1例患者出现颈部肿瘤复发。结论: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可作为半舌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皮瓣,该术式简单,易成功,适合同期修复舌癌根治术后半舌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5年8月期间应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96例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其中顺行面动脉瓣46例,逆行面动脉瓣50例.观察患者近、远期临床效果,包括受区缺损情况、组织瓣成活情况、外形和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总成功率为96.9% (93/96),顺行皮瓣成功率为95.7% (44/46),逆行皮瓣成功率为98.0%(49/50).术后随访0.5~6 a,肌皮瓣受区外观及质地良好,语言及吞咽功能理想,供区瘢痕隐蔽;l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3例出现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结论: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可作为颌面部中、小型缺损修复较理想的选择,操作简单易行,其中逆行面动脉岛状肌皮瓣皮瓣不仅可修复颌面部中上1/3的组织缺损,且成活率高,美容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逆行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同期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采用逆行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对8例腭部恶性肿瘤术后腭部缺损进行同期修复,皮瓣最小5cm×3cm,最大8cm×4cm。结果8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存活,术后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全部皮瓣形态质地良好,腭部形态满意。结论逆行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具有可靠血供,操作简便安全,适合同期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科采用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因肿瘤切除所致组织缺损 8例 ,电击伤致颏部组织缺损 2例 ,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1 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1 8~ 64岁 ,其中修复因牙龈癌术后组织缺损 5例 ,颊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组织缺损 3例 ,电击伤致颏部组织缺损 2例 ,均选用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皮瓣最大 8cm× 6cm,最小 6cm× 5cm。皮瓣设计 :沿胸锁乳突肌长轴画线 ,在胸锁乳突肌下 1 / 3处 ,根据组织缺损区的大小画出岛状肌瓣的范围 ,皮岛下缘位于锁骨下 1 .5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联合重建钛板治疗下颌放射性骨坏死缺损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鼻咽癌放疗后的下颌放射性骨坏死的患者,在切除坏死灶之后,采用颏下岛状皮瓣联合重建钛板修复颌骨及软组织的缺损。结果:19例被修复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过高压氧治疗及碘仿纱填塞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外形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颏下岛状皮瓣联合重建钛板治疗下颌放射性骨坏死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半舌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07-01—2008-01收治舌鳞癌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全部采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对舌癌根治性切除后半舌缺损进行同期整复,皮瓣最小6.0 cm×4.0 cm,最大12.0 cm×5.0 cm。结果: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存活率为94.29%(33/35),患者语言、吞咽功能良好,面部外形满意。2例术后淋巴结转移复发,其中1例治疗后存活,1例死亡。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安全、操作简单快速、成活率高,适合同期修复舌癌术后半舌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在尸体上模拟解剖制备顺行及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评估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的可行性.2014年11月~2020年12月,11例腮腺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使用顺行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2例颞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使用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结果:无论是尸体解剖或临床手术中,顺行及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的组织血管蒂可以分别满足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13例颏下岛状肌皮瓣均成活,功能及美观效果良好,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顺行及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组织血管蒂分别可以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  相似文献   

12.
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面动脉一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同期修复日底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例口底癌患者行口底癌根治术,同期采用面动脉一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重建口底组织缺损。4例患者为TINOMO,5例患者T2NOM0。皮瓣最小4.0cm×10.0cm.最大5.5cm×11.0cm。结果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小部分坏死,经过坏死组织切除及抗炎治疗,二期愈合。随访6—25个月。所有病例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良好,面部外形满意。结论面动脉一颏。卜动脉岛状肌皮瓣适合同期修复中小型口底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复发性口腔癌术后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癌手术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方法对6例复发性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舌、口底和颊部各2例)手术治疗,缺损区同期用延长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结果全部皮瓣成活,供区创口一期愈合,无肩臂运动功能障碍.经追踪观察,最长存活30个月,最短13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2.6个月.结论延长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制作较简单,设计和转移灵活且皮瓣足够大,可作为复发肿瘤手术后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与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的结果。方法:2009年5月~2011年8月,69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采用颏下岛状皮瓣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比较2种修复方法的皮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口腔功能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69例患者中,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32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37例。颏下岛状皮瓣组与游离前臂皮瓣组在平均皮瓣大小(32.78cm2 VS 48.27cm2)、平均手术时间(351min VS 508min)、平均住院日(13.06dVS 17.48d)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相似,但颏下岛状皮瓣组发生颌下区积液的比例较高(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口腔功能恢复及肿瘤复发方面无差异。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可作为口腔鳞癌术后中小型缺损修复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同期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舌癌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全部采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对舌癌根治性切除后半舌缺损进行同期整复,皮瓣最小8cm×3cm,最大12cm×4.5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a,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全部皮瓣形态、质地良好,面部外形满意。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具有可靠血供,操作简便安全,适合同期修复T2期舌癌术后半舌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2月施行的17例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切除后颊部黏膜和皮肤巨大洞穿性缺损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伴晚期口腔癌切除后的颊部软硬组织巨大洞穿性缺损,修复口腔衬里的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大小为10 cm×8 cm~14 cm×10 cm,修复外部缺损的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大小为15 cm×8 cm~25 cm×10 cm。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4个月,9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6例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应用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复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对于再次手术,以及放疗后病例,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游离皮瓣等其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颊部岛状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定。方法 选择2006.07—2011.07口腔癌症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全部行病灶根治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同期应用颊部岛状皮瓣修复舌、口底及其邻近组织缺损,皮瓣面积最大为10.4 cm×5.0 cm,最小为7.5 cm×3.5 cm,供区伤口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修复区外形及口腔与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2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术后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面部畸形。结论 颊部岛状皮瓣是修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18.
胸大肌岛状肌皮瓣改良切取术及其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大肌岛状肌皮瓣的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按缺损的个体化需要而设计皮瓣的形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共修复口腔缺损17例.设计的方法,术前根据颌面部组织获得性缺损或肿瘤的范围与预计术后组织缺损的大小和外形,结合皮瓣血管的走行,设计皮岛的外形,血管包括在肌蒂内,肌蒂范围可据受区组织缺损的量来设计.随访时间为术后1~12个月,评价皮瓣在颌面部的外形.结果:15例皮瓣修复成功,2例皮瓣完全坏死,2例皮瓣外形臃肿、牵拉影响口腔功能.结论: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缺损,进行适形设计是非常安全的,有其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2010-03—2011-06期间,收治的15例口腔癌病灶切除术后所造成的软组织缺损,设计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其中14例皮瓣全部成活,另1例部分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4年,所有患者对术区外观及功能感到满意。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瓣与口腔区邻近、血供可靠、质地柔软、厚度适中、切取方便、制备简单、并发症少,是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面动脉-颏下动脉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面动脉一颏下动脉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病例12例,皮瓣面积最小为5cm×4cm,最大为12cm×6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外形和功能、癌肿复发以及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12例皮瓣均成活,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受区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的颈部活动受限。随访1—5年,均未出现颏下及颌下区淋巴转移及皮瓣内癌肿的复发。结论面动脉一颏下动脉肌皮瓣制备较简易,成活率高,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中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