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蚤莲合剂对DEN所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蚤莲合剂对诱发大鼠原发性肝癌的抗促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以含100ppm的二乙基亚硝胺(DEN)饮水造模,采用蚤莲合剂灌胃给药,观察其对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血清和肝组织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蚤莲合剂对大鼠肝组织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大鼠肝癌形成率相对减少,血清ALT、ALb、ALP、TNF水平及肝匀浆γ-G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免疫组化AFP阳性细胞数也较模型组为少(P<0.05)。结论:蚤莲合剂有明显抑制DEN所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其抑癌作用可能与其护肝、抗炎和控制变异细胞过度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AFP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对31份原有性肝癌癌组织中AFPmRNA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31份肝癌组织有24份(77.4%)检出AFPmRNA,阳性者中有7例同时伴有癌旁肝组织AFPmRNA的表达,此7例患者均伴有明显的肝硬化,肝癌组织AFPmRNA检出率在血清HBsAg阳性组(86.9%)伴有肝硬化组(87.0%)和血清AFP〉30μg/L组  相似文献   

3.
鼠肝脏癌变过程中ALP及其同功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癌发生过程中肝癌特异性ALP的产生与变化,方法:以含有2-FAA(0.05%)饲料饲养SD大鼠制作肝癌模型,对癌变过程中,鼠血清和肝组织ALP和同功酶进行了分析,结果:病理学检查及生化学方法发现,诱癌后鼠肝大量表达出ALP;并引起血中ALP活性的异常;实验组血清总ALP,肝组织总ALP,可溶性及膜结合性ALP均高于对照组(P值〈0.01);后两者的平均比,6周后各组显著升高,在聚丙烯酰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AFP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AF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60例慢性肝炎及50例肝硬变,肝癌患者肝组织中AFP的表达情况,结果:AFP垢表达与慢性炎患者的年龄,性别,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有关,同时肝癌组患者AFP表达显著多于慢性肝炎及肝硬变组,结论:肝组织表达AFP显著者其病变程度较深愈合较差,并可能发展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5.
应用RIA法、分光光度法、Masson氏及Gomori氏染色技术,分组对照观察了软肝合剂和秋水仙碱对四氯化碳中毒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软肝合剂组大风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脂质过氧化物均较秋水仙碱组显著下降( P<0. 05);软肝合剂组大鼠血清 PCⅢ含量非常显著地低于秋水仙碱组( P <0.01);病理改变软肝合剂组显著较秋水仙碱组和模型对照组减轻( P <0.05) ;网状纤维增生程度,软肝合剂组大鼠显著较秋水仙碱组轻( P <0. 05);胶原纤维增生程度,软肝合剂组和秋水仙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5)。提示软肝合剂具有较秋水仙碱强的预防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22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并与血清谷丙酸转 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FP异常 率,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重症肝炎<原发 性肝癌,AFP异常均值:慢迁肝<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 癌AFP升高多>400μg/L,其AST多异常且增高比ALT明显,慢活肝、肝硬化AFP增高在150~ 300μg/L,ALT、AST异常较原发性肝癌明显;ALP增高在原发性肝癌为71%,且幅度较大,其余呈 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增高,慢迁肝则均正常。提示原发性肝癌与AFP升高幅度呈正相关,急性肝炎 和重症肝炎MP为一过性升高,慢活肝和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肝癌特异性GGT的发生及其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肝癌特异性GGT的动态变化及其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化学致癌剂2-FAA(005%)制备鼠肝癌模型,观察肝癌GGT的产生及其肝组织内分布,并对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肝癌特异性GGT区带(HSB)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在实验性鼠的诱癌过程中,鼠肝脏癌变组织中GGT大量表达,出现早并具有胎肝GGT的特点;人血清中HSB的定量检测发现:肝癌组明显高于其他肝病组,肝外肿瘤及正常对照组(P<0001);HSB在小肝癌中的阳性率为75%,在AFP阴性肝癌中为783%。结论研究资料提示HSB的定量检测其临床价值优于HSB的定性分析,且有助于小肝癌和AFP阴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软肝合剂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RIA法,分光光度法、Masson氏及Gomori氏染色技术,分组对照观察了软肝合剂和秋水仙碱对四氯化碳中毒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软肝合剂且大鼠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酶、脂质过氧化物均较秋水仙碱组显著下降(P〈0.05);软肝合剂组大鼠血清PCⅢ含量非常显著地低于秋水仙碱组(P〈0.01),病理改变软肝合剂组显著软秋水仙碱组和模型对照组减轻(P〈0.05);网状纤维增生程序,软肝合剂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合剂提高胶原酶活性逆转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了解复方861合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 制备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给予复方丹参861合剂治疗;观察肝组织,血清胶原酶活性及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在治疗过程中,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而其肝组织活性胶原酶活性(A),肝组织潜在胶原酶活性(L),A/L比值有血清胶原酶活性(S)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 复方丹参861合剂对已形成的肝纤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三甲益肝冲剂预防鼠肝纤维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中药三甲益肝冲剂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以三甲益肝冲剂(冲剂组)灌胃,观察其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并与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和大黄庶虫虫丸预防组(虫丸组)比较.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用RIA法测定,并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统计学处理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冲剂组大鼠血清ALT,AST,Glb,HA,ⅣC及LN均明显降低(P<001),肝纤维化程度降低(P<001).与虫丸组相比,冲剂组大鼠血清HA及LN明显较低(P<005),倍量冲剂组ALT降低(P<005)和HA,LN降低(P<001)有明显差异.结论三甲益肝冲剂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预防作用,其效果优于大黄庶虫虫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的病变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人肝组织TGF-α与PCNA的表达,同时测血清AFP。结果:TGF-α的表达在CAH-B,LC.HCC肝组织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6),PCNA的表达在CAH-B与HC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分别与L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FP值>20μg/L例数在CAH-B与HC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别与L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肝组织上述各指标皆阴性。结论:TGF-α能诱导肝细胞增殖分化,但可被某些因子抑制,致肝组织呈现不同的病理变化。有PCNA表达者其相应血清中AFP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蚤莲合剂(由白蚤体、半枝莲、虎杖、姜黄、黄芪、白术、茯苓、玫瑰花等8味中药组成)对肝硬化和肝癌前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硬化伴癌前病变为模型,观察内容包括病理形态的生物化学指标。结果: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①肝功能指标ALT、ALB等明显改善(P<0.01);②肝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程度明显降低;③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肝组织匀浆γ-GT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降低(P<0.01);④AFP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蚤莲合剂对DEN所致大鼠肝硬化和肝癌前病变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参果粒多糖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参果粒多糖(CPFG)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CPFG按200、400mg/kg给老年大鼠连续灌胃30d,测血清MDA含量,脑和肝组织脂褐质(Lf)含量,皮肤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血清SOD、CAT、GSH-Pa活性。结果CPFG两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血清MDA含量及脑和肝组织Lf含量,明显提高血清SODCAT、GSH-Px活性及皮肤Hyp含量。结论 CPFG可能通过改善  相似文献   

14.
人参果粗多糖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参果粗多糖(CPFG)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CPFG按200、400 m g/kg 给老年大鼠连续灌胃30 d,测血清MDA含量,脑和肝组织脂褐质(Lf)含量,皮肤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血清SOD、CAT、GSH-Px 活性。结果 CPFG 两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血清MDA 含量及脑和肝组织Lf含量,明显提高血清SOD、CAT、GSH-Px 活性及皮肤Hyp 含量。结论 CPFG可能通过改善自由基代谢发挥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的病变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人肝组织TGF-α与PCNA的表达;同时测血清AFP。结果:TGF-α表达在CAH-B,LC,HCC肝组织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NA的表达在CAH-B与HC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分别与L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FP值〉20μg/L例数在CAH-B与HCC线间差异显著性(P〉0.05),分别与LC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及磷脂酶A2与实验性急性肝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磷脂酶A_2(PLA_2)在急性肝衰竭(AHF)时的作用及关系。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及内毒素复制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检测其血清中TNF含量及肝组织匀浆中PLA、活性。结果:AHF组鼠血清中TNF含量及肝组织匀浆中PLA_2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0.05,P值<0.01),PLA_2活性与TNF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NF可能激活PLA_2,后者与TNF所致的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肝癌组织及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作为判断肝癌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指标的可能性。方法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ICAM-1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观察了ICAM-1表达在细胞的定位。以点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患者血清和不同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分析ICAM-1表达与肿瘤生长转移状态、肿瘤特性的关系。结果肝癌细胞ICAM-1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00%),主要分布在细胞膜,正常肝细胞则为阴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及肝良性肿瘤患者(P<005),肝癌伴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肝癌组织中ICAM-1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及正常肝组织(P<001),而与肿瘤大小及有无包膜无关(P>005);转移组肝癌中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两组癌旁组织中ICAM-1表达无差别(P>005)。结论血清及组织中ICAM-1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癌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有可能作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患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R T P C R 加 dotblot法测定血吸虫病患者 P B M C中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作比较,并研究了部分肝脏组织(肝癌患者16 例,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 5 例)中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与 P B M C中水平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中 H A、 L N、 Col ⅠⅤ和 P CⅢ水平,作为衡量肝纤维化活动与否的指标。结果: P B M C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n= 21,126±014),肝硬变患者组(n= 15,205±081)和肝癌患者组(n= 25,183±12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 16,062±040)( P< 005)。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又显著低于肝硬变患者组或肝癌患者组( P< 005),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肝组织与 P B M C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 H A、 Col Ⅳ和 L N 异常组的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 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AFP mRNA与肝癌分期、门静脉癌栓、卫星结节、肿瘤大小、血清AFP浓度及远外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甾式RT-PCR检测78例肝癌患者周围静脉血液中AFPmRNA。结果 35例肝癌患者周围静脉血液中检出AFPmRNA(44.87%)。结论 血液AFP mRNA与肝癌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内卫星结节、肿瘤大小,血清AFP浓度及远处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可能成为判断肝癌术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患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R T P C R 加 dotblot法测定血吸虫病患者 P B M C中 T G Fβ1 m R N A 水平,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作比较,并研究了部分肝脏组织(肝癌患者16 例,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 5 例)中 T G Fβ1 m R N A 水平与 P B M C中水平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中 H A、 L N、 ColⅠⅤ和 P CⅢ水平,作为衡量肝纤维化活动与否的指标。结果: P B M C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n= 21,126±014),肝硬变患者组(n= 15,205±081)和肝癌患者组(n= 25,183±12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 16,062±040)( P< 005)。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又显著低于肝硬变患者组或肝癌患者组( P< 005),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肝组织与 P B M C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 H A、 ColⅣ和 L N 异常组的 T G Fβ1 m R N 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