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 ,它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机 ,贯穿于慢性肝炎的病理过程中 ,因此 ,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有重要意义。现就其机制及应用加以探讨。1 血瘀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机肝为风木之脏 ,喜条达舒畅。湿热是肝炎的主要病因 ,肝炎慢性化的首要条件是病毒在体内的持续存在 ,中医认为病毒属湿热疫毒之邪。当毒邪内侵后 ,因湿性粘滞 ,易阻碍气机 ,导致肝气郁滞 ;湿热相合 ,留恋不去 ,造成病情迁延发展 ,转为慢性 ,致脏腑受损 ,气血失调 ,血行不畅 ,瘀阻脉中 ,形成血瘀证。正如清代叶天士所说 :“初病在气 ,久病入血”,“…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各家学说相继崛起,本文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则略陈管窥之见。一、几种基本治则的指导思想1.毒邪学说:认为乙型肝炎的基本病因是湿热毒邪为患,壅滞于肝则肝失疏泄,留阻于脾则脾失健运。陈氏说慢肝是“湿热余邪未清,湿邪留滞于脾胃,热邪蕴郁于肝胆,导致运化失司,疏泄不利,湿为阴邪,伤人阳气,热为阳邪,伤人阴血,肝藏血,郁热与血相结成淤,因此致残余湿热之邪终于导致机体阳气发生衰退性变化和失调变化。”若“湿热较盛,余  相似文献   

3.
谈谈湿证辨治体会山西中医学院(030024)韩静荣湿为长夏之气,是一种重着阴邪,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于夏季或多雨季节。一、湿证的特点湿邪侵及人体,阻遏气机,留滞经络。故使遍体不舒,头重如裹而痛。湿邪致病常与其他病邪相混合,如湿与寒合为寒湿、湿与热合为...  相似文献   

4.
胃肠病的病机,是指胃肠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湿浊、痰欣、瘀血三者既是胃肠病的病理产物,又是其病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其病机特点及病机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兹就笔者所及,探讨如下。互湿浊困阻胃肠病的形成与湿邪关系甚为密切。湿邪致病,有内外之分,外湿由外受湿邪所引起,内湿指从内生,由脾胃功能减退或失调,不能正常运化,以致湿从中生,困阻脾胃。内外湿邪互相关联,外湿困脾,必致脾失使运;内湿停滞,又常易招致外湿侵袭。如章虚谷所云:“湿土之邪,同气相召,故湿热之邪,始…  相似文献   

5.
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和炎症,若进一步导致纤维结缔组织广泛增生和沉积,就形成肝纤维化。本人运用解毒活血补益法治疗肝纤维化,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浅识于下,请同道指正。 1 毒、瘀、虚是肝纤堆化的病机特点 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毒邪(湿毒和热毒)留恋、肝脉瘀阻及正气亏虐。湿毒之邪易损阳气,湿毒之邪羁留体内,脾之阳气最易受其害,热毒之邪羁于肝胆,肝藏血,肝热即血热,又因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认为脑肿瘤的发病原因不外乎外源病因和内伤病因两个方面 ,外源病因主要是邪毒入侵 ,内伤病因有饮食劳倦、情志失调、久病迁延、素体亏虚等。邪毒入侵机体 ,伤及脏腑、气血、津液 ,又可与病理产物瘀血、痰、湿等互结 ,结滞难化 ,聚积不去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情志失调致气滞血瘀 ,机体的气血阴阳失于平衡 ,以致气血郁结 ,或气滞津停 ,聚湿成痰 ,痰瘀交阻 ,格阻清窍 ;若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则脏腑机能减退 ,抗病祛邪的能力下降 ,病理产物就因此而内生 ,形成了肿瘤发病的病理基础 ,且肾精不足 ,则脑失气养 ,又易引动肝风而变症丛生  相似文献   

7.
0 引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高,危害性甚于乙型肝炎.干扰素(INF)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首选药,但6 mo完全反应率(CR)为45%左右, 持久反应率(SR)仅为20%,且副作用多.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积极探索中医药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法,取得一定进展. 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丙肝的感染多是由湿热疫毒之邪所致,湿热疫毒贯穿于疾病的自始至终.病邪具有湿滞、阴凝、毒聚、阻络、伤气、碍阻的性质.对于感邪之后疾病的演  相似文献   

8.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以长期疲劳为突出表现的慢性疾病.本病自1987年3月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命名以来,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本人通过临床实践,并承蒙导师卢尚岭教授指导,就CFS的中医病机及运用和解法治疗等问题,探讨如次.l病机探析CFS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或反复性疲劳,或极易疲劳,且休息不能有效缓解。据临证观察,引起本病慢性疲劳的病因不外两端,即外感与内伤。感于六淫之邪,病侵半表半里,则少阳枢机不利;病发内伤七情,影响气机升降,致肝木疏泄失司。由此可见,无论外感还是内伤,都可致气机…  相似文献   

9.
中医对丙型肝炎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丙型肝炎病因病机 1.1 阴邪湿毒学说 赵氏报道,慢性丙肝辨证分型主要为肝郁脾虚(50%~60%),依次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未见肝胆湿热。金实通过对比丙肝与乙肝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发现,慢乙肝以湿热中阻多见。而丙型肝炎与之不同,最多见为瘀血阻络,湿热中阻仅占14.1%,17.6%无症可辨。吴氏结合肝活检病理发现88.1%的慢性活动性丙肝为血瘀型,且以血瘀兼脾虚及肝郁多见,单纯肝郁脾虚仅占5%~9%,亦未见有肝胆湿热。陈立华根据丙肝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辨证分型认为:丙型肝炎病毒不同于湿热毒邪,虽然毒邪直入营血,但无斑疹,舌质红绛、神昏谵语、耗血动血等营血热证,因此病因实属阴毒湿邪,具有湿滞、阴凝、聚毒、伤气碍阳等特点。病机是阴毒湿邪径入营血。阴以寒静湿为特点,湿邪重浊粘滞,阻  相似文献   

10.
正陈建杰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肝病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陈师认为患者肝癌术后,有形之邪虽祛,然正气大伤,且湿热癌毒等余邪尚存,病机多为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正气亏虚是肝癌复发的前提条件,而湿热癌毒之邪是术后疾病复发的关键因素。肝癌术后病位虽在肝,但与脾胃关系密切。陈师认为手术治疗易伤正气,脾胃受损,导致其运化失司,湿邪内生,湿、毒之邪博结日久易再形成有形之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慢性乙型肝炎病变发展有快有慢,病情有轻有重,预后有好有坏,临床证候复杂,治疗难易不一,今以个人之见,简述其发病及治疗中之要者如下。 1 病因 乙肝病毒为疫毒之邪,首犯肌肤,人于血分,深藏于肝。肝为五脏之一,脏本藏精气而不泻,若邪伏于肝,则难自净,是以难治。乙肝病毒固为疫毒之邪,但发于外则多表现为湿热,故有称之为湿热疫毒,其与一般湿热之邪不同者,实在于毒之性质迥异,故取一般清热利湿之剂治之,或能取效,但邪留  相似文献   

12.
探讨脾胃病变与中风病病因病机之间关系。脾胃功能减退启动人体衰老,饮食失节、情志劳倦内伤脾胃,脾胃受损,导致气机升降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湿浊内生,湿聚成痰,痰湿交阻,气机逆乱,血行失调,瘀血内生,从而形成湿、痰、瘀、毒、虚中风病的病机病理。  相似文献   

13.
<正>火与气是中医学两个特有的概念名词,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对人体相关的物质基础、功能状态及病理表现的高度概括[1-5]。邵冬珊主任医师从医四十载,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中读经典,究火与气之道,将火、气相关理论证之于实践,在病毒性肝炎的诊疗中屡用不辍,效如中的。1火与气为病的临床证治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有异,发病类型多样[6],邵师基于火与气相关性的理论,在临床上按火气有余、火气不足、火气虚实三个病理类型辨治病毒性肝炎,可谓提纲挈领。1.1火气有余肝炎病毒虽有甲、乙、丙、丁、戊之分,而其病邪性质多为湿热疫毒[7]。急性肝炎、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可归于火气有余的病理类型。此类患者黄疸为其重要的表现,病理为湿热火毒之邪壅滞难解,薰灼肝胆,胆汁疏泄失常,泛溢肌肤而成[8]。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湿热相交,民多病疸”的论述;《丹溪心法》言“五疸不要分,同属湿热。”朱氏认为: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热得湿而愈炽,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主司全身之气机的运行,肝气平和则全身气机运行正常,人即安和无病;若肝失疏泄,则会引起全身气机运行逆乱而导致肝气病,文章旨在探讨,肝失疏泄引起的肝气病及其相关证型、病机、症状、诊断依据、治法方药等。  相似文献   

15.
一、对病因、病机的認識 根据祖国医学內經云:“肝为将軍之官,謀虑出焉。”“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李念莪注云:“胆性刚直,为中正之官,刚直者,善决断,肝虽勇,气急非胆莫断”。这說明了肝胆的密切关系。在五行属性方面,肝为阴木,胆为阳木,肝胆是阴阳表里相对,肝为脏,胆为腑,多因胸襟狭隘,多郁善怒,致肝受邪,郁結则移病于胆,呈現突出的胁痛,或黄疽,且肝为将軍之官,性喜疏泄,肝气不疏,脾运受阻而成胃逆、恶心呕吐,乘現木来乘土之証。因此說明胆石病是由于七情失調的原因,致成肝气郁結。由于胆石病的症状、位置、大小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的反映,它和中医所說的“肝气痛”“胁痛”“胃脘痛”以及黄疸等在临床上似乎有关。中医对“疸病”多是与肝胃脾联系起来分析理解,因为肝与胆为表里,当胆石发作絞痛称之为“肝气痛”“胁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心悸”、“心下悸”之病因病理及证治的探讨,认为其发病亦不外乎虚实二因:本脏虚损致悸者为虚,多为心阳不足、心阴心阳俱虚,气血两虚;水气上泛致悸者为实,多表现为本虚标实,由脾肾阳虚、水气凌心所致。另有邪郁少阳、阳郁不达而致悸,多属实证。其治疗,针对其病因病机,归纳为六法,分别给以补虚泄实,标本同治,对现代临床心系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慢性鼻炎 (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单纯肥厚性鼻炎 )是耳鼻咽喉科防治重点之一 ,由于致病因素很多而确切的病因未明 ,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局部对症治疗为主 ,尚无理想的对因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 ,中医药辨证施治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兹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1.1 感受外邪 外邪壅肺 ,肺失宣肃 ,则致鼻窍窒塞 ;在外邪中 ,因寒邪可郁遏肺气 ,致肺气不宣 ,鼻窍壅塞 ,津液凝滞 ,而表现为鼻塞昼轻夜重、夏轻冬重、受冷空气刺激加重、流清涕等典型特征 ,因而外邪中以风寒之邪为主。如仝氏 [1 ] 认为本病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病机.方法:选择3 000例慢性HBV携带者,分别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辨证分析.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分为10种证型,10种证型及出现频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肾虚型(31.90%)、脾虚型(20.41%)、肝气郁结型(16.92%)、肝胃不和型(8.60%)、肝胆湿热型(7.37%)、肝阴虚型(6.59%)、湿热中阻型(5.96%)、湿困中焦型(4.58%)、肝血虚型(4.05%)、血瘀阻络型(1.55%).肾虚型又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气虚型和肾精不足型,分别占总频次的9.45%、9.38%、12.30%、0.08%,脾虚型又分为脾气虚型和脾阳虚型,分别占总频次的16.28%和4.12%.兼证以肝胆湿热和湿热中阻为主.结论:慢性HBV携带者的最主要中医证型是肾虚型和脾虚型,其病机为疫毒内伏,脾肾亏虚,正气不足,无力鼓邪外出.  相似文献   

19.
论治肝炎五法山西省中医研究院(030021)梁瑞敏榆次印染厂(030600)张俊针对乙型肝炎“毒”、“郁”、“瘀”、“虚”的病理特点和病机转归规律,笔者就自己临床施治五法之体会介绍于下。1 清热利湿解毒法适用于湿热内阻,毒邪蕴结证。乙肝病因责之于毒性...  相似文献   

20.
历史悠久的中医中药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卓越的贡献,而且对世界也有深远的影响。然而事物存二重性。用药准确适时,方能奏效,若运用中药不当,则患药邪病。药邪者为严重付作用或中毒耳。药能治痰,老少皆晓,药赤能致浊,这就非众所周知了,中医认为:疾病产生是由人体阴阳失去平衡的反映;故以用药性之偏性来调理人体之阴阳,临床一旦用药失当,直接致病称药邪。早在(巢氏病源)评述了用药失当所致严重证候,强调“合和药汤”,自有限制,以防药邪。而宋《圣济总录》则综合列述临床用药失误所致中毒情况。尽管古人在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