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方法(1)用胰蛋白酶和EDTA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纯化人表皮干细胞,以含表皮生长因子、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液等组成人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克隆形成率。(2)将培养人表皮干细胞接种于制备的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治疗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3)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A、B、C组分别用含表皮干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含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和单纯脱细胞真皮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D组用创面空置为对照。观察创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增殖稳定,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角质细胞对照组(P〈0.05)。移植后A组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B、C、D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真皮多能干细胞对皮肤创面神经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真皮多能干细胞对皮肤创面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真皮多能干细胞,以血浆为法载体构建移植物;60只裸鼠背部制作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A组)、单纯血浆支架组(B组)和空白组(C组),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后第1、2、4、8周取材,免疫荧光检测表皮下及真皮层PGP9.5的表达,以此反映皮肤神经再生情况.结果:A组、B组、C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6±1.5)d、(19±2.0)d、(20±1.5)d;A组愈合时间早于B、C组(P<0.05).A组创面愈合后第1、2周表皮下及真皮层PGP9.5荧光密度高于B、C组(P<0.01);B组第2周真皮层和第4周表皮下PGP9.5荧光密度高于C组(P<0.05).结论: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复合血浆移植后,在加快皮肤创面愈合的同时可促进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异体异种皮肤移植局部免疫与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情况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并移植修复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和局部皮肤组织白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接种到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表皮干细胞组、角质细胞组用含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脱细胞真皮组移植单纯脱细胞真皮;对照组创面空置.观察刨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各组分别于术后7d在部分创而取材观察组织形态和白细胞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结果与结论:含表皮干细胞的人工皮肤移植后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角质细胞组明显缩短.白细胞介素10在各组均有表达,其中表皮干细胞组表达最强,角质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最弱.肿瘤坏死因子α在各组也均有表达,其中角质细胞组表达最强,表皮干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较弱.说明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有效促进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创面修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其取得较好效果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人表皮干细胞和猪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取环状切除后幼儿包皮(家属知情同意)用中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混合消化液消化,收集细胞,接种在已包被Ⅳ型胶原的培养皿中,快速黏附,保留快速黏附细胞继续培养,培养体系为低钙高糖DMEM培养基,待融和状态时,再次消化,离心收集细胞,再次经过Ⅳ型胶原快速黏附,保留黏附细胞,培养20d左右,用作构建表皮干细胞并进行细胞鉴定。②将第2代细胞接种于铺好Ⅳ型胶原的猪无细胞真皮上,每3天换液。10d后将其转移至不锈钢网架上,行气液界面培养5d左右,构建复合皮。③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2组。于动物背部尾侧正中作2.5cm×2.5cm的全层皮肤至肌筋膜的切除。实验组10只创面覆盖表皮干细胞构建的复合皮移植物,对照组10只覆盖无细胞真皮移植物。④移植后7,10,14,21和35d,两组动物均活检取材,进行创面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鉴定等。结果: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扩增及鉴定:在扩增的细胞拟接种于无细胞真皮前,进行角蛋白19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以流式细胞术进行α6、CD71鉴定。经胶原Ⅳ黏附的细胞培养后形成较大集落,拟接种的种子细胞中α6briCD71dim细胞占总细胞的(39±7)%;鼠抗人角蛋白19阳性细胞率为(53±6)%。②组织工程皮肤的建立结果:表皮干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上1d后,细胞便贴壁并开始生长增殖,8d左右透过间隙见无细胞真皮上表皮干细胞渐增殖融合成片;2周时无细胞真皮表面可见菲薄皮片状生长的细胞膜片物。复合皮组织学检查可见无细胞真皮表面覆盖多层融合的表皮层细胞,无细胞真皮内细胞成分去除完全。③创面愈合情况:术后2周,实验组移植物成活,创面上已上皮化,移植物柔软,而对照组无细胞真皮表面未上皮化,较干燥,色暗、触之较硬,两组创面均未见明显收缩。4周,实验组创面愈合,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对照组无细胞真皮干燥脱落而创面暴露,创面收缩明显,创面边缘因自体表皮细胞爬行而缩小创面。④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组2周时创面已全部上皮化,但细胞分层少;3,4周表皮层分化良好,多层结构,真皮纤维内见成纤维细胞长入,见少许炎症细胞,大鼠自体正常皮肤见毛囊及毛发结构。对照组2周创面尚未上皮化,无细胞真皮干燥变性,3,4周后创面仍未愈合,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实验组愈合创面抗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型抗原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证明新生表皮由移植的人表皮细胞形成。而对照组阴性。实验组愈合创面广谱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整个表皮层细胞胞浆染呈棕黄,为阳性反应。结论:利用体外纯化扩增的表皮干细胞及制备的猪脱细胞真皮可体外联合构建具有复层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该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修复动物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5.
背景:烧伤、慢性创面等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创面修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表皮干细胞和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可为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低频电磁场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物理刺激在创面修复中已被认为较佳的方法。目的:探讨低频电磁场在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促进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乳鼠表皮干细胞,用5-溴脱氧尿核苷进行标记,成功转染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后,移植于昆明小鼠全层缺损创面。建立全层缺损创面小鼠模型,分别进行表皮干细胞移植,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外加低频电磁场干预。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9,16天,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创面收缩率优于其他各组(P〈0.05)。移植后第9天,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显示,各组组创面中均有5-溴脱氧尿核苷阳性细胞分布。移植后第16天,Westernblot检测显示,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和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创面组织中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高于表皮干细胞移植组(P〈0.05);移植后第16,30天,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的创面组织上皮化现象较明显。结果证实,低频电磁场有促进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修复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组织工程皮肤的血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组织工程化皮肤移植后常因缺乏足够的血管化而导致低灌注和缺血损伤.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将血管生成调控因子摹因导入目的细胞,使其表达某些调控因子,进而利于血管生成.目的:观察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基因治疗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11在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试验者取自临床骨髓穿刺检查骨髓正常的患者.pShuttle-CMV/VEGF165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菌种由武汉协和医院郜勇博士惠赠.16只新西兰大白兔用于皮肤缺损模型的制作,分为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真皮支架材料组进行移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pShuttle-CMV/VEGF165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兔背部两侧制备2 cm×2 cm的正方形全层皮肤缺损3个,并分别以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含细胞的真皮支架材料植入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局部组织微血管密度变化及移植物成活率.结果:术后7 d,3组创口周围皮肤均无明显红肿及炎症反应,移植物与创面接触紧密,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可见部分真皮泛红,真皮支架材料组不明显,术后3周创面基本愈合,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创面的毛细血管密度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真皮支架材料组明显增高(P<0.01),14 d时3组中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血管密度仍最高,但3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二三周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物成活率最高(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和促进局部血管再生,促使新的毛细血管从创面长入移植的组织工程皮肤,从而促进组织工程皮肤的早期血管化及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背景:丝素蛋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丝素蛋白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应用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复合丝素蛋白材料培养。建立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材料复合物,细胞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移植丝素蛋白材料,空白组不作处理。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空白组术后8周仍可见坏死组织,且瘢痕挛缩明显;细胞组与空白组愈合情况相近。对照组术后8周未愈合,有少量瘢痕形成,与周围皮肤融为一体。实验组术后4周创面无明显瘢痕形成,术后8周愈合良好。②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术后4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带有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位在重建的表皮和真皮组织中,术后8周创面愈合良好;细胞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少量带有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在。表明丝素蛋白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可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8.
复合人工皮肤修复猪全层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刚  王永满  孙拥新  冯玉柱  高潮  李春梅  姜海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3924-3926,T001
探讨复合人工皮肤在修复中国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16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于背部正中分别切除全层皮肤至深筋膜的3个创面,3个创面以数字表法分成复合皮移植组(实验组),刃厚皮移植组(对照组1)及全厚皮移植组(对照组2),术后定期留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在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逐步增殖、分化、发育形成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结论:表皮细胞悬液与脱细胞真皮基质重组的复合皮由于含有真皮与表皮双层结构,其组织学形态与超微结构与天然皮肤极为相似;通过表皮细胞培养可扩大皮源,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提供了皮源。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人工复合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者的治疗,解决了自体供皮不足上映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报道用烧伤大鼠血清作为诱导剂可以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单独或与必要的诱导剂组合移植修复皮肤创面缺损与重建表皮。方法:无菌环境取大鼠骨髓,选取贴壁细胞用L-DMEM培养液培养至第4代,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20%烧伤大鼠血清 DMEM-F12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表皮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将Wistar大鼠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为3组,将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含有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单次涂布到烧伤大鼠模型创面上,以未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做对照,观察再生皮肤创面收缩率及表皮层细胞与皮肤附件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 h后少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形态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16 d时细胞贴满瓶底,呈鱼群样或网状排列,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加入20%烧伤大鼠血清的DMEM F-12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形态渐变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经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证实已分化为表皮细胞。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移植还是与必要的诱导剂组合移植其皮肤的修复与再生情况均超过大鼠皮肤自然愈合,且不仅皮肤再生快,而且皮肤附件如毛囊等的再生也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初步推断间充质干细胞参与了表皮和皮肤附件毛囊的重建,从而改善皮肤愈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创面中向皮肤腺上皮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目前已证实其在急性创面中能够向皮肤组织细胞转化,但在糖尿病创面中的分化报道甚少.目的:观察糖尿病创面皮肤微环境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三四代细胞行5-BrdU标记.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2周后在模型鼠背部制作圆形创面,取密度为1×10~9 L~(-1) 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注射于创面边缘,分别于细胞移植后2,3周切取创面中央再生组织制备切片,行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各层,部分阳性细胞位于皮脂腺及腺导管上皮中;连续切片中BrdU阳性细胞同时也表达角蛋白,以腺导管上皮多见.提示在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皮肤附属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合人工皮肤在修复中国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16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于背部正中分别切除全层皮肤至深筋膜的3个创面,3个创面以数字表法分成复合皮移植组(实验组),刃厚皮移植组(对照组1)及全厚皮移植组(对照组2),术后定期留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在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逐步增殖、分化、发育形成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结论:表皮细胞悬液与脱细胞真皮基质重组的复合皮由于含有真皮与表皮双层结构,其组织学形态与超微结构与天然皮肤极为相似;通过表皮细胞培养可扩大皮源,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提供了皮源。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人工复合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者的治疗,解决了自体供皮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皮肤慢性溃疡处注射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皮肤的再生和重建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6—8周龄SD大鼠17只,取其中1只大鼠,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取传至第3代细胞,移植前48h行DiI荧光标记。剩余16只大鼠麻醉后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于其背部脊柱两侧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随机分为4组。A组局部注射异体BMSC悬液联合PRP治疗,B组局部单纯注射异体BMSC悬液,C组局部单纯注射PRP治疗,D组局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14d采集标本观察结果。采用大体观察、苏木素一伊红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具有成脂、成骨、成神经分化潜能。在治疗后7、14d,A、B、C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D组,A组愈合时间比B、C组缩短。组织学观察发现A组新生真皮相应时间点的厚度、血管和胶原纤维均明显多于其他3组。结论在皮肤慢性溃疡处联合应用异体BMSC和自体PRP,能加速真皮的修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法制备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及创面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分别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使用DispaseⅡ/TritonX-100(中性蛋白酶/曲拉通)和高渗盐水/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两种方法去除猪表皮及真皮中的细胞成分,分别得到猪脱细胞真皮基质Ⅰ和Ⅱ。63只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分别使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Ⅰ 自体刃厚皮及猪脱细胞真皮基质Ⅱ 自体刃厚皮覆盖,术后观察移植物成活率和植皮区收缩率,同时取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与单纯自体刃厚皮移植相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分别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的移植物成活率和植皮区收缩率差异无显著性,组织学观察显示复合皮上皮化良好,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基底膜结构完整。两复合皮组术后第6周移植物成活率与自体刃厚皮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第4周开始两复合皮组移植物收缩率明显降低。结论两种方法制备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皮复合移植都能很好地修复全层皮肤缺损,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急性外伤性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改善皮肤移植的功能和形态,提高急性外伤性皮肤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自制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于23例(26次)外伤性皮肤缺损的创面上,观察其成活率和创面愈合后的质量,3例再次手术病人留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复合皮移植后的皮片成活率为100!例24次;余2例2次为90%成活,植皮区光滑平整,供皮区无瘢痕增生,组织学检测提示复合皮血管化明显,胶原排列有序,表皮一真皮连接结构紧密,未见急性和慢性排异反应。结论 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能改善外伤性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皮肤质量,优于单纯自体皮移植。  相似文献   

15.
背景:要实现组织工程皮肤生物学功能重建,应从重建功能正常的真皮入手,使之成为汗腺、血管、神经和脂肪再生的场所.目的:以真皮多能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真皮再生模版,观察其移植后的成活状态.设计、时间及地点:单因素设计,重复观察,于2006-01/06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山大学动物中心进行.材料:6周龄BALB/c裸鼠10只,由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人皮肤多能干细胞来源于接受瘢痕整形手术患者的正常皮肤,由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整形科提供.人O型血浆为大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方法:取10 mL人O型血浆,与生理盐水、氨甲环酸混匀后,添加1×105个经5-Brdu标记的人皮肤多能干细胞克隆,振荡致细胞团均匀分布在血浆中,再滴加氯化钙,放置37℃培养箱30 min后成凝胶状,然后加入含胎牛血清、B27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四五天细胞融合成片,吸干凝胶表面水分,使之成膜状,即为真皮模版.裸鼠麻醉后,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然后植入真皮模版,覆盖创面.主要观察指标:真皮模版移植后观察血管化程度,创面上皮化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模版中5-Brdu标记干细胞的成活状态.结果:人皮肤多能干细胞在血浆中增殖良好,真皮模版为白色生物膜,厚(500±254)μm,真皮模版中部分细胞仍表达nestin.真皮模版植入后,第3天模版下有少量的血管生成,第9天大量细胞迁入模版中.创面上皮化后第1,3周,皮肤组织的表皮和真皮中均可见大量5-BrdU阳性细胞分布.结论:人皮肤多能干细胞接种于血浆中构建的真皮模版移植后,能较快血管化,且真皮模版干细胞在受体组织中能成活下来.  相似文献   

16.
背景:干细胞是动物和人的一种特殊功能的细胞,存在于多种组织之中,其大部分分化成各种特定组织器官,一部分保持干细胞状态,以备组织修复之用。有研究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烧伤创面,用以诱导皮肤干细胞的增生和活化,以达到治疗烧伤的目的。目的:观察采用体外培养干细胞培养液滴注于豚鼠皮肤重度缺损局部对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情况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空白对照实验。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材料:成年健康豚鼠14只,体质量300~350g,雌雄不限。方法:实验于2003-03/09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取10豚鼠,经颈部放血处死,提取骨髓,经过培养制成单细胞悬液备用。将14只豚鼠制成两侧重度皮肤损伤模型。随机选取10只豚鼠,其中一侧滴加干细胞培养物(干细胞组),而另一侧滴加培养液(培养液组);剩余4只动物不做任何治疗,作为空白对照组。3d后,每两天用透明有机玻璃置创面上方,描画其形状,观察创面情况,并将其图形复制到透明玻璃纸上,在直角坐标纸上精确查出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速度。主要观察指标:大体观察各组豚鼠创面愈合情况及平均愈合时间和速度。结果:14只豚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豚鼠创面愈合情况:3d时,干细胞组创面干燥,无明显渗出,在创面底部有一层膜状物质,与纱布粘贴比较牢固,敷料不易脱离;培养液组创面情况与干细胞组基本一致,但无膜状物质形成,敷料易脱离;空白对照组动物创面炎症明显。②各组豚鼠创面愈合时间:干细胞组明显少于培养液组和空白对照组[(12.45&;#177;2.18)d比(26.29&;#177;1.38)d和〉30d,P〈0.05]。③各组豚鼠创面愈合速度:干细胞组明显快于培养液组和空白对照组[(40.42&;#177;2.14)mm^2/d比(15.53&;#177;5.22)mm^2/d和(10.27&;#177;4.57)mm^2/d.P〈0.051。结论:利用同种异体动物干细胞培养物进行皮肤表面滴注修复其损伤创面,干细胞能够在创面上生长,并向皮肤细胞转化,促进创面皮肤修复,用于皮肤重度缺损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异种 (猪 )无细胞真皮支架与自体微粒皮加同种异体皮复合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4 8只 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分别行异种 (猪 )无细胞真皮支架与自体微粒皮移植(复合皮组 )和单纯微粒皮移植 (对照组 ) ,术后定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行创面愈合率和收缩率的计算 ,同时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复合皮组的创面愈合情况良好 ,未见明显挛缩 ,皮肤弹性较好 ,两组异体皮成活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相近 ,但是复合皮组创面收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复合皮组上皮化良好 ,胶原纤维排列有序 ,基底膜结构完整。结论 异种 (猪 )无细胞真皮支架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能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8.
混合型皮肤替代物的构建及移植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肖仕初  夏照帆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360-3361,I002
目的:构建含自体表皮细胞和异种表皮细胞的混合型皮肤替代物,并用于移植封闭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方法:以无细菌真皮基质为载体,将Balb/c小鼠的表皮细胞(自体表皮细胞)和人表皮细胞(异种表皮细胞)按1:1比例混合后种植于无细菌真皮基质表面,经体外培养后形成含表皮细胞层的皮肤替代物,然后移植于Balb/c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移植效果。结果:皮肤替代的移植于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后,可封闭创面,新生皮肤基底膜结构较完整,抗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染色阳性。移植后人表皮细胞随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减少并最终被小鼠自体表皮细胞替代。结论:含自体表皮细胞和异种表皮细胞的混合型皮肤替代物可封闭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望节省自体皮源,缩短体外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大鼠皮肤组织块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后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和单纯BMSCs对创面愈合的影响进行比较,观察是否能加快创面愈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背部皮肤和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大鼠BMSCs进行共培养,12只大鼠共72个创面,每只大鼠背部从头至尾分为皮肤组织块+BMSCs共培养组(A组),单纯BMSCs组(B组),无菌PBS对照组(C组),每组2个创面沿脊柱对称分布。观察伤后3、7、14、21 d的创面情况,并用统计学、免疫组化方法对创面修复情况进行探讨。结果统计学分析3组之间的创面愈合速度是有差别的,其中A组的创面愈合速度是最快的,B组次之,C组最慢。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细胞A组最多,B组居中,C组最少。整合素Integrinβ1阳性细胞表达A组最少,B组居中,C组最多。结论和皮肤组织块共培养的BMSCs较单纯的BMSCs能够更快地向皮肤组织细胞分化,并且更好地促进创面的修复和愈合。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具有强大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近期研究表明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是导致其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目的:观察表皮干细胞在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表皮干细胞,并以BrdU标记.建立糖尿病SD大鼠创面模型,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表皮干细胞组创面移植羊膜负载BrdU标记的表皮干细胞;羊膜组创面移植羊膜;空白对照组创面未给予干预.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创面愈合组织中BrdU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平均值.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组治疗后7d创面缩小明显,治疗后14 d创面基本愈合,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羊膜组、空白对照组 (P < 0.01).表皮干细胞组创面及新生表皮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而另两组皮肤创面组织中始终未见BrdU阳性细胞.各组创面组织中可见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表达,但表皮干细胞组的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平均值与羊膜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证实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与创缘表皮移行、创面的上皮化有直接关联,可有效促进其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