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_2(PGE_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超前镇痛的机制。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安慰剂对照组(C组)。采用双盲法分别于气管插管后(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10 ml)或脂肪乳剂10 ml。术毕两组均静脉输注芬太尼0.2μg·kg~(-1)·h~(-1)术后镇痛。于麻醉诱导前(T_1)、手术2 h(T_2)、术毕(T_3)、术后2 h(T_4)、术后24 h(T_5)、术后48 h(T_6)采中心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PGE_2浓度和血清TNF-α、IL-6浓度。记录术后24、48 h VAS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F组术后24 h及48 h 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T_1相比,F组T_(2-6)时β-EP、PGE_2及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TNF-α水平升高(P<0.05),C组围术期PGE_2、IL-6及TNF-α水平均升高(P<0.01),β-EP T_3、T_4时升高、T_6时降低(P<0.05)。与C组比较,F组围术期PGE_2、IL-6及TNF-α水平降低,T_6时β-EP升高(P<0.01或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通过抑制PGE_2、TNF-α及IL-6的产生,减轻开胸手术患者中枢性敏化作用,产生了确切的超前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上腹部手术患者伍用右美沙芬行静脉术后镇痛对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诱导前静注右美沙芬20 mg,术后镇痛伍用右美沙芬5 mg/d;B组,仅诱导前静注右美沙芬30 mg;C组,空白对照组。于术前、术毕、术后4、24 h分别测定血浆β-EP水平,记录术后4和24 h的VAS。结果术后4 h A、B组β-EP水平明显低于C组,术后24 h A组较B、C组显著偏低。VAS结果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结论右美沙芬抗中枢敏化所致超前镇痛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状态,降低应激水平;右美沙芬静脉维持用药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效果优于单次用药。  相似文献   

3.
皮下自控镇痛(PCSA)操作简便易行、效果满意,在临床上时有应用。其能否有效抑制病人术后的应激反应,尚缺乏临床依据。本文通过对剖腹胆囊切除术后使用PCSA或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皮质醇、β-内啡肽变化的观察,探讨PCSA和PCEA对术后应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能有效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本研究旨在观察前列腺摘除术后PCEA治疗对病人血浆 β 内啡肽 ( β EP)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择期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4 0例 ,ASA均在Ⅱ~Ⅲ级 ,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年龄 ( 68 9±5 7)岁 ,Ⅱ组年龄 ( 67 3± 7 8)岁。方法 两组均选L2~ 3间隙硬膜外阻滞 ,术中局麻药为1 4 %~ 1 6%利多卡因 ,平均用药量 ( 18 2± 3 6)ml,麻醉效果满意。Ⅰ组为对照组 ,术后根据病人情况肌注哌替啶镇痛 ;Ⅱ组留置硬膜外导管 ,手术结束开始PCEA治疗 ,负荷量为 4ml,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应用于尸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排斥(AR)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NT)导致DGF的127例临床资料,其中应用PGE1治疗56例(PGE1组),未用PGE1者7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出现DGF后的透析治疗时间、肾功能恢复情况、彩超的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I)及6个月内AR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GE1组透析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移植肾的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RI及6个月内AR发生率低(P<0.05).结论PGE1有利于尸体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并能降低A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术后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及血压的变化,探讨术后镇痛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胆囊结石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术毕A组接电子镇痛泵,配方为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0.01mg/kg+格拉司琼3mg,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抽静脉血测ET-1、NO、6-Keto-PGF1α血浆浓度。结果A组术后血压平稳,与术前比无明显变化。B组术后24h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术前分别升高了16.5%、15.9%。A组和B组ET-1浓度在术后24h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但B组升高更明显(A组为29.2%,B组为77.0%,P〈0.01);术后24hA组和B组NO浓度较术前分别降低了33.3%和60.0%,6-Keto-PGF1α浓度分别降低了20.3%和42.0%(P〈0.01)。A组术后出现心绞痛及心电图心肌缺血1例,B组6例。结论术后镇痛可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引起的舒缩血管物质分泌失衡状态,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α-亚麻酸对草酸钙结石鼠前列腺素E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在尿结石形成中的作用以及α-亚麻酸对前列腺素E2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成石组、苏子油组、葵花籽油组。所有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空白对照组随后7周均饮用自来水。成石组前4周饮用自来水,后3周饮用诱石剂水,每日自来水2g/只灌胃1次。苏子油组7周内每日以苏子油2g/只灌胃1次,饮水同成石组。葵花油组7周内每日以葵花油2g/只灌胃1次,饮水同B组。8周后检测大鼠24h尿总钙、尿总镁、尿草酸、肌酐和各组大鼠尿前列腺素E2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和苏子油组尿总钙明显低于成石组。尿总镁、尿草酸对照组明显低于成石组,苏子油组、葵花籽油组、成石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尿肌酐对照组、苏子油组、葵花油组显著低于成石组。24h尿前腺素E2水平苏子油组、对照组显著低于成石组。葵花籽油组与成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成石组、苏子油组、葵花籽油组前列腺素E2水平与尿总钙含量成正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素E2可能参与并促进了尿结石的形成,α-亚麻酸可能通过抑制肾前列腺素E2的产生而抑制尿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8.
重型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β-内啡肽(β—EP)含量及动态变化与伤情呈对应关系,并能反应患者的预后。江基尧等研究表明,应用亚低温治疗患者预后明显改善,显著减少脑损伤的死残率,但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仍待研究。本研究对重型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持续亚低温治疗,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内啡肽动态值,观察其对患者血浆β—E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价值和作用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Ⅱ组为罗比卡因复合吗啡组。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2h(T1)、24h(T2)、72h(T3)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IL-6水平。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与麻醉前比较,Ⅰ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水平各时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1、T2时的CD3+、CD4+、IL-2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PCEA效果良好,对免疫的抑制作用较轻,适合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髋置换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全髋置换术后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术后静脉镇痛(PCIA)组(B组)、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组(C组)。观察患者术后8、12、24及48h的镇痛效果,记录术前(T1)、术毕(T2)、术后24h(T3)及术后48h(T4)的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的变化。结果 T2~T4时A组的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1时(P<0.05或P<0.01)。T3时B、C组内皮素(ET)、心房利钠肽(ANP)显著低于A组(P<0.05或P<0.01),T4时C组ET明显低于A组,B、C组ANP仍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T3、T4时C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PCEA及PCIA均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应激激素水平,而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对高龄高血压患者镇痛效果更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静脉或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对福尔马林致痛家兔外周血β-内啡肽(β-EP)和氧自由基(OFR)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1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三组(n=6):静脉镇痛组(A组)、硬膜外镇痛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家兔均予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0.5 ml致痛,致痛后A组和B组分别经静脉和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0.46 μg/kg和0.64 μ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注药后5、10、15、20、25、30、35、40、45 min家兔的疼痛评分;检测致痛前(T0)、注药后10、20、40 min、2、8、24和48 h(T1~T7)血清中β-EP含量;根据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评估OFR水平.结果 与T0时比较,β-EP含量在A、B组T2~T7时、C组T1~T7时均升高(P<0.05),MDA含量在T1~T7时A、B组降低,C组升高(P<0.05);与C组注药后相应时点比较,A、B组疼痛评分,血清β-EP和MDA含量均低于C组(P<0.05).结论 静脉或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可有效抑制福尔马林致痛家兔β-EP含量和OFR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不同时点用于颅脑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麻醉前10min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术毕时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未施行镇痛。三组术后均未行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2、6、12、24h记录镇痛评分(VAS评分)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24h满意度和不良反应;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h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β-内啡肽和胃泌素浓度。结果 A、B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24h时明显低于B组(P<0.05),A组24h满意度最高。B、C组术毕后各时点血浆β-内啡肽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5);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各时点胃泌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的术后镇痛,术前使用可有效减少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生成,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术后疼痛显著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效的术后镇痛能缓解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并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但术后镇痛药物及镇痛方法亦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目的 综述不同镇痛药物及镇痛方法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内容 探讨不同镇痛药物及镇痛方法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及长期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趋向 需要大量临床研究来阐明术后镇痛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4.
围术期镇痛对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创伤后局部组织损伤产生炎症介质,包括PGs,细胞因子等,它们释放人血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炎症介质还可产生疼痛或痛觉增敏。围术期镇痛应该采用多种药物、方法的多模式镇痛,其中局麻药硬膜外镇痛具有较重要的作用,结合阿片类镇痛药、NSAIDs、超前镇痛等,通过抑制交感活化及炎症介质产生等机制对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术后恢复及结局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吗啡、芬太尼、曲马多术后镇痛对病人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的影响。方法 15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三组:M组(吗啡组);F组(芬太尼组);T组(曲马多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1、3、24h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2水平。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M组病人术后各时点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F组在各时点明显升高(P<0.05),T组术后1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h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达到更高水平(P<0.01)。结论 吗啡、芬太尼、曲马多均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与吗啡抑制IL-2分泌相反,芬太尼和曲马多可明显增强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IL-2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术后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围术期应激反应包括神经、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和转归。术后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现就应激机制、应激评估指标及术后镇痛方法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等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浆皮质醇(Cor)、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E组)和自然分娩组(C组)。分别于镇痛前(T0)、宫口开全时(T1)、胎儿娩出时(T2)、产后24h(T3)、72h(T4)采肘静脉血,放免法测血浆Cor、TXB2和6-Keto-PGF1α水平;计算TXB2/6-Keto-PGF1α(T/K)比值,观察产后2和24h产妇出血量。结果E组镇痛前后各时点血浆Co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点的血浆Cor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C组的TXB2、6-Keto-PGF1α和T/K比值在T1~T3时点与T0时点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但E组在此三个时点的这三项指标均未明显升高,且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抑制产妇血浆Cor水平上升,降低血浆T/K比值,对改善产妇的血液高凝状态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肌腱损伤后周围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及体外牵伸载荷条件下肌腱细胞产生的PGE2均升高,通过观察外源性PGE2对兔跟腱胶原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与肌腱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取健康3~4月龄日本短耳兔24只,体重2.0~2.5 kg,雌雄不限;根据PGE2注射剂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n=12):低剂量组(50 ng)和高剂量组(500 ng)。随机选择一侧后肢跟腱中部经皮注射0.2 mL对应剂量PGE2,对侧对应部位注射0.2 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每周注射1次至处死。注射4、8周后两组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大体观察跟腱情况后,取双侧跟腱HE染色观察细胞结构、基质形态,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肌腱组织的胶原变化并定量分析Ⅰ、Ⅲ型胶原含量,透射电镜观测胶原纤维密度及直径。结果 HE染色示两组实验侧均出现胶原纤维结构破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示4、8周时两组实验侧Ⅲ型胶原纤维均较对照侧增加,Ⅰ型胶原减少(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实验侧Ⅲ型胶原纤维增加,Ⅰ型胶原减少,Ⅲ/Ⅰ型胶原比值增高(P<0.05)。透射电镜示两组4、8周时实验侧单位面积内总胶原纤维横截面积所占百分比均较对照侧降低,直径>100 nm的纤维比例均较对照侧降低,直径<100 nm的纤维比例均增加(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实验侧单位面积内总胶原纤维横截面积所占百分比更低,直径>100 nm的纤维比例均明显降低,直径<100 nm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重复注射PGE2能导致兔跟腱Ⅰ型胶原减少,Ⅲ型胶原增多,Ⅰ/Ⅲ型胶原比例倒置,单位面积总胶原纤维密度降低,直径变细,可能与肌腱病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