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 L6)及癌胚抗原( C E A )对老年人结核性及肺癌胸膜转移所致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 L I S A )及放射免疫分析法( R I A )检测了老年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38 例及肺癌胸膜转移 40 例胸液及血清 I L6、 C E A 水平。结果 结核组胸液 I L6 水平及 I L6 胸液/血清比值显著高于肺癌组( P< 001, P< 005),而肺癌组胸液及血清 C E A 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组( P< 0001, P< 001)。结论 联合检测胸液及血清 I L6、 C E A 水平对结核及肺癌胸膜转移所致胸腔积液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析一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高血压(EH)组39例,正常对照(NC)组41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ngⅡ、ET,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NO。结果EH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ET均高于NC组(P分别<0.05和<0.01),NO低于NC组(P分别<0.05和<0.01)。除血浆ET和NO外,各指标改变EHⅡ期较Ⅰ期明显(P分别<0.05和<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EH组平均动脉压(MAP)与血浆及淋巴细胞中AngⅡ、ET呈正相关,与NO负相关(r分别=0.67,0.81,P均<0.01);EH组血浆和淋巴细胞中NO与AngⅡ、ET均呈负相关(r分别=-0.651,-0.725,P均<0.01)。结论淋巴细胞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比血浆更为敏感,与MAP相关性更好,AngⅡ、ET和NO三者分泌失平衡,是EH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酮症(DK)及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DK或DKA患者99例,其中ALT及AST均异常升高11例(A组),单项ALT异常升高13例(B组),肝功能正常75例(C组),对以上各组患者的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尿素氮(BUN)、血糖(BG)和血浆渗透压(OSM)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的CO2CP明显低于C组(P<001,t=633和t=643),而BUN则明显升高(P<001,t=361,AvsC;P<001,t=435,BvsC),A组的BG(P<005,t=284)和血浆OSM(P<005,t=310)水平也显著高于C组,而B组患者的BG及血浆OSM与C组比较无差异;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CO2CP明显降低(P<002,t=271),BG(P<005,t=289)和血浆OSM(P<005,t=236)明显升高.此外,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转氨酶异常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型糖尿病患者(P<005,χ2=438).结论酸中毒和脱水是导致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患者肝损害的重要因素,酸中毒及脱水程度与肝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者痰液中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痰液中一氧化氮( N O) 代谢终产物———亚硝酸盐/ 硝酸盐( N O2/ N O3) 测定在哮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 Griess 重氮法测定45 例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哮喘患者及15 例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痰液、血清 N O2/ N O3 含量,同步测定哮喘患者痰液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 C P) 水平及肺通气功能。结果 哮喘轻、中、重度发作期患者痰液 N O2/ N O3 中位数浓度( 分别为131 μmol/ L、136 μmol/ L) 与缓解期组(85 μmol/ L) 及正常对照组(63 μmol/ L)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慢支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痰液 N O2/ N O3 水平(33 μmol/ L) 与各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缓解期及发作期哮喘患者痰液 N O2/ N O3 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 E V1 占预计值% )间呈显著负相关(r 分别= - 0587 、- 0485 , P 均< 005) ;而痰液 N O2/ N O3 与 E C P 间呈  相似文献   

5.
腺苷脱氨酶及其同工酶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49例结核性胸膜炎,17例癌性胸膜炎和12例腔漏出液患者血清和胸水腺苷脱氨酶(ANA)活性和同工酶。结果表明:结核性胸水ADA活性显著高于非结核性胸水(P<0.01);结核性胸水患者ADA胸水/血清比值>1,而非结核性胸水患者则<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核性胸水ADA同工酶Ⅲ相对百分活性显著高于非结核性胸水(P<0.01)。提示这三项指标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人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人血清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应用比色法测定了30例正常人和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清NO水平,其中50例高血压病人在应用卡托普利、苯那普利或硝苯地平治疗6周至8周后,复查了血清NO的浓度。结果高血压病人血清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Ⅱ期病人明显低于Ⅰ期病人(P<0.05),经卡托普利或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硝苯地平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体内NO水平显著降低,卡托普利或苯那普利治疗后NO水平明显升高。提示NO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探讨一氧化氮(NO)与高血压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重氮法检测5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和36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O浓度的变化。结果(1)高血压患者NO浓度(14.91±2.18μmol/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地降低(P<0.01);降压治疗后高血压患者血浆NO浓度有明显地增高(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高血压患者血浆NO浓度Ⅰ期最高,Ⅱ期居中,Ⅲ期最低,各期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7.58,P<0.01)。(3)重度患者血浆NO浓度明显地低于轻度、中度患者(P<0.01);中度明显低于轻度(P<0.01)。(4)并发心力衰竭组血浆NO浓度明显低于无心力衰竭组(P<0.01)。结论NO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并与病情有关。检测血浆NO浓度可作为判断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含量变化及其意义,应用比色法测定70例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O水平,结果显示: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NO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心功能平均改善1.3级,且血浆NO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①NO可作为判定CHF程度的指标;②NO在CHF病理生理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及癌胚抗原(CEA)对老年人结核性及肺癌胸忽致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老年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38例及肺癌胸膜转移40例胸液及血清IL-6、CEA水平。结果 结核组胸液IL-6水平及IL-6胸液/血清比值显著高于肺癌组(P〈0.01,P〈0.05),而肺癌组胸液及血清CEA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组(P〈0  相似文献   

10.
采用ELISA法观察了40例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及与内皮损伤、脂质过氧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血小板表面GMP-140、血浆vonWilebrand因子(VWF)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与正常人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01)。且Ⅱ期患者高于Ⅰ期患者(P<0.05或P<0.001)。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无明显变化,SOD/LPO比值显著降低(P<0.001)。高血压病组血小板表面GMP-140变化与血浆VWF、LPO呈正相关,与SOD/LPO比值呈负相关。提示血小板活化可能是高血压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测定胸液的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及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g-NOR)计数,并以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做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胸液组CEA为47.31±21.32μg/L,明显大于结核性胸液组(3.58±3.07μg/L)(P<0.001)。恶性胸液组Ag-NOR计数4.58±1.19个/细胞,明显大于结核性胸液组(1.51±0.40个/细胞)(P<0.01),而sIL-2R结核组为1061.78±455.30KU/L,大于恶性胸液组(442.19±283.77KU/L),(P<0.01)。提示三项指标同时检测,综合分析有利于恶性胸液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充血性心衰(CHF)时心钠素(ANF),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培哚普利的于预作用,我们选择40例临床确诊为CHF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放免法测定血浆ANF,ET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浆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HF患者的血浆ANF,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培哚普利平均治疗8周后ANF,ET显著下降(P<0.001)而NO显著上升(P<0.05),提示ANF,ET和NO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培哚普利可以降低CHF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3.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细胞因子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消化系恶性肿瘤(DMT)患者血清与腹水中内源性IL2,IL6,IL8,TNFα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15例DMT患者(肝癌11例,胆总管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血清与腹水中5种细胞因子活性,并与6例肝硬变(LC)患者和8例正常成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DMT患者血清IL2,IL6的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LC(P<005);腹水中IL2,IL8活性显著低于LC组(P<001),而IL6和IFNγ活性则高于LC组(P<001,005).DMT患者血清中IL6,IL8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005);IL2,IFNγ则低于正常成人组,但缺乏显著性.肝癌血清和腹水中IL2活性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5);而IL6活性则相对降低(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2和IFNγ活性低于正常人,是DMT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的标志.IL6对于预测DMT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量肝素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钠(LMWH)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4例伴高凝状态的原发性N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强的松、洛汀新和双氢克尿噻;LMWH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皮下注射每次5000IU,每日2次。结果治疗4周后LMWH治疗组血浆FⅩa、FⅡa活性、FIB、D-二聚体浓度明显降低,其中FⅩa活性、D-二聚体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尿蛋白明显减少,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明显升高,其中尿蛋白、血清白蛋白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脂和肾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LMWH治疗组3例出现皮下瘀斑。结论LMWH可缓解原发性NS的高凝状态,减少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有利于NS的早期缓解,而且出血危险小,无需特殊监护,使用方便,是NS的第一线抗凝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O在DM患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测定74例DM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浆NO水平,同时测定甲襞微循环血流及经颅多普勒血流。结果糖尿病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血管并发症的增多,血浆NO的水平也随之降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DMM组较对照组增高(P<001),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颅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M病人血浆NO与微循环血流速度呈直线正相关,NO与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结论NO可影响DM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DM及血管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内源性一氧化氮(NO)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以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术后3、5、7 天的血清NO 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结果 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早期开始血清NO 水平就已显著升高(术后3、5、7 天皆为P < 0.01);心肌组织NOS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 天P < 0.05,术后5 天P< 0.01,术后7 天P < 0.05)。结论 血清NO 水平的检测对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可能具有早期的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脂康对高脂饮食家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高胆固醇饮食家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高脂组(普通饲料+15%胆固醇),治疗组(普通饲料+15%胆固醇+血脂康08g·kg-1·d-1),在实验不同阶段,观察各组家兔血清脂质、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前列环素、血栓素含量及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前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血栓素(TX)B2及6酮前列腺素(PG)F1α等无明显差异。实验12周,高脂组、血脂康治疗组血清TC、TG、LDLC及血浆ET1、TXB2及TXB2/6酮PGF1α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明显低于高脂组(P值均<0.05);血浆NO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高于高脂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血脂康治疗组主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明显轻于高脂组。结论血脂康具有明显的调整脂质代谢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针对狗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及与血浆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17  
目的观察电针对狗胃粘膜血流量、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两者间变化的关系,以探讨电针对胃粘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0条狗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每组5条).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狗胃粘膜血流量.用RIA法同步测定血浆促胃液素(GT),生长抑素(SS),内皮素(ET)含量,用生化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分析其电针前后的变化,并观察变化规律.结果电针后足三里组胃粘膜血流量显著升高(V,46±07→69±11,P<001),其他组无显著变化.电针后足三里组血浆GT,NO含量也显著升高(ng/L,65±12→102±21,P<001),而SS,ET含量显著下降(ng/L,231±18→194±27,P<005;978±179→558±153,P<005);上巨虚组NO含量显著上升,ET显著下降(P<005),但足三里组的变化趋势更明显.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使狗胃粘膜血流量增加,与通过影响胃粘膜血流量的某些活性物质的含量改变有关,并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检测血清和胸液E-选择素对鉴别良恶性疾病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及癌性胸液患者血清及胸液的E选择素水平,探讨其对鉴别良恶性疾病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结核性胸膜炎及21例癌性胸液患者血清及胸液的E选择素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为44±5μg/L、胸液E选择素水平为24±3μg/L,明显高于癌性胸液患者血清(27±4μg/L)及胸液(11±3μg/L)(P<0.01),且重叠性很小。此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血清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胸液,且两者无相关性(r=0.16,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及胸液的E选择素来源不同,且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性胸液患者,因此,检测血清和胸液E选择素的水平对鉴别疾病的良恶性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门脉高压大鼠门静脉及周围血NO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门脉高压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以部分门静脉结扎大鼠为模型(n=12),在部分门静脉结扎及假手术组大鼠(n=8)术后2周取门静脉血和周围静脉血,采用荧光分析法测量NO-2含量反应NO水平.结果门脉高压组门静脉血NO-2为0766μmol/L±0097μmol/L,周围静脉血为0687μmol/L±0092μmol/L,两者比较相差显著(P<001);对照组门脉血NO-2为0613μmol/L±0084μmol/L,周围血为0591μmol/L±0045μmol/L,二者无明显区别(P>005).门脉高压组与对照组比较,门脉血和外周血中NO-2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脉高压大鼠血清NO-2浓度升高,尤以门静脉血含量升高显著,表明门脉高压大鼠血中NO生成增多,可能在门脉高压症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