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肺癌病人痰液标本p53基因突变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晨玲  陈清  曹文峰 《中国肿瘤》2003,12(11):639-641
[目的]探讨痰液标本p53基因突变检测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和肺癌早期诊断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PCR鄄SSCP对63例肺癌患者和30例肺良性疾病的肺组织和痰液细胞中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进行了检测,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病人组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率为49.2%(31/63),对照组组织中突变率为3.3%(1/3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癌组痰液标本中p53突变率为23.8%(15/63);肺良性疾病患者痰液中未发现p53基因突变。以痰液标本p53基因突变为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度为45.2%,特异度为96.8%,标化阳性预告值为93.5%,标化阴性预告值为63.9%,标化一致性为71.0%。[结论]检测痰液中p53基因突变能间接反映其在肺组织中的改变,该方法可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以及肺癌诊断的无创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TS1/p16基因在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Southern杂交和多重PCR技术,分析了68例原发肿瘤组织标本,包括非小细胞肺癌31例、食管癌15例、胃癌13例、乳腺癌9例.结果:PCR检测癌旁组织未见p16基因缺失,而不同肿瘤组织标本的p16基因缺失差别很大,总缺失率为13.2%(9/68).Southern杂交检测p16基因的缺失率为17.7%(12/68).结论:MTS1/P16基因缺失在人类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重要的多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3.
FHIT和p16基因甲基化与肺癌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探讨FHIT和p16基因甲基化与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59例原发性肺癌组织,相对应的32例正常组织及11例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中FHIT基因、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况.结果: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37.3%(22/59)、0.0%(0/32),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FHI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18.1%(2/11).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0.8%(30/59)、0.0%(0/32),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18.1%(2/11).肺癌患者吸烟组中FHIT、p16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0.6%(29/32),与非吸烟组(33.3%.9/27)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和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甲基化及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和缺失情况,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甲基化相关的PCR及双重PCR,检测50例肺癌组织和54例正常肺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5′端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及第2外显子缺失情况。结果 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甲基化率为32.0%(16/50)。缺失率为28.0%(14/50);54例正常肺组织甲基化率为3.7%(2/54),缺失率为0,二组比较,甲基化率(Fisher's exact=0.000)及缺失率(Fisher's exact=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甲基化和缺失是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失活的主要形式,检测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状态可能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53基因家族成员p53、p63和p7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在60例NSCLC和7例正常肺组织中检测p53、p63和p7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NSCLC中,p53、p63和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7%(37/60)、80.00%(48/60)和73.33%(44/60);与正常肺组织相比,p53、p63和p73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P=0.023),而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p6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28)有密切关系,而与细胞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p73蛋白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关系(P>0.05).在NSCLC中,p63和p73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0 1),p73与p53蛋白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53基因家族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p63和p73蛋白有不同于p5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二者可能均起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5 3、K ras、p15、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改变情况及多基因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5 9例肺癌组织和 14例肺部良性组织 ,应用PCR SSCP 银染法检测 p5 3基因第 5~ 8外显子突变情况 ;应用PCR RFLP法对K ras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并应用PCR法检测 p15、p16基因纯合缺失情况。 结果 肺癌组织中 p5 3、p15、p16基因改变频率分别为 3 7.3 %、11.9%、2 3 .8% ,而在肺部良性组织中只有 1例 p16基因阳性。在 2 5例肺腺癌中 ,K ras基因突变率为 48.0 % ,其它类型肺癌中突变率仅为 8.8% ,而 14例良性组织中未检测出K ras基因突变。另外 ,p5 3基因和K ras基因突变与吸烟存在着密切关系 ,即吸烟者出现突变的频率 ( 4 8.7% ,68.5 % )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 15 .0 % ,11.1% ) ,P <0 .0 1。 4种基因联合检测敏感度为 78.0 % ,明显高于单一基因 (以阳性率最高的 p5 3为例 )的敏感度 3 7.3 %。 结论 p5 3基因、K ras基因和 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改变率相对较高 ;多基因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BV感染和p53基因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病因学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例EBV相关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45例临床指标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 negative gastric carcinoma,EBVnGC)以及5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p53基因exon 5~8突变情况.[结果]①胃癌组p53蛋白阳性率为86.2%(50/58),而相应癌旁组织均为阴性,胃癌组p53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0).②EBVnGC p53蛋白阳性率为86.7%(39/45),过表达率为57.8%(26/45);EBVaGC p53蛋白阳性率为84.6%(11/13),过表达率仅为15.4%(2/13).两组间p53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7912),但EBVaGC组p53蛋白过表达率明显低于EBVnGC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5).③2例EBVnGC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均位于exon 5,13例EBVaGC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结论]p53基因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EBVaGC组织中存在p53蛋白的表达和过表达,但p53蛋白的异常累积可能并非p53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8.
人肺癌中nm23等位基因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探讨人肺癌中nm23等位基因缺失与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对52例人肺癌组织中nm23-H1和nm23-H2等位基因缺失进行了研究,并以自身远离癌灶的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52例肺癌中14例存在nm23-H1等位基因的杂合缺失(26.92%).47例有nm23-H2杂交信号的肺癌中,2例存在nm23-H2等位基因缺失(4.26%).伴有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肺癌中,nm23-H1等位基因缺失率(42.86%)明显高于不伴有转移的肺癌(8.33%)(P<0.01);低分化和未分化癌nm23-H1等位基因缺失率(45.45%)亦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13.33%)(P<0.05).nm23-H1等位基因缺失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部位,以及患者年龄等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nm23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肺癌的细胞分化和转移过程,且nm23-H1基因在肺癌转移和细胞分化中的调节作用较nm23-H2基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p63和p53及PCNA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蛋白p63、p53和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三者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探讨三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83例肺癌组织(其中54例有癌旁组织),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63在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鳞状细胞癌82.1%(55/67)、腺癌8.8%(7/80)、细支气管肺泡癌4.2%(1/24)、小细胞癌0%(0/12),鳞状细胞癌中的p63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1),而其他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在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鳞状细胞癌67.2%(45/67)、腺癌48.8%(39/80)、细支气管肺泡癌54.2%(13/24)、小细胞癌41.7%(5/12),鳞状细胞癌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其他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NA在肺癌中3.8%(7/183)呈阴性,31.1%(57/183)呈弱阳性,37.7%(69/183)呈阳性,27.3%(50/183)呈强阳性,小细胞癌PCNA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P<0.05).统计结果显示,p63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1),但与p53、PCNA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参数不相关(P>0.05),尽管p53和PCNA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1).结论 p63基因在不同类型的肺癌中作用不同,其在肺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机理有待研究,这一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p63在肿瘤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另外,p63可作为鉴别肺鳞状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癌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肺癌中p53和p63 蛋白表达的高通量组织微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和p63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比较两者之间的表达关系.方法组织微阵(tissue microarray,TMA)技术和免疫组化S-P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p53蛋白IHC染色中,TMA有价值的肿瘤标本为234(72.9%),总的表达率(+、++、+++)率为48.3%(113/234).随着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腺癌(adenocarcinoma,Ad)分级升高,p53蛋白表达增强,与肺SCC及Ad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生存期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p53蛋白表达在肺癌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63蛋白IHC染色中,TMA有价值的肿瘤标本为264(82.2%),总的表达率(+、++、+++)为67.8%(179/264).p63蛋白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表达最低16.0%(4/25),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与SCLC之间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p63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生存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p63蛋白表达在肺癌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p53是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2.p63蛋白在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的不同表达,说明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分子机理有所不同;3.p53蛋白和p6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TMA可以有效分析比较组织中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多种肿瘤抑制基因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存在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深入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B)内多种肿瘤抑制基因的存在状态。方法 综合利用SSCP分析、DNA序列测定以及多重PCR等技术,检测分析RB肿瘤内Rb、p53,p16,p15及p12等肿瘤抑制基因是存在缺失与点突变。结果 约74%的RB肿瘤有Rb基因点突变,16%显示,p16基因缺失,但p53及p21基因除多态性外未检测到真正的点突变。结论 RB的发病和病变的进展主要是由于以Rb基因为核心的代谢  相似文献   

12.
亚硒酸钠抗氧化作用与抑瘤效应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p16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增殖的负调控因子,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p16基因的抗肿瘤特性,我们通过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人p16基因表达载体(pcDNA3-p16),并通过电穿孔方法将p16基因导入到人肺腺癌NCI-H460细胞中,经C418筛选获得可稳定表达p16的人肺腺癌细胞,观察p16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HBVX基因、TGF alhpa、c myc、beta catenin等癌变相关基因及 2 49密码子突变的p5 3蛋白在高发区肝细胞癌癌变发生及其恶性表型维持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肝癌高发区启东的肝癌细胞株 770 1和 770 3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以PCR及DNA测序分析方法确定HBVX基因在细胞DNA水平的整合。以RT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BVX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用PCR RFLP方法确定 p5 3基因 2 49密码子的错义突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TGF alhpa ,c myc ,beta catenin的表达。结果  2株细胞在DNA水平都存在HBVX基因片断的整合 ,但未见完整的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序列分析显示 2株细胞的HBVX基因的序列各有特异性 ,并存在 13 0、13 1密码子的热点突变。PCR RFLP分析说明 2个细胞株中p5 3基因 2 49密码子均属野生型。免疫组化显示 2株细胞中TGF alpha ,c myc和beta catenin蛋白均有显著的积累。 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HBVX基因对这 2株细胞恶性表型的维持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而是 1种HBV感染的遗传标志。未见HBVX基因蛋白表达 ,可能由于X基因 3′端缺失变异所致。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TGF alpha ,c myc和beta catenin蛋白的显著积累 ,说明多种癌基因的相互协同 ,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表型的维持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人乙肝病毒基因在家蝇基因组中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人乙肝病毒基因能否整合在家蝇基因组中.材料与方法:构建人乙肝病毒基因质粒载体pHBVneo,以电转移方式在新生家蝇蝇卵中实施HBV基因转移,通过特异PCR反应鉴定HBV基因在转人乙肝病毒基因家蝇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人乙肝病毒基因质粒载体pHBVneo,并在转HBV基因家蝇基因组中检测到特异HBV基因存在.结论:人乙肝病毒基因能够在家蝇基因组中整合.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探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酿酒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YCD)基因在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材料与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CMV启动子和RFP、YCD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_YCD ,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中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效率及荧光强度并筛选荧光阳性细胞 ,命名为HeLa_Y。以不同浓度的前药5_FC处理HeLa_Y细胞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红色荧光蛋白在HeLa_Y细胞中表达 ,流式细胞术成功筛选出HeLa_Y细胞。前药5_FC能明显杀伤HeLa_Y细胞 ,5_FC浓度与HeLa_Y之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结论 :RFP可作为报告基因快速筛选YCD表达载体转染的细胞 ,YCD/5_FC自杀基因系统可以进一步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构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 RI)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NCX-ri, 并转染C6神经胶质瘤细胞,探讨RI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用Nde I / Xho从已构建的pET-ri上切下1.4 kb的RI基因片段,再构建到pLNCX上,获得真核表达载体(pLNCX-ri),采用Lipofect AMINE辅助转染大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RI基因的表达水平.将转染阳性的C6神经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大鼠皮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在转染的C6神经胶质瘤细胞中,RI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的C6神经胶质瘤细胞,转染阳性的C6神经胶质瘤细胞在大鼠体内的成瘤潜伏期23±5.7天(对照组14±3.5天),瘤组织重量转染组1.35±0.43g比对照组2.40±0.61g(P<0.01)明显下降,瘤组织的血管密度转染组27.2±4.31比对照组47±6.54(P<0.01)明显减少.结论RI基因的转染对肿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RT-PCR克隆到含有全部编码序列的人IL-2 cDNA,并经核苷酸测序加以证实。将其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构建成人IL-2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hIL2,体外经CRIP细胞包装后病毒滴度达7.6×10~5CFU/ml。NIH3T3小鼠成纤维细胞感染hIL-2重组逆转录病毒后,分泌IL-2水平达118.2U/ml;PCR从其基因组DNA中扩增到NeoR基因片段,提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己整合至宿主细胞的基因组DNA中。本研究为开展人IL-2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 Stathmin 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135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肺组织中 Stathmin 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Stathmin 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P <0.05),Stathmin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结论:Stathmin 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Stathmin 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ON和Hepsin、C—Met的免疫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了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ON和Hepsin、C—Me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Hepsin、C—Met、RON在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64.4%、65.5%,三者的阳性表达两两呈正相关(P〈0.01),同时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Hepsin、C-Met、RON与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将IL-2或/和IFN-γ基因体内转染腹腔巨噬细胞(MΦ),其表达的基因产物能提高MΦ的细胞毒活性,并诱导MΦ分泌TNF、IL-1和NO等抗肿瘤免疫介质.激发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产生抗肿瘤效应,特别是IL-2和IFN-γ基因联合转染MΦ,其表达的基因产物既能使MΦ产生更强的细胞毒活性并分泌高水平的TNF、IL-1和NO,又能激活脾CTL细胞,从而激发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产生更强的快同抗肿瘤效应.结果表明,IL-2和IFN-γ基因转染MΦ较单基因转染具有更强的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