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围术期护理方法及康复指导,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86例肛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38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结论肛肠疾病围术期护理工作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3005-3005
肛肠疾病较多采取手术治疗,尿潴留是其术后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会增加病人痛苦,甚则影响疗效,造成危险。2002年以来,我科针对这类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治疗包括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窦炎、直肠息肉、  相似文献   

3.
痔疮、肛裂、肛瘘是临床肛肠疾病中最常见的三大疾病,目前,治疗这三大疾病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而围手术期的护理直接影响病情的治愈或转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为患者解决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及生理需求,使患者安全满意的渡过围手术期,现将本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周围疾病患者施行外科手术、安氏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88~2007年间340例直肠肛管周围疾病实施的外科手术、安氏疗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外科手术治疗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直肠癌、直肠息肉232例。对于其余108例痔和直肠脱垂患者,近3年采用专治肛肠疾病的安氏手术疗法和安氏注射疗法(安氏注射液),取得满意效果。除2例肛周脓肿术后发展成瘘经再手术治愈外,所有病例均治愈。有3例直肠癌手术后复发的时间分别是11个月、27个月和63个月。结论对于各种直肠肛管周围疾病分别采用针对性手术方法,才能取得疗效。安氏手术、注射疗法是目前国内先进、理想的专治肛肠疾病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纵切横缝加切口减张配合中药内服、坐浴治疗。结果106例患者有104例痊愈且不复发,治愈率达98.1%。结论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佳;手术设计符合肛肠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要求,利于基层医院推广。中药治疗能加快术后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防止便秘导致再次发生肛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地区围产期肛肠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保健和治疗围产期肛肠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为期18个月广州市白云区红十字会医院围产期保健妇产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结果本次调查研究共收集有效调查表6528份,年龄在18~40岁之间,中位年龄为25.6岁,肛肠疾病发病率82.35%,共5376份,其中痣4089例,占62.64%,肛裂2068例,占31.68%(单纯肛裂1216例,占18.63%,痣合并肛裂852例,占13.05%),直肠脱垂64例,占0.98%,肛瘘7例,占0.11%,直肠癌未发现。产前既有肛肠疾病2796例,占52.0%,产时发现肛肠疾病663例,占12.3%,产后发现肛肠疾病1917例,占35.7%。经产妇随分娩次数增多,病情加重。围产期肛肠疾病死亡率0%,仅血栓性外痔,肛瘘需手术治疗。其余疾病以对症治疗或改善饮食症状改善。结论围产期肛肠疾病发病率高,以痣最为常见,肛裂次之,直肠瘘脱垂发病率低,肛瘘最低,未发现直肠癌,加强围产期肛肠疾病的预防,干预和治疗工作,加强围产期保健宣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元海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87-188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术后并发尿潴留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肛肠疾病患者中有50例患者手术后发生尿潴留,对50例肛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根据不同的病因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明显改善和理想效果。结论:针对产生术后尿潴留的不同病因采取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痛苦。  相似文献   

8.
张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710-1712
肛肠疾病属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肛裂、肛瘘、直肠脱垂、外痔、内痔、混合痔、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直肠癌等,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仍以手术治疗为最佳根治方法。病人的护理主要有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肛肠手术前后的肛管直肠压力,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测定肛肠压力在临床辨证中的作用。方法:对各类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在术前进行肛管直肠测压,并将测得数据列为术前组;术后恢复1个月以后重新测定,并将数据列为术后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除环状混合痔术前与术后的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几种肛肠疾病术前与术后的肛管直肠压力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常见的肛肠疾病术前、术后的肛管直肠压力因具体病症而异。正确认识肛管直肠压力在术前、后的变化,可正确判定手术的疗效,及术后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可多华)预防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按条件将肛肠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手术前后给予可多华干预,对照组手术前后给予常规处理,记录患者术后6h、24h时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观察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情况及手术类型对尿潴留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多华对预防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肛肠外科领域对陈旧性肛裂多数采用手术治疗。但是大多数病人不愿意接受,追求非手术疗法。选出62例肛肠病人用指扩术治疗陈旧性肛裂进行观察随访,均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PPH是否适合治疗重度痔疮合并其他肛肠疾病。方法总结我院开展的184例PPH手术,将单纯III-Ⅳ内痔脱出与重度内痔合并肛乳头肥大、肛裂、皮赘(外痔)、直肠粘膜内脱垂、低位性肛瘘等其他肛肠疾病的病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愈率100%、术后主要并发症、术后使用止痛剂、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PH是治疗重度痔及其并发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肛肠疾病多则可达100余种,该类疾病多发生在肛门、大肠等部位,具体的肛肠疾病包括痔疮、肛周脓肿、肛瘘等,这些疾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肛门和腹部疼痛,便血、便秘等。从肛肠疾病的发病原因来看,其主要涉及到的两个方面,即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等原因,以及患者日常排便、饮食等不良习惯原因导致。临床上治疗肛肠疾病通常多选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后多会出现疼痛,轻度疼痛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则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并且在进行术后换药当中若未加以注意则可能会加重患者疼痛。就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对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方法,以及该护理对患者术后换药疼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此类患者术后感染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3026例病历资料,统计其患者不同肛肠疾病(肛裂、肛周囊肿、肛瘘、痔疮如混合痔、外痔、内痔)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其术后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结果:3026例患者分泌物中,分离出20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8.42%、革兰阴性菌占61.58%;革兰阳性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与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是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而同一菌株在不同肛肠疾病术后患者所占比差异较大;药敏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相近,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较为敏感.结论:革兰阴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是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针对性预防用药治疗,抑制病原菌的繁殖,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本院直肠外科进行治疗的80例直肠下段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复发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肠下端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肛肠疾病治疗中效果优越,术后复发率低,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6.
肛裂是肛肠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表现为肛管溃疡,排便时及便后肛门疼痛等.我院1997~2001年共收治肛肠病人1 500例,手术1 200例,治愈率100%.目前对肛裂的治疗方法很多,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现将其适应证、治疗方法及预后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术后患者排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肛肠疾病手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且大部分使用镇痛泵.患者术后常常并发尿潴留。临床上常采用水诱导、热敷、按摩膀胱区的方法,但疗效不满意。有20%患者需行导尿术,否则患者出现烦躁、血压升高、全身不适,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直接影响手术疗效。为解决、预防和减少术后患者排尿困难的痛苦,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肛肠疾病病人手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如未能及时有效地给予相应的处理 ,可增加病人痛苦 ,影响手术效果。 2 0 0 0年以来 ,我科针对这类病人采取阶梯方案 ,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 ,临床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治疗包括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门瘙痒症、肛裂、直肠脱垂等疾病 780例 ,其中男性 4 1 5例 ,女性 36 5例 ;腰麻 1 2 5例 ,局部浸润麻醉 6 5 5例 ,留置镇痛泵 78例。发生术后尿潴留 (指术后 6小时内有明显尿意而不能排出或仅能排出点滴尿液者 ) 2 86例 ,占病人总数 37%。其中腰麻…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肛肠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作为肛肠疾病治疗方法之一的手术疗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如何预防和减轻手术的疼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减轻手术的疼痛,我科2006~2007年10月,对近400例手术患者采取了合理地选择麻醉方法、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适当地心理指导及恰当地术后处理等方法,明显减轻了手术患者的疼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肛肠疾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征,为术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16-2018年肛肠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肛肠疾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2714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中,186例发生术后感染(6.85%),其中痔疮92例、肛周脓肿57例、肛裂18例、肛瘘15例、肛乳头肥大3例和直肠息肉1例。从切口部位组织或分泌物中分离19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1株(62.37%),革兰阳性菌68株(35.05%)和真菌5株(2.58%)。不同肛肠疾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分离率存在较大差异。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头孢吡肟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较敏感,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对第一、二代头孢类菌素和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耐药性,但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革兰阴性菌47株,占革兰阴性菌38.8%。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敏感;粪肠球菌对利福平和利奈唑胺较敏感;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但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以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革兰阳性菌22株,占革兰阳性菌32.4%。 结论 肛肠疾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肛肠疾病术后感染率和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