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危人群年龄的界定.方法以16763例40~65岁村民细胞学普查结果和癌前病变人群3年自然变率为样本,根据细胞学五级六类诊断标准特点,普查结果采用H检验.癌前病变人群的自然癌变统计,以40~65岁普查诊断的正常人群为参照采用RR分析.结果 H检验除<45岁与45~49岁年龄组比较P>0.05以外,其它各组比较均P<0.05.在45岁~,50岁~和60岁~三个年龄组中,癌前病变的RR分别为3.97,8.93和13.57.P<0.05.结论食管癌高危人群年龄界定在45岁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2.
1992—1997年云锡矿工肺癌痰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n P  Yao S  Qiao Y  Zhang J  Zhao E  Zhang J  Lv D  Jiang Y 《中国肺癌杂志》2001,4(3):223-226
目的,从痰细胞学角度研究1992-1997年云锡矿工肺癌,方法:应用医用数量统计法对云锡矿工肺癌高危人群(年龄龄大于等于40岁,坑冶龄大于等于10年)痰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年确诊339例肺癌,鳞癌占56.34%,发病年龄平均为65.78岁,普查痰检阳性率为32.74%,准确率为88.35%,特异度为99.81%,灵敏度为39.22%,其阳性预测值962.01%),显著优于X线检查方法(33.05)(P<0.01),共检出隐性肺癌48例,可疑隐性肺癌12例,结论:痰检仍是高危人群肺癌普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建议重新划定职业高危人群界限(即年龄大于等于50岁,坑冶龄大于等于10年)。  相似文献   

3.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R)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CT)与食管癌、胃癌及结肠癌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生化方法测定35例食管癌、65例胃癌、26例结肠癌、34例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癌组织、胃窦粘膜及胃癌癌旁粘膜中GST,γ-GT活性和25例胃癌术前及术后10天血清中该两种酶的活性。结果:食管瘤、胃癌、结肠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GST、γ-GT活性明显高于各对照组(P<0.01~0.005);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血清及组织中GST、γ-GT活性虽高于对照组,但除组织中GST(P<0.05)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胃癌组织中该两种酶的活性明显高于胃炎伴癌前病变(P<0.01);胃癌组织中GST,γGT活性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中该两种酶的活性又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25);胃癌术后10天血清中GST,γ-CT活性明显低于术前(P<0.001)。结论:血清和组织中GST、γ-GT活性的测定可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筛选,监测癌前病变的进展及预测肿瘤是否复发。  相似文献   

4.
2006-2012年山东省肥城市食管癌和贲门癌内镜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食管癌和贲门癌及其各级癌前病变的患病情况。方法2006—2012年在食管癌高发区山东省肥城市部分乡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部分自然村40~69岁农村居民作为筛查对象,对其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进行筛查,并行病理诊断。结果2006—2012年肥城市共完成24759人次筛查,食管、贲门阳性病例检出率分别为1.37%和0.42%,早诊率分别为84.71%和65.05%,治疗率分别为92.65%和92.23%;男性食管、贲门各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女性( P<0.05),且食管、贲门各级病变的检出率均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时间趋势分析显示,肥城市食管、贲门各级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增加或减少趋势,食管病变的检出率高于贲门病变。结论肥城市人群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癌前病变患者,男性和老年人是食管癌(贲门癌)防治的重点人群。内镜碘染色可有效地提高食管癌(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筛查中贲门脊根部必须重点观察,以提高人群贲门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区高危人群的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存在状况。[方法]在目标人群中对8432例40~69岁的人群中的6048例进行了内镜筛查,在贲门脊根部取材活检。[结果]发现贲门癌55例,贲门腺上皮重度增生65例,检出率分别为0.91%和1.07%。[结论]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同样高发,贲门脊根部常规咬检可提高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的患病关系。方法 选择食管癌高发区 2 0 13例胃镜普查人群为分析资料 ,分别计算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阳性人群和阴性人群的患病危险度 (RR1)和特异危险度 (AR1) ;以及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 1级亲属和 2级亲属的RR2 和AR2 。结果 RR1=1.38,95 %CI (1.11~ 1.72 ) ,AR1=2 7.5 % ;RR2 =1.76 ,95 %CI (1.0 0~3.12 ) ,AR2 =4 3.2 %。结论 食管贲门癌家族遗传阳性人群 ,食管癌前病变患病危险度高 ,特别是遗传1级亲属。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Meta-analysis的随机效应模型,对我国近10年营养干预降低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的文献进行统计合并。结果RR=0.81,95%Cl=0.42~1.54,齐性检验X2=13.71,P>0.05。同时又分别对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和轻度增生(包括正常人群)营养干预后的效应做了合并分析,结果前者RR=0.96,95%CI=0.32~2.84,后者RR=0.91,95%CI=0.47~1.77。表明目前我国营养干预手段对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保护作用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高发区高危人群中发现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途径。[方法]林州市“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依据中国癌症基金会对基地高危人群筛查方案.2005~2007年在林州市合涧镇的目标人群中按照顺应性70%的要求,对8432例40~69岁的6048例人群进行了内镜+食管碘染色+指示性活检和贲门脊根部活检。[结果]发现癌症患者100例,其中食管癌38例,贲门癌54例,胃癌7例,下咽癌1例.其中早期癌83例.检出率1.65%;癌前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8例,检出率2.45%。[结论]提高高危人群对癌症的认知度,推广食管碘染色和贲门脊根部常规活检技术.是提高食管贲门癌早期发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整理磁县2005~2009年40~69岁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资料,按性别,年龄统计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纳入分析普查对象11 423人,贲门活检率95.71%。贲门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检出率为2.07%,高级别上皮内肿瘤为0.30%,黏膜内腺癌为0.23%、浸润性腺癌为0.18%。各级别病变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并且随年龄的增高病变检出率增加。[结论]磁县食管癌高发区40~69岁人群存在无症状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患者,年龄和性别与检出率关系密切。食管癌高发区上消化道癌筛查应重视贲门部位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营养干预和中草药阻断食管癌变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近10年营养干预和中草药阻断治疗降低食管癌高发区癌变率的13篇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合并,其中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重增)治疗组累积病例为4574例,对照组3946例;食管上皮细胞轻度增生(轻增)治疗组累积病例为2634例,对照组2534例。以对照组与治疗组的癌变率差值作为效应值。结果重增人群营养干预后0.0063,95%CI(-0.2459~0.2585),轻增人群0.0053,95%CI(-0.0018-0.0124);而重增人群中草药阻断治疗后d=0.0613,95%CI(0.0456~0.0769)。资料的齐性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Meta分析表明我国营养干预手段对降低食管癌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保护作用尚不肯定,而中草药对降低高危人群癌变率疗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了221例住院病人的血清HBV五项标志。结果发现HBV感染率在各年龄组均呈高值,证实了HBV感染是PHC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尤其是e抗原系统;PHC患者HBeAg阳性率其年龄分布,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60岁以后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0岁~40岁年龄组PHC与60岁后PHC抗-HBe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应重视30~40岁年龄组HBV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990年以来我们在北京市及近郊区妇女乳腺防癌责任保险普查中所检出的经病理证实的86例乳腺癌,从病变分期、年龄及普查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乳腺癌责任保险连续普查普治,确实能够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明显降低35岁以下妇女乳腺癌的发生率、普查的重点人群年龄构成为35~60岁,高危年龄组在45~54岁之间。其内容包括:(1)防癌知识宣教;(2)临床触诊,近红外线扫描筛选,重点人群X线拍片等综合普查:(3)普治良性病变.被检人群五年内共普查三次,凡乳房有良性病变者,在治疗同时,3~6个月复查一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3—2018年安徽省淮河流域食管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参与率和病变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8年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河流域40~69岁常住居民面对面进行健康因素问卷调查和食管癌风险评估,对评估出食管癌高危人群进行临床内镜筛查,比较不同特征对象内镜筛查参与率和病变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8年共筛查发现食管癌高危人群22 096人,高危率为39.55%(22 096/55 868),内镜筛查参与率为41.23%(9 111/22 096),2018年的高危人群食管癌内镜筛查参与率最低,仅为26.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中学及以上、不吸烟、肥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史、食管炎病史、胃肠炎病史、癌症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更愿意参加食管癌内镜筛查(P<0.05)。共检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174例(1.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40~44岁人群相比,60~64岁(OR=2.086,95%CI:1.129~3.855)以及65~69岁(OR=2.7...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无锡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分析HPV型别和年龄分布特征,HPV型别在宫颈病变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并探讨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无锡新区宫颈癌筛查项目初筛方法采用HPV基因分型检测,HPV检测结果阳性的受检者转诊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者再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最终诊断标准。结果:总计11322例35~64岁妇女参与了此次宫颈癌筛查,HPV结果阳性者1286例,总感染率为11.36%;癌前病变检出58例,检出率为512.28/10万;宫颈癌检出7例,检出率为61.83/10万。在总人群中,检出率前3位的型别是HPV16(2.70%)、HPV52(2.07%)和HPV58(1.93%);在宫颈病变患者中,检出率最高的型别为HPV16(47.69%),其次为HPV58(24.61%)和HPV18(9.23%)。55~59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为11.88%,各年龄组之间HP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63,P=0.445;45~49岁年龄组高度癌前病变(≥CINⅡ)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HPV型别在总人群与宫颈病变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除HPV16和HPV18之外,HPV58的致癌能力可能明显高于其他高危型HPV;40~59岁是宫颈癌筛查的重点人群。与以往筛查结果相比,此次试点的筛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探索食管癌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方法测定食管癌患者LBT、RBC-C3bRR、RBC-ICR及NTER;用ELISA法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sIL-2R和TNF-α水平;用生化方法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NO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NO含量、LBT、RBC-C3bRR和NTER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而血清sIL-2R含量、血清TNF-α含量及RBC-IC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肿瘤根治术后患者血清NO含量、LBT、RBC-C3bRR和NTER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0.001;<0.001;<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而血清sIL-2R含量、血清TNF-α含量及RBC-ICR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本实验还发现食管癌患者RB-C3bRR与血清NO含量及LBT呈正相关,与血清sIL-2R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食管癌患者的多项免疫指标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多项免疫指标的联合检测对食管癌发病机理探讨、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区37万例妇女子宫颈细胞学筛查子宫颈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37万余例子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结果分析,探讨广东地区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情况。方法 2002年10月~2006年12月,对广东地区371929例妇女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方法筛查子宫颈病变。细胞学诊断按TBS(the Bethesda system)标准(2001版改良TBS诊断标准),按年龄及地区分别统计细胞学阳性率。结果 广东地区371929例妇科临床子宫颈标本,细胞学阴性331251例,占91.23%;细胞学阳性病例:鳞状上皮病变32548例(8.96%),腺上皮病变486例(0.13%);年龄分组:30~40岁阳性率为9.13%,40~50岁阳性率为9.60%,后者细胞学阳性率较高;地区分组:珠三角地区标本总数304951例,占81.99%,细胞学筛查阳性者24301例(8.14%);非珠三角地区66978例(18.01%),细胞学筛查阳性者7645例(11.87%),2004-2005年有组织病理活检/随访结果的共1858例,随访/活检率为2.88%。结论 广东地区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细胞学阳性率为9.09%(其中细胞学诊断癌前病变率为3.40%),30~50岁年龄组是癌前病变及癌的高发期,亦是子宫颈癌预防的主要阶段。经济不发达的非珠三角地区细胞学阳性率为11.87%,远高于珠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8149例无症状人群内镜筛查结果。方法 回顾整理磁县 2011~2013年40~69 岁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资料,按性别、年龄统计上消化道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阳性病例的治疗率。结果 纳入分析对象8149例,男性3424例,女性4725例,男女比例为0.72:1,检出阳性病例174例,检出率2.14%(男性检出109例,检出率为3.18%,女性检出65例,检出率为1.38%),早诊率92.00%,治疗率86.21%,内镜治疗率为52.38%。174例患者中,男性为109例,女性65例,男女比例1.68:1,年龄介于44和70岁之间,平均年龄53.63±7.63岁。所有病例中以60~64岁比例最高,为35.06%(61/174),其次为55~59及65~69年龄组,分别为27.01%(47/174)、20.11%(35/174)。食管阳性病例111例,占总阳性病例63.07%(109/174)贲门阳性病例44例,占25.29%(44/174),胃阳性病例21例,占11.93%(21/172)。结论 磁县食管癌高发区40~69岁人群存在大量无症状上消化道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患者,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关系密切。在高危人群中开展消化内镜筛查能有效发现大量的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通过及时干预治疗,从而降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溃疡型食管癌单纯放疗和综合治疗的区别。方法:对本院1994.1-1998.12资料完整的32例溃疡型食管癌(单纯放疗组18例, 综合治疗组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近期疗效(CR+PR)分别为88.9%和85.%,P<0.05。综合治疗组的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多于且重于单纯放疗组,P<0.05,平均治疗时间为78天,长于单纯放疗组(65天),P<0.05。结论单纯放疗组较综合治疗组有治疗反应轻,患易于耐受,治疗时间短,经济负担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淮安市自2009年开始被纳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转移支付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点。本研究旨通过分析2009-2017年淮安市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探讨高危人群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流行特征,为全市食管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7年在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点洪泽、金湖和涟水三地,采用健康危险因素调查筛选高危人群,进行食管内镜碘染色指示性活检,由病理诊断最终确诊,对发现的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及时开展治疗,筛查结果按年份、性别、年龄组等进行统计描述,各级食管病变的检出率、早诊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全市共完成高危人群筛查31650人,男女比例为1∶1.34,平均年龄为(55.15±7.77)岁,取病理活检6473例,活检率为20.45%,其中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27%(1666/31650),阳性病例检出率为1.24%(392/31650),早诊率为89.80%(352/392)。食管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和浸润癌的检出率分别为4.37%(1382/31650)、0.90%(284/31650)、0.93%(294/31650)、0.18%(58/31650)和0.13%(40/31650)。除浸润性癌外,男性其他食管病变检出率均高于女性,χ^2=6.815,P=0.009;各级食管病变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χ^2趋势=17.003,P=0.001。结论淮安市食管癌内镜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高发区人群中仍存在大量的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者,应进一步加强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人群随访和干预工作,以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中晚期食管癌70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放疗(单放组)35例,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为60—70Gy/6—7W;同期化放疗(化放组)35例,应用CF/DF、单药紫杉醇化疗联合放疗。结果化放组总有效率(RR)为82.9%,单放组RR为60.0%(P〈0.05);2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7%、40.0%、28.6%和54.3%、17.1%、8.6%,2,3年生存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放组的胃肠反应及骨髓抑制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同期化放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案,毒副反应略增加,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