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上海市学龄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对上海市10所小学一到五年级的4 108名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情况、个人及家庭状况;采用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儿童的睡眠行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结果 4.1%的儿童平时(非周末)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2 h,周末看电视时间≥2 h的儿童占49.2%.88.2%的儿童"偶尔"(0~1次/周)使用电脑,11.0%的儿童"经常"(2~4次/周)使用电脑,0.8%的儿童"几乎每天"(5~7次/周)使用电脑.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看电视时间>12 h和"经常"使用电脑的比例逐渐上升.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电视和电脑使用可使儿童就寝时间和晨起时间推迟,睡眠时间缩短,并且是导致儿童就寝习惯不良、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睡眠焦虑和异态睡眠的危险因素.结论 看电视和使用电脑对儿童睡眠行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就寝/晨起习惯和睡眠时间上,而且会导致多种睡眠问题.关注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睡眠行为的潜在不良影响,有助于促进儿童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和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减少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门诊5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和睡眠日记综合评估和诊断儿童睡眠障碍。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数据和与睡眠障碍潜在危险因素相关的信息因素,按照是否有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和无睡眠障碍组。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477份问卷,其中106例儿童患有睡眠障碍,371例儿童无睡眠障碍,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儿童体重、是否肥胖、是否早产儿、父母是否打鼾、有无过敏性鼻炎、夜间环境有无噪音、有无哮喘病史、睡前1 h是否看电子产品、睡前1 h是否活动、睡前1 h是否饮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有过敏性鼻炎、夜间环境噪音、有哮喘病史、睡前1 h看电子产品、睡前1 h活动、睡前1 h饮食是儿童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肥胖、过敏性鼻炎、夜间环境噪音、哮喘病史、睡前1 h看电子产品、睡前1 h活动、睡前1 h饮食会影响睡眠, 减少并预防儿童睡眠障碍对促进儿童身心发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856名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为改善儿童睡眠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合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8年4~6月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对合肥市瑶海区、新站区856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观察比较学龄前儿童就寝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就寝时间为21:39,夜间睡眠时间为(9.72±0.62)h。23.01%儿童就寝时间晚于22:00,61.45%儿童夜间睡眠时间<10 h。总体睡眠问题发生率为790名(92.29%),以睡眠焦虑774名(90.42%)、就寝习惯不良757名(88.43%)、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580名(67.76%)、白天嗜睡576名(67.29%)最常见,儿童与家人同床睡眠率高达667名(77.92%)。同床睡眠是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88,P<0.001)。结论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习惯不良较为普遍,应引起家长和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课余时间内静态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分布模式。【方法】采用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数据,选择666名6~11岁的在校儿童,比较和分析静态活动和体力活动的时间分布。【结果】不论周中或周末,6~11岁儿童花费时间最多的静态活动依次为看电视,做家庭作业,读书、写字或画画。周末每天看电视≥2 h的孩子明显多于周中(P<0.05)。不论周中或周末,60%~70%的儿童每天做家庭作业≥1 h,40%~50%的儿童每天读书、写字或画画≥30 min,大多数儿童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和家务劳动。【结论】中国6~11岁儿童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静态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沙市2~12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间,作者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调查3 756名2~12岁儿童的睡眠情况.采用一人一卷的一对一问卷形式,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负责对其家长或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2岁儿童每天平均睡眠时问为10.60 h.从2岁到1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12.26,11.57,11.33,11.26,10.95,10.64,10.62,10.45,10.28,9.83和9.61 h.不同年龄组儿童全天睡眠时间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不同性别无差异.影响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的因素有儿童年龄、家中是否喂养宠物(猫、狗、鸟等)、夜间睡眠就寝时间是否基本固定、入睡方式(抱睡或陪睡等)、饮食是否有规律、喘鸣、母亲年龄、母亲分娩次数以及母亲睡眠时间等9项因素.结论:长沙市2~12岁儿童每天睡眠总时间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2~5岁儿童睡眠时间偏少.儿童的睡眠时间受儿童年龄、睡眠环境、习惯、饮食、疾病及母亲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05年9月~11月在成都5个城区随机抽取2848名学龄儿童,进行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58.08%.其中遗尿发生率为5.65%,梦呓为16.15%,睡眠不安为34.34%,梦游为2.84%,磨牙为22.86%,打鼾为10.92%,呼吸暂停为0.77%,呼吸困难为3.12%,梦魇为11.76%.男童梦游、打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睡眠不安、磨牙的发生率有年龄差异.影响儿童发生睡眠障碍的因素有是否参加补习班、特长班;是否服用影响神经系统的食物、药物;是否经常从事兴奋性活动;抚养人,母亲孕期及产后是否有情绪低落;是否患有食物或药物过敏等.结论 目前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普遍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这一现象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睡眠剥夺与儿童肥胖的关系。方法:对258例肥胖儿童和223例体质指数正常儿童进行睡眠时间及生活方式的流行病学调查,利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作决策树分析;并根据睡眠时间把肥胖组儿童分为睡眠充足、减少10%、减少20%、减少30%4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睡眠时间对儿童肥胖的影响做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影响儿童肥胖的因素有:洋快餐;早餐、运动、牛奶;甜饮料、母亲BMI、睡眠时间、油炸食物。②睡眠减少20%时,BMI的增加已经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睡眠时间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随着睡眠时间的减少,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也增加,相对于睡眠时间≥10 h/d的儿童,睡眠时间〈8 h/d的儿童其发生肥胖的OR(优势比)=65.36(95%可信区间为19.495-219.109)。结论:睡眠时间〈8 h/d是儿童发生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视频显示终端( VDT)不同使用时间及睡眠时间对干眼患者泪液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30例干眼患者(共460眼),进行双眼泪液分泌试验(SIT),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分析不同视频显示终端(分别为电脑、手机、电视)平均每天使用时间及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对其泪液代谢的影响。结果230例干眼患者中VDT相关干眼183例(79.6%),VDT2组(4 h<t≤8 h)及VDT3组(t>8 h)SIT结果明显低于VDT1组(0<t≤4 h)及NVDT组(t=0),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BUT结果均无显著差异。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平均每天电脑使用时间、年龄与SIT显著相关(P<0.05),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年龄与BUT显著相关( P<0.05)。结论过多使用VDT可致干眼患者泪液分泌减少,且使用时间越长(>4 h)影响越显著。泪膜稳定性会随睡眠时间减少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熊雪芹  刘佳  石菡  王荣  任丹  刘晓  刘娟  雷腾  成素望 《重庆医学》2018,(14):1917-192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屏幕时间与亲子关系及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屏幕时间调查问卷、亲子关系自评量表、幼儿社会能力与行为评定简表(SCBE-30)对达州市866名3~6岁儿童进行抽样调查,运用单因素及多项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者占99.31%,每天玩手机者占81.87%,每天用电脑者占68.36%.平时屏幕时间平均为1.75 h/d,≥2 h/d占16.05%;周末屏幕时间平均为2.32 h/d,≥2 h/d占46.57%.单因素分析显示,男孩、留守儿童、独生子女、母亲务农或农民工或家庭主妇,每天屏幕时间更长(P<0.05);屏幕时间长会明显影响儿童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P<0.05);儿童每天和父母相处时间越长亲子关系得分越高(P<0.05);屏幕内容会影响亲子关系和焦虑退缩行为(P<0.05).儿童屏幕时间与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亲子关系、接触屏幕方式等多项回归分析显示,屏幕时间与社会能力、亲子关系(家长及儿童问卷)得分有负效应关系(β=-1.115、-1.728、-1.909,P<0.05),与愤怒攻击和焦虑退缩行为得分、独自接触屏幕有正效应关系(β=0.982、1.474、0.877,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屏幕时间与亲子关系及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有关,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金坛地区1~5岁儿童及高热惊厥患儿的睡眠状况。方法2007年4~6月在金坛10个社区,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1749名1~5岁儿童,由专业人员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睡眠健康状况及高热惊厥发病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金坛地区1~5岁儿童平均睡眠时间为11.23 h,明显低于国外同龄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需要量12~13 h。正常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9.03%,明显低于上海报道的46.97%,但高于国外0.2%~10%的报道,复杂性高热惊厥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和单纯性高热惊厥儿童。结论目前金坛地区儿童睡眠时间普遍不足,复杂性高热惊厥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或可能症状性学龄期癫痫儿童的睡眠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对54例学龄期(7~12周岁)原发性和可能症状性癫痫儿童及54例性别、年龄严格匹配的学龄期健康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癫痫组在CSHQ总分及8个层面中的6个(睡眠抵触、入睡潜伏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白天嗜睡)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癫痫组中,不同年龄段CSHQ总分及睡眠抵触、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4个层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在CSHQ总分及除入睡潜伏期层面的其他层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作频率CSHQ总分及除睡眠呼吸障碍层面的其他层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作类型CSHQ总分和睡眠抵触、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白天嗜睡4个层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作时间段CSHQ总分及睡眠抵触、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夜醒层面5个层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治疗组和多药治疗组CSHQ总分和入睡潜伏期、夜醒、异态睡眠、白天嗜睡4个层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控制与否、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发作时间段、抗癫痫药物种类是CSHQ总分或其某些层面分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癫痫患儿较健康儿童更易出现睡眠问题,其睡眠问题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下发作的原发性癫痫患儿的睡眠结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33例临床下发作的原发性癫痫患儿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24 h动态脑电图及眼动图数据并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癫痫患儿睡眠结构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癫痫组较对照组浅睡期时间、快动眼睡眠(REM期)潜伏期、睡眠觉醒次数等明显增加,而深睡期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提示棘波个数及夜间觉醒次数最终纳入回归方程(P<0.05),说明棘波个数及觉醒次数可能是睡眠结构紊乱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下放电的癫痫儿童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质量下降;临床下痫样放电与睡眠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特发性局灶性癫痫和全面性癫痫患儿的整体睡眠结构参数并与无癫痫的对照组比较,探讨睡眠结构与癫痫的相互关系。方法对癫痫组和对照组共47人行多导睡眠图检查(polysomnography, PSG)并分析其结果。47例中18例为特发性局灶性癫痫(idiopathic partial epilepsy, IPE),13例为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16例为对照组,年龄及性别均与癫痫组相匹配。结果结果显示IPE组总记录时间增加(P<0.05)而IGE组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4期睡眠减少。IGE组整个睡眠期的效率降低(P<0.05)全部睡眠时间均减少(P<0.05)。结论特发性癫痫患儿睡眠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IGE组的睡眠质量下降,而IFE组显示较多的睡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褪黑素与水合氯醛作为不合作儿童脑电图检查时睡眠诱导剂的效果,探讨安全、对脑电波背景活动影响更小的睡眠诱导方法。方法纳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需EEG检查的不合作患儿,与家长签知情同意书,根据就诊日期的单双日分组,单数入水合氯醛组,双数入褪黑素组。所有病例于临检查前30 min服用褪黑素或水合氯醛合剂,并记录病情诊断、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困倦时间、对脑电波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①褪黑素成功诱导入睡较水合氯醛低(76.1%vs 89.7%,P<0.05)。②入睡成功的患儿,褪黑素和水合氯醛的入睡潜伏期无明显差异(M-W检验,P>0.05),但褪黑素组的睡眠持续时间和困倦时间较水合氯醛组短(M-W检验,P<0.05)。③水合氯醛影响脑电背景活动β快波活动较褪黑素增多(18.4%vs 6.0%,P<0.05)。④水合氯醛组16例呕吐,1例行走协调不良;褪黑素组4例兴奋,两组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褪黑素诱导睡眠的成功率虽较水合氯醛低,但睡眠持续时间和困倦时间较短,脑电快波活动干扰较少,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睡眠诱导剂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类型以及与龋齿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诊断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的PSG结果以及龋齿的发生率。结果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类型为阻塞型(82.78%),其次为混合型(12.78%);另外患有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儿童龋齿发生率为63.89%,高于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儿童。结论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类型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儿童龋齿发生率高,儿科医师应该熟悉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分型以及对儿童牙齿的影响,早期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6.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 (OSAS)isawell recognizeddiseaseinpediatricpopulations ,withanestimatedprevalenceof 0 7%to 2 9%invariouspopulationstudies 1 3 Bothgendersareaffectedtothesameextent.However,dataonChinesechildrenarelimited .KwongWahHospitalisapublic fundedgeneralhospitallocatedinthecitycenterofHongKong ,acityofover 6millioninsouthernChina Thepopulationofchildrenisaround 90 0 0 0intheareaservedbythishospital Thepediatricsleeplaboratoryisaone bedunitcateringforthepediatricdepar…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儿童哮喘特别是哮喘发作期夜间睡眠状态下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方法:73例小儿分为3组,其中哮喘组2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30例,对照组15例,对3组的年龄、性别比、肥胖度及睡眠不良、鼾症、鼻塞、张口呼吸等一般资料进行了比较,并对3组的夜间多导睡眠仪(PSG)监测指标心率(HR)、呼吸(RR)、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SpO2等进行了比较。结果:哮喘组、OSAHS组鼾症、鼻塞、张口呼吸、睡眠不良症状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且哮喘组、OSAHS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哮喘组、OSAHS组AHI分别为46.23%、73.33%,对照组未见异常。哮喘组、OSAHS组RR、SpO2、最低SpO2、AI、AH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哮喘组与OSAHS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G监测可显示哮喘发作期伴随睡眠期呼吸暂停低通气异常,这种呼吸异常的发生低于OSAHS组,而且程度相对较轻,对哮喘患儿实施PSG监测有助于管理夜间睡眠呼吸异常。  相似文献   

18.
兰州地区2~6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2~6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6月间在兰州市6个区县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125名2~6岁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2~6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1.38、11.06、10.75、10.60和10.28 h.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23.48%,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5.52%,喉头哽咽0.53%,张口呼吸3.31%,睡眠呼吸暂停0.19%,磨牙7.62%,梦呓0.37%,睡眠中肢体抽动1.55%,睡眠不安6.31%.不同症状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年龄和地区的差异.结论目前兰州市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儿科医生、儿保工作者及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韩云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18-119,121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手术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和总结32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因及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的和充分的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32例患儿出院时,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疗效和患儿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今后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