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控制线粒体数量的选择性自噬过程,其对维持细胞正常表型和功能至关重要,且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脑组织在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可能导致比血管闭塞时更严重的急性损伤。而线粒体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其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等有关。而这些过程受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假定激酶1、Parkin、Bcl-2/腺病毒E1B 19 k Da相互作用蛋白3等)的调控。适度的线粒体自噬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线粒体自噬功能受损清除不足或过度激活的线粒体自噬,可以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未来,脑缺血再灌注中的线粒体自噬将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uroeortin (UCN)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UCN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型,进行缺血/缺氧1h再灌注/复氧2h的损伤,在缺血/缺氧前1h给予UCN预处理;在再灌注/复氧2h后观察UCN对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损伤、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UCN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损害,使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降低;增加缺氧复氧离体心肌细胞活力、减少培养上清的LDH水平.与上述心肌保护作用相伴随的是UCN预处理还能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自噬,使LC3BⅡ/LC3BI的比值显著降低,并且抑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ni p3的mRNA表达.结论 UCN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可能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急性心肌梗死后,采用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早期恢复心肌再灌注是缩小梗死范围和改善临床转归的最有效方法.但动物模型研究提示,致死性再灌注损伤最多可占心肌梗死最终体积的50%[2].研究发现,灯盏花素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可有效地预防氯化钡、肾上腺素过量所导致的心律失常[3].本研究通过用大鼠在体心脏模拟临床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变化,旨在观察灯盏花素是否具有抗细胞凋亡等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在所有真核生物中均存在的细胞自清除和再循环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目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自噬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自噬带来的结果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还是加速了缺血脑组织的死亡仍存在不同说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自噬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相关通路以及自噬激活水平与再灌注损伤预后的关系,以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细胞自噬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之一,主要由Beclin1及LC3等蛋白发挥效应,可调节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并与目前已知的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其它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如:自由基生成、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本文主要就细胞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ZeaLonga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症状,以及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3表达增强 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中风皂贝化痰胶囊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降低caspase-3的表达,其中以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大剂量组的神经保护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论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缺血性疾病和心脏外科围术期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临床常见到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心肌顿抑等.近年研究表明,在再灌注时细胞凋亡是导致细胞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1].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节的一种生理性死亡过程.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早期以细胞凋亡为主,且凋亡过程是可逆的,所以在AMI早期设法阻断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减少细胞凋亡是减少缺血区细胞死亡的一条有效途径[2].本研究通过用大鼠在体心脏模拟临床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变化,通过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细胞P-SAT1及P-STAT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HIF1A-AS1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HIF1A-AS1的表达.采用siRNA抑制心肌细胞HIF1A-AS1的表达并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生长活力,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变化.结果 HIF1A-AS1在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和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中表达上调.抑制HIF1A-AS1表达可保护心肌细胞,逆转缺氧/复氧刺激导致的心肌细胞生长活力降低、乳酸脱氢酶分泌水平增高、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表达增高现象.结论 抑制长链非编码RNA HIF1A-AS1,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过度自噬抵抗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
杨礼  周海燕 《浙江医学》2011,33(7):967-970,985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在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与自噬的关系和相关通路.方法 将32只Spragur-Dawley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白藜芦醇组(R组)、白藜芦醇+尼克酰胺组(RN组)和尼克酰胺组(N组).记录大鼠离体心脏在Langendorff灌流系统灌流稳定30min后即刻、再灌注30min及再灌注2h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并比较4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率.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及电镜观察自噬体来比较4组小鼠自噬表达水平.结果 再灌注2h后R组血流动力学数据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梗死面积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自噬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C组,而这些作用在复合应用尼克酰胺后均被抑制.结论 白藜芦醇可通过激活静息信号调节蛋白途径抑制自噬的发生,从而减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自噬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可引发氧化应激、代谢供需失衡和细胞炎症等分子级联反应,通过干预线粒体自噬可以维持细胞稳态。研究发现,调控线粒体自噬研究较多的天然产物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尽快寻找靶向线粒体自噬的天然产物是一条有希望的研究方向。本文旨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线粒体自噬相关机制和以线粒体自噬为靶向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天然产物进行系统阐述,为研发干预线粒体自噬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型神经保护天然产物及其治疗学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1.
0引言近年来研究发现,雌激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已有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1].我们通过观察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SOD活力和MDA,NO含量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前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已成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靶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元细胞自噬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节。文章从自噬的角度,以“lncRNA”、“神经元自噬”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为关键词,系统回顾了lncRNA介导的神经元细胞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lncRNA可以在自噬的各个阶段(诱导、成核、延伸、成熟和自噬体裂解)调控重要分子靶点,从而调节细胞自噬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深入了解lncRN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的调节机制,有望为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脊髓神经的具体机制?方法: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缺血预处理组(C组5只)?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D组20只)?A组动物麻醉后仅切开腹腔后关腹;B组和D组采用左肾下方0.5 cm处腹主动脉夹闭法夹闭0.5 h后松开,再灌注3?6?12?24 h,其中D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行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缺血预处理,共3次;C组仅行3次缺血预处理?造模成功后,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估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活性,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分析自噬标志物LC3-Ⅱ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中,LC3-Ⅱ蛋白在再灌注3 h后显著升高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24 h后几乎无表达;Beclin-1蛋白于再灌注后3 h开始升高且在24 h达到峰值;再灌注24 h后实验动物表现出明显的脊髓损伤症状,脊髓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中,LC3-Ⅱ蛋白表达从再灌注3 h开始升高并持续至再灌注24 h;Beclin-1蛋白在再灌注24 h后才开始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脊髓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缺血预处理通过维持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自噬水平并抑制自噬性细胞死亡从而保护脊髓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预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自噬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在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心端中上1/3处结扎阻断血流,60 min后解除阻断,再灌注60 min.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结扎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5min,然后恢复灌流5 min,重复3次.再阻断60 min,复灌60min.测量心肌细胞自噬发生情况,以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压(LVSP)、舒张压(LVDP)和最大压力变化速率(±LVdp/dtmax)值.分段收集流出液以计算冠脉灌流量(CPF)和测定蛋白质漏出量.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可以明显激活心肌细胞自噬的发生.预处理能显著减少LVSP、LVDP及蛋白漏出量;使±LVdp/dtmax显著增加(均P<0.05).自噬的激活与心肌损伤呈负相关.结论 预处理能够明显激活心肌细胞自噬,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及PI3K/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分别再灌0、6、12、24、36 h),每组12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海马神经功能,HE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内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LC3 II、p62、p-PI3K、p-Akt及p-mTOR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随着脑缺血再灌注的时间延长,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自噬小体数量均增加(均P<0.05);随着脑缺血再灌注的时间延长,大鼠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 II表达显著上调、p62表达下调(P<0.05);PI3K/mTOR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p-mTOR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增强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抑制PI3K/mTOR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影响,探讨GBE保护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GBE低剂量(1mg/kg)干预组、GBE中剂量(3mg/kg)干预组和GBE高剂量(10mg/kg)干预组,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大鼠眼压至110mmHg(1mmHg=0.133kPa)持续50min的方法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视网膜内网状层(IPL)、内核层(INL)厚度以及节细胞层(GCL)细胞数;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l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BE(3和10mg/kg)干预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IPL、INL和GCL受损,减轻视网膜损伤(P〈0.05),降低视网膜细胞凋亡率(P〈0.01),增加视网膜LC3和Beclinl阳性细胞数(P〈0.01),上调缺血视网膜LC3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结论GBE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自噬相关基因Beclinl和MAP1-LC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19-222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丙酚处理组、miR-21类似物组;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损伤侧海马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检测miR-21的表达水平。结果: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miR-21水平下降(P<0.05),空间记忆下降,自噬性死亡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上升(P<0.05)。而异丙酚处理能够逆转中动脉缺血引起的miR-21的下降,改善学习记忆,下调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P<0.05)。miR-21类似物也能阻止MCAO造模引起的miR-21的下降、改善学习记忆、阻止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P<0.05)。结论:异丙酚通过上调miR-21从而阻止缺血再灌注海马细胞自噬性死亡和学习记忆下降。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则会直接影响到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和转归。近年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自噬途径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中医药干预内质网应激-自噬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该文就此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自噬又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是运输细胞质成分进入溶酶体的蛋白降解系统[1-2].主要清除细胞内受损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以及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等,自噬机制失灵将导致细胞异常甚至死亡[3].通过对酵母遗传学筛选的研究,已发现一些关键的自噬分子,即自噬相关蛋白(Atgs)[1-2].在Atgs和其他蛋白作用下可促进自噬清除病原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但某些细菌,如福氏志贺菌[4],感染后可通过干扰或阻止自噬溶酶体形成等来调控或阻碍自噬,以利于自身存活.可见,自噬在先天性免疫、特别是模式识别受体与病原体成分相互作用过程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卒中大鼠脑皮质代谢物组水平与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关系,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脑皮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左脑缺血的脑卒中模型,运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物组分析技术,研究MCAO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6、24 h时左脑皮质代谢物水平变化.结果 大鼠左脑皮质缺血再灌注3h时出现能量不足、糖酵解加剧、神经递质紊乱等代谢途径的改变,再灌注6h时因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上述现象均有所缓解;然而再灌注24 h时,能量代谢、无氧酵解、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等均加重.结论 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大脑皮质代谢紊乱,该结果将有助于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分子机制,可为临床上调控脑卒中发生后不同时间点的代谢紊乱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