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片依赖是慢性复发性脑病,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胍丁胺增强吗啡镇痛、对抗吗啡耐受及躯体依赖,本研究进一步分别采用反映精神依赖不同侧面的多种动物模型评价了胍丁胺抗吗啡精神依赖及防复吸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机制。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敏化、辨别给药(DD)、自身给药(SA)模型上,从药物的奖赏、  相似文献   

2.
异搏定的镇痛作用及对吗啡依赖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异搏定(ip,10-20mg.kg^-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热板,扭体和嘶叫反应,增强吗啡抑制小鼠扭体反应的作用,证实它具有镇痛作用。连续给药7d,其镇痛效应明显逐日减弱,异博定(sc,10-20mg.kg^-1)能显著减轻吗啡依赖性动物的戒断反应,异搏定还具有降低动物自发活地劝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吗啡是临床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出现恶心、呕吐、镇静、瘙痒、便秘、尿潴留、呼吸抑制等副作用,长期应用又出现耐受和依赖。大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拮抗吗啡所产生的全部效应,而小剂量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不仅能减少或减轻吗啡所致的副作用,还能增强吗啡的镇痛效能。本文就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与吗啡的联合应用、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增强吗啡镇痛效能、减弱吗啡耐受和依赖的作用机制,以及拮抗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吗啡依赖动物戒断后的焦虑情绪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模型和Vogel‘s饮水冲突模型观察吗啡依赖动物自然戒断后18,24,48,72,96,120h的焦虑情绪,结果表明吗啡依赖动物自然戒断后48h时的焦虑症状在两种模型上都最为明显,丁螺环酮可明显缓解吗啡所致的焦虑情绪,提示高架十字迷宫模型和Vogel’s饮水冲突模型可较为客观和标准地反映吗啡所致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5.
硝苯地平对抗吗啡戒断所致焦虑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对戒断后期焦虑症状及复吸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自然戒断后,采用Vogel's饮水冲突模型(简称Vogel冲突模型)观察吗啡依赖大鼠的焦虑情绪与硝苯地平的作用。结果··:20,30,50mg·kg-1的硝苯地平能明显增加大鼠的舔水次数和被电击次数,并呈剂量相关性,以30mg·kg-1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可治疗吗啡戒断所致的焦虑症状,可能与5-HT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或与GABA能神经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鲁唑对吗啡镇痛、耐受和依赖作用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利鲁唑对阿片镇痛、耐受及躯体功能的调节。方法 采用冰醋酸扭体 ,5 5℃热板法和热辐射甩尾法观察利鲁唑对小鼠痛阈及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 ;采用小鼠急性和慢性吗啡耐受模型及小鼠吗啡依赖模型 ,观察利鲁唑对吗啡耐受和依赖的作用。结果 单独皮下注射利鲁唑 2 .5~ 10mg·kg- 1在以上 3种模型无镇痛作用 ,然而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吗啡镇痛效应。利鲁唑 2 .5~ 10mg·kg- 1剂量依赖性地对抗吗啡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耐受。在小鼠吗啡依赖模型中 ,利鲁唑 2 .5~ 10mg·kg- 1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产生。结论 利鲁唑自身无镇痛作用 ,但能显著增强吗啡镇痛效应 ,并能预防吗啡所引起的耐受和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Scopolamine,Sco)对吗啡(Morphine,Mor)依赖大鼠条件位置性偏爱激活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剂量递增连续皮下(SC)给吗啡6天建立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性偏爱(CPP)模型,第7天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10天,使形成的CPP逐渐消退,单次SC4mg/kg吗啡激发消退的CPP。部分大鼠在注射吗啡前30分钟分别腹腔注射(ip)Sco(1mg/kg、2mg/kg、3mg/kg)。观察东莨菪碱对吗啡依赖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与Mor依赖组相比在SC4mg/kgMor引燃刺激前30min应用Sco 1mg/kg、2mg/kg、3mg/kg均可以使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缩短(P〈0.05)。结论:Sco一定程度上抑制Mor引燃的Mor依赖大鼠的条件位置性偏爱激活。  相似文献   

8.
吗啡处理组(10mg.kg^-1,sc)和吗啡依赖组大鼠脊髓鸟苷酸环化酶(GC)基础活力和氧化氮(硝普钠为供体)刺激酶活力升高,cGMP含量却降低。纳络酮处理后,依赖大鼠脊髓GC活力降低对NO敏感提高,cGMP含量剧升。。M受体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可抑制对照组和吗啡处理且脊髓GC活力,对吗啡依赖以及纳洛酮处理组的GC抑制作用消失。结果表明脊髓GC对氧化氮和M受体激动剂的反应性改变在吗啡依赖及戒断反应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吗啡奖赏效应表达的作用及其与伏隔核海马内CREB以及磷酸化CREB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吗啡依赖组,吗啡依赖组大鼠s.c.给予吗啡5mg/kg,每天1次,连续6天以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CPP),对照组则s.c.等体积生理盐水:丁最后一次s.c.给予吗啡后24h,吗啡依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褪黑素高、低剂量组,分别i.p.褪黑素配药液、褪黑素50和25mg/k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实验通过制作吗啡依赖的大鼠催促戒断、自然戒断的动物模型,观察清风胶囊对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自然戒断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复制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和自然戒断模型,评价中药制剂清风胶囊对动物吗啡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并与阳性药可乐定进行比较。结果:在大鼠催促戒断模型上,清风胶囊三个剂量组(0.5,1.0,2.0g/kg)ig给药均能部分控制戒断症状,并能有效抑制大鼠的体重下降。在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模型上,清风胶囊中、高两个剂量组(1.0,2.0g/kg)控制体重下降作用均优于可乐定。清风胶囊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控制吗啡依赖大鼠的自然戒断症状,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风胶囊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有肯定的脱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纳屈酮对吗啡和海洛因在大、小鼠产生依赖的影响。纳屈酮2.0-4.0mg·kg~(-1)或1.8-3.6mg·kg~(-1)po分别可对抗吗啡和海洛因在小鼠产生身体依赖;1.0-3.0mg·kg~(-1)sc可拮抗吗啡致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形成。当吗啡诱发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形成后,纳屈酮可加速其消退。提示纳屈酮对小鼠吗啡精神依赖的产生和消退有一定影响。参考上述实验结果和人与动物间剂量折算,我们认为小剂量纳屈酮10-15mg·d~(-1)po防止阿片依赖病人戒毒后复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中药配方对吗啡类药物依赖疾病远期疗效杜桂珠闫德宽1王亚鹏(三秦药物依赖研究所,西安710032;1西安市安康医院,西安710061)阿片类依赖患者脱毒治疗之后遇到的最棘手的难题是控制稽延性症状,心理渴求和防止复吸.对海洛因依赖者用中药配方Ⅰ,Ⅱ脱毒及...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组学在吗啡依赖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各种研究领域,而在吗啡依赖分子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才刚刚起步。该文通过介绍各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吗啡依赖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及发现一些潜在的吗啡依赖分子标记物,从而肯定了蛋白质组学在研究吗啡依赖分子机制中的重要性。吗啡依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应包括吗啡依赖动物和细胞模型的建立、选择合适的样品来源以及改进蛋白质组学技术等,为进一步阐明吗啡依赖分子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药物靶点提供研究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鼠吗啡精神依赖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方琴  李淑芳 《贵州医药》2005,29(8):743-744
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是研究阿片类药物依赖机制,评价药物脱毒和药物成瘾型治疗的必要手段。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是评价药物精神依赖、建立大鼠吗啡精神依赖的常用方法。但目前许多研究多采用剂量递增的方法诱导大鼠CPP,建立模型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我们采用连续6天等剂量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吗啡精神依赖模型,并对不同给药剂量进行了位置偏爱效应的比较,获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丁丙诺啡对吗啡依赖大鼠的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 ,应用丁丙诺啡对吗啡依赖大鼠进行脱毒治疗 ,分别于停用吗啡24h,72h,8d观察其对湿狗样抖动、齿颤等戒断症状的影响及位置偏爱实验吗啡侧停留时间。结果··:丁丙诺啡能明显地缓解和控制戒断症状 ,递减顺利 ,但不能改变大鼠在吗啡侧停留时间。结论··:丁丙诺啡脱毒治疗没有明显改变依赖大鼠对阿片类药物的精神依赖 ,临床应用中加强心理治疗对预防复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高架十字迷宫和Vogel饮水冲突法用于吗啡依赖动物焦虑评价刘屏陈世铭侯津详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北京100853)1997-02-24收稿,1997-5-12修回1天津胸科医院药剂科,天津300070作者简介:刘屏,41岁,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吗啡戒断大鼠侧脑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注射后对海马G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侧脑室立体定位,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侧脑室微注射GDNF有义和反义寡脱氧核苷酸,纳洛酮催促戒断,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海马GDNFmRNA的表达。结果:侧脑室注射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能显著抑制大鼠吗啡戒断症状评分(n=t,p〈0.05)。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2区GDNF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n=3,P〈0.05),CA1和CA3区变化不明显;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4mg/kg,岫催促戒断后海马CA1、CA2和CA3区GDNFmRNA表达较依赖组有增加趋势,但均没有显著差异心=3,P〉0.05);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激发前24h侧脑室注射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能显著抑制吗啡依赖大鼠依赖和戒断后CA2区GDNFmRNA表达的增加(n=3,p〈0.05),而CA1和CA3区与戒断组大鼠相应区域相比没有差异;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激发前24h侧脑室注射GDNF有义寡脱氧核苷酸与戒断组大鼠相比海马CA1、CA2和CA3区GDNFmRNA表达均没有显著性差异(n=3,P〉0.05)。结论:在转录水平,海马CA2区GDNF表达的变化在吗啡依赖和戒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异搏定(ip,10-20mg·kg-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热板,扭体和嘶叫反应,增强吗啡抑制小鼠扭体反应的作用,证实它具有镇痛作用。连续给药7d,其镇痛效应明显逐日减弱。异搏定(sc,10-20mg·kg-1)能显著减轻吗啡依赖性动物的戒断反应。异搏定还具有降低动物自发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可卡因-苯阿胺调节转录肽(CART)DNA疫苗在阿片依赖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制备CARTDNA疫苗,观察其对吗啡诱导的小鼠与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对海洛因诱导的大鼠自身给药行为以及对小鼠身体依赖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CARTDNA疫苗,该重组质粒不仅可在体外哺乳细胞中表达,动物免疫后血清中还可检测到抗CART的抗体,并且这种抗体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60天)。CARTDNA疫苗不仅可以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及大鼠位置偏爱的形成,而且对吗啡点燃的位置偏爱再现具有抑制作用。CARTDNA疫苗可明显抑制环境刺激和条件刺激诱导的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行为。CARTDNA疫苗对Mor诱导的身体依赖小鼠的戒断症状无显影响。结论:CARTDNA疫苗可以影响阿片依赖的形成与复发,对抗动物的觅药行为,表明CARTDNA疫苗具有防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和复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康灵片对吗啡依赖性大鼠和猴的脱毒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康灵片是用于治疗吗啡和海洛因成瘾的中药制剂,已被卫生部批准进行临床试验。为了验证该药在吗啡依赖性动物模型上的脱毒药效,我们在吗啡依赖性大鼠催促戒断、自然戒断和吗啡依赖性猴自然戒断模型上对康灵片的脱毒疗效进行了评价,并与可乐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吗啡依赖性大鼠催促戒断模型上,康①(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北京邮编100083)②(北京药物化学研究所北京邮编102205)灵片3个剂量(0.72、1.44、2.88g.kg┐1)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吗啡依赖鼠的戒断症状和体重下降,以中剂量控制体重下降作用最明显(与NS组比p<0.05)。在吗啡依赖性大鼠自然戒断模型上,康灵片2个剂量(1.44、2.88g.kg┐1)均可明显减轻大鼠自然戒断时的体重下降(与NS和可乐定组比p<0.05)。在吗啡依赖性猴模型上,康灵片0.5和1.0g.kg┐1可以明显地控制或缓解猴的自然戒断症状和体重下降。治疗结束时,戒断症状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