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原因惊厥后痫波发生率,及时发现癜痫和癜痫综合症。方法:对46例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本组46例患儿出现波19例占39.1%,其中热性惊厥组(26例)痫波10例占38.5%,低钙低镁组(6例)痫波1例占16.7%,癫痫组(6例)痫波6例,性脑炎组(2例)痫波2例。结论:对惊厥患儿应及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以尽早发现癫痫和癫痫综合症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热性惊厥组video—EEC痫波特征与患儿年龄有无惊厥史发热程度及本次惊厥持续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催乳素(PRL)、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体系用于癫痫与热性惊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25例癫痫患儿、20例热性惊厥患儿及15例正常儿的血清PRL和NO/NOS水平。结果癫痫组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和对照组(P〈0.05),癫痫组与热性惊厥组血清NO/NO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组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P〈0.05)。结论检测癫痫与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PRL、NO/NOS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24h动态脑电图是在常规脑电图基础上延长描记时间,以便对各个状态下的脑电活动进行监测,从而大大提高了癫痫患儿的检出率。目的:通过对癫痫和可疑癫痫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探讨其对儿童发作性脑疾病的评估价值。设计:病例分析。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07/2004—10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发作性脑疾病患儿151例,其中男99例,女52例,年龄3个月~14岁。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两组:癫痫组85例,可疑癫痫组66例。151例患儿中有39例曾行脑电图检查,21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方法:对参加者详细询间病史、神经科查体,进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凡在监测期间出现棘波、尖波、棘(尖)慢综合波、爆发性高幅慢波、高度失律波、新生儿单一节律爆发波者,以及过度换气早期突破或局限性爆发性慢波者均为痫样放电;背景波异常,儿童期枕部阵发性慢波,睡眠期极度纺缍波及新生儿散发性一过性尖波,偶见不典型尖-慢波综合均属非特异性异常),并收集常规脑电图、CT或MRI检查结果。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异常率、痫样放电率。②痫样放电时间、部位、临床发作与异常发作的关系。⑧将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异常率、痫样放电率与常规脑电图、CT或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1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51例患儿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异常122例,其中痫样放电97例。癫痫组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可疑癫痫组[79%(67/85),45%(30/66),(X^2=18.008,P〈0.005)]。②癫痫组中动态脑电图痫性放电以一侧半球或局限性一侧偏胜以及双侧大脑半球为主,可疑癫痫组中以双侧大脑半球痫样放电出现率最高。⑧痫样放电时间以睡眠时期为主,占74%(72/97),其中68%(44/97)见于浅睡期。④癫痫组临床发作14例,痈样放电出现率93%(13/14),明显高于可疑癫痫组[临床发作25例,痫样放电出现率12%(12/25),(X^2=6.741,P〈0.01)]。⑤151例患儿中有39例曾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非特异性异常19例,痫样放电7例;动态脑电图中非特异性异常5例,痫样放电29例,两组患儿的常规脑电图以非特异性异常为主,动态脑电图以痫样放电为主。结论:24h动态脑电图用于诊断儿童发作性脑疾病的痫样放电率明显增高,并能确定放电部位及时间,充分体现了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脑疾病评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了解热性惊厥患儿的复发因素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对19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智能、行为测量,观察其复发,转为癫痫和出现智能障碍及行为异常的情况。结果:32%复发,6%转为癫痫,3%后遗智力低下,无一例死亡。结论:复发与患儿首次发病年龄和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有关,热性惊厥大部分预后良好,智力低下与行为异常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的监测,探讨热性惊厥患儿惊厥再发生率与血清钠浓度的关系,从而预测和防治热性惊厥的再次发生。方法:选取84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观察组(惊厥1次组59例,惊厥2次组25例)及同期年龄相当、发热、无惊厥的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静脉输液前取静脉血测血清钠浓度(观察组于惊厥后3~5h内、对照组于发热后3~5h内)。结果:对照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35.60±0.24)mmol/L,观察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26.70±0.33)mmol/L(P〈0.01),25例惊厥≥2次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23.80±0.35)mmol/L,低于1次组(128.50±0.35)mmol/L(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有所降低,血清钠浓度越低,惊厥的再发率越高,惊厥的再发率与血清钠浓度降低的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ph),,AEEG)监测的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复发、日后癫痫发作的关系,对远期预后进行评估。方法:1999—01/2002—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电监测室,癫痫研究室人组的16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24h动态脑电图(24h-AEEG)分析。结果:低热组(体温&;lt;38℃)和高热组(体温&;gt;39℃)AEEG异常率分别为57%和1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lt;0.01);年龄≤3岁和5~6岁AEEG异常率分别为23%和56%,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首次发作和发作6次以上异常率分别为17%和58%,两者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AEEG阳性率与体温、年龄和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对低热发作、大龄发作及发作次数较多、惊厥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定期进行AEEG跟踪监测,对评估及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东 《临床医学》2001,21(2):40-41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头痛患儿脑电图变化,并结合临床,旨在对头痛型癫痫的诊断有进一步认识,方法:对62例发作性头痛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睡眠记录者口服10%的水合氯醛,结果:62例患儿共计4例见脑电图痫样放电(6.5%),其中1例为T3尖波,两半球不同的尖-慢波,棘波,2例为T3C3局灶性单尖波,另1例为阵发性棘-慢波发放,H、V时明显,结论:在临床对发作性头痛患儿,应考虑到头痛型阗痫这一少见特殊类型的癫痫,应及时作脑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24小时脑电图(AEEG)监测对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意义,对11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监测。结果,AEEG总异常率为40.7%,痫样波检出率6.8%。年龄≤2岁与>2岁组、体温>38.5C组与≤38.5C组、首发组与反复发作组比较,后者A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0.01)。提示,发作次数越多AEEG异常率越高。对AEEG异常和有痫样放电的患儿均应给以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定位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14例难治性癫痫患,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 记录到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愉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 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宏涛  周东  王慧  徐鸿儒 《华西医学》2002,17(4):460-461
目的:(1)探讨各类癫痫发作时症状和脑电图特点及录像脑电图监测(VEEG)在癫痫诊断、分类、定位上的价值。方法:将404例癫痫患者分为2组:1、临床诊断癫痫组,2、临床疑诊癫痫组。采用同步录像脑电图监测仪纪录患者发作时临床和脑电图表现,分析其监测结果。采用医用统计软件包SPSS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确诊癫痫组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阳性率:VEEG达82.3%,与常规脑电图(REEG)阳性率33.2%有显著性差异。88.7%临床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者,可检出部分性痫样波。结论:VEEG对癫痫患者脑电异常的检出率高于REEG。VEEG可以为部分性癫痫发作提供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11.
50例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有热性惊厥病史的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效性惊厥的50例癫痫患者中,由热性惊厥转变为癫痫有多种危险因素,其中前五位依次是:1岁内起病的热性惊厥;反复复发5次以上的热性惊厥,有围产期脑损伤;一组亲属中有热性惊厥或癫痫我,反复出现热性惊厥时体温有下降趋势者。结论:热性惊厥后继发癫痫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因此,对于热性惊厥有转变成癫痫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早期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癫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观察苯巴比妥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分析517例首发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一般资料及197例复发惊厥病例的相关因素,比较治疗组106例用苯巴比妥口服与对照组91例的复发情况。结果初次小儿热性惊厥发作时年龄〈1岁、体温〈38.5℃、阳性家族史、复杂型热性惊厥、生活环境在农村的患儿容易复发;治疗组13例复发,复发率12.26%?对照组34例复发,复发率37.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病例复发因素与初次发作时年龄、体温、有无惊厥家族史、惊厥发作类型、生活环境有关,短程口服苯巴比妥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3.
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5年5月至2000年5月住院的164例首次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进行分析并追踪随访。结果 164例中共65例复发,复发率为39.63%;首次发作年龄<1岁、体温<40℃、伴有局灶性发作的惊厥形式、惊厥持续时间>10min、一次热性病程中惊厥次数>2次、病前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有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均为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对首次热性惊厥发作的患儿进行评估,对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4.
热性惊厥患儿血浆和脑脊液β-内啡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β-内啡肽在小儿热性惊厥中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8例热性惊厥和15例对照组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含量。结果: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脑脊液中β-内啡肽含量显著高于单纯性热性惊患儿(P〈0.05)。热性惊厥组患几的血浆与脑脊液的β-内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β-内啡肽在和热性惊厥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16例热性惊厥患儿和16例对照组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测定比较。结果:热性惊厥患儿脑脊液中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热性惊厥的病理过程,FC的发病与IL-6、TNF-α密切相关,这些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可导致脑组织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预防对策。方法85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智能行为测量,观察转归。结果42.35%复发2.35%转为癫痫,3.53%后遗症,无1例死亡。结论正确有效的指导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教会家长FC的紧急家庭防治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合理降温止惊,对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的再发率,减少对脑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1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80例首次单纯性热性惊厥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规范的整体护理,对照组进行对症处理、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对两组患儿跟踪观察1—2年。结果:观察组惊厥再发1例次,对照组惊厥再发8例次,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提高患儿家长对预防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再发的认识,使其加强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了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的再发率。  相似文献   

18.
临床观察妊高征4-6例,其中诊断为轻度妊高征:4例,中度妊高征:19例,重度及先兆子痫:20例,子痫:3例(产前2例,产1例)。妊高征中有并发症有28例,发生率为60.9%,其中产后出血:17例、占并发症的60.7%(17/28),IUGR12例、占并发症的42.9%(12/28),新生儿窒息11例、占并发症的39.3%(11/28),早产儿8例、占并发症的28.6%(8/28),子痫无产前检查2例。围产儿病死率为42.6%0(2/47)孕产妇病死率21.74%c(1/46),提示做好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配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中用醒脑静注射液0.2-0.6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7d为1疗程,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退热天数为(2.6±1.4)d,对照组为(3.8±2.4)d(t=2.21,P〈0.05),有显著差异,并且治疗组中住院期间无惊厥复发,而对照组中有2例惊厥复发。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有明显的退热、镇静及止痉作用,治疗热性惊厥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首次发作的典型热性惊厥患儿的血钠水平。方法 从2004—02—2005—08期间,前瞻性研究了急诊病例中年龄在6个月。5岁热性惊厥患儿的血钠水平,其中首次发作的典型热性惊厥患儿130例为观察组;同期来急诊室就诊的发热无惊厥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静脉输液前抽取静脉血送血钠生化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钠平均值比对照组低,统计显示:t=12.979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次发作的典型热性惊厥患儿也有明显的低血钠现象,临床急诊处理时要避免快速大量的单纯葡萄糖液输入,防止医源性因素诱导惊厥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