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采用Micro-CT构建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DGI-Ⅱ)和Ⅰ型牙本质发育不良(DD-Ⅰ)离体患牙的三维结构,研究该类患牙的内部结构及硬组织矿化密度的变化.方法 收集同龄DGI-Ⅱ、DD-Ⅰ患者及健康者的第三磨牙,运用Micro-CT对3份样本逐一扫描并通过Mimics 17.0重建三维结构;截取矢状面和横断面观察...  相似文献   

2.
位于第4常染色体的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 DSPP)基因是迄今发现的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主要致病基因。根据de La Dure-Molla等提出的新分类, 将由DSPP基因突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疾病统称为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DI), 包括Shields分类法的牙本质发育不良Ⅱ型(dentin dysplasia type-Ⅱ, DD-Ⅱ)、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Ⅱ, DGI-Ⅱ)和牙本质发育不全Ⅲ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Ⅲ, DGI-Ⅲ)3种疾病。将Shields分类的牙本质发育不良Ⅰ型(dentin dysplasia type-Ⅰ, DD-Ⅰ)称为根部牙本质发育不良(radicular dentin displasia)。本文对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分类方法、临床特征、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 提出相应的临床管理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牙本质发育不良Ⅰ型(dentin dysplasia type Ⅰ,DD-Ⅰ)是一种伴有牙本质形成障碍、可遗传的罕见病。其特征是牙冠正常,但牙根发育异常,出现短、钝化和畸形的牙根;在患者年轻时即出现牙松动,可伴牙槽脓肿;影像学上表现为闭塞的牙髓腔。典型的DD-Ⅰ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患者常很早即出现多颗牙丧失,有的30多岁即可表现为无牙颌。本文报告了一例DD-Ⅰ病例,通过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学特点以及相关治疗,以期为DD-Ⅰ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牙本质发育不良Ⅰ型(DD-Ⅰ)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牙本质形成障碍疾病,乳恒牙均可受累。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牙冠外形色泽正常,牙齿松动明显,可伴有自发性牙槽脓肿或囊肿等。影像学检查则可见牙髓腔消失或呈“新月形”牙髓残余,根短钝或无牙根等表现。关于DD-Ⅰ的发病机制已为大多数学者所研究,其临床治疗通常具有挑战性,本文对近年来DD-Ⅰ的临床分型及表现、致病基因、组织学特点、治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牙本质发育不良I型(dentin dysplasia type Ⅰ,DD-Ⅰ)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文报告1例乳恒牙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病例.通过对该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进一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其恒牙萌替变化,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为此病的进一步研究补充资料。  相似文献   

6.
牙本质发育不良(dentin dysplasia,D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分为Ⅰ、Ⅱ两个亚型,Ⅰ型DD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一[1].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人牙齿切片体外器官培养的方法研究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多克隆抗体对牙本质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年轻人健康前磨牙,用慢速切锯制备2min厚的牙齿横切片,将在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多克隆抗体中浸泡过的琼脂糖微球与在PBS液中浸泡过的琼脂糖微球对称放置在牙片上,将切片用含琼脂糖的半固体培养基包被后采用Trowel器官培养方法培养1周,观察其对牙本质形成和矿化的影响。结果: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多克隆抗体组四环素线状荧光带较对照组变细,von Kossa染色前期牙本质处球状矿化也较对照组减少,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结论: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多克隆抗体能够影响牙本质的矿化,但对牙本质基质的合成和分泌无明显影响。该结果提示成牙本质细胞膜上的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对牙本质矿化过程中的钙离子转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导人氟离子的不同条件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的效果。方法制备牙本质模型45个,每组5个共9组,其中正常牙本质组仅用打磨处理,其余8组模型用6%柠檬酸酸蚀后,除1个脱矿组之外,7个再矿化组用NF-Ⅱ型护齿仪在不同的电流、时间利NaF浓度下进行氟离子导入处理。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本质模型表面及纵断面的形貌,将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另外,对钙、磷元素含量进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结果脱矿组大部分牙本质小管开放,再矿化组牙本质小管内可见明显的矿化物沉积,各组的牙本质小管面积和相对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显示脱矿组与再矿化各组表面钙磷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F-Ⅱ型护齿仪的氟离子导入对于牙本质小管有一定封闭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牙本质再矿化的最佳电流为0.1mA或0.3mA,最佳时间为6min,最佳的NaF浓度为1%。  相似文献   

9.
牙本质发育异常家系调查和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国人牙本质发育异常家系及临床表型,进一步明确其诊断和分型。方法:采用先证者查证法调查和收集中国人牙本质发育异常家系,绘制系谱图,确定遗传方式,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特点对各家系受累个体进行表型分析。结果:共收集4个中国人牙本质发育异常家系,家系Ⅰ、Ⅱ、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家系Ⅳ先证者符合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诊断;临床表型在各家系及同一家系不同个体间存在异同。结论:独立发生于牙本质的各型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存在共有表型,可作为同一类疾病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人成牙本质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的特异性基因。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成牙本质样细胞系中克隆人成牙本质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将其亚克隆入pUC18载体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人成牙本质样细胞系中获得900bp的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与Gen-Bank登陆的人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的特异性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地从人成牙本质样细胞系中克隆到人成牙本质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的特异性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不同阶段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兔抗小鼠L型钙离子通道α1D亚基多克隆抗体进行牙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前成牙本质细胞胞体,功能性成牙本质细胞的近矿化端以及成熟成牙本质细胞的胞体和突起上均发现有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分布,结论:成牙本质细胞可能通过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转运钙离子参与牙本质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Ⅰ型和Ⅲ型胶原在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中的免疫定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Ⅰ型和Ⅲ型胶原在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中的免疫定位和分布特征。方法:在大鼠第一磨牙制备单面洞,观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免疫反应。结果:在术后3d,修复性牙本质尚未形成。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均分布于牙髓内,前期牙本质为弱阳性,术后15d,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牙髓细胞内呈阳性染色。Ⅰ型胶原在前期牙本质中呈弱阳性,术后30d,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旨阳性染色集中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培养的牙乳头细胞的功能学特征。方法连续培养钟状期猪牙乳头细胞,应用间接法免疫组化检测各代细胞的牙本质涎蛋白(DSP)、核心结合因子1(Cbfa1)、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骨桥蛋白(OPN)、骨粘蛋白(ON)、骨钙蛋白(OCN)等的表达情况,并以第4代猪骨髓基质细胞及人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可见连续培养的各代猪牙乳头细胞均表达DSP、ColⅠ及ON,所有各代猪牙乳头细胞均未见OCN表达,ColⅢ只在第1代的少量细胞中有表达,Cbfa1及OPN在各代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体外培养的猪牙乳头细胞具有旺盛的分泌能力,可能具有形成钙化组织的潜能和形成牙本质样结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牙本质透明层的X射线能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牙本质透明层矿化物的变化。方法 应用eXL型电镜数据处理系统(EDS)和扫描电镜,对6个样品的牙本质透明层和正常牙本质的无机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牙本质透明导的Ca/P(重量比)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牙本质(P=0.002),结论 牙本质透明层的矿化程度高于正常牙本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原核表达的人成牙本质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特异性蛋白。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成牙本质样细胞系中获得cDNA,亚克隆至PUC18载体中,经测序确认后,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ProEXHTb中,通过电穿孔技术转化E.coli表达菌DH5α,以IPTG诱导蛋白表达,并经Ni—NTA亲和柱层析纯化,SDS-PAGE鉴定。结果:获得的人成牙本质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特异性c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cDNA序列一致。结论:成功克隆人成牙本质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特异性基因,建立了原核表达、纯化体系,制备了纯化的人成牙本质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D亚型特异性蛋白。  相似文献   

16.
骨形成蛋白(BMP)盖髓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骨形成蛋白是一种高效的骨诱导因子,本文观察它用于直接盖髓的效果。术后2周,可见具有典型造牙本质细胞的规则牙本质和骨样牙本质形成,并组成牙本质桥。而在氢氧化钙组,未观察到牙本质形成。术后3周,BMP组牙本质桥形成趋于完成,而氢氧化钙组刚开始。术后12周,两组均有牙本质形成。但氢氧化钙组根管侧壁有大量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本结果显示了临床应用BMP保存活髓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根管超声冲洗效果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用扫描电镜的方法评价根管超声冲洗的效果。方法选择直单根管前磨牙20颗,随机分为超声冲洗组(U组)和注射器冲洗组(S组)。用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后,2组选用不同方法,均用40ml2.5g/L NaOCI最后冲洗根管。样本去冠后沿牙长轴纵向劈开,扫描电镜观察,记录电镜照片上牙本小管开口的数目并对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组牙本质小管开口数明显多于S组(P〈0.05);2组相应部位比较,颈1/3处牙本质小管开口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在根中1/3和根尖1/3的牙本质小管开口数数明显多于S组(P〈0.05)。结论用2.5g/L NaOCl超声根管冲洗效果优于用注射器冲洗。  相似文献   

18.
氢氧化钙髓腔封药对根管壁牙本质pH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氢氧化钙不同剂型和放置位置对根管壁牙本质pH值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拔除的人单根管牙25颗,常规根管预备,在牙根颊面冠、中、尖1/3处制备3个直径2mm、深0.5mm的窝洞,随机分5组,每组5颗。第1组: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糊剂;第2组:髓室封入氢氧化钙糊剂;第3组:根管内封入Hycal;第4组:髓室封入Hycal;第5组: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牙胶尖。分别在1h、2h、3h、1天、3天、7天、14天和21天测定小洞内牙本质pH值。结果 在1h、2h、3h,第2、4组根管壁牙本质pH值升高较慢,其余三组升高明显,其中第5组在3h pH值升高最快,较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01);在1d、3d、7d各组pH值均升高,其中7d第1组pH值明显升高。达最高值(9.13),较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14d、21d第5组pH值下降明显,较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四组仍能维持较高pH值,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氢氧化钙剂型和放王位置牙根冠1/3、中1/3、尖1/3牙本质pH值近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氢氧化钙糊荆无论封入根管还是髓室都能使根管壁牙本质pH值升高,都能在3周内维持较高pH值;②氢氧化钙牙胶尖封入根管后,根管壁牙本质pH值升高最快,但作用时间仅能维持1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K2O-Al2O3-SiO2系统牙科陶瓷材料在使用Variolink Ⅱ树脂粘结剂时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方法:依据”白榴石微晶化”热处理温度制备K2O-Al2O3-SiO2系统牙科玻璃陶瓷瓷锭;在已拔除的前磨牙中选择24个无龋坏、无裂纹者即刻完成根管充填;在每个离体牙的近中邻殆面制备Ⅱ类洞型,洞型的颊舌径3mrn、近远中径4mm、洞型顶部到洞底的轴壁长2mm、近中邻轴壁宽1mm;随机将离体牙分成两组制作嵌体蜡型,第1组离体牙使用K2O-Al2O3-SiO2系统牙科玻璃陶瓷材料制作嵌体,第2组离体牙使用IPS—Empress牙科陶瓷材料制作嵌体,两组嵌体均使用Variolink Ⅱ树脂粘结材料进行粘结,粘结后的所有样本均承受300次5℃~55℃的热循环;将样品修整成1.5mm×1.5min×3.0mm的立方体,其中陶瓷与牙体各占1/2,用微拉伸方法进行粘结强度测试。结果:K2O-Al2O3-SiO2系统牙科玻璃陶瓷和IPS—Empress牙科陶瓷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分别为(11.28±5.36)MPa和(12.61±1.74)MPa。结论:在使用Variolink Ⅱ粘结材料的情况下,K2O-Al2O3-SiO2系统牙科玻璃陶瓷和IPS—Empress牙科陶瓷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白鼠磨牙窝洞制备后,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方法:大白鼠磨牙窝洞制备后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成牙本质细胞与牙髓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结果:正常大白鼠磨牙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呈阳性反应,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呈阴性反应。牙体制备后即刻,损伤的成牙本质细胞中两种一氧化氮合酶均呈弱阳性反应;制备1d后,在牙髓牙本质界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中表现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强阳性反应,并在制备3d后,扩展至全部牙髓细胞;同阶段,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上述细胞中,均呈弱阳性反应。制备7d后,修复性牙本质深部成牙本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呈阴性反应,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呈阳性反应。结论:一氧化氮参与了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过程中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