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脊柱单发阳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21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提示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患者,行SPECT/CT局部断层显像,得到局部SPECT、CT及融合影像。阅片由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分别独立进行,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结果及6个月以上的影像随访为"金标准"。结果在921例患者中,161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17.5%),4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0.4%),2例诊断为骨髓瘤(0.2%),5例诊断为骨结核(0.5%),689例诊断为良性病变(74.8%),59例诊断为外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6.4%),1例诊断为许莫氏结节(0.1%)。肿瘤骨转移病例共161例,其中颈椎9例(5.6%),胸椎46例(28.6%),腰椎82例(50.9%),骶椎24例(14.9%)。按部位分类,颈椎病变共30例,肿瘤骨转移9例(30%);胸椎病变共224例,肿瘤骨转移46例(20.5%);腰椎病变共606例,肿瘤骨转移82例(13.5%);骶椎病变共61例,肿瘤骨转移24例(39.3%)。结论99Tcm-MDP SPE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对常规全身骨显像单发阳性病灶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同时显示了该病灶的形态及周围软组织影像特征,显著降低了骨显像中椎体单发阳性病灶的假阳性率,在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较常规全身骨显像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及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显示为冷结节的患者60例,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手术或穿刺取活检确诊.结果 甲状腺断层融合显像提示冷结节病灶呈低密度35例,等或稍低密度25例,病灶边缘清晰33例,边缘模糊27例,有明显粗大钙化15例,未见明显钙化45例,结节直径大于等于2cm 13例,结节直径小于2cm 47例.等或稍低密度、边缘模糊、无明显粗大钙化灶结节为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偏高,低密度结节、边缘清晰、可见粗大钙化灶冷结节为良性结节的可能性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显示冷结节患者,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鉴别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与单纯SPECT显像或单纯CT显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脑肿瘤良恶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临床疑似脑肿瘤的患者行99Tcm-MIBI SPECT显像,CT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分别计算出以上三种方法对脑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通过统计学方法将融合显像结果分别与单一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PECT/CT融合显像与单纯SPECT显像相比,灵敏度(x2 =4.383,P<0.05)、特异性(x2=3.949,P<0.05)、准确性(x2=8.073,P<0.01)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CT/CT融合显像与单纯CT显像相比,灵敏度(x2=5.543,P<0.05)、特异性(x2=5.100,P<0.05)、准确性(x2=10.497,P<0.01)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脑肿瘤的诊断较单一显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结合局部SPECT/CT在诊断椎体良恶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过病理或临床证实的52例椎体骨折患者的骨扫描及SPECT/CT资料,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间的差异。结果骨扫描发现78.8%(41/52)的患者伴有椎体外病灶,但良性组出现病灶的人数明显少于恶性组;SPECT/CT发现恶性组椎体出现骨质破坏及椎弓根异常浓聚的人数明显高于良性组;对于结核及甲旁亢患者骨扫描及SPECT/CT缺乏特异表现。结论虽然骨扫描及SPECT/CT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两者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非常适合脊柱骨折病人的筛查及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PECT骨断层显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SPECT,对5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平面及断层显像。结果断层显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平面显像,差异具有显著性;断层显像对早期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平面显像,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SPECT骨断层显像有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及疾病分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结合同机CT多平面重组(MPR)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排除"超级骨显像"及无明确随访结果者,所得图像按两种方案进行分析,其中方案一:SPECT/CT融合图像;方案二:SPECT/CT融合图像+同机CT多平面重组。统计两种方案融合图像范围内的骨病灶数目并进行分析定性,结合随访结果评价两种图像分析方案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纳入96例患者共197个病灶,其中转移病灶103个,良性病灶94个。方案一诊断转移病灶109个,良性病灶88个;方案二诊断转移病灶96个,良性病灶101个,两种方案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470 6,P 0. 01)。结论融合显像结合同机多平面重组CT可以显著提高SPECT/CT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性,有效排除部分假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PECT肺灌注与低剂量螺旋CT融合显像(SPECT/CT)技术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疑似PE患者进行检查,其D-二聚体升高>0.5mmol/mL或者临床Wells评分>2,行肺灌注平面显像,采集8个体位.再进行SPECT肺灌注显像与同机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并进行后处理融合,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共同完成图像分析.结果 SPECT/C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6.43%、92.86%、96.43%、92.86% 、95.24%,无不确定性结果.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优于传统的核医学显像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效、简便、准确、无创,可作为诊断PE的一种新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中同机CT融合的作用。方法27例各类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共进行28次^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检查,将其结果与未经过同机CT融合的单纯^18F-FDG图像(AC)读图结果比较,并结合患者2周CT内诊断结果及随访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以病例分析,单纯^18F-FDG图像(AC)和CT融合对妇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2.9%和100%,二者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T的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病灶分析,^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4%、97.7%和100%,单纯FDG图像(AC)的相应指标为97.4%、84.1%和86.0%。二者比较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18F-FDG图像(AC)显像共发现86个病灶,同机CT融合后减少为74个病灶,共11例次检查(39.3%)的单纯^18F-FDG图像(AC)在与同机CT图像融合后其读图结果发生改变,其中6例中的12个病灶因同机CT图像发现其为非恶性病灶摄取而确定为假阳性病灶予以排除。共8例患者(28.6%)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在SPECT/CT符合线路FDG检查后发生改变,其中2例患者(7.1%)的分期和诊断与同机CT融合前的单纯^18F-FDG图像(AC)结果不同。结论同机CT融合显著提高了^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妇科肿瘤检查中病灶诊断的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并能进一步明确患者诊断、分期,提高^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患者诊断分期和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99Tcm-MDP SPECT/CT在骨显像中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并同时行SPECT/CT检查的35例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影像或临床随访为依据,分析99Tcm-MD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结果 本文35例患者共41处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病灶,其中全身平面骨显像定位准确14处(34.1%,14/41),SPECT/CT定位准确41处(100%,4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5);SPECT/CT确定诊断35处(85.4%,35/41),全身平面骨显像确定诊断仅8处(19.5%,8/41),两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5,P<0.05)。结论 与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SPECT/CT显像在骨显像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能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鉴别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62例肺良恶性病变患者行^18F-FDG SPECT肿瘤代谢显像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检测,分别计算^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CA242及^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肺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7(30/35)、59.3(16/27)、74.2(46/62)。单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50、CA242检测对肺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22.9(8/35)、92.6(25/27)、59.7(33/62)、14.3(5/35)、100(27/27)、51.6(32/62)、34.3(12/35)、85.2(23/27)、56.5(35/62)、28.6(10/35)、85.2(23/27)、53.2(33/62),血清肿瘤标志物联检对肺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48.6(17/35)、81.5(22/27)、62.9(39/62),血清肘,瘤标志物与FDG代谢显像联俭对肺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6(31/35)、85.2(23/27)、87,1(54/62)。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对鉴别肺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鼻咽癌初诊患者,进行全身前后位SPECT骨显像、CT扫描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由两位核医学科医生共同做出诊断,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咽癌颅底骨侵犯SPECT阳性检出率46.7%(28/60),CT阳性检出率28.3%(17/60),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阳性检出率55.0%(33/60).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与SPE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底骨侵犯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检测敏感性与单纯SPECT检查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早期检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促甲状腺激素( TSH)在老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TMC)诊 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实时超 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 率、特异度及灵敏度。比较良恶性结节的弹性成像评分,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TSH水平。结果: 经术后病理检查有60.00% 患者确诊为良性结节( 共85 个良性结节,占58.62%),有40.00% 患者确诊为恶性结 节( 共60 个恶性结节,占41.38%)。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 为83.08%,准确性为88.28%。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 恶性组1 ~ 2 分的比例显著 低于良性组,3 ~ 4 分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组和恶性组血清TSH水平均显著高于 对照组,恶性组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结果显示,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TSH检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L(0.789 ~ 0.949),联合诊断最佳截点为TSH= 2.16( mIU/L),此时诊断敏感度为0.646,诊断特异度为0.575。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老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ROC 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L(0.721 ~ 0.907),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超声弹性成像。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 像联合血清TSH检测对甲状腺微小状乳头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高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9例确诊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后,口服碘化钠(131I)治疗剂量3.70~7.40 GBq后5~7d,行全身平面显像(131 I-WBS),随后在同一床位进行SPECT断层扫描和CT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融合处理.检查结果与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确定DTC转移灶的定性、定位诊断,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临床证实转移灶共计186处;平面显像170处、融合显像179处发现异常摄碘浓聚灶;其中平面显像有160处,融合显像有174处与病理、螺旋CT、MRl以及超声等检查结果一致,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6% (160/186)、93.5% (174/186),定性、定位准确性分别为81.6% (160/196)、91.1% (174/191);两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P<0.05),定性、定位准确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33,P<0.01).结论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够精准的定性、定位DTC的复发和转移,克服污染灶、组织重叠等因素的影响,较平面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用于DTC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盆腔包虫病因缺乏特征性而易被误诊,特别是与良性卵巢囊腺瘤鉴别较困难,笔者通过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提高对盆腔包虫病和不典型良性卵巢囊腺瘤诊断的正确性。方法收集1999年至2009年经手术证实的30例盆腔囊性包块,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39.5岁。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并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女性盆腔包虫病,诊断正确率80%,其中2例为单囊型,3例为多囊型(其中1例可见一包虫囊肿破裂)。25例良性卵巢囊腺瘤诊断正确率88%,其中7例为单囊型,18例为多囊型。CT诊断定位正确27例(90%)。结论 MSCT对盆腔包虫病及良性卵巢囊腺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cm,20例恶性,9例良性)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9.7岁。应用64排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行灌注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1,流速4ml/s)。将动态扫描数据输入GE工作站(ADW4.2P),应用工作站随机Perfusion 3-体部肿瘤软件包分析和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并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均高于肺良性结节,BF、BV、PS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V的差异最显著。以BV≥4ml/100mg为诊断阈值,结节BV≥4ml/100mg的诊断为恶性,敏感性95%、特异性100%。恶性结节的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2.P=0.020)。结论动态对比增强CT提供了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99Tcm-MIBI SPECT/CT联合外周血中的β2-微球蛋白(β2-M)对脑肿瘤良恶性判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对53例脑肿瘤的患者行99Tcm-MIBI SPECT/CT显像,并于手术前采血测试其中β2-微球蛋白的含量,以术后病理为准,通过计算及统计学比较,对以上两种方法及二者的联合诊断对脑肿瘤定性诊断的效能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99 Tcm-MIBI SPECT/CT和外周血中的β2-M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8%、71.4%、69.8%,72%、64.3%、67.9%,92%、92.9%、92.5%.结论 99 Tcm-MIBISPECT/CT显像联合外周血β2-M对鉴别诊断脑肿瘤良恶性较单一方法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影像学特点与病理表现关系,提高腹膜后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008年9月临床资料完整并行手术切除的36例腹膜后肿瘤CT和MRI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术前影像检查均显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肿瘤最大径2.5—53cm(中位数6.3em)。11例压迫邻近器官,其中良性8例、恶性3例;7例侵犯邻近器官,其中良性l例、恶性6例。影像学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见13例发生囊变,3例可见钙化,4例见瘤内脂肪结构,5例显示坏死结构,3例见瘤内出血。增强扫描22例(22/27)有不同程度强化,间叶组织源性、神经源性肿瘤为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淋巴类肿瘤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及MRI成像显示腹膜后肿瘤特征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相关性,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并可显示肿瘤范围、邻近器官受累情况,对于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