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 (Amplifiedrefractorymutationsystem ,ARMS)法是用来检测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基因已知点突变的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1 ,2 ] 。杜传书等发现的中国人中的 6种点突变中 ,占比例较高的G1388A ( 2 7.8%)、G1376T( 2 5 .0 %) [3 ] 及A95G[4] 的ARMS方法已经建立[1 ,2 ] ,而占比例较低的C10 2 4T( 5 .6 %)的ARMS方法还未建立 ,G392T( 8.3%)的ARMS方法虽已建立 ,但未经测序证实。我们建立了这两种方法 ,并经测序证实 ,现报道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  相似文献   

2.
通过扩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第10,11,12,13外显子639bpDNA片段结合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在40例广西籍C6PD缺陷者中检测中国人常见G6PD突变cDNA1376(G→T)和cDNA1388(G→A)。结果检出cDNA1376(G→T)男性半合子12例,cDNA1388(G→A)男性半合子10例,cDNA1388(G→A)女性纯合子1例,cDNA1376(G→T)和cDNA1388(G→A)女性双重杂合子1例。cDNA1376(G→T)突变的频率为31.0%,cDNA1388(G→A)突变的频率为31.0%。cDNA1376(G→T)和cDNA1388(G→A)两种突变均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急性溶血、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无症状基因突变携带者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彝族三种常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云南籍彝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三种常见基因突变型。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分析28例云南籍彝族G6PD缺乏症患者G6PD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发现1388(G→A)突变12例,1376(G→T)突变9例,95(A→G)突变1例,未定型6例。结论在彝族人群中检出1376和95突变在国内尚属首次。上述三种突变在28例彝族G6PD缺乏症患者中占786%,且也为汉族中的常见突变,结果提示汉族和彝族可能源于同一祖先,云南省彝族的形成可能是在G6PD基因常见突变产生之后,为研究彝族的起源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云南人群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6PD)缺乏症患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特点。应用自然或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检测60例云南籍G6PD缺乏症患中G1388A、G1376T、C1024T、G392T、C592T、A95G6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60例G6PD缺乏症患中,共检出6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其中G1388A突变7例(28.3%)、G1376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lucose 6 phos phatedehydrogenase ,G6PD) ,是磷酸戊糖旁路中产生还原型辅酶Ⅱ的关键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性酶缺陷疾病 ,其基因突变是导致G6PD缺乏症的主要分子基础。G6PD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 2区 8带 (x ,q2 .8)上 ,全长 2 0 114bp ,由 13个外显子和 12个内含子组成。在G6PD的突变中nt1376G T和nt1388G A两个点突变是中国人中最常见的突变 ,占发病率的 6 5%左右。它们都位于 12外显子上 ,位置上仅相差 12个碱基。云南是G6P…  相似文献   

6.
两种常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扩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第10,11,12,13外湿子639bpDNA片段结合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在40例广西籍G6PD缺陷中检测中国人常见G6PD突变cDNA1376(G→T)和cDNA1388(G→A)。结合检出cDNA1376(G→T)男性半合子12例,cDNA1388(G→A)男性半合子10例,cDNA1388(G→A)女性纯合子1例,cDNA1376(G→T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DNA C1311T的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将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引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1311T突变型的检测,并利用它调查C1311T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探讨此突变伴发的IVS-11 C935是否与酶活性降低有关。方法 测序检测G6PD缺乏症患者中的C1311T突变,利用已证实为C1311T标本探索C1311T的ARMS检测法最佳条件,用此法来确定中国人中C1311T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8.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呈全球性多民族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发病率不同。目前全球已鉴定的G6PD基因突变型有 12 2种以上[1] ,各种基因突变型分布有地区和民族异质性。我国已鉴定的基因突变型有 14种 ,均为单个碱基置换的点突变[2 ] 。云南省是多民族省份 ,又属G6PD缺乏症高发区 ,由于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和人口流动性较小 ,形成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居住群体 ,为了解这些民族G6PD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型的情况 ,我们筛选出我省 16例纯种少数民族患者 ,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 (…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时红细胞膜的非酶糖基化改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国南方地区及云南省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高发区。红细胞G6PD缺乏时 ,磷酸戊糖分解途径减弱 ,生成还原性辅酶Ⅱ (NADPH)量不足 ,使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 ,膜脂质、蛋白、膜酶易受氧化性攻击 ,使其结构发生改变、功能出现异常 ,红细胞易破裂溶血。我们已对G6PD缺乏时膜结构[1 3] 及膜功能[4 ,5] 改变作了研究 ,现对G6PD缺乏时受氧化攻击的红细胞膜非酶糖基化 (糖化 )改变及其可能成因作初步探讨 ,以进一步揭示G6PD缺乏时发生溶血的机制。病例和方法1 病例 选取经NBT纸片法筛查为G6PD缺陷可疑…  相似文献   

10.
干血纸片法用于广东人G6PD基因点突变筛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168例广东籍男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者进行G6PD基因突变型研究。方法:运用7对特异性引物,采用滤纸干血斑DNA直接扩增法,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结果:72例患儿(42.9%)为G6PD1376G→T,35例(20.8%)为G6PD1388G→A,30例(17.9%)为G6PD95A→G,6例(3.6%)为G6PD392G→T,3例(1.8%)为G6PD1024C→T。尚有22例未能定型。未发现G6PD493A→G和487G→A突变。结论:G6PD1376,1388,95为广东人中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与我国台湾的研究资料相类似。168例中未检出台湾人中的493A→G和487G→A突变。滤纸干血斑标本为遗传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采血、保存、运输方便。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汉族中所见的一例G6PD基因nt1004C→A突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检测云南人群中是否存在新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型。方法:在排除中国人中的常见突变后,作2~12逐个外显子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对电泳异常者测序证实。结果:在筛查云南人群823人G6PD缺乏症时,发现G6PD缺乏者54例。对其中29例作了突变型鉴定,除发现1388G→A突变19例、1381G→A突变1例外,其余9例中,查出1例为第9外显子SSCP有异常泳带。直接测序证实在第9外显子nt1004位有C→A的碱基置换,导致丙氨酸→天冬氨酸。结论:该例为罕见突变,为中国人中的第二例,云南汉族中的首例。  相似文献   

12.
单链构象多态性银染技术检测结核菌katG基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技术能分辨碱基不同的核酸片段 ,并应用于基因变异检测。我们根据对耐药结核菌的测序结果 ,设计了一对引物 ,建立SSCP检测katG基因突变的方法。一、材料与方法1 菌株分离与药敏测定方法同文献 [1]。2 核酸提取 :痰液经碱消化 ,提取DNA。方法同文献[1]。3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KG3:5′ TCACCAGCGGCATCGAGGTC 3′ ,KG4:5′ ATGCCCGGATCTGGCTCTTA 3′。位于katG的第 2 916~ 3371碱基位置 ,长度为 45 6bp。由大连宝生物技术公司合成并纯化。4 SS…  相似文献   

13.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G487A突变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鉴定中国白族和傣族人群中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G487A 基因突变型,为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为研究分子进化、民族起源及迁移提供遗传学资料。方法 对云南白族、傣族、汉族及广西汉族的G6PD缺乏症患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RE)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 及DNA序列分析。结果 首次在白族及傣族人群中发现G6PDG487A基因突变型。66 例白族患者中发现6 例,52 例傣族患者中发现1 例G487A 突变;检查46 例广西汉族患者未发现该突变。G6PDG487A基因突变型的个体在无诱因作用时,其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计数基本正常。结论 G6PDG487A 基因突变型多属G6PD 缺乏症临床Ⅲ型;该突变型是汉族、白族和傣族共同具有的基因突变型。提示:中华民族可能同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广西瑶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特点,并与汉族作比较。方法 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对广西瑶族34例和汉族37例G6PD缺乏进行中国常见的三种G6PD基因突变型筛查。结果 广西34例瑶族G6PD缺乏的基因型分别为G1376T 14例(41.2%),G1388A9例(26.5%),A95G5例(14.7%),C1311T1例(2.9%)。  相似文献   

15.
应用ARMS法对β地中海贫血进行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β地中海贫血 (β地贫 )是我国南方和西南各省常见的遗传病 ,从婚前或产前检查中检出 β地贫携带者 (轻型 )并鉴定他们的基因突变类型是降低重型 β地贫患儿出生的有效预防方法。已经报告的中国人中 β珠蛋白基因突变型已达 2 9种。对于常见突变使用的反向点杂交法 (RDB)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毛跃华等[1] 报告了多重PCR检测我国常见 4种 β地贫的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 (ARMS)法 ,杜传书等[2 ] 补充了占第 2位的IVS Ⅱ 6 5 4(C→T)突变的ARMS检测法。我们用此法对 95例β地贫进行基因型分析 ,评价其作为常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分析南宁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壮族患儿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突变及其特点。方法 以 21 例患 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壮族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 DNA,采用荧光定量 PCR 扩增 TSHR 基因所有 12 个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以及 3′端和 5′端非翻译区,利用第一代测序法对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 并进行分析。结果 21 例患儿中的 12 例存在 TSHR 基因突变,分别为 c.C805A(p.R269S)纯合突变 6 例,c.C154A(p.P52T)和 c.C805A(p.R269S)复合杂合突变 1 例,c.C805A(p.R269S)杂合子复合 c.G2181C(p.E727D)纯合突变 1 例,c.C805A(p.R269S) 杂合子突变 4 例。40 例父母中存在的 TSHR 位点基因突变分别为 c.C154A(p.P52T)1 例,c.G2181C(p.E727D)9 例,c.C805A (p.R269S)24 例。结论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的发病与父母 TSHR 基因具有遗传相关性,新发现的 c. C805A (p.R269S)基因突变位点可能是壮族人群遗传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28(A→G)·CD17(A→T)/N]双重突变杂合子的基因鉴定及家系分析结果。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ASO)技术。结果:对4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计35人进行基因鉴定,共检出22人同时携带有β地贫-28(A→G)和CD17(A→T)的突变基因,结合临床体征、血液及生化指标、家系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确定他们是β地贫[-28(A→G)·CD17(A→T)/N]双重突变杂合子,为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双重点突变。结论:[-28(A→G)·CD17(A→T)/N]双重突变杂合子是一种新的β地贫类型,这种β地贫的发现,为认识我国地贫的高度异质性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8.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CD158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杀伤细胞抑制物受体 (Killercellinhibitorreceptors,KIR)主要表达于NK和T细胞表面 ,可与靶细胞MHCⅠ类分子特异性识别并产生负性信号 ,抑制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1 ,2 ] 。已在小鼠和人同种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中观察到NK细胞、T细胞表达KIR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有关[3 ,4]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和脐血移植 (UBCT)中 ,尽管是供受者间HLA全相合 ( A、 B、 DR、 DQ) ,GVHD仍是同种HSCT的主要障碍。因此 ,探讨HLA C位点特异性识别分子CD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常见的β地中海贫血(地贫)与α地贫1复合存在的发生率。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42例经筛查确定为轻型β地贫的成人血样DNA进行α地贫1基因检测,阳性者又应用突变引物PCR特异扩增或用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探针反向点杂交(ASO/RDB)技术,确定其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结果142例中有13例轻型β地贫样本同时合并有α地贫1基因,占总数的915%,其β地贫基因的突变类型分别是:CD4142(-TCTT)突变5例,IVS2654(C→T)突变3例,CD17(A→T)突变2例,CD7172(+A)、CD43(G→T)和-28(A→G)突变各1例。结论β地贫复合α地贫1的双重杂合子在轻型β地贫个体中的发生率较高,是该地区在地贫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基因型与临床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采用滤纸干血斑DNA直接扩增法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 ,检测了 87例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症患者 5种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型 ,对各种基因型与其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关系进行了研究 ,以了解不同的基因突变型有无不同的临床结果。病例和方法1 研究对象  87例患者中男 76例 ,女 11例 ,年龄 1.5个月~ 10岁 ,平均 3岁 ,均是我院 1993~ 1997年因急性溶血性贫血发作而住院的患儿 ,通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和G6PD测定 (NBT法 )确诊为G6PD缺陷[1] 。其父母均为居住在广东 ,无亲缘关系的广东籍人。2 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