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及并发症的的方法。方法 选取 11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 5 6例采用双管低负压持续吸引 2 4h后疏松包扎、间断负压吸引 ;对照组 6 0例单纯应用双管低负压持续吸引 ,不加压包扎。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8.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 1.7% (P <0 .0 1)。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为 4 .7d ,也短于对照组的 6 .3d。结论 乳腺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及并发症 ,采用双管低负压持续吸引 2 4h后疏松包扎、间断负压吸引的方法 ,明显优于单纯双管低负压持续吸引 ,不加压包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9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7例应用简易负压引流瓶进行腋窝、胸骨旁双负压引流,不用加压包扎;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的皮瓣加压包扎加腋窝负压引流,对两组术后负压引流的引流量及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前3d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皮瓣坏死、皮瓣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简易负压引流瓶双管引流法,比加压包扎单管引流法引流更充分,可明显降低皮瓣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魏景燕 《全科护理》2011,9(31):2871-2871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79例实验组病人给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7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加压包扎加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出血、皮下积液、皮瓣血运不良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皮瓣血运不良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引流中采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优于加压包扎的一次性负压吸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环状负压引流联合多点皮瓣固定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40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环状负压引流+多点皮瓣固定)与对照组(单管负压引流+弹性加压包扎)各20例,观察两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术后引流情况与近期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率分别为5%和30%(P<0.05);观察组术后1、2、3d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壁拔管时间、腋窝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通过多点皮瓣固定术与环状负压引流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改善引流情况,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口加压包扎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术后用无菌纱块覆盖切口,不行加压包扎.对照组对术后切口进行加压包扎.结果:两组皮瓣坏死发生率及皮下积液平均置管引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加压包扎并不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手术的精细化操作、术后有效的负压引流及适当的患肢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止血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在2010年4月-2012年7月期间对9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研究组)采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在腋顶区和腋血管周围填塞联合加压包扎并持续负压引流作为术后止血的主要措施,另放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引流。另选取同期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2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加压包扎并持续负压引流(单管)。观察并对照两组患者的术后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 h内的引流量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效果令人满意。研究组住院天数、创面一期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负压引流联合弹力套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及舒适性。[方法]将50例腮腺肿瘤病人中25例采用高负压引流联合弹力套加压包扎的病人设为观察组,其余25例采用普通负压引流球及纱布绷带加压包扎的病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负压引流联合弹力套加压包扎在预防腮腺术后并发症应用效果显著,在围术期加强病情观察及引流管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了病人的术后疼痛,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rа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5例在我科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2例)选择持续电动负压吸引引流,实验组(93例)应用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对两组术后总引流量、置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总引流量、置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效果好,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负压引流装置用于乳腺癌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9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采用自制的负压引流装置行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行负压引流。并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和伤口愈合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4.9±2.5)d和(16.8±4.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伤口进行负压引流,能使手术创面充分引流,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病人应用德国进口的"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引流,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负压引流装置引流,术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4%(P0.05);观察组病人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确保了引流的通畅、彻底和持续性,保证伤口稳定性好,切口贴合,形成内固定,可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术后创口无需加压包扎,减少了临床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量,减少了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提高乳腺癌术后引流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最佳方法。方法:对80例行乳腺癌手术后需要负压引流的患进行观察,其中43例采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37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并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创面。两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和比较。结果:持续有效的中心负压吸引对提高患的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术后创面采用持续有效的中心负压吸引能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患的舒适度,为患的综合治疗和功能锻炼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09年3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采用单管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引流瓶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情况及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器吸引引流法能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6 例在我科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 例)选择持续墙式中心负压吸引引流,改进组(33例)应用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对两组术后第一天引流量、置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改进组术后第一天引流量、置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效果好,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增强了病人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改良术式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实验组 12 0例患者采用改进的新方法(即电刀操作为主 ,双管双负压引流 ,无压力包扎 ) ,对照组 187例患者仍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即普通手术刀操作为主 ,单管负压皮下引流 ,纱垫衬垫加压包扎 ) ,对 2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实验组皮瓣坏死率为 5 .0 0 % ,对照组为 5 0 .80 % ,两者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在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采取以电刀操作为主、双管双负压引流、无压力包扎等改进措施 ,能明显减少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09年3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采用单管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引流瓶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情况及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器吸引引流法能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后两种不同包扎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不同包扎、引流方法的对比,探讨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绷带加压包扎组(A组)和非加压包扎并持续中心负压引流组(B组),对两组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可操作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皮下积液发生率及术后换药操作用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加压包扎并持续中心负压吸引法能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舒适度,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术后换药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单纯胸壁低负压持续双管引流能否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并发症(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实验组4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单纯胸壁低负压持续双管引流,即胸骨旁和腋窝各放置一枚乳胶引流管,内径3mm,通过“Y”形管连接到中心负压持续吸引,1周左右拔除。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胸带加压包扎+腋窝单管引流。结果实验组患者单纯胸壁低负压持续双管引流的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2%和2.2%,对照组分别为20%和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单纯胸壁低负压持续双管引流可以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厚玲  夏令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1132-113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负压吸引适宜值。方法:随机将7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用JY31型胃肠减压吸引器,负压值12kPa,负压吸引瓶容量为2500ml;对照组按常规引流。观察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缩短了置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12kPa的负压吸引值是适宜的乳腺癌术后负压吸引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寻求一种更好的乳腺癌术后切口处理方法 ,以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将行改良根治术的16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86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和普通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82例患者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比较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中有18例发生皮下积液,11例发生皮瓣坏死;观察组中5例发生皮下积液,6例发生皮瓣坏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28例,B组37例,C组30例。A组腋下置一根负压引流管,B组腋下和胸骨旁分别置一根负压引流管,两组术后均加压包扎;C组置管方法同B组不加压包扎。比较三组术后24 h、48 h、72 h引流量,带管时间,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24 h、48 h、72 h引流量少于B组,带管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后24 h、48 h、72 h引流量少于C组,带管时间短于C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单管负压引流联合加压包扎能减少创面引流量,减少带管数目,缩短带管时间,且不会增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